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冠冰箱贴

搜索文档
文化+科技,打开传承发展新视野(文化中国行·深观察)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28 22:42
主办方供图 电影《狼图腾》导演让-雅克·阿诺(前排左二)与中国演员冯绍峰(前排右一)、窦骁在"光影百年·中 法同行"电影音乐会上互动。 新华社记者 谢晗摄 1场主论坛、6场平行论坛、20余场专业沙龙以及多项配套活动——初秋的北京,文化艺术界知名人 士,文化、科技企事业单位代表以及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组织负责人、驻华使节、国际知名专 家学者等800余名嘉宾汇聚一堂,围绕2025北京文化论坛的年度主题"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展开交流对 话。 科技赋能遗产保护 从非遗记录工程借助多媒体技术,让非遗技艺和文化记忆在数字空间有效记录、有序传承;到基于 深度学习的自动缀合系统成功缀合78对殷墟甲骨碎片;再到"何以文明"数字大展走进联合国总部及五大 洲15个国家和地区……当前,数字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领域的应用越发深入。 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饶权表示:"以数字化赋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是历史的选 择,也是时代的需要。" 外国嘉宾在了解文创展品。 "数字故宫的建设已历经近30年的时间。"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朱鸿文介绍,目前,故宫已对195万件 藏品中100多万件进行了数据信息采集,故宫数字文物库也已收集超10 ...
文化创新激发消费新活力 万亿国潮经济强势崛起
证券时报· 2025-09-24 18:26
在时下的年轻消费群体中,"复古"与"汉唐风"已不止于审美,而是演变成一股强劲的国风消费浪潮。 国潮,顾名思义——"国"指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潮"则指时尚潮流。"国潮"就是通过创新创意将二者有 机结合起来。 开源证券轻工纺服首席分析师郭彬对证券时报·数据宝记者表示,国潮是时尚对于中式审美的再发现和 再发掘。国潮的文化和精神内核,是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核心的中式美学体系。 国潮商品可概括为"时尚符号"与"文化内核"的形神合一,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创造 性运用。例如在设计中,添加传统色彩(月白、松花绿、琉璃黄等)、经典纹样(龙、凤、貔貅等)、 汉字书法(中国李宁、茶颜悦色等)、经典IP(故宫文创、《黑神话:悟空》周边等)甚至美学风格 等,均属于国潮商品的形式范畴。 为何传统文化元素能够获得消费者推崇,甚至形成浪潮? 锦泓集团副总经理、南京云锦博物馆馆长简名伟对证券时报·数据宝记者表示,国潮能引起广泛共鸣, 在于消费者"有感知",这类感知扎根于我们的文化基因中,是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沉淀下来的美学素养。 例如,将《千里江山图》《清明上河图》等传统纹样融入现代设计,既保留文化根脉,又符合当代审 美,自然能够向国 ...
北京文化论坛精品文创展区亮相,文创“顶流”一站式体验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22 11:42
行业活动概览 - 2025北京文化论坛于9月23日至24日举办 年度主题为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 首次设立精品文创展示区 [3] - 展示区汇聚80家企事业单位的600余件文创精品 覆盖博物馆、公园、剧院、非遗、影视等十余领域 [3] - 展区分为三大主题板块:"北京文创之光 绽放时代新韵"、"传承文脉 创新未来"、"千年古韵 万象新程" [3][4] 文创产品表现 - 国家博物馆凤冠冰箱贴累计销量突破100万件 带动凤冠IP全系列销售额跨越亿元 创近二十年销售纪录 [5] - 展区集齐国家博物馆、明十三陵博物馆及定陵博物馆开发的十余款凤冠主题文创产品 [5] - 国子监文创多款产品如金榜题名创意减压签字笔、翻页冰箱贴等已成为热销款 部分产品网上售罄 [6] 产品类型与特色 - 展品涵盖天宫藻井冰箱贴、燕京八绝非遗精品、鲁迅IP衍生品、《红楼梦》典藏卡牌及潮流盲盒玩具 [6] - 中轴有礼、故宫拍拍灯·千里江山图、手绘二十四节气杯等产品通过设计提炼文化元素 [7] - 产品展现从传统非遗到现代科技融合的多元形态 包括景泰蓝、雕漆等传统工艺与IP潮玩设计 [6][7] 科技融合应用 - 展区选品体现科技转化成果 包括银河通用"Galbot g1"机器人和清华团队"Booster T1"跳舞机器人 [9] - AI拍照打卡机、凯叔讲故事智能伙伴"AI鸡飞飞"等人工智能产品在文化科技体验区提供互动 [9] - 现场设置复刻凸版印刷机、AI虚拟人导览等科技装置 增强互动性与趣味性 [11] 文化体验活动 - 论坛期间开展彩塑京剧脸谱、漆扇制作、内画技艺等非遗体验活动 由非遗大师现场指导 [11] - 展示区集展示、体验、消费于一体 提供一站式文创体验 [3]
担好首善之区的文化重任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21 22:50
