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池材料
icon
搜索文档
贝特瑞(835185):海外负极产能起量,负极盈利稳中有升
东吴证券· 2025-08-29 12:35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7] 核心观点 - 2025年半年报业绩略超预期 25H1营收78.4亿元同比+11.4% 归母净利润4.8亿元同比-2.9% 毛利率22.6%同比+1.3pct [7] - 负极业务单位盈利回升 海外产能投产贡献盈利弹性 25H1负极收入62.8亿元 出货26万吨同比+32.83% 单吨毛利0.6万元/吨 [7] - 正极业务受限海外大客户需求 25H1正极收入14.2亿元 出货超1万吨同比+4.3% 整体盈亏平衡 [7] - 布局固态电解质及CVD硅碳等新产品 打造第二成长曲线 [7] - 经营性现金流转正 资本开支明显下降 25H1资本开支11.4亿元同比-38.9% [7] 财务表现 - 25Q2营收44.5亿元 同环比+26.7%/+31.1% 归母净利润3亿元 同环比+10.1%/+71.2% [7] - 预计25-27年归母净利润12.0/15.1/18.0亿元 同比+29%/+25%/+19% [7] - 25Q2负极出货15万吨+ 环增40%左右 单吨净利提升至0.18万元/吨 [7] - 印尼一期8万吨产能上半年释放 25H1预计出货2万吨 单吨净利0.3万元+ [7] - 预计25年负极出货量达55万吨 同比+30% [7] 产能布局 - 负极现有产能57.5万吨 印尼二期8万吨爬坡中 摩洛哥6万吨规划中 [7] - 正极现有7.3万吨产能 摩洛哥5万吨正极项目规划中 [7] - 固态电解质获百吨级订单 聚合物电解质获吨级订单 [7] 财务预测 - 预计25-27年营业总收入166.51/192.27/214.72亿元 同比+16.95%/+15.47%/+11.68% [1] - 预计25-27年EPS为1.07/1.34/1.60元/股 [1] - 对应PE为21.50/17.16/14.38倍 [1] - 25H1经营性净现金流-3.4亿元 同比-273% 但Q2单季度转正至2.9亿元 [7] - 25H1末存货42.4亿元 较年初+26.9% [7]
东峰集团:国资入主推动战略转型升级 布局固态电池领域显成效
证券时报网· 2025-08-29 09:25
公司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业收入6.04亿元[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6130.53万元 但同比大幅减亏52.87%[1] - 经营质量呈现实质性改善 亏损幅度显著收窄[1] 战略转型布局 - 公司处于战略转型期 业务结构发生较大变化[1] - 未来深耕固态/半固态电池材料和工艺[1] - I类医药包装领域持续加大规模优势[1] - 配合国资背景控股股东进行业务及资源整合[1] 产品与技术优势 - 产品涵盖新能源隔膜 PET基膜 PVA高阻隔膜等[1] - 鑫瑞科技拓展新能源 高阻隔 可降解材料领域[2] - 博盛新材具备9-25微米干法隔膜量产能力 并完成7微米薄型高强隔膜技术开发[2] - 布局复合铜箔 复合铝箔 泡沫铜及半固态电池功能膜材料[2] 研发合作成果 - 与中南大学合作无负极电池项目 发表4篇SCI论文 获三项发明专利[4] - 与江南大学开发高阻隔包装材料 应用于固态电池等领域[4] - 与蓝廷新能源合作研发固态电解质及半固态复合隔膜[4] - 与三孚新科合作复合集流体材料[4] 行业政策与前景 - 工信部和地方政策支持固态电池发展 形成中央政策定调+地方试点推进体系[3] - 多家车企计划2025-2030年推出全固态电池汽车[3] - 电池企业2025年规划2GW以上固态电池产能[3] - 预计2027年中国固态电池出货量达18GWh 2028年达30GWh[3] 公司治理变化 - 控股股东变更为衢州智尚企业管理合伙企业 实际控制人变更为衢州市国资委[5] - 公司治理体系正式融入国资体系[5] - 完成董事会 监事会及高级管理人员换届改组[5] 未来发展方向 - 聚焦新能源材料高端化和医药包装集群化[6] - 坚持转型提速 重点投入 优化布局经营理念[6] - 加速优化新型材料及I类医药包装领域资源配置[6]
33亿!微软、ATL战投硅基负极龙头
DT新材料· 2025-08-28 16:04
