Workflow
文创
icon
搜索文档
聚焦廊坊经洽会:6街16巷消费市集搭建沉浸式消费体验新场景
搜狐财经· 2025-06-20 10:48
展会亮点 - 2025年廊坊经洽会创新采用"6街16巷"消费市集模式,包含特色食品、健康饮品、农副特产、传统工艺、文创日用五大特色展区,打造可逛可玩可购的消费体验[1] - 市集精选全省28个多业态融合服务消费场景中的6个进行展示,每个展区通过特色展品讲述地方故事[3] - 市集突破常规形式,集合国货精品、老字号新品、外贸优品同台展示,涵盖吃喝玩乐多元内容[3] 文创产品表现 - 元宝街展区以皇家文化为主题,"醉嗨就是朕"IP产品、避暑山庄冰箱贴等文创吸引大量观众驻足购买[3] - 易县柿柿如意公司推出迷你版保定冰柿及柿子钥匙扣、抱枕等衍生文创,拓展产品线[5] 跨境消费服务 - "梦廊坊"展区开通"即买即退"离境退税端口,将服务从机场延伸至商场,便利国际游客购物[5] 参展商动态 - 保定冰柿展台推出冰激凌口感新品,吸引北京采购商现场体验[5] - 老字号企业通过"镇店之宝"集中展示焕发新活力,外贸优品彰显国货竞争力[3]
情绪消费创造了“只有我懂”的快乐
中国青年报· 2025-06-20 02:59
情绪消费市场概况 - 2024年中国新青年消费需求中"取悦自我"占比达46.28%,驱动因素包括求学求职压力及职场初期的精神需求[1] - 消费模式从"性价比"转向"心价比",年轻人更注重即时情感满足而非传统功能价值[1] - 低单价高频次消费特征显著,典型品类包括毛绒玩具、盲盒、live house门票等,单笔消费可低至59元[1][2] 行业驱动因素 - 经济基础支撑:部分年轻人受益于家庭支持或经济发展积累,具备小额 discretionary spending能力[1] - 社会价值观变迁:高房价就业压力下,大宗消费让位于"不买房也能过好生活"的新型消费理念[2] - 技术赋能:算法推荐精准匹配需求,社交平台情绪表达反哺消费引导,形成闭环[3] 典型商业模式创新 - IP运营:泡泡玛特等公司构建"懂得才懂"的圈层文化,将玩具转化为态度符号[2] - 场景融合:苏州甪直古镇通过数字化演艺打造沉浸式文旅,带动旅拍等衍生消费[3] - 产品创新:"绒馍馍"借萌系外形出海,宠物咖啡馆形成"治愈经济"全链条[3] 市场现存问题 - 产品同质化与质量缺陷问题突出,部分供给方存在粗制滥造现象[4] - 数据使用透明度不足,平台对情绪数据的收集应用存在争议[4] - 监管挑战:因业态灵活边界模糊,现行制度难以全面覆盖[4] 产业发展方向 - 企业需提升产品服务温度,如优化"博物馆文创"等疗愈类产品设计[3][4] - 平台应加强算法伦理建设,平衡精准推荐与隐私保护[3][4] - 政策层面需建立适应新消费形态的动态监管框架[4]
第17届中国(成都)礼品及家居用品展览会在蓉启幕
中国新闻网· 2025-06-19 22:37
展览会概况 - 第17届中国(成都)礼品及家居用品展览会暨文创旅游商品展在四川成都开幕,为期三天,700家商家携5万款创意产品参展 [1] - 展会聚焦西南地区市场,商家希望通过展会挖掘该地区商业机会 [1] 国际参展情况 - 泰国展团首次参展,带来食品、家居用品、手工艺品、化妆品等多品类商品,展区人气高涨 [3] - 泰国中小企业促进办公室代表表示,此次邀请10家代表性泰国中小企业参展,旨在推广泰国特色产品并拓展中国市场 [3] - 已有中国经销商对泰国商品表现出代理意向 [3] 文创产品亮点 - 大熊猫IP文创产品成为展会焦点,涵盖文具、玩具、生活用品等类别 [5] - 四川正点贸易有限公司展区人气旺盛,半天内与数十名经销商建立联系 [5] - 公司从事大熊猫IP文创设计5年,希望通过展会进一步挖掘IP潜力并拓展国内外市场 [5]
