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高端制造
icon
搜索文档
中金:指数新高后,如何布局?
中金点睛· 2025-08-13 23:51
市场表现 - 上证指数8月13日收盘升至3683点,突破去年高点创下近4年新高,涨幅0.48% [2] - 市场成交活跃,交易量突破2.1万亿元 [2] - 成长和小盘风格表现突出,中证2000/中证1000分别上涨1.04%/1.45%,创业板指领涨主要指数,涨幅达3.62% [2] - 行业表现分化,通信、电子、高端制造、创新药等成长风格行业涨幅居前,银行、煤炭、食品饮料等表现偏弱 [2] 驱动因素 - 资金面解释力度增强,居民储蓄存款增长叠加"资产荒",股市吸引力提升,市场筹码结构改善,早期投资者转为浮盈,新入场投资者成本更高但也处于浮盈状态 [3] - A股盈利增速有望结束"四年连降",2025年盈利预测上调至3.5%,增速较2024年明显改善 [3] - 外部风险阶段性下降,中美暂停实施24%关税90天,美国7月CPI同比+2.7%低于预期,通胀不高加大美国9月降息概率 [3] 后市展望与配置建议 - 本轮行情尚未结束,市场结构类似"增强版2013",小盘和成长风格占优,但整体表现有望明显好于2013年 [4] - 估值抬升、增量资金入市背景下指数波动可能加大,但宽松流动性结合盈利修复及叙事扭转,行情仍在延续 [4] - 配置建议关注AI/算力、创新药、军工、有色等景气高且有业绩验证的板块,以及受益于居民资金入市的券商、保险行业,红利板块预计延续分化表现 [4]
中美关税互降延续:机制化沟通为长期博弈定调
华福证券· 2025-08-12 07:02
核心观点 - 中美双方在斯德哥尔摩经贸会谈后达成联合声明,宣布再次暂停24%的关税,保留10%基准关税并设置90天"冷静期",为企业调整供应链和市场预期修复提供窗口期[1][2][13] - 经贸磋商机制从危机应对转向制度性对话,通过"阶段性妥协+动态调整"缓解短期摩擦,同时为解决深层分歧提供路径[2][14] - 短期利好出口链和科技制造行业,长期通过产业链重构推动高质量发展,机制化沟通避免"硬脱钩"并提升资本市场风险偏好[2][15] 政策解读 关税调整 - 美方暂停24%关税90天,保留10%基准关税,覆盖中国商品(含港澳地区)[10] - 中方同步暂停24%关税90天并保留10%基准关税,同时暂停非关税反制措施[10] - 该安排延续日内瓦框架下的"分阶段减压"逻辑,避免螺旋式对抗[13][14] 磋商机制 - 日内瓦联合声明建立的高层定期沟通机制已形成固定化流程(日内瓦→伦敦→斯德哥尔摩)[14] - 采用"制度化沟通+预留谈判空间"模式,降低一次性全面协议的政治风险[14] 投资建议 受益行业 - **高出口敞口行业**:家电、消费电子等出口占比高的企业将直接受益于关税下调[18] - **科技自主可控**:半导体、高端制造等国产替代领域受政策红利驱动[18] - **高成长赛道**:国产算力(GPU/服务器/光模块)、工业母机、国防军工[18] 市场影响 - 短期催化出口链修复和科技制造板块情绪[15] - 长期通过产业链重构提升经济质量,机制化沟通降低系统性风险[15]
帮主郑重:指数新高了,咱散户的钱包鼓了吗?