融资与资金用途 - 公司完成4.63亿美元D轮融资 由SK Inc领投 其他投资方包括保时捷风投 ATL OMERS Decarbonization Partners Lightrock Climate Impact Fund 微软气候创新基金等 累计融资超10亿美元 [2] - 资金将用于扩大硅负极电池材料SCC55®在美国和韩国的生产规模 以满足全球储能需求激增带来的市场需求 [3] - 公司获得与SK Inc在韩国尚州合资企业的全部所有权 该合资企业电池活性材料工厂成立于2021年 主要供应电动车规模所需的负极材料SCC55® [3] 生产布局与产能 - 公司第一家与第二家电池活性材料工厂位于华盛顿州 正通过在德国建立硅烷气体工厂扩建欧洲硅负极电池生产基础设施 [3] - 第三家电池活性材料工厂BAM-3位于亚洲 产能达10GWh 2024年9月开始向全球100多家电动汽车和消费电子产品电池生产客户交付SCC55® [3] - 公司负极材料技术已集成到数百万块ATL电池中 为AI智能手机提供动力 [3] 技术与产品优势 - 公司采用新型气相沉积硅碳技术 通过多孔碳骨架储硅 先用高分子材料制造多孔结构碳颗粒 再通入硅烷气体通过高温热解沉淀成硅纳米颗粒分散在孔隙中 [4] - 技术能对纳米材料实现分子尺度控制 产品形貌较好 沉积产生的硅碳材料组分均匀结构致密 通过多孔碳内部空隙缓冲体积膨胀 因此膨胀率低循环优异 [4] - 碳骨架制作成本低且具备储锂能力 加之碳骨架密度小质量轻 使得材料能量密度高 [4]
中国宝安:上半年净利润2.44亿元,同比增长24.51%
证券时报网· 2025-08-28 13:36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08.39亿元,同比增长8.07%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4亿元,同比增长24.51% [1] - 基本每股收益0.0945元 [1] 业务进展 - 人造石墨销量创历史新高 [1] - 贝特瑞开发行业内首款匹配全固态电池的锂碳复合负极材料 [1] - 氧化物电解质产品获得动力及3C领域新客户技术认可并实现百吨级订单批量供应 [1] - 聚合物电解质与客户达成战略合作并获得吨级订单 [1]
厦钨新能(688778):消费提振利好钴酸锂 盈利能力持续修复
新浪财经· 2025-08-28 12:38
财务业绩 - 25H1公司实现营收75.3亿元,同比增长18.0%,归母净利润3.1亿元,同比增长27.8%,扣非净利润2.9亿元,同比增长32.2%,毛利率10.0%,同比提升0.48个百分点,净利率14.1% [1] - 25Q2公司营收45.6亿元,同比增长47.8%,环比增长53.1%,归母净利润1.9亿元,同比增长47.6%,环比增长63.0%,扣非净利润1.8亿元,同比增长53.0%,环比增长60.9%,毛利率10.3%,同比下降1.4个百分点但环比提升0.7个百分点,净利率4.2%,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但环比提升0.3个百分点 [1] - 公司盈利能力自24Q3持续修复,ROE和ROA分别环比提升0.8和0.5个百分点 [2] 业务运营 - 25H1钴酸锂出货量2.88万吨,同比增长57%,预计Q2出货近1.7万吨,环比高增34%,受益于国家换机补贴政策和3C消费设备AI功能带电量提升带来的需求增长 [1] - 25H1三元及铁锂正极材料出货3.19万吨,同比增长21%,公司已调整生产策略优先满足钴酸锂生产出货,雅安一期铁锂项目处于爬坡阶段,二期产能推进建设 [1] - 钴价驱动带来的涨价效应使钴酸锂业务业绩贡献显著 [1] 技术创新与产品进展 - NL新材料消费应用产品25年定型,26年逐渐放量 [2] - 氧化物固态电解质已形成稳定生产供货,硫化锂工艺采用独特气相法,依托集团优势克服生产核心难点,积极配合国内外头部电池企业推进全固态电池落地 [2] - 补锂剂已通过3C头部客户初测 [2] 行业地位与前景 - 公司是全球钴酸锂正极材料龙头企业,携手下游龙头研发出平台性技术"NL结构",26年有望在消费场景放量,大幅提升盈利能力 [2] - 公司具备全球独特的气相法硫化锂制备工艺,高效、低成本地克服全固态电池产业化落地的核心卡点,未来将充分受益 [2]