成都招商放大招:全球产业都坐不住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9 11:35
成都招商引资成果 - 2025"投资成都"全球招商大会吸引近400名来自世界500强、跨国企业、行业头部企业及专精特新企业嘉宾参会[1] - 2025年1-5月成都市引进重大产业化项目497个、同比增长182%,1-4月到位外资6.56亿美元、同比增长58.89%[3] - 超300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成都,国际友城达241座,年均新增5座友城[3] 产业链发展现状 - 培育2大万亿级集群、10条千亿级产业链[4] - 华为在成都深耕20年,鸿蒙电脑新品选择成都首发[4] - 空客选择成都因航空产业生态完备、双机场枢纽优势及人才资源[12] 创新招商模式 - 推出"链主基金招商"新模式,计划到2030年打造12只链主基金,总规模超600亿元[7] - 发布百亿级"链主基金行动计划",聚焦集成电路、航空航天等优势产业[7] - 构建"天使+科创+重产+并购+S"全生命周期基金投资体系[7] 产业政策支持 - 设立总规模1000亿元的覆盖"孵化—转化—成长"全流程基金体系[5] - 提供近1000万平方米各级孵化载体空间[5] - 对外资研发中心给予资金支持[5] 重点企业投资案例 - 新美星空拟投资150亿元建设全球微短剧总部基地,包括行业大模型及拍摄基地[11] - 国星宇航"星算"计划全球总部落地成都[11] - 丰田中国将在成都开展氢能产业链合作[11] 城市吸引力要素 - 拥有1500座公园、1万公里绿道、8000家咖啡馆及30万家餐饮店[10] - 连续10年获评中国最具投资吸引力城市,连续6年获最佳引才城市[10] - 一季度GDP同比增长6.0%,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6.2%[9]
“三城三都·成都之选”品牌名单重磅揭晓!让世界看到城市新范本!
第一财经· 2025-06-17 06:41
成都,有千年锦官城的文脉传承,也有创意满满的文化新玩法;有热辣鲜香的烟火气,也有动感十足的音乐节、体育赛。自2017年启动打造世界文创名城、 旅游名城、赛事名城和国际美食之都、音乐之都、会展之都"三城三都"城市品牌后,成都正用一座城市的热情与智慧,深刻把握国际文化发展态势和世界城 市发展趋势,诠释"少必入川"的新潮流,让世界看到既有故事、又有活力的城市新范本。 今日,由成都传媒产业集团、成都广播影视集团主办,携程、抖音、成都市" 三城三都"研究院等机构协同支持的"三城三都·成都之选"——品牌推介名单正 式揭晓。 此次活动聚焦成都文化、旅游、体育、美食、音乐、会展等城市发展热点领域,共设九大项目,全面展现成都城市气质和文化能量。 九大门类榜单分别为: 成都十大文化新地标 成都十大文化新品牌 成都十大文旅目的地 成都十大特色民间博物馆 成都最受欢迎的十大运动场景 成都最受欢迎的十大音乐场景 成都十大品牌展会 2024成都"三城三都"十大影响力事件 2025成都"三城三都"突出贡献企业十强 大熊猫花花不仅以"熊猫界的顶流女明星"频上热搜,还荣获"成都文旅荣誉局长"称号,更有无数拥趸,线上守护花花,线下看望花花,见证 ...
牛股产业链|泡泡玛特带火A股“小伙伴” 元隆雅图8天6板背后有何财富密码?