思想引领与文化建设 - 北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推进"习近平文化思想在北京的生动实践研究"重大课题,并建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京华实践教研中心 [2]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改扩建后累计接待超80万人次,北京形成三大红色文化主题片区(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抗日战争、新中国成立) [2] - "'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行动计划联动首都33所高校,覆盖40万名青年学子,推动文化实践教育 [3] - 北京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实施"十大文明行动"与不文明现象集中整治,提升城市文明程度 [3] 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 - 北京中轴线2024年7月申遗成功,带动100余项文物保护工程,10处北京文化论坛会客厅位于中轴线上 [4] - 发布《北京中轴线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北京中轴线保护传承三年行动计划(2025年—2027年)》等顶层规划 [4] -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取得进展:北京(通州)大运河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建成北京城市图书馆、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北京艺术中心等文化地标 [5] - 长城保护形成"北京经验",琉璃河遗址入选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三山五园获评首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 [5] - 北京推动文化遗产时代内涵挖掘,举办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北京长城文化节,推出《大运河文化辞典》,建成市级公益性非遗体验中心 [5] 文化设施与公共服务 - 北京建设"演艺之都":2024年全市营业性演出超5.7万场、观众超1280万人次、票房收入超39亿元,均创历史新高 [6] - 发布《北京市推动演艺高质量发展支持办法》10条举措,吸引优质演艺资源 [6] - "博物馆之城"建设推进:培育挂牌"类博物馆"56家,2024年全市博物馆接待参观超一亿人次 [7] - "书香京城"建设深化:北京书市6天吸引市民读者27万人次,开展北京阅读季、十月文学月等活动 [7] 文商旅体融合与消费拉动 - 北京创新建立文商旅体融合发展工作机制,推动旅游、演艺、电影、赛事等产业链融合 [8] - 2025年北京电影生活节吸引客流7666万人次,拉动综合消费251.7亿元,试水"票根经济" [8] - "展览+"多元消费场景推动文商旅体融合,如"看·见殷商"展览与旅游、商圈互动 [9] - 中国网球公开赛、WTT中国大满贯等国际赛事打造全城体育赛事嘉年华 [9] - 文创产品(如天宫藻井冰箱贴)火爆全网,京津冀文旅协同发展协议签署 [9] - "古都新韵"短视频大赛单元带动线上线下消费近20亿元 [9] 文化产业发展与政策支持 - 文化产业是北京重要支柱产业,2025年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实现收入12429.5亿元,同比增长13.2% [10] - 创新出台全国首个文化新质生产力政策《关于培育新型文化业态 大力发展文化新质生产力的若干措施》,配套游戏电竞、演艺、超高清等行业支持政策 [10] 文化传播与国际影响力 - 北京加强海外社交媒体传播矩阵,推广《这里是北京》城市形象宣传片 [11] - 泡泡玛特等潮玩企业推出中国创意IP(如Labubu),京产网络文学、网络游戏、微短剧出海势头强劲 [11] - 搭建"永远在线"的北京文化论坛、"永不落幕"的北京国际电影节等平台,深化"欢乐春节""魅力北京"等国际品牌活动 [11]
2025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人气爆棚,五大玩法必打卡
长江日报· 2025-09-14 02:54
9月13日,2025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开幕第二天恰逢周末,市民游客观展热情燃爆。博览会临时追加预约名额,最大限度满足市 民游客需求。开幕以来综观各展区人气,买国潮文创、逛特装展馆、看IP展演、玩新颖科技、尝特色美食成为本届博览会必打卡项目。 预约太火爆 追加名额满足市民游客 2025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推出线上预约通道。市民游客热情预约,观展名额迅速预约一空。为满足广大 市民和游客的需求,结合展览会现场动态管理,9月13日中午,本届博览会官方预约通道重新打开,限量加投预约名额,最大限度满足市 民游客所需。 在展馆内外可以看到,各展区人头攒动,在广东长隆展区,两点半的演出还没开始,人群已经里三层外三层打围。伴着强劲律动,外 籍演员们还邀请观众共舞互动,现场气氛爆棚。展馆内部,韩国馆、陕西馆等展位的热舞、非遗展演成了焦点。多种多样的智能设备体验 等,更成为小朋友的乐园。 买国潮文创 手快有手慢无 国潮文创展区堪称本届博览会的"顶流"。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等展位前,观众排着数十米长队,只为入手一款凤冠冰箱贴; 悦游礼文创的江南三大名楼立体冰箱贴两天狂销5000枚,货架补货单不断刷新 ...
