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投资

搜索文档
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境内股权投资企业税收政策
蓝色柳林财税室· 2025-05-16 15:31
QFLP境内股权投资企业税收政策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要求 明确稳慎拓展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并优化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 广州市委市政府据此研究优化QFLP政策措施 探索调整试点基金投资范围和形式 构建特殊资产管理新模式 [4] QFLP基金管理企业税收政策 - 增值税征收标准:管理费、咨询费按6%(一般纳税人)或3%(小规模纳税人)税率征收 [5] - 企业所得税征收标准:公司制企业适用25%税率 合伙制企业依据财税〔2008〕159号文件处理合伙人所得税问题 [5] QFLP基金架构与税务处理 - 常见架构包括公司制、有限合伙制、契约制 运作流程分为募集、投资、管理、退出四个阶段 [5] - 公司制基金税务处理涉及股东注资收益分配 需按公司制结构进行纳税主体划分 [5] QFLP基金个人合伙人及从业人员税收优惠 - 广州南沙工作的香港/澳门居民:个人所得税税负超过当地部分可免征 境外高端紧缺人才可享受大湾区个税补贴政策 [7][8] - 优惠政策依据:财税〔2022〕29号文件明确南沙个税优惠细则 [7]
上海举办股权投资营商环境推介会
快讯· 2025-05-16 09:27
债券市场"科技板"政策 - 5月15日上海市举行首场债券市场"科技板"政策宣介会 主题为"智涌浦江·创领未来" [1] - 推介会旨在推动政策、资本与产业深度融合 [1] - 活动目标为提升上海股权投资行业影响力 助推国际金融中心与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1] 股权投资营商环境 - 上海市通过本次推介会重点优化股权投资营商环境 [1] - 会议聚焦科技与金融的联动发展模式 [1]
上海市股权投资营商环境推介会召开
中国新闻网· 2025-05-15 15:36
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吴伟在致辞中强调,股权投资市场是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科技创新 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上海将聚焦建设"五个中心"重要使命,积极做好以科技金融为首的"五篇大文 章",不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力度,进一步推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与国际科创中心建设相互赋 能、联动发展。 本次推介会旨在通过推动政策、资本与产业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上海股权投资行业影响力,助推上 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科创中心建设。来自上海、北京、深圳等全国各地的知名股权投资机构、行业代 表性母基金管理人、大型金融机构及科创企业等共300余位嘉宾出席会议。(完) 中新网上海5月15日电 (高志苗)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副司长曹媛媛15日在上海表示,自5月7日中国 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有关事宜的公告以来,市场反应热烈,多家 机构积极参与。截至14日,科技创新债券已发布1500亿元人民币,发行人区域覆盖北京、上海、江苏等 13个省市自治区,行业汇集了人工智能、芯片制造、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技术领域。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当天,以"智涌浦江·创领未来"为主题的上海市股权投资营商环境推介会举行 ...
票面利率“1字头”!股权巨头出手
中国基金报· 2025-05-13 14:35
近日,央行、证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有关事宜的公告,明确具备丰富投资经验、出色管理业绩以及优秀管理团队的股权投资机构, 可发行科技创新债券,募集资金用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设立、扩募等。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从上周到本周,西科控股、鲁信创投、锡创投、亦庄国投、元禾控股、金合盛等多家股权投资机构密集宣布成功发行或拟发行科技创 新债券,部分票面利率在2%以上,也有的低于2%。 据交易商协会统计,截至5月8日,有24家股权投资机构注册发行科技创新债券,预计总体规模为155亿元。科创债为股权投资机构开辟了一条新的募资渠 道,也有机构告诉记者,他们正在考虑推进发行科创债,综合考量发行成本、期限与退出的匹配、风险分担机制等。 多家股权创投宣布成功发行科创债 5月13日,西科控股在其官微发文称,公司在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2025年度第一期定向科技创新债券——25西科控股PPN001(科创债),是科技 创新债券全国首批项目之一;西科控股也是西北地区唯一参与首期科技创新债券的企业。 据了解,西科控股本次发行债券于2025年5月9日、5月12日进行发行簿记,由浙商银行担任主承销商,并由浙商银行全额创设的信用风险 ...
培育新质生产力!股权投资机构借科创债深耕科创投资新赛道
证券时报网· 2025-05-13 13:39
科创债新政落地后,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创业投资机构和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等股权投资机构反响热烈, 多家机构正紧锣密鼓地筹备发行事宜。事实上,在上交所债券市场,股权投资机构早已探索试点发行科 创债,借此为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等各阶段科创企业注入资金,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全力赋能战 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上海国投公司科创债募资将投向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上海三大先导产业领域,而且长达15 年的期限则体现了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战略资本的属性,有助于新质生产力的培育。 股权机构踊跃试水科创债 自2021年以来,上交所即率先试点科创债,助力科创投资类企业发力创新链与资金链的深度融合。 目前,已有多家股权投资机构在上交所发行科创债。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投集团") 作为首批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自2022年以来累计发行科创债95亿元,为服务国家战略、优化产业布局提 供了长期稳定的资金保障。 地方国资平台亦借科创债发力科创股权投资。今年4月15日,上海国投公司在上交所成功发行50亿元科 创债,期限长达15年,利率2.1%。该机构相关负责人表示,尝试发行长期限债券,实际成本低于预 期,"上交所投资者结构多元,险 ...
