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陆海统筹发展
icon
搜索文档
《经济日报》头版头条聚焦大连!
经济日报· 2025-09-16 01:25
大连海洋经济发展战略 - 大连市被国务院批复为"现代海洋城市",目标建设陆海统筹发展的现代海洋城市[7] - 2024年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突破4500亿元,海洋经济成为新增长点[11] - 提出"六个建设"目标任务,聚焦产业强海、科技兴海、生态护海协同发展[7][48] 海洋产业基础与优势 - 拥有国家级海洋牧场32处,数量和规模居全国首位,海水养殖产量全国第一[12] - 海参年产量8.2万吨(占全国28%)、虾夷扇贝16.8万吨(占全国90%)、裙带菜17.8万吨(占全国70%)[13] - 船舶制造业诞生新中国第一艘万吨轮、超大型油船、航母等90多个"第一"[15]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 重组整合大连重工装备集团与瓦轴集团,营收年复合增长率超27%,2024年上半年营收118.7亿元(同比增长11.1%)[15] - 恒力重工收购STX资产,150天完成产业园改造,"海洋工厂"2023年运营,造船订单排至2029年[40] - 曲轴公司研制全球首支24000TEU甲醇双燃料船用曲轴,2025年产能跃居中国第一、全球第三[16] 科技创新与突破 - 遨海科技研发VDES系统打破国外垄断,获"中国航海学会科技进步奖特等奖"[21][23] - 大连中车柴油机研制首台中速大功率氨燃料发动机,获中国船级社认证[18] - 科迈尔实现ICCP+CPMS系统国产化替代,应用水深从100米拓展至300米[24][25] 海洋科技产业生态 - 大连拥有高校30余所、科研院所14家,科技创新平台612家(含全国重点实验室10家)[27] - 技术合同成交额600.3亿元(增长18.7%),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43%[27] - 英歌石科学城开城运营,设立金石湾实验室、凌水湾实验室聚焦海洋生物医药[47] 港口与开放布局 - 大连港开通"大连—南美"等4条新航线,填补东北与南美、南亚直航空白[44] - 辽港集团整合后集装箱吞吐量突破500万TEU,创5年新高[45] - 航线覆盖全球160个国家、300余个港口,外贸航线通达日韩、东南亚、欧洲、北美[44] 文旅与生态协同 - 2024年旅游总收入1765.3亿元(同比增长18.2%),接待游客1.73亿人次(同比增长27.2%)[36] - 拆除非法养殖网箱3000余组,修复海域生态,建设泊石湾生态公园[31][33] - 推动旅拍产业升级,整合婚纱摄影、酒店、景区资源提升旅游吸引力[37]
“为国际跨境流动提供最大便利”,东方枢纽大工程有了最新进展
新浪财经· 2025-06-05 01:13
东方枢纽规划进展 - 东方枢纽商务合作区先行启动区一期预计2024年底开园 [1] - 上海东站地下工程站场区主体结构已于5月27日完工 [1] - 东方枢纽及周边地区(大东方地区)规划面积约510平方公里 [3] 枢纽定位与客流规划 - 东方枢纽由上海东站与浦东国际机场组成 远景规划年客流量1 7亿-2亿人次(浦东机场1 3-1 4亿人次 上海东站4000-6000万人次) [4] - 上海东站总建筑面积130余万平方米 高铁站房16万平方米 站场15台30线 计划2027年7月开通 [4] - 空铁换乘规模达4万人次/日 是虹桥枢纽的4倍 [5] 区位与功能差异 - 虹桥枢纽定位长三角辐射 东方枢纽侧重国际辐射 [5] - 东方枢纽国际航线占比35% 其中亚太航线占60% 服务人群国际化特征显著 [5] - 叠加浦东引领区 临港新片区 机场南片区等多重政策优势 [7] 产业布局与发展方向 - 重点发展航空产业 临空产业及高铁叠加的服务业 [17] - 规划"2+3+10"产业体系:2大核心策源地(张江科学城 东方枢纽核心区) 3大产业集群(高端装备 民用航空 生物医药) 10大特色产业小镇 [21] - 航空产业聚焦提升国产化率 引入科研机构 强化航空维修 金融等高附加值环节 [19] 国际商务合作区规划 - 商务合作区规划面积0 88平方公里 境外人员凭邀请函可停留30天并可延期 [15] - 聚焦三大场景:全球商务交流中心 国际人才培训高地 世界级会展目的地 [15] - 探索跨境商务规则 打造国际新品首发与技术展示平台 [15] 枢纽能级提升策略 - 需扩大航权时刻 优先拓展洲际航线 优化航班波与货物通关效率 [12] - 研究新增物流通道 布局惠南港区及空铁联运枢纽 [21] - 强化国际商务合作 消费潮流 创新服务三大平台功能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