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渔业

搜索文档
打造2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广东加力提速推进“百千万工程”
南方农村报· 2025-07-30 09:31
展水平有待进一 步提升、要素保 障有待优化。 为此,广东省政 府及有关部门将 按全要素集聚、 全链条增值、全 产业融合的思 路,着力培育现 代化海洋牧场和 农产品精深加工 2个万亿级、粮 食等10个千亿级 和茶叶等20个百 亿级产业集群。 无人机前往海洋牧场养殖平台"格盛一号"取白蕉海鲈渔获 打造2个万亿级 产业集群!广东 加力提速推 进"百千万工 程"_南方+_南方 plus 7月28日-29日, 广东省十四届人 大常委会第二十 次会议在广州召 开。会议审议了 省人民政府关于 构建现代乡村产 业体系、深化农 村一二三产业融 合发展工作情况 的报告(下 称"报告")。报 告指出,近年来 广东加力提速推 进"百千万工 程",取得诸多 成果成效,但特 色产业资源还有 待发掘、经营主 体队伍实力有待 加强、产业链发 一是强化规划引 领。启动农业强 省规划、省农业 农村现代化"十 五五"规划、乡 村产业发展等规 划编制,总结发 展成效短板,科 学研判发展趋 势,制定未来发 展路径。继续完 善扶持政策体 系,在金融、科 技、用地、人才 等领域发力,统 筹引导全社会要 素资源关注支持 乡村产业发展。 二是抓好稳产保 供。 ...
10万亿海洋经济崛起硬科技注入产业发展澎湃动力
证券时报· 2025-07-28 17:59
海洋经济总体规模 - 2024年我国海洋经济规模历史性突破10万亿元大关达到10.54万亿元 2020-2024年从8万亿元增长至10.54万亿元 [1][2] - 2024年全球仅有15个国家的GDP超过我国海洋经济总量 2025年一季度海洋生产总值达2.5万亿元同比增长5.7% [3] - 2024年海洋经济占GDP比重达7.81%创2020年以来新高 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和增长引擎 [2][3] 行业结构与科技创新 - 2024年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增速高于海洋生产总值1.3个百分点 2023年突破2000亿元 [4] - 2024年海洋经济第二产业生产总值达3.77万亿元占比35.8% 第三产业占比持续提升 [4] - 海洋经济结构优化与升级指数达131.0创2021年以来新高 比上年增长1.8% [4] - 亚洲首个工业级海上风电制氢示范项目稳定产氢 首台超100千瓦气动式海浪发电装备下水 [5] - 兆瓦级潮流能发电机组累计并网发电量超450万千瓦时 构建4.31万个海洋微生物基因组数据库 [5] 细分领域全球地位 - 2024年新承接海洋工程装备108艘金额186亿美元占世界份额69.4% 连续7年居世界首位 [6] - 2024年新接绿色船舶订单国际市场份额达78.5% 主流船型全覆盖 [6] - 造船业三大指标连续15年全球第一 2024年造船完工量5076.31万载重吨占世界56.88% [6][7] - 2024年新船订单量13496.57万载重吨占世界75.81% 手持订单24546.78万载重吨占世界66.70% [7] - 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连续数年全球第一 累计装机量全球市场份额达50% [7] - 海洋水产品总量连续35年全球第一 建设169个国家级海洋牧场 [7] 公司动态与战略 - 中国船舶提出2025年增强深海装备研制能力 构建"研发-验证-应用"闭环 [5] - 通过并购重组、产融结合推动深海科技领域技术革新 打造深海科技产业高地 [5] - 绿色船舶订单以载重吨计国际市场份额达80.50% 高端装备建造取得新突破 [7]
2025年浙江省舟山市新质生产力发展研判:链群筑基强化新质根基,海洋领航促进产业兴盛[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7-25 01:17
舟山市产业体系与经济发展 - 舟山市构建"3+X"产业矩阵,三大支柱产业为绿色石化、船舶海工、海洋渔业,新兴产业包括清洁能源、数字海洋、低空经济等,2024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达81.9%,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速超25% [1][15] - 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达2226.2亿元,同比增长5.9%,其中第二产业增速最快达7.4%,2025年一季度GDP增速提升至7.1% [4][5] - 工业投资608亿元,制造业投资增长6.4%,规上工业增加值突破千亿,石化行业产值超2800亿元,造船新接订单占全国8%,修船量占全球20%以上 [7] 重点产业发展现状 - 绿色石化领域形成4000万吨炼化一体化项目,向下游新材料延伸,浙江石油化工与中海石油舟山石化构建完整产业链 [22][23] - 船舶海工领域实施高质量发展行动,淘汰落后产能117万载重吨,建成"2+1"省级核心区,中远海运重工等企业聚焦LNG船等高端制造 [7][22] - 清洁能源领域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75.37万千瓦,中广核海上风电与浙能六横LNG项目形成双轮驱动 [7][22] 科技创新与数字化转型 - 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技改投资同比增长97.8%,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收增长49.6% [7][8] - 东海实验室等高能级平台突破"卡脖子"技术,2024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1家,专精特新企业143家 [10][15] - 船舶工业应用智能焊接与数字孪生技术,渔业全链条引入物联网与大数据,建设海洋经济智能算力节点 [27] 产业空间布局 - 形成"一体两廊三分区多岛群"空间格局,绿色石化以鱼山岛为核心,船舶海工聚焦定海-岱山与六横-虾峙两大集聚区 [17][18] - 海洋电子信息产业"硬制造+软服务"双轮驱动,现代航空以朱家尖为核心,清洁能源立足海域资源发展海上风电与氢能 [18][22] - 六大开发区推动港产城融合,实现"一岛一产业、一企一特色"的集群化布局 [18][22] 政策支持与发展趋势 - 出台低空经济、航运服务等专项政策,2025年财政预算安排7.97亿元支持科技创新,目标研发投入强度达2.5% [12][14] - 产业向高端化延伸,石化发展化工新材料,船舶转向双燃料动力与豪华邮轮,清洁能源推进"风光氢储"一体化 [25][26] - 深化长三角协同,推进小洋山北侧码头等基建互联,通过"蓝碳银行"试点平衡生态与开发 [28]
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向海图强之路——我国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度观察
人民日报· 2025-07-24 22:27
海洋经济发展概况 - 2024年海洋生产总值突破10万亿元,较2012年翻一番,一季度达2.5万亿元同比增长5.7% [1][7][9] - 福建兴化湾海上风电场累计发电62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燃煤189万吨、二氧化碳排放465万吨 [1] - 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2024年同比增长7.2%,占比持续提升 [5][7] 科技创新驱动 - 海南晨海水产年投入2000万元科研经费,建成热带海水鱼类活体种质资源库,亲鱼数量达10万尾 [2] - 自主研发海洋药物占全球已上市品类近30%,"伏羲一号"风渔融合平台投运 [4] - 兆瓦级潮流能机组"奋进号"连续并网运行超3年,发电量540万千瓦时 [5] - 商用海底数据中心能耗效率显著提升,未来将实现"风电直供+海水冷却"双技术融合 [5] 产业升级案例 - 运达能源自主研发抗冰型"海鹞"海上风机平台,庄河风电场预计年发电7.7亿千瓦时 [7] - 青岛海洋1类新药"注射用BG136"进入二期临床试验 [7] - 宁德三都澳形成全国最大大黄鱼养殖产业集群 [7] - 垦利10—2油田群一期投产,渤海亿吨级油田开发加速 [7] 海洋旅游增长 - 2024年海洋旅游业增加值达16135亿元同比增长9.2%,邮轮旅客运输量上半年达57.1万人次 [8][9] - 天津邮轮口岸上半年出入境邮轮80艘次、旅客超15万人次 [8] - 上海国际邮轮港预计全年接靠邮轮超250艘次,深圳新增邮轮航线 [9] 生态经济转型 - 盐城黄海湿地通过生态修复吸引勺嘴鹬等珍稀鸟类,带动"观鸟经济"发展 [12] - 温州洞头东岙村修复沙滩岸线后,民宿增至100家,2024年接待游客80万人次,经济总产值1.2亿元 [13][14] - 湛江红树林完成全国首笔5880吨蓝碳交易,全国红树林面积增至3.03万公顷 [15]
农业农村部:支持海南加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高水平建好南繁硅谷
快讯· 2025-07-24 14:39
农业科技创新支持 - 农业农村部支持海南加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高水平建好南繁硅谷 [1] - 发挥崖州湾国家实验室作用,以种业为重点打造农业科技创新高地 [1] 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发展 - 支持海南发挥资源禀赋和自由贸易港政策优势,大力发展热带特色高效农业 [1] - 重点发展天然橡胶等产业,推进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 [1]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 支持海南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强化产业就业帮扶举措 [1] - 支持海南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1]
城记 | 挺进“深蓝”,哪些城市在领跑中国海洋经济
新华财经· 2025-07-24 07:34
