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债券市场
icon
搜索文档
【广发宏观钟林楠】M1增速为何上行较快
郭磊宏观茶座· 2025-07-14 15:06
社融数据表现 - 6月社融增加4.2万亿元,高于市场平均预期(约3.7万亿元),同比多增9008亿元,社融存量增速为8.9%,较上月提升0.2个百分点 [1][5] - 上半年社融增量累计22.83万亿元,同比多增4.74万亿元,其中政府债券净融资7.66万亿元,同比多增4.32万亿元 [5] - 实体信贷增加2.4万亿元,同比多增1710亿元,主要受益于银行季末冲量效应、特别国债注资、央行流动性操作和政府项目集中落地 [1][6] 信贷结构分析 - 居民部门贷款稳定在低位,企业部门变化显著:短贷多增4900亿元,票据融资多减3716亿元,长贷小幅多增400亿元 [2][7] - 企业短贷多增受结构性工具推动(扣除PSL增加2018亿元),票据融资减少与到期规模偏高及银行置换策略有关 [2][7] - 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2.92万亿元,企事业贷款占11.57万亿元(短贷4.3万亿,长贷7.17万亿),住户贷款仅增1.17万亿元 [7] 政府与企业债融资 - 政府债券增加1.35万亿元(同比多增5072亿元),其中国债占58%,地方新增债30%,特殊再融资债12% [2][8] - 企业债融资2413亿元与近年持平,产业债支撑明显,城投债净融资-690亿元延续收缩趋势 [2][8] - 7月政府债基数偏低,同比改善将继续支撑社融 [2] 货币供应与流动性 - M1同比增长4.6%(较上月提升2.3个百分点),月度增加5万亿元为近五年同期最高,主因政府项目活期存款增加、化债影响减弱及企业结汇规模偏高 [6][10] - 外币贷款增加326亿元(同比多增1133亿元),受益于低基数和美元走弱,委托贷款减少401亿元,信托贷款增加816亿元 [3][9] 政策与市场影响 - 信贷社融总量扩张与结构优化支持市场风险偏好,上半年M1增速提升3.4个百分点反映广义流动性改善 [4][11] - 后续关注房地产企稳和政策性金融工具两条线索,将影响下半年流动性扩张持续性 [4][11] - 发改委计划6月底前下达2025年"两重"建设项目清单,并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解决资本金问题 [6]
股权投资机构发行 “科创债”的实务解读-北京中伦律师事务所
搜狐财经· 2025-07-14 11:17
北京中伦律师事务所的这份报告,围绕股权投资机构发行"科创债"展开实务解读,涵盖多方面关键内容,为相关机构提供了详细指引。 报告最后指出,股权投资机构发行科创债虽迎来机遇,但需遵守相关规则,做好多方面工作,律师可提供专业法律服务助力科创与资本市场融合。 科创债是债券市场支持科技创新的专项品种,分证券交易所发行的"科技创新公司债券"和银行间市场的"科技创新债券",前者发行人含科创投资等四类企 业,后者包括科技型企业和股权投资机构。其推出旨在落实创新驱动战略,破解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题,2024年底至2025年5月,相关部门陆续出台政策完善 其规则。 发行条件及要求上,银行间市场股权投资机构需满足经营稳健等四类情形之一;交易所市场支持优质私募和创投机构,发行人需诚信记录良好等,科创投资 类发行人还需符合特定投资相关条件。募集资金用途方面,银行间市场要求至少50%投于科创领域,交易所市场则不低于70%,且两者均允许置换符合条件 的自有资金投入。信息披露上,银行间市场需在募集说明书等文件中披露相关要点,交易所市场要披露科创投资业务等情况,且均有存续期披露要求。发行 利率和价格均以市场化方式确定,鼓励条款创新。 审核关注要点 ...