搜狐财经· 2025-08-11 17:38
市场表现 - 沪指和深成指盘中创年内新高 创业板指单日大涨1.96% 全市场超4100只个股上涨 成交额达1.83万亿元 [1] - 锂矿板块集体涨停 PEEK材料概念5天4板 算力龙头股价创历史新高 [3] - 银行和黄金板块表现疲弱 全市场仍有超1000只个股下跌 [6] 行业轮动特征 - 板块轮动速度极快 上午锂电下午机器人 尾盘可能切换至军工 量化资金主导明显 [3] - 7月新开户数同比增长近20% 显示新股民加速入场 [4] - 领涨板块具备强逻辑支撑:锂矿受宁德时代宜春矿区停产引发的供给收缩预期驱动 PEEK材料受益于高端制造政策支持 [5] 投资主线分析 - 三大核心主线:政策驱动的锂电/光伏产能优化赛道 科技自主领域的AI硬件/半导体 消费复苏方向的家电/新能源车 [6] - 军工板块存在"九三阅兵"事件催化 AI应用板块进入业绩落地期 调整后具备低吸价值 [7] - 高股息资产(水电/公用事业)提供防御性配置价值 建议配置50%仓位 [8] 操作策略建议 - 建议采用50%高股息+30%政策轮动+20%现金的仓位分配结构 [8] - 设置-10%止损线和20%止盈点的交易纪律 避免情绪化操作 [8] - 避免追涨已高潮板块(如锂矿) 关注复产进度等基本面变化 [7]
特朗普终于得偿所愿?关税大棒正式砸下,美国内一片哀嚎!中国这次也被盯上了?
搜狐财经· 2025-08-11 07:40
通胀预期变化 - 美国消费者一年期通胀预期环比上升至3.1% [1] - 三年期通胀预期保持3%不变 [1] - 五年期通胀预期攀升至2.9% 创今年2月以来新高 [1] 就业与信贷市场 - 消费者认为未来一年失业可能性增加0.4个百分点至14.4% [3] - 更多家庭反映当前信贷获取难度加大 [3] - 部分家庭表示未来三个月可能无法按时偿还最低债务还款额 [3] 关税政策影响 - 美国平均关税税率推高至18.3% 创历史最高纪录 [3] - 较年初2%-3%的税率水平增长近六倍 [3] - 印度产品总税率飙升至50% 汽车零部件承受25%关税 [3] 企业成本压力 - 苹果公司二季度因关税损失8亿美元 [4] - 预计三季度还将新增11亿美元关税相关成本 [4] - 制造业面临结构性地震级冲击 [4] 能源领域博弈 - 美国威胁对购买俄罗斯石油国家征收二级关税 [6] - 中国作为俄罗斯石油最大买家可能面临100%惩罚性关税 [6] - 中国回应将根据国家利益采取合理能源保障措施 [6] 全球贸易体系变革 - 美国转向单边保护主义政策 [3] - 全球加速"去美元化"进程 [8] - 稀土资源成为中美博弈关键因素 中国占据全球大量稀土产量 [8]
《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解读 创金合信基金罗水星:加速制造业产业升级
新浪基金· 2025-08-11 07:28
政策核心内容 - 央行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 提出18条针对性支持举措 聚焦新型工业化重大战略任务需要 [1] - 政策目标为到2027年基本成熟支持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金融体系 实现产品丰富度提升和服务适配性增强 [2] 金融支持方向 - 通过贷款、债券、股权、保险、租赁等多元金融工具联动 解决工业和制造业融资痛点 [2] - 银行需提供中长期融资支持制造业重点产业链关键技术攻关 支持新兴产业企业在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 [3] - 推进投资端改革 完善长周期考核机制 引导政府投资基金、国企基金、保险资金等长线资金布局未来产业 [4] 产业转型趋势 - 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加速升级 传统产业向智能工厂和数字生产线转型 [1][2] - 新兴产业系统化发展 形成产业集群 绿色金融工具助力企业减少碳排放并提高资源利用率 [2] - 产业区域协同发展 金融资源引导沿海-中部-西部和东北部梯度分布 增强产业辐射能力 [2] 资本市场功能 - 提供多层次融资渠道 针对不同特征和发展阶段企业匹配融资平台 [3] - 促进产业整合与升级 支持并购重组整合产业链上下游 [3] - 创新债券品种如绿色债券和科技创新债券 拓宽融资来源并优化资本结构 [3] 投资机遇领域 - 重点关注国产替代空间大、需求空间大、技术进步明显的产业 [6] - 具体看好创新药、算力、光刻机、高端数控机床、核聚变、AI应用、物联网、军工、机器人等领域 [1][6] - 政策明确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生物医药、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基础软件、5G及工业互联网等方向 [6] 风险防控机制 - 强化信贷风险管理和资金用途监控 防范套取和挪用风险 [5] - 通过金融资源适度稀缺化避免产能无序扩张 发挥金融市场优化配置功能 [1][5] - 强调投资与融资功能平衡 既支持前景良好公司融资 也强化监管和投资者回报要求 [4]
中金:双融破2万亿下的A股市场
中金点睛· 2025-08-10 23:55
两融余额突破两万亿元 - A股两融余额于8月5日升至20002.6亿元,为2015年7月以来首次突破2万亿元,随后两个交易日继续上行至20131.3亿元,其中融资余额19989.2亿元,融券余额142.1亿元 [2] - 当前两融余额占A股流通市值的比例约2.3%,明显低于2015年峰值期的4.7%,且杠杆类资金体量及占比明显低于十年前水平 [2] - 本轮两融规模上行节奏更平稳,从2024年9月的1.4万亿元低位启动,历时近一年提升0.6万亿元至2万亿元,相比2014-2015年从0.4万亿元提升至2万亿元更为平稳 [4] 两融资金配置特点 - 当前两融资金行业分布更分散,集中度更低,偏好医药、电子、计算机、高端制造、军工等偏成长板块,同时有色金属、非银板块也获较多融资净买入 [4] - 两融交易额占A股成交额的比例为10.1%,仍明显低于2015年峰值的22.3% [9] - 自2024年7月暂停转融券并上调融券保证金以来,融券规模已降至百亿元左右,两融市场中融资和融券的规模差距加大 [9] 市场资金面变化 - 2022-2024年居民新增存款48.8万亿元,储蓄存款余额累计增长47.6%,2025年上半年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突破162万亿元 [11] - 当前A股总市值/M2为32%,位于历史35%分位左右,总市值/储蓄存款为65%,仅略高于历史最低水平,显示居民资金入市仍有较大潜力 [11] - 沪深300当前股息率2.8%,相比10年期国债收益率高出约110bp,处于历史较高水平 [19] 机构投资者持仓 - 主动偏股型公募基金的A股仓位降至70.6%,为近十年低位,港股仓位升至16.9%的历史高位 [25] - 私募基金总权益仓位回升,但A股占比下降和港股占比上升的特征明显 [25] - 年初以来被动型外资边际回流,但主动外资仍略流出A股 [29] 市场盈利预期 - 2025年A股盈利增速有望结束"四年连降",预计A股/非金融盈利同比可能在+3.5%/+8.3%附近 [33] - AI、创新药等高景气科技领域的技术突破与盈利实现正在成为新的市场焦点 [33] - 当前市场结构性特征类似2013年,但预计全年表现将明显优于2013年 [34]
调仓调研双管齐下 基金经理挖掘市场新机遇
中国证券报· 2025-08-08 07:17
知名基金经理调仓动向 - 李文宾管理的永赢锐见进取混合和永赢科技驱动混合在二季度对北方长龙进行加仓 [2] - 郑澄然管理的广发高端制造股票大幅加仓固德威至619.76万股,陆彬管理的汇丰晋信低碳先锋股票持股固德威503.61万股未变 [2] - 葛兰管理的中欧医疗健康混合新进迈普医学前十大流通股东,持股243.96万股,2024年末尚未持仓该股 [2] - 钟帅管理的华夏行业景气混合持股能科科技数量不变,刘鹏管理的交银先进制造混合和交银均衡成长一年混合新进能科科技前十大流通股东 [3] 公募机构调研动态 - 2025年以来调研次数前五的基金公司为博时基金(945次)、华夏基金(867次)、嘉实基金(769次)、富国基金(755次)、易方达基金(708次) [4] - 劳杰男参与粤电力A调研,关注2025年资本开支展望 [4] - 杨金金、王斌参与天地数码调研,聚焦技术迭代与产品研发 [4] - 6月基金调研最频繁的公司为怡合达、中科创达、弘景光电、中旗新材、百利天恒,后者获汇丰资管、富国基金等机构关注创新药研发进展 [4] 市场与行业展望 - 上证指数修复至3400点附近,短期需更多催化因素突破,中长期政策发力与经济韧性或打开估值修复空间 [5] - 创新药板块因大额订单和政策支持活跃,国产药企研发投入回报正循环,2025年进入出海高峰期 [6] - 万家基金束金伟调整策略为"科技和消费为主、红利为辅",认为市场风险偏好提升,结构性行情可期 [6]