海洋经济发展态势 - 新一轮海洋经济发展热潮升温,山东、广东、上海等地相继出台海洋产业政策,形成地方先行探路、中央引领定向的互动格局 [1] - 上海海洋生产总值从2019年的10372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1387亿元,占上海市GDP的27.2%,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11.6% [2] - 上海海洋经济发展水平保持全球前三、国内第一,在《世界领先海事之都》报告中综合排名全球第四 [3] 上海海洋经济优势 - 上海拥有12家科研院所、13所涉海院校、20余家市级创新平台、21名涉海院士以及近2万家涉海企业 [4] - 上海着力打造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航运服务两大世界级产业集群,在临港、长兴等园区形成海洋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增长点 [4] - 上海的经济腹地长江经济带2024年GDP达630228亿元,占全国47%,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丰富应用场景 [5] 其他城市海洋经济表现 - 天津、青岛、深圳2024年海洋生产总值分别为5659.5亿元、5513.2亿元、5409亿元 [5] - 青岛涉海高新技术企业增至396家,但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率不足20%,与上海存在差距 [6] - 深圳凭借区位优势和国家定位,正与青岛争夺"海洋经济第二城"的位置 [7] 海洋产业发展方向 - 海洋渔业可通过与数字营销结合、发展精深加工技术等方式实现产业升级 [8] - 上海可依托横沙渔港建设全球水产冷链物流中心,打造远洋渔业产业链高端环节 [8] - 城市发展海洋经济需重视新兴产业配套协作,同时为传统产业锻造差异化优势 [7]
三个关键词,看海洋经济新活力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23 22:22
海洋经济总体表现 - 2024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万亿元大关,同比增长5.9%,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7.8% [7] - 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在海洋经济中占比不断提升 [7][15] - 蓝色经济正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8]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 - 2024年我国新承接海船订单量、海船完工量和手持海船订单量三大指标国际市场份额首次全部超过50% [7][10] - 一季度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新承接订单金额、交付订单金额、手持订单金额同比分别增长57.1%、114.3%、24.2% [10] - 海洋船舶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9%,发挥"压舱石"作用 [10] - 中船集团江南造船手持LNG船订单约60艘,总价值约1500亿元,排期已到2031年 [9] - 中船动力集团研发全球首台最大功率带智能控制废气再循环系统的双燃料发动机,可实现硫化物减排99%以上、二氧化碳减排20%以上、氮氧化物减排80%以上 [9] 海洋渔业 - 2024年海洋渔业实现增加值4880亿元,同比增长4.0% [12] - 一季度海洋水产品产量同比增长4.5%,其中海水养殖产量同比增长5.7% [7][13] - 深远海养殖迅速发展,养殖用海平均离岸距离由2018年的10公里外延至目前的18公里 [12] - "耕海1号"海洋牧场开创"一亩海产三亩收益"新模式 [11] - 海南龙栖湾普盛海洋牧场总规划海域面积达350公顷,配备4个智能养殖旅游平台和50个智能养殖网箱 [12] 海洋新兴产业 - 2024年海上风电发电量同比增长近30%,全国海水淡化产量超4亿吨 [15] - 渤中海上风电G场址项目在中低风速区域成功部署超过10兆瓦的大型风电机组 [14] - 东营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园落地35个产业链项目,形成完备产业链 [14] - 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取得新突破,免疫抗肿瘤海洋一类新药BG136已启动临床二期试验 [15] - 深远海养殖工船"湛江湾1号"下水,风渔融合深远海网箱养殖平台"伏羲一号"完成入级检验 [13]
推动“金融+海洋”深度融合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7-23 09:45
深圳市海洋金融联盟成立 - 22家联盟成员单位代表参加成立大会,涉海企业代表进行融资路演,深圳市海洋发展局、深圳市委金融办等单位全程指导 [1] - 联盟旨在打通金融资源与海洋产业对接通道,打造政企金对话、资源对接、生态共建的核心阵地 [1] - 中国银行深圳分行作为理事长单位介绍联盟架构与发展规划,明确"政策引导+市场运作+生态协同"发展路径 [1] - 深圳港资本公司作为副理事长单位呼吁共筑"产金协同"新方式,拓展"蓝色金融"新空间 [1] 首次投融资对接成果 - 5家金融机构集中推介海洋专属金融产品,7家重点涉海企业进行融资路演展示需求 [1] - 活动对接涉海融资项目26个,涉及绿色航运、高端装备、海洋能源开发、海洋渔业等领域 [1] - 融资产品涵盖科创贷、渔业贷等特色海洋金融产品 [1] 未来发展规划 - 深圳将整合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全品类金融资源,推动金融机构与涉海企业常态化对接 [2] - 探索海洋风险保障体系与海洋金融产品创新,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2]