央行:已有288家主体发行科技创新债券约6000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7-14 08:29
债券市场"科技板"发展情况 - 截至6月30日债券市场已有288家主体发行科技创新债券约6000亿元 其中银行间市场发行超过4000亿元[3] - 科技创新债券促进新兴和未来产业培育发展 并为传统产业运用新技术成果提供支持[3] - 人民银行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 通过再贷款资金与地方政府及信用增进机构共同提供担保和信用风险缓释凭证等增量支持[3] 股权投资机构债券发行成效 - 银行间市场共有27家股权投资机构发行科技创新债券153.5亿元 其中5家民营机构获得风险分担工具增信[3] - 债券期限显著延长 通过含权期限设置实现5年期至10年期发行 更好匹配股权投资资金特点[3] - 发行利率处于1.85%至2.69%低位 市场认购踊跃 融资成本大幅降低[4] 政策工具实施效果 - 风险分担工具通过直接投资方式支持科技创新债券发行[3] - 增信机制使发行利率反映担保方信用水平而非机构自身信用[4] - 债券资金用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设立和扩募 有效带动社会资本投资科创领域[4] 未来政策方向 - 人民银行将继续会同相关部门运用风险分担工具 发挥中央和地方合力推动市场发展[5] - 培育完善支持科技创新的金融市场生态 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金融支持[5]
流动性与机构行为跟踪:关注税期扰动下央行的配合程度
浙商证券· 2025-07-13 10:4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预计在央行短期逆回购投放以及买断式逆回购共同配合下,税期资金波动可能较小;过去一周交易盘卖债、配置盘承接,主要非银买盘净买入普信债和二级债规模减弱,债基久期震荡抬升,市场加杠杆需求冲高回落;后续资金和权益市场对债市扰动增加,基金或阶段性回归活跃券交易规避流动性风险 [1][2] 各目录总结 流动性跟踪 - 央行操作:过去一周央行公开市场净回笼 2265 亿元,7 天逆回购投放 4257 亿元、到期 6522 亿元,截至 7 月 11 日逆回购余额 4257 亿元,高于往年季节性水平;未来一周逆回购到期 4257 亿元,到期压力分布平均;7 月有 1.5 万亿 MLF 和买断式逆回购到期 [9][10] - 政府债发行:过去一周政府债净缴款 2961 亿元,未来一周预计净缴款 3985 亿元,周一、周二压力较大;截至 7 月 11 日,国债净融资进度 56.7%,新增地方债发行进度 51.8%,再融资专项债发行进度 89.8%;7 月第二周供给节奏提速,三季度 8、9 月发行压力较大 [17][18][20] - 票据市场:过去一周 3M 票据利率上行、6M 票据利率下行,7 月 11 日 3M 国股直贴和转贴利率分别为 1.29%和 1.24%,6M 分别为 0.92%和 0.89%;目前票据利率走势弱于季节性,信贷需求修复缓慢 [25] - 资金复盘:资金小幅收紧,周内先松后紧再放松,7 月 7 日开盘最宽松、7 月 10 日开盘最紧张;资金利率多数上行,7 月 11 日 DR001 至 1.34%、DR007 至 1.47%;期限分层及市场分层多数收敛,7 月 11 日 R007 - R001 利差至 10.48bps、R007 - DR007 利差至 3.68bps;成交规模放量,隔夜成交占比下行;银行体系净融出回落,大行净融出增长,非银体系核心机构净融入需求回落 [27][30][31][36][41] - 同业存单:过去一周存单发行 4271 亿元,净融资 - 833.9 亿元,发行规模增加、净融资规模回落,全年累计净融资 1.73 万亿;发行加权期限回落至 0.76 年;股份行各期限存单发行利率和二级市场存单收益率小幅上行;未来四周分别有 8028 亿元、10765 亿元、3767 亿元、5982 亿元到期,7 月下旬到期压力较大 [50][53][55] 机构行为跟踪 - 二级成交:交易盘需求走弱,普信债和二永债买盘减少;大行买入短国债规模攀升,利率债交易盘卖债、配置盘承接,同业存单理财子和大行是主要买盘,信用债主要非银买盘净买入规模减弱,二级债需求总体走弱 [58][61] - 机构久期:中长期债基久期中位数震荡抬升,7 月 11 日 10 日移动平均为 4.04 年;二级市场信用债成交久期涨跌互现,7 月 11 日 5 日移动平均城投债成交久期抬升至 2.75 年、产业债震荡抬升至 3.65 年、二级债成交行权久期降至 2.52 年 [59][64] - 机构杠杆:过去一周债市杠杆率 107.65%,较上周 107.96%下降明显 [66]