新华财经· 2025-06-17 05:14
公司股价表现 - 元隆雅图近期股价快速上涨,8天内6次涨停,累计涨幅超过62% [2] - 6月以来股价累计上涨超43%,全年涨幅超66%,创上市以来最佳年度表现 [11] - 股价上涨与泡泡玛特概念相关,公司确认与泡泡玛特存在品牌营销合作 [11] 业绩与财务数据 - 2024年出现上市以来首次年度亏损,亏损额达1.841亿元,毛利率创新低 [10] - 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2477万元,同比下降13.74%,但毛利率环比修复 [10] - 子公司谦玛网络因行业竞争加剧计提商誉减值1.71亿元,导致合并报表亏损 [10] 业务布局与战略 - 公司实施"大IP+科技"战略,加速开拓自营文创生活馆、快闪店等C端渠道 [10] - 拥有四大业务板块,具体内容未披露 [8] - 数字文创业务发力,子公司上海喔哇与江苏登记结算中心达成数字人民币及数字文创战略合作 [13] 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 - 截至2024年底专利申请数量超过400项,涉及装饰品、摆件及电子设备等领域 [6][10] - 子公司上海喔哇推出"高米"数字头像,首发价38元,部分交易价格突破2.3万元 [15] - 上海喔哇获2024年文昌链生态「杰出应用」奖,推进数字文创资产发行 [16] 行业关联与市场反应 - 泡泡玛特股价从126.012港元涨至275港元,带动A股合作公司股价上涨 [12] - 青木科技、南凌科技等泡泡玛特合作公司股价短期大幅上涨 [12] - 市场认为小市值公司更受游资青睐,但业绩受益程度难以量化 [12] 数字文创发展 - "高米"数字头像为上海数据交易所首款具备交易属性的数字头像 [15] - 上海喔哇持股58%,阿里巴巴授权宝持股5%,合作推进数字文创产业化 [15] - 公司探索区块链、web3.0技术在数字资产领域的应用 [16]
情绪价值打开消费新空间
经济日报· 2025-06-16 22:06
消费结构转型趋势 -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3万美元后服务消费进入快速增长阶段 消费结构从商品消费为主转向商品和服务消费并重[1] - 服务消费占居民消费支出比重将超过50% 国际经验表明此现象发生于人均GDP超1万美元后[1] - 情绪消费成为服务消费新增长点 表现为文创产品走红、心理疗愈APP增长、沉浸式体验馆火爆及数字陪伴产品热销[1] 情绪消费商业逻辑 - 消费决策存在非理性特征 消费者为情感满足设立"心理账户"并愿支付额外溢价[1] - 消费逻辑呈现三维突破:价值维度从功能价值转向情绪价值 时间维度从即时满足转向持续共鸣 空间维度从物理场所转向精神场域[1] - 情绪价值通过商业设计转化为实际商业价值 如国家博物馆凤冠冰箱贴累计售出超百万件 带动IP全系列销售额突破1亿元[2] 行业实践案例 - 文创产业链覆盖设计生产营销环节 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2] - 社交传播放大情绪价值影响力 泡泡玛特盲盒、毛绒玩具、《原神》游戏及沉浸式戏剧通过情感共鸣构建与年轻消费者深度链接[2] - 独特消费体验成为社交媒体时代用户展示自我和构建社交关系的"货币"[2] 行业发展方向 - 需提升供给质量与效率 优化产品服务质量[2] - 需有效防范隐私与数据安全风险 保护消费者个人隐私数据[2]
韩国投资者眼中的“未来之城”,成都为何赢得国际资本青睐?
搜狐财经· 2025-06-12 10:08
科技与产业合作 - 第二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特色活动"科技创造美好生活"产业合作推介会在天府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深化中韩合作 [1] - 成都链接"一带一路",资本为成都科技实力与未来潜力投票,文化共鸣与产业互补构筑中韩企业互利共赢新桥梁 [1] - 韩国知名投资机构KIP与多家企业达成投融资合作意向,推动中韩创新创业产业基金发挥科技交流作用 [3] 投资布局与产业优势 - KIP计划在成都设立规模约10亿元人民币的新基金,重点投向消费科技、机器人、低空经济、新材料与新能源等前沿领域 [6] - 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基础雄厚,部分重要供应链环节源自韩国企业,双方在显示行业所需的光刻胶、测试设备等领域具有合作空间 [3] - 成都消费电子产业活力十足,在游戏、数字内容及医美等领域优势显著,正积极融入科技与AI元素推动产业升级 [3] - 成都作为中国西部枢纽,在新能源汽车、电动自行车等产品出口欧美市场方面具有突出优势 [6] 企业合作与资源互补 - KIP早期通过创投基金投资的某韩国企业已在韩国冲击IPO,正积极考虑在成都建厂并设立中国办公室 [6] - KIP通过资本力量投资海外潜力企业,助其发展壮大后落户成都,形成双向资源互补与项目联动 [6] - 韩中联合会推动多家韩国文创类初创及成熟企业入驻成都高新区的中韩创新创业园,与本地伙伴开展联合研发 [8] 文化创意与科技创新 - 成都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文创产业提供独特滋养,中韩可在文化共创中携手开拓全球市场 [8] - 韩国风投资本正积极涌入成都的生物制药、人工智能等尖端科技项目,资源融合与产业协同成为中韩未来合作方向 [8] - 韩中联合会会长朴胜赞率领约100家韩国高科技及文创企业组成的考察团深度探访成都各产业领域 [8]