“全域协同”向新行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7-23 09:45
海洋经济发展战略 - 江门以9535.2平方千米陆地和4880.5平方千米海域为基础,全力打造大湾区"海鲜铺子"和广东省现代化海洋牧场先行示范区 [1] - 广东召开全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释放全面建设海洋强省决心,江门迎来海洋经济发展新机遇 [3] - 江门部署"海洋强市"战略,密集出台涉海规划政策,推动滨海旅游、海洋渔业、海工装备等产业集群加速成型 [3] 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 - 江门海洋集团成立,聚焦种苗培育、深海养殖、装备制造等全产业链,为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提供核心动力 [3] - 2023年6月启动首批重力式网箱下海锚定安装,2024年投放广东首个入级中国船级社的大型养殖装备"台山1号",2025年初首获渔获 [3] - 以"种业—养殖—预制菜"为主线布局水产种质资源库和精深加工产业园,广东最大渔获物集散交易市场已启用,鳗鱼年出口量占全国2/3 [3] 种业振兴成果 - 105家渔业种业企业扎根江门,高价值品种养殖技术标准逐步完善,形成"育繁推一体"产业链条 [4] 海工装备制造业 - 威立雅、南洋船舶等近百家企业集聚江门,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成为制造业核心板块 [6] - 2023年交付全球最大宽扁浅吃水型半潜驳船"四航永兴"号,2024年推出中国首座绿色功能型移动浮岛"圆周号"(2250平方米,抗17级台风),2025年下水全球首艘自航式水体自然交换型养殖工船"湾区伶仃"号 [6] 清洁能源布局 - 截至2024年底电力装机容量超1500万千瓦,成为大湾区外送电量最多城市 [6] - 台山核电3、4号机组采用"华龙一号"技术,川岛海上风电、氢火联动中试基地等项目加速推进,中法(台山)清洁能源及装备产业园揭牌 [6] 开放合作与区域协同 - "深圳研发+江门制造"模式深化,66平方千米深圳—江门经济合作区主攻高端海工装备,20平方千米香港—江门绿色产业园聚焦临港新材料 [9] - 2024年江门港外贸货物吞吐量达1523.2万吨,跻身"亿吨港"行列,252千米高等级航道与8条"组合港"航线联动提升物流效率 [9] 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 江门红树林面积1284.69公顷(珠三角最大),台山镇海湾万亩级红树林示范区建设中,镇海湾红树林碳汇拍卖成为全国首单 [10] - 2025年累计5处红树林湿地入选广东省重要湿地名录 [10]
从“蓝色粮仓”到“蓝色动能” 现代渔业激发经济新活力|向海图强 海洋经济破浪前行
证券时报· 2025-07-22 23:52
海洋渔业规模全球领先 - 我国海洋渔业规模持续保持全球领先地位,2025年一季度全国海洋水产品产量同比增长4.5%,其中海水养殖产量同比增长5.7% [3] - 行业向深远海拓展,如深远海养殖工船"湛江湾1号"下水,风渔融合深远海网箱养殖平台"伏羲一号"完成入级检验,万吨级南极磷虾船"福远渔9199"号启航 [3] - 东方海洋建成全国最大褐藻种质资源库,培育5个海带国审新品种(占全国40%),市场占有率超25% [4] - 国联水产采用液氮速冻技术将冷冻时间从24小时缩短至30分钟,并建立全链条智能温控体系 [4] 技术短板与攻关方向 - 海水养殖领域存在"硬科技"短板,高端养殖品种种苗依赖进口,国际种业公司垄断核心种质资源 [7] - 养殖装备方面,挪威、日本已实现全自动化深海网箱养殖,我国仍集中在近海,需提升高效作业系统、智能控制装备等国产化水平 [7] - 海洋捕捞领域"软实力"不足,远洋渔业在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和综合监管能力方面存在差距 [7] - 行业机械化、智能化水平低,养殖技术及管理粗放,环保意识与健康养殖理念不足 [8] "蓝色粮仓"的新动能 - 海洋牧场推动行业规模化和高质量发展,"海上粮仓"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力量 [10] - 海洋渔业提供高蛋白、低脂肪的绿色水产品,满足城乡居民对健康饮食的需求 [10] - 行业锻造自主可控的水产品供应能力,支撑"粮食安全"和"健康中国" [11] - 牵引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涵盖种业、装备、深加工、冷链物流等,成为海洋经济重要引擎 [11] - 助力乡村振兴,通过现代化海洋牧场、休闲渔业等新业态带动沿海地区产业升级和渔民增收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