北京“旅游大户”带来“新玩法”
北京青年报· 2025-09-13 16:33
文旅服务专题展区展示 - 石景山展区以"山、河、园、寺"为主线打造游园式体验 包括永定河生态走廊 首钢园 法海寺 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等缩微文脉景观 [1] - 房山展区以"对话古今 智启未来"为主题 设置四大特色板块 包含琉璃河考古历史支点与新质生产力未来引擎的融合 [5] - 昌平展区规划历史文化 文旅农商体 科创产业及综合产品展示四大板块 设有舞台演出和直播互动环节 [6] - 怀柔展区围绕"科创未来 生态国际 文化影都 乐活消费"四大主题提供沉浸式体验 推出卡通IP"栗宝"作为形象向导 [11] 科技与智能元素应用 - 石景山展区部署机器人"钢宝"提供接待服务 由智瞰深鉴公司研发 具备分发宣传册和互动功能 [3] - 昌平展区展示松延动力仿生机器人"小诺" 头部搭载32个精密执行器 可实现数百种微表情同步 [8] - 怀柔展区集中亮相人工智能前沿成果 包括机甲mini擂台格斗赛 AI玄黄诊疗系统和AI下棋机器人 [13][15] 文化互动与体验活动 - 房山展区提供漆扇制作 中药香包DIY 考古挖掘模拟等互动活动 展现70万年人类文明传承 [5] - 昌平展区推出明孝端皇后凤冠灵感文创产品 凤冠冰箱贴出现卖断货现象 御笔坊现场展示非遗制笔技艺 [6] - 怀柔展区设置特色市集 包含双合盛精酿啤酒 御食园小吃 老栗树板栗 红螺果脯等美食 以及慕田峪长城文创和非遗互动体验 [15] 特色产品与区域合作 - 昌平展区展示帮扶地区产品 包括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和青海曲麻莱县特产 并通过直播带货促进销售 [10] - 房山展区采用全环保设计 展墙 展台和艺术装置均使用可回收再生瓦楞纸板搭建 [5]
一站式游中国,31省市区最新“玩法”亮相武汉
第一财经· 2025-09-13 04:23
行业数据表现 - 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达7.13万亿元 同比增长7.4% [6] - 国内居民出游32.85亿人次 同比增长20.6% [1][6] - 国内居民出游花费3.15万亿元 同比增长15.2% [1][6] 文旅博览会盛况 - 旅博会展览面积达10万平方米 集展演艺销游于一体 [1] - 吸引全国近2000家企业及50家海外旅行商参展参会 [1] - 全国31个省市区通过沉浸式展示呈现文旅发展成果 [1] 科技融合创新 - 贵州展馆推出数字代言人"黄小西" 通过智能对话提供个性化行程规划 [3] - 湖南展区采用人脸识别技术生成专属旅行纪念照 实现社交媒体流量转化 [3] - 湖北十堰设置武当VR体验区 实现沉浸式虚拟游览 [3] 文创产品销售 - 故宫博物院展出70%为新品文创 包括霞帔冰箱贴和故宫猫周边 [5] - 中国国家博物馆展示120款爆款文创产品 含凤冠冰箱贴等 [5] - 恭王府博物馆开展半天即售罄饼干类食品和书签等产品 [6] 节假日旅游趋势 - 众信旅游数据显示"十一"期间出游人数同比激增130% [6] - "十一"期间商品交易总额增幅超120% [6] - 国内游与出境游呈现双向繁荣态势 [6]
2025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在武汉开幕
中国新闻网· 2025-09-12 05:12
2025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在武汉开幕 中新社武汉9月12日电 (记者 武一力 张芹)2025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12日在武汉国际博览中心开幕。 本届博览会吸引中国31个省区市及16个国家和地区的超2000家展商参与,集中展示文旅产业新业态、新 模式、新场景和新趋势。 本届博览会以"深化文旅融合 畅享美好生活"为主题,融合"展、演、销、游"四大功能,采取室内展馆 和室外展区融合联动的模式,中外演艺秀、海内外特色文旅IP表演等活动轮番上演,还将开展文旅装 备、项目运营、数智文旅、国潮文创、海外旅行商B2B等文旅产业供应链交易洽谈活动。 记者从开幕式上获悉,今年上半年,中国8万家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71292亿元人 民币,比上年同期增长7.4%,文化和旅游发展具备强劲活力和广阔前景。 博览会现场,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凤冠冰箱贴"、甘肃省博物馆的"绿马"挂件、湖北省博物馆的越王勾践 剑毛绒玩偶等文创集中展出,引人驻足。多家展商带来集演奏、跳舞、翻译等功能于一身的机器人,将 人工智能融入文旅产业。 据悉,2025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由中国文化和旅游部主办,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武汉市人民政府 承办 ...