湖南裕能(301358) - 2025年8月26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8-27 10:16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43.58亿元,同比增长33.17%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5亿元,同比下降21.59% [2] - 磷酸盐正极材料销量48.08万吨,同比增长55.38% [2] - 第二季度盈利水平环比改善,主因产能利用率提升及新产品占比提高 [4] 产品结构 - 储能端产品销量占比约39% [2] - CN-5系列、YN-9系列等新产品销量合计19.34万吨,占总销量40% [2][3] - 磷酸锰铁锂材料研发进展顺利,获客户高度认可 [5] 产能与布局 - 黄家坡磷矿预计2025年四季度批量出矿 [4] - 西班牙年产5万吨正极材料项目推进环评审批 [4] - 马来西亚年产9万吨正极材料项目开展前期准备 [4] - 海外产能项目获国内外电池企业浓厚兴趣 [4] 市场与行业 - 全年磷酸盐正极材料出货量预估约100万吨 [5] - 行业存在结构性过剩与高端供给紧缺并存局面 [5] - 磷酸铁锂材料分会召开"反内卷"会议,行业意愿强烈 [3] 经营策略 - 采取灵活多元的碳酸锂采购策略应对价格波动 [3] - 产品销售价格通过商务谈判确定,受供需及原材料价格影响 [5] - 以提升新产品产能为主,谨慎把握扩产节奏 [5] - 增值税补缴属一次性事项,无持续性 [5]
彩客新能源:2025年中期净利润同比下降40.42% 拟每股派息0.015元
搜狐财经· 2025-08-26 13:31
业务构成 - 公司主要从事染料中间体、颜料中间体、农药中间体及电池材料的生产销售业务,并涵盖环保技术咨询业务,业务分为五大分部[8] - 2025年上半年电池材料业务营收2.343亿元,染料及农业化学品中间体业务营收4.16亿元,颜料中间体及新材料业务营收2.827亿元[12] - 2024年染料及农业化学品中间体业务营收9.46亿元,电池材料业务营收17.54亿元[15]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1.519亿元,归母净利润0.398亿元[10]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未披露具体数值,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率未披露具体数值[10][12] - 2021年营业收入11.991亿元,2022年9.964亿元,2023年10.691亿元,2024年10.05亿元[10] - 2021年归母净利润3.715亿元,2022年2.354亿元,2023年2.192亿元,2024年0.462亿元[26] 盈利能力指标 - 2025年上半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0.53%,较上年同期下降0.3个百分点[18] - 2020年人均创收109.5万元,2021年101.79万元[15] - 总资产周转率2025年上半年0.28次,低于行业均值和中位数[28] - 固定资产周转率2025年上半年0.58次,2024年1.26次,2023年1.27次,2022年1.23次,2021年4.98次[29] - 应收账款周转率2025年上半年3.57次,2024年6.81次,2023年7.13次,2022年10.25次,2021年6.03次[29] 现金流状况 - 2025年上半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6986.2万元,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1800.7万元,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1881.8万元[22] - 2023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2.192亿元,2022年2.354亿元,2021年3.715亿元[26] 资产结构变化 - 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较上期末减少35.78%,占总资产比重下降8.45个百分点[33] - 存货较上期末增加21.81%,占总资产比重上升2.49个百分点[33] - 固定资产较上期末减少3.43%,占总资产比重上升2.19个百分点[33] - 货币资金较上期末增加13.74%,占总资产比重上升1.77个百分点[33] 负债结构变化 - 其他应付款(含利息和股利)较上期末减少56.06%,占总资产比重下降8.73个百分点[36] - 短期借款较上期末增加26.95%,占总资产比重上升2.04个百分点[36] - 其他非流动负债较上期末增加3.61%,占总资产比重上升1.19个百分点[36] - 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较上期末减少0.71%,占总资产比重上升0.84个百分点[36] 偿债能力指标 - 2025年上半年流动比率1.46,速动比率1.09[40] - 2025年上半年资产负债率26%,2024年36%,2023年39.39%,2022年34.28%,2021年40.32%,2020年44.02%[38]