以股权投资促进科技创新发展 2025年PE沈阳投融资活动周顺利举办
证券日报网· 2025-05-13 11:41
沈阳市政协常委、沈阳市基金业协会会长郝杨以"政策赋能、产业聚力、资本共赢"为核心,系统勾勒沈 阳基金业高质量发展路径。他表示,沈阳市作为东北地区唯一国家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试点城市,产业 端紧扣十大重点领域,深化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战略赛道布局,培育硬科技产业集群;资本端创 新"基金+产业"生态闭环,以政府引导基金撬动社会资本,推动产业链价值链向高端攀升。 沈阳市皇姑区区长牛群表示,皇姑区科技企业的发展尤其需要金融活水的精准灌溉,从关键技术的研发 投入到创新成果的产业转化,每一个跨越都离不开资本市场的协同发力。为此,皇姑区将以科技创新反 哺金融生态,通过科技成果转化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依托数字技术优化金融服务能力,在产融结合 的实践中构建科技与金融共生共荣的新格局,最终形成"金融哺育科技、科技赋能金融"的良性循环。 中保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总裁、党委副书记李军以"发挥保险资金功能,服务科技创新发展"为主题发表演 讲。他表示,科创产业升级发展面临长期资本缺口,而保险资金期限长、规模大、来源稳,目前面临配 置转型压力,二者的双向需求及特征使保险资金在服务科技创新发展中具有契合性与适配性。保险资金 更好服务国家科技战略 ...
2025年股权投资行业分析
联合资信· 2025-05-09 04:4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整体延续下行态势,但各项运营指标降幅同比有所收窄,预计2025年行业各项运营指标降幅将进一步收窄 [2] - 2024年募资端国资LP是最主要出资方,投资端结构优化,半导体及电子设备和人工智能领域受关注,退出端压力大,政府引导基金设立节奏放缓 [2] - 2024年以来行业政策围绕“募投管退”发力,推动行业稳健发展 [21] - 2025年行业在热点行业、参与主体、退出方式等方面将有变化,新兴和未来产业或成热点,国资LP参与度加深,退出方式多元化 [29][3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股权投资市场运行概况 募资端 - 2024年募资难度加剧,新募基金数量和规模同比显著下滑,国资LP是主要出资方,AIC等参与大额基金设立支撑下半年募资降幅收窄 [4] - 2024年完成新一轮募集的基金3981支,数量同比降43.0%,募资规模14449.29亿元,同比降20.8%,降幅较2023年扩大 [4] - 人民币基金数量和金额占比分别达99.0%和96.1%,规模占比上升,外币基金募资萎缩 [5] - 国资性质资金在LP结构中占比约88.8%,政府资金出资占比达52.5% [5] - 2024年37支大额基金新募集规模在50亿元及以上,合计募资3053.44亿元,占全市场21.1%,同比提4.1个百分点 [7] 投资端 - 2024年市场活跃度回落但降幅收窄,结构优化,国资机构投资力度加大,资金流向优质项目 [8] - 2024年投资案例数8408起,剔除极值后披露金额6036.47亿元,同比降幅分别为10.4%和10.3%,较2023年收窄 [8] - 2024年国资背景投资机构投资金额3446.58亿元,占市场总投资金额57.1%,同比增加5.2个百分点 [9] - 2024年投资金额排名前100案例吸纳2272.32亿元,同比增加7.7%,占比37.6%,同比提升6.3个百分点 [11] - 2024年规模10亿元及以上案例数83起,披露投资金额2266.87亿元,占比37.5%,同比增加4.0个百分点 [11] - 各细分市场投资均下滑,私募股权投资市场降幅较小 [12] - 2024年半导体及电子设备投资热度领先,人工智能领域投资金额超1000亿元,同比上升35.5% [13] - 江苏、上海等五地投资活跃度最高,江苏投资案例数和上海投资金额居首 [14] 退出端 - 2024年退出端延续下滑趋势,处于延长期的基金规模持续增长,IPO压力未减,机构寻求多元化退出路径 [15] - 2024年共发生3696笔退出案例,同比下降6.3%,降幅较2023年收窄 [15] - 截至2024年底,处于延长期基金规模6.46万亿元,退出期规模9.38万亿元,投资期规模10.62万亿元 [15] - 2024年被投企业IPO案例数1333笔,较2023年下降37.2%,占比36.1% [17] - 2024年股权转让、回购、并购退出案例数分别为1052笔、1031笔和264笔,占比分别为29%、28%和7% [17] - 2024年半导体及电子设备、生物技术/医疗健康、IT行业退出活跃度居前三 [17] - 北京、江苏和深圳退出案例数量居前,江苏和深圳同比分别增长15.6%和7.8%,北京下滑2.8% [18] 政府引导基金发展概况 - 2024年政府引导基金设立节奏放缓,江苏、广东、北京累计认缴规模居前,上海和北京新增规模领先 [19] - 截至2024年底,累计设立政府引导基金2178支,总目标规模约12.84万亿元,已认缴规模约7.70万亿元 [19] - 2024年新设立产业类和创投类基金112支,同比下降32.9%,已认缴规模3070.53亿元,同比下降37.4% [19] - 2024年新注册“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三期”为最大产业型政府引导基金 [19] - 存量政府引导基金层级越低数量越多且单支基金平均规模越小 [20] 行业政策 “创投十七条” - 从培育多元化创业投资主体、拓宽资金来源、加强政府引导和监管、健全退出机制、优化市场环境五方面提出十七条措施 [25] - 对完善创业投资“募投管退”政策环境和管理制度有重要意义 [26] 《关于促进政府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 分七部分提出二十五项举措,涵盖“募投管退”全流程 [27] - 明确政府投资基金定位、分级分类管理机制,提升专业化市场化运作水平,优化退出机制 [27] - 有助于构建科学高效管理体系,促进政府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推动国资LP深度参与市场 [28] 行业展望 - 2025年行业各项运营指标降幅有望进一步收窄 [29] - 行业方面,“人工智能+”推进,新兴和未来产业或成新投资热点 [29][30] - 参与主体方面,国资LP参与度有望加深 [30] - 退出方式方面,并购市场或迎机遇,退出方式向多元化迈进 [30]
首批科技创新债券发行文件亮相 多家银行参与承销
快讯· 2025-05-08 12:14
今日,多家银行、企业已正式披露科技创新债券发行文件。其中,包括京东方、恒力集团、万华化学等 科技型企业,也包括鲁信创业投资集团、苏州元禾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无锡创业投资集团等股权投资机 构,还包括中信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智通财经记者 彭科峰) 首批科技创新债券发行文件亮相 多家银行参与承销 智通财经5月8日电,今日晚间,中信银行相关人士向智通财经记者介绍,由中信银行主承销的15单全国 首批科技创新债券于当日集中公告发行。其中,中信银行发挥主导推动作用的牵头承销项目9单。另外 一家头部股份制银行人士也向智通财经记者介绍,该行正在筹备科技创新债券发行的相关事项,"预计 数天后会有进展"。 ...
潘功胜:债券市场“科技板”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
中国经营报· 2025-05-07 15:17
债券市场"科技板"政策发布 -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债券市场"科技板"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 将支持金融机构、科技型企业和股权投资机构发行科技创新债券 [1] - 相关部门已完善科技创新债券发行交易、信息披露、信用评级等制度安排 健全与科技创新融资特点相适应的配套规则体系 [1] - 目前已有近100家市场机构计划发行超过3000亿元的科技创新债券 预计后续参与机构将继续增加 [1] 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 - 人民银行将提供低成本再贷款资金用于购买科技创新债券 并与地方政府、市场化增信机构合作通过共同担保等措施分担违约风险 [2] - 该工具旨在支持科技创新企业和股权投资机构发行低成本、长期限(8年、10年期)的科创债券融资 [2] - 风险分担工具借鉴了2018年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的经验 [1] 政策预期效果 - 债券市场"科技板"和风险分担工具将拓宽科技型企业尤其是股权投资机构的融资渠道 [2] - 政策有利于激发市场合力与信心 带动更多社会资本进入科技创新领域 [2] - 将推动私募股权融资市场与股票发行交易市场形成相互促进和良性循环 [2]
机构积极申报科技创新债券,有创投机构已入场
搜狐财经· 2025-05-07 12:17
科技创新债券政策发布 - 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公告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从丰富产品体系和完善配套支持机制等方面提出若干举措 [1] - 三类机构可发行科技创新债券:金融机构、科技型企业、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和创业投资机构 [1] - 具有丰富投资经验、出色管理业绩、优秀管理团队的股权投资机构可发行科技创新债券用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设立和扩募 [1] 市场参与情况 - 创投机构东方富海已申请试点科技创新债券,或成首批参与试点的民营投资机构之一 [1] - 东方富海此次申请试点科技创新债券金额可能在5亿元上下 [1] - 市场各方响应积极,初步统计有近100家市场机构计划发行超过3000亿元的科技创新债券 [2] 债券市场"科技板"进展 - 央行完善了科技创新债券的发行交易、信息披露、信用评级等制度安排,健全了配套规则体系 [2] - 创设了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由央行提供低成本再贷款资金购买科技创新债券 [2] - 风险分担工具可支持股权投资机构发行更长期限债券如8年期、10年期 [2] 地方参与情况 - 深圳市委金融办会同相关部门召开债券市场"科技板"动员座谈会,鼓励辖区机构积极争取首批科技板债券项目 [3] - 参会的20余家机构代表表示已提前储备项目资源,将积极参与科技板债券的发行和投资 [3] - 机构对发行成本、规则指引、风险分担等问题格外关注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