2025年上半年货币政策与利率债回顾与下半年展望:大而美法案通过外部环境仍复杂降准降息可期利率难改下行趋势
中诚信国际· 2025-07-11 09:1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2025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平稳增长但问题仍存,货币政策适度宽松,利率债发行规模增加、收益率中枢下行;下半年货币政策或延续宽松,有1 - 2次降准降息机会,利率债发行或超14万亿,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主要波动区间为1.4% - 1.7% [4][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货币政策与流动性监测 - 一揽子货币政策措施落地,基调适度宽松,包括框架调整淡化MLF政策利率属性、降准降息与结构性工具发力、公开市场操作放松、关注资产价格优化工具及下调公积金贷款利率 [6][7][9] - 二季度降准降息且央行态度缓和,资金利率中枢逐季下行,DR007与R007利差持续低位 [13] 利率债市场运行特点 - 各类型利率债发行同比增加,上半年规模达16.88万亿,地方债同比增57.2%,特别国债发行超万亿 [16] - 利率债收益率先上后下,中枢逐季下行,以10年期国债为例,6月底收益率较去年底下行2.83BP,二季度中枢较一季度下行4.5BP [21] - 二季度10Y - 1Y利差环比走阔但处低位,地方债利差收窄,6月底10年期地方债与国债利差较3月底收窄9.27BP [28] 下半年货币政策展望 - 内外需不确定性加大经济压力,货币政策延续适度宽松,9 - 10月或降准降息1 - 2次 [32] - 注重提升价格水平、提振内需,加强与财政配合,或重启国债买卖,强化再贷款等结构工具使用 [33][34] 下半年利率债展望 - 下半年利率债发行或超14万亿,三季度压力大,四季度可能增发政府债券,国债、地方债、政金债均有发行计划 [36][37] - 收益率中枢下行,10年期国债核心运行区间1.4% - 1.7%,机构行为或放大波动,可关注10Y - 7Y利差压缩机会 [39][40][41]
信用利差周报2025年第19期:上交所试点公司债券续发行业务,信用债收益率全面下行-20250711
中诚信国际· 2025-07-11 09:0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上交所试点公司债券续发行业务,4月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放缓但经济有韧性,央行净投放资金,信用债一级市场发行升温、成本普遍上行,二级市场交易热度下降、收益率多数下行[3][4][5][6][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市场热点 - 2025年5月22日上交所试点公司债券续发行和资产支持证券扩募业务,优化发行机制提升融资效率,推动资本市场发展[3][9] - 公司债券续发行指存量发行人增量发行并与存量债券合并上市,发行条款和投资者权益保护安排原则上不变,续发债无需新评级[9][10] - 续发行业务丰富发行方式,增强融资灵活性,提升发行效率、减少重复流程,提升存量债券交易活跃度和流动性,推动提升债券定价效率[3][10] 宏观数据 - 4月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放缓但经济有韧性,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6.1%,较上月回落1.6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支撑作用凸显[4][12] - 4月社零增速5.1%,较上月回落0.8个百分点,仍保持消费复苏态势;1 - 4月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增速4.0%,较一季度回落0.2个百分点[4][12] - “两新”政策效果显现,1 - 4月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8.2%,增速比全部投资高14.2个百分点,对全部投资增长贡献率为64.5%,拉动全部投资增长2.6个百分点[12] 货币市场 - 上周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净投放资金9600亿元,开展9460亿元7天逆回购和5000亿元MLF,同期有4860亿元7天逆回购到期[5][14] - 