两融余额重返2万亿元传递出三大积极信号
证券日报· 2025-08-07 16:22
两融余额突破2万亿元的市场意义 - A股市场两融余额时隔十年重返2万亿元高位 达到20002.59亿元[1] - 融资余额贡献主要增长 达19863.11亿元 融券余额为139.48亿元[3] - 该指标反映杠杆资金规模与市场活跃度 突破时点与2015年牛市形成历史呼应[1] 政策成效与市场预期改善 - 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会议强调"持续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 推动系列稳股市政策落地[2] - 中国人民银行 金融监管总局 中国证监会联合优化货币政策工具与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制度[2] - 政策合力促使观望资金转向入场 市场预期稳步向好[2] 投资者信心与市场流动性 - 融资业务增长体现投资者对股市乐观预期 愿意承担融资成本与波动风险[3] - 杠杆工具使用增加显示投资者认可市场价值 信心持续修复[3] - 资本市场活跃度提升 流动性增强形成正向循环[3] 资金流向与产业结构优化 - 融资资金主要流向信息技术 工业 材料行业[4] - 新能源汽车 高端制造等科技型领军企业获资金青睐[4] - 电力等传统产业龙头公司同样获得资金认可 体现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韧性的看好[4] 境内外资金共振与市场生态变革 - 外资上半年增持境内股票和基金 与两融资金形成境内外共振效应[4] - 当前市场生态较十年前发生深刻变革 政策更完善 资金更稳健[4] - 资金投向呈现明显价值投资倾向 市场基础更加扎实[4]
经我办·您放心 | 综合保税区基本概况
搜狐财经· 2025-08-07 07:06
园区概况与区位优势 - 镇江综合保税区位于国家级镇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内 规划面积0.91平方公里[1] - 地处产业板块中心 毗邻金港大道 距港口不足3公里 紧邻商业与行政中心[3] - 依托镇江港大港港区成为长江12.5米深水航道"海进江"开普船终点港 连镇铁路通车后形成"通航 高铁 高速 海港"立体交通格局[3] 核心功能与政策优势 - 保税加工功能支持进口设备免税与原材料保税 吸引高端制造 电子信息及新能源产业[4] - 保税物流功能提供国际分拨与仓储配送服务 优化企业供应链管理[4] - 支持跨境电商与转口贸易等新型国际贸易业态[5] - 允许开展高技术含量产品的全球检测维修业务以提升附加值[6] - 研发创新功能支持科研设备免征关税 鼓励企业设立研发中心[7] 基础设施与产业生态 - 享有海关特殊监管区与国家级经开区双重政策叠加 提供"提前申报""分送集报"等高效通关服务[8] - 已建成11栋标准厂房(总面积11.2万平方米)及5栋专业仓储设施(总面积2万平方米)[8] - 累计吸引26家优质企业入驻 形成保税物流 储能产业及电子信息三大主导产业集群[8]
元续科技上半年预盈310万至370万新加坡元,同比增长48%至76%
巨潮资讯· 2025-08-06 14:23
核心财务表现 - 预计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净利润达310万至370万新加坡元 较2024年同期210万新加坡元增长48%至76% [2] - 业绩表现显著优于市场预期 [2] 利润增长驱动因素 - 半导体行业供应链对精密机加工及精密焊接产品需求显著增加 带动收入及毛利双升 [2] - 期内无上市相关一次性开支 优化费用端结构 [2] 业务定位与行业背景 - 专注于为半导体 医疗设备及高端制造行业提供高精度金属结构件解决方案 [2] - 产品应用于晶圆加工 封装测试 光刻系统等核心环节 [2] - 全球半导体资本开支回暖 先进制程与先进封装产能扩张推动订单量持续增长 [2] - 产能利用率维持高位运行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