“情绪价值”如何成为消费新风口
新华日报· 2025-06-09 00:25
情绪经济市场规模与增长 - 中国"谷子经济"市场规模达1689亿元,预计2029年突破3000亿元 [4] - 潮玩相关企业2024年注册量达9115家,同比增长30.18%,今年前四月同比增长42.33% [4] - "解压"相关企业近5年年注册量超1.1万家,其中近1年内注册超3100家 [4] - 小红书数据显示情绪相关笔记发布量近3年同比增长超400倍 [1] 代表性企业与产品表现 - 泡泡玛特Labubu第三代搪胶毛绒产品引发全球抢购热潮 [1] - 泡泡玛特门店热门系列如Pucky、Skullpanda、Dimoo吸引顾客沉浸式体验 [2] - 九木杂物社产品体系覆盖原创文创、IP合作款及授权文创三大板块,核心客群13-29岁女性 [8] - 南京淳童之家街舞学院通过爆款短视频(最高8000万点击量)带动生源增长 [2] 产品类型与情绪价值供给方式 - 治愈型产品:捏捏乐、毛绒玩偶通过触觉反馈缓解压力 [5] - 悦己型产品:二次元周边、国潮文创提升自我幸福感 [5] - 怀旧产品:童年零食、老式胶片相机满足情感追忆 [5] - 情感陪伴型产品:AI聊天机器人、助眠小夜灯消解孤独 [5] - 购物中心转型为"情绪营造"空间,通过场景混搭和艺术装置增强体验感 [7] - 酒店业通过时令礼品(酸梅汤、康乃馨)和主题房型(祈福房)建立情感连接 [8] 行业发展趋势与创新 - 业态打破传统界限:服饰区设咖啡吧、手作工坊邻接品牌店铺 [7] - 短视频成为重要载体,可通过励志故事、诙谐内容、猎奇话题传递情绪价值 [9] - 文创产品结合地域文化特色(如南京二十四节气套色章)提供文化沉浸体验 [2] - 情绪价值供给需深挖产品叙事优势,紧跟时尚潮流实现长效传递 [9] 消费者行为特征 - 消费者从功能需求转向心理满足,愿为兴趣和情感体验买单 [4] - 社交平台晒单行为(如Labubu挂包搭配)推动产品热度提升 [2] - 年轻群体通过二次元IP衍生品承载情感、舒缓压力 [4] - 不同人群情绪需求差异明显:青少年偏好二次元,成年人倾向经典IP [8]
踔厉奋发新征程丨新职业展现新活力
数字职业与新兴技术发展 - 人社部自2019年以来已发布6批共93个新职业,其中2024年拟新增17个新职业和42个新工种,包括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和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测试员等[3] - 数字职业数量持续增加,《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首次标识97个数字职业,2023年新增19个职业中9个为数字职业(占比47%)[6] - 服务机器人应用技术员团队规模从2020年5人扩张至15人,反映机器人应用场景从工业园区拓展至医院/高铁站/教育等多元领域[4][5] - 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应用员岗位需求激增,技术下沉推动产业革命,DeepSeek等创新加速应用层落地[7] 绿色低碳产业与职业扩张 - 2022版职业分类大典标识134个绿色职业,涵盖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碳排放管理等"双碳"目标相关领域[9] - 建筑节能减排咨询师通过物联网+数字化控制系统实现楼宇能耗降低,浙江大学滨江研究院案例中空调/照明设备实现远程智能控制[10] - 湿地保护修复工程技术人员推动广州海珠湿地生态系统恢复,乡土树种种植和野生动物环境营造成效显著[8] - 建筑领域占全国碳排放总量51%,《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工作方案》发布后楼宇节能技术市场潜力巨大[11] 文创产业与消费升级 - 文创产品策划运营师成为2024年新增职业,成都天府国际动漫城案例显示潮玩产品需融合文化元素与创意设计[13][14] - 三星堆主题文创"通天神树·十日神话"体现东方美学创新,产品开发需经历需求分析/设计转化/生产跟踪/数据优化全链条[15] - 年轻消费群体对传统文化IP需求提升,推动文创产品从简单授权模式转向原创设计,跨界融合科技/旅游等领域[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