资金价格涨跌互现,隔夜和7天期质押式回购利率分别下行7bp和5bp,其余期限质押式回购利率上行1 - 5bp;3月期Shibor与前一周持平,1年期Shibor较前一周上行1bp,两者利差走扩至4bp[5][14] 信用债一级市场 - 上周信用债发行升温,发行规模2413.11亿元,较前一期增加1081.34亿元,无取消发行情况[6][17] - 分券种各券种发行规模均增加,超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增加幅度较大;分行业基础设施投融资行业发行规模385.05亿元,较前一期增加80.87亿元,产业债发行规模1627亿元,较前一期增加805.36亿元,电力生产与供应和化工行业发行规模靠前[6][18][19] - 净融资方面,基础设施投融资行业融资净流出377.04亿元,产业债融资净流出和净流入行业各占半数,电力生产与供应行业净流出190亿元,化工行业净流入289.20亿元[18] - 发行成本方面,除1年期AAA级债券平均发行利率下行6bp外,其余期限等级债券平均发行利率上行2bp - 44bp[28] 信用债二级市场 - 上周债券二级市场现券交易额84087.21亿元,日均现券交易额较前一期减少3120.34亿元至16817.44亿元,交投活跃度降温[7][31] - 利率债方面,国债与国开债收益率窄幅波动,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4bp至1.72%;信用债收益率全面下行,变动幅度1 - 7bp[7][31][34] - AAA级信用利差全面收窄,幅度1bp - 9bp,评级利差各等级间利差涨跌互现,变动幅度1 - 5bp[39] 附表 - 部分债券出现本息展期、违约等信用风险事件,如武汉当代科技、武汉天盈投资等公司相关债券[43] - 近期监管及市场创新动态包括上交所试点业务、多部门发布支持科技创新债券政策、减免相关交易手续费和发行登记服务费等[44][46][47] - 展示了主要信用债券种月度净融资额数据[49][50][51]
上交所:2025年上半年高成长产业债落地53只 力争全年达到100只
证券日报网· 2025-07-10 11:48
高成长产业债发行情况 - 截至6月30日上交所累计落地53只高成长产业债发行规模合计373亿元 [1] - 年内已有80余家非银机构参与高成长产业债投资成为机构增厚收益的重要选择 [1] - 广西现代物流集团发行全国商贸物流领域首单省属国企高成长产业债票面利率2.95% [1] - 山西忻州神达能源集团发行山西首单高成长产业债票面利率2.58% [1] 上交所支持措施 - 上交所建立全链条高成长产业债服务团队采用"交易所搭台市场主体唱戏"服务模式 [1] - 推动中介机构优化产业企业立项标准鼓励证券公司积极承销产业企业债券 [1] - 建立上证路演投融交流会组织调研等多层次投融对接支持机制 [1] - 与8家券商建立高成长产业债合作机制建立动态项目库实施"一企一策"精准服务 [3] - 计划下半年联合各条线举办全市场业务培训推动产品常态化发行力争全年发行100只 [3] 产品设计特点 - 设置投资者保护增强条款优化信息披露机制搭建高效投融沟通渠道 [2] - 要求发行人提高信息披露及时性针对性鼓励高频次披露核心财务数据指标 [2] - 发行时需设置投资者保护条款鼓励提前了解投资者意向约定信用特征条款 [2] - 引导主承销商提供做市或询报价服务提升二级市场流动性 [2] 市场影响与功能 - 优质企业发行高成长产业债可有效缓解融资压力把握产业升级机遇 [2] - 重点支持企业通过债券市场融资配套制度安排增强市场吸引力 [2]
债市开放大动作!多家机构发声
中国基金报· 2025-07-09 14:06
债券通"南向通"扩容政策 -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三项对外开放优化措施 包括完善债券通"南向通"运行机制 将境内投资者范围扩大至券商 基金 保险 理财等4类非银机构 措施将于2025年8月25日生效 [1] - 扩容前债券通"南向通"仅面向41家银行类金融机构及QDII/RQDII 扩容后非银机构可通过香港金管局指定做市商直接交易 [3][6] - 景顺亚太区固定收益主管指出扩容有助于非银机构构建跨市场 跨币种多元化组合 提升收益潜力并降低单一市场利率波动风险 [3] 市场影响与机构观点 -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表示当前美元 欧元利率较高背景下 扩容更好满足境内配置需求 同时激励创新产品推出 [3] - 彭博大中华区总裁认为扩容需配套高质量数据支持和研究能力 是人民币国际化重要环节 