新华鲜报|共赴诗和远方!从报告看文旅融合新天地
新华社· 2025-09-10 13:57
文旅融合政策进展 - 国务院于9月10日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工作报告 [2] - 文旅融合是党中央重大决策 旨在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及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3] - 国家部署包括2018年组建文旅部、党的二十大推进融合及二十届三中全会健全体制机制 [3] 融合成效与质量提升 - 优秀文化资源与创意设计深度融入旅游 促进旅游业提质增效 [7] - 旅游以潜移默化方式传播文化价值 提升文化吸引力及传播力 [7] - 典型案例包括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5D观影项目及文化地标体验升级 [4][6] 产业经济贡献数据 - 2023年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达5.95万亿元 占GDP比重4.59% [9] - 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达5.48万亿元 占GDP比重4.24% [9] - 文旅融合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形成新增长点并提升国民经济贡献率 [10] 新业态与消费场景 - 文旅融合催生"文博热""非遗热""村超"等新业态 [13] - 中国国家博物馆凤冠冰箱贴销量突破200万件 反映文化消费需求 [11] - "跟着演出去旅行""影视旅游"等模式成为新风尚 [13] 国际化与文化输出 - 与30余个国家互办文化和旅游年(节) 打造"欢乐春节""良渚论坛"等品牌 [15] - 15个中国乡村入选联合国"最佳旅游乡村" [15] - 西夏陵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15] 未来发展方向 - 下一步将完善体制机制 深化文化资源挖掘与利用 [15] - 推动科技赋能新业态 深化"文旅+百业"跨界融合 [15] - 加强人文交流合作 促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15]
文创对味儿,消费带劲儿
人民日报· 2025-09-03 07:35
行业趋势 - 文化制造业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49609亿元 同比增长7.1% [3] - 文化批发和零售业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32679亿元 同比增长6.2% [3] - 文创消费从博物馆附属行为转变为核心消费目的 年轻群体成为重要消费力量 [1][3] 产品开发策略 - 通过文化元素与现代生活的深度融合实现创新转化 例如凤冠冰箱贴结合AR技术实现虚拟穿戴体验 [2] - 采用多维度技术调整解决工艺难题 如三星堆通天神树产品通过增加钢柱结构和配重优化稳定性 [2] - 注重挖掘深层情绪价值 从共同审美取向出发打造符合年轻消费群体需求的产品 [3] 职业特性要求 - 从业者需兼具文化专业素养与创新思维能力 既要成为文化人也要充当弄潮儿 [2] - 要求精准捕捉个性化需求 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华以打造文化标识产品 [3] - 需要应对繁琐流程与复杂工艺挑战 通过反复打磨技术和调整方案实现创意落地 [2] 产业发展方向 - 避免同质化竞争需深挖文物现代元素 坚持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路径 [3] - 提升选品策略与上新节奏把控能力 加强消费心理研究与营销能力建设 [3] - 形成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 构建鼓励创新创造的产业生态系统 [3] 核心价值定位 - 产品定位超越快消玩具 致力于打造有内容有温度的文化IP [4] - 以文化底蕴与创新思维双轮驱动 实现市场口碑双丰收 [4] - 通过传统本色与时代特色结合 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与文脉延续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