免费参会 仅限200人 | 2026硅基负极与固态电池高峰论坛
鑫椤锂电· 2025-08-26 10:00
硅基负极市场现状与前景 - 2025年上半年全球硅基负极材料纯品产量达4396吨 同比增长76% [3] - 预计2028年硅基负极单体产量将达2.53万吨 2024-2028年复合增长率高达50% [4] - 当前商业化应用主要集中在消费电子和电动工具领域 动力电池领域渗透率相对较低 [3] 技术突破与产业化挑战 - 多孔硅碳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 将推动动力电池领域产业化导入加速 [3] - 产业化面临材料本征缺陷、工艺复杂度高、产业链协同不足三大核心挑战 [4] - 固态电池体系可能成为硅基负极材料应用的主要增长点 [3] 企业研发方向与解决方案 - 碳一新能源聚焦新型硅基负极产品开发瓶颈及解决方案 [6] - 贝特瑞重点研究硅基负极规模化应用的降本策略 [7] - 上海杉杉科技致力于高首效长循环硅基负极开发制备 [7] - 深圳索理德专注多孔碳材料开发制备及技术趋势研究 [7] 应用领域拓展趋势 - 新能源汽车续航能力提升持续推动高能量密度负极材料需求增长 [4] - 高端数码电池市场对硅基负极存在特定需求特性 [7] - 圆柱电池领域对硅基负极需求呈现明显变化趋势 [7] - eVTOL、人形机器人、AI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呈现爆发式增长 [3] 产业链协同发展 - 国轩高科着力解决硅基负极在动力电池市场规模化应用的痛点 [8] - 四川金汇能积极拓展硅基负极在新兴电池市场的应用 [8] - 道氏科技探索单壁碳管在硅负极材料体系下的应用价值 [8] - 北京卫蓝新能源研究固态电池体系下对硅基负极产品的具体诉求 [7]
振华新材8月25日获融资买入3782.49万元,融资余额2.79亿元
新浪财经· 2025-08-26 01:29
股价与融资交易表现 - 8月25日公司股价上涨0.91% 成交额达1.98亿元 [1] - 当日融资买入3782.49万元但融资净流出244.42万元 融资余额2.79亿元占流通市值3.52% 处于近一年90%分位高位水平 [1] - 融券余额46.17万元处于近一年30%分位低位 当日融券卖出0股 [1]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股东户数1.79万户较上期增长26.50% 人均流通股减少20.95%至28494股 [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新进第十大流通股东 持股587.67万股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4.46亿元 近三年累计分红3.35亿元 [2]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7.13亿元 同比下滑26.69% [2] - 归母净利润亏损2.17亿元 同比下降7.10% [2] - 主营业务收入98.17%来自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1] 公司基本情况 - 成立于2004年4月 2021年9月上市 注册地址贵州省贵阳市 [1] - 专注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发、生产及销售 [1] - 融资融券余额合计2.79亿元 [1]
中伟股份:8月22日召开董事会会议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5 16:10
公司董事会会议 - 第二届第三十六次董事会会议于2025年8月22日以现场会议方式召开 [1] - 会议审议《关于公司2025年中期分红方案的议案》等文件 [1] 营业收入构成 - 2025年1至6月电池材料业务占比45.17% [1] - 新能源金属业务占比43.49% [1] - 其他业务占比11.34% [1] 市值情况 - 当前市值达337亿元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