将提升人民币资产国际吸引力 [4] - 中银香港副总裁指出扩容将增强香港债券市场流动性 尤其推动点心债市场发展 2024年点心债发行额达944亿美元 [7][8] 额度与交易机制变化 - 债券通"南向通"当前年度额度为5000亿元等值人民币 机构预测扩容后额度将上调 显著高于QDII债券投资额度(1700亿美元总额中债券占比低) [6][7] - 相比QDII/RQDII需设立投资产品的间接渠道 "南向通"允许内地投资者与香港做市商直接交易 无单一交易或标的额度限制 [6][7] 未来展望 - 汇丰香港主管表示将针对内地非银机构提供个性化方案 优化措施有望吸引全球投资者增配中国固定收益资产 [10] - 市场期待推出互换通"南向通"以管理境外债券利率风险 目前仅北向互换通上线 [10] - 工银国际指出人民币资产配置需求提升 国际投资者对人民币资产乐观情绪增强 人民币国际化迎来窗口期 [10]
影响市场重大事件:央行金融市场司江会芬表态,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债券成为全球高质量流动性资产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08 23:09
债券市场开放与人民币国际化 - 央行计划深化境内外金融市场联通合作,推动人民币债券成为全球高质量流动性资产 [1] - 将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水平,建立境外投资者一站式开户平台,推动免税安排 [1] - 优化离岸回购业务机制,交易币种拓宽至美元、欧元、港元等多币种 [2] - 支持香港CMU系统取消回购质押券冻结,简化债券账户开立流程 [2] - 截至5月共有1169家境外机构进入内地银行间债市,其中835家通过债券通渠道 [5] 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 - 七部门提出发展"1+N"托育服务体系,以托育综合服务中心为枢纽,多种形式托育机构为网络 [3] - 将充分利用社区现有设施提供免费或低收费场地建设托育设施 [4] - 推行公建民办模式,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提供普惠托育服务 [4] 零碳园区建设政策 - 三部门鼓励各地区对零碳园区建设给予资金支持,包括地方政府专项债券 [7][8] - 支持政策性银行提供中长期信贷,允许企业发行债券用于零碳园区建设 [8] - 加快园区用能结构转型,发展绿电直连、新能源就近接入等绿色电力供应模式 [9] 类脑智能产业发展 - 杭州支持企业加快类脑智能产业化项目建设 [10] - 鼓励类脑智能企业按照科技型企业成长路径发展,做大规模 [10] 政务云市场发展 - 2024年中国政务云整体市场规模939.4亿元,同比增长18.4% [11] - 政务专属云市场规模663.3亿元,同比增长19.0% [11] - 政务公有云市场规模172.4亿元,同比增长12.2% [11] 比特币ETF持仓 - 贝莱德现货比特币ETF持仓量突破70万枚,价值约755亿美元 [6]
债券通迎多项对外开放优化举措
中国证券报· 2025-07-08 20:49
债券通优化措施 - 完善债券通"南向通"运行机制,支持境内券商、基金、保险、理财4类非银机构投资离岸债券市场 [1] - 优化离岸回购业务机制,交易币种拓宽至美元、欧元、港币等多币种,取消回购质押券冻结并简化业务流程 [2] - 优化互换通运行机制,建立报价商动态管理机制并扩充报价商队伍,调整每日交易净限额 [2] - 人民银行正研究推出跨境债券回购业务,并推动人民币债券成为全球高质量流动性资产 [2][5] 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 - 香港证监会将重点发展人民币固定收益市场,增加一级市场固收产品发行,推动财政部加大在港发行中长期国债 [2][3] - 推动人民币股票交易柜台纳入港股通,技术准备进展顺利,实施细则将近期公布 [3] - 开发利率、外汇和信贷衍生品以提升二级债券市场流动性,推进国债期货推出 [3] - 研究建立离岸国债商业回购市场,优化配套基础设施如交易及结算系统 [3][4] 市场数据与投资者行为 - 境外机构持有中国债券总量较年初增长近2000亿元,显示对人民币资产的持续看好 [1] - 债券通作为连接中国债券市场与世界的重要平台,香港金管局将提升流动性和风险管理 [5] 政策与监管合作 - 人民银行将推动一站式开户平台和境外投资者免税安排,丰富离岸人民币产品体系 [5] - 香港与内地监管机构合作紧密,债券市场开放创新举措多在香港先行先试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