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配送

搜索文档
闪送打造手机数码专业递送服务方案 拓宽数码消费场景
格隆汇· 2025-07-15 07:15
文旅消费场景创新 - 演唱会等文旅场景催生专业摄影设备短租需求 粉丝通过"闪送X咔么租赁"组合实现设备即时送达 满足临时拍摄需求[1] - "一对一急送"模式正在改变休闲旅游 赛事音乐节等消费场景的服务形态[1] 数码递送服务升级 - 公司推出"手机数码专业递送解决方案" 覆盖设备短租 遗忘物品 维修取送 零售配送四大高频场景[3] - 方案具备四大特点:一对一取送更快 专业防护装备 专属数码骑手 2小时快速理赔保障[3] - 服务已覆盖杭州 深圳 重庆 苏州等6城 正加速全国推广[5] 差异化服务优势 - 一对一专送模式实现点对点直达 不拼单不绕路 时效性较传统拼单配送提升50%以上[4][7] - 专属数码骑手团队通过五项关键指标筛选 履约率超行业平均水平[4] - 采用专业防护背包配送 支持全程轨迹追踪 当面验收确认 损坏物品2小时内启动全额理赔[4][7] 市场反馈与行业影响 - 高端数码店反馈:价值3万元相机配送实现零损坏 顾客满意度显著提升[7] - 用户实测显示手机维修取件全程仅30分钟 专业防护措施获得高度认可[7] - 行业认为该方案强化了品质服务认知 为即时配送赛道开辟新增长点[8] 战略布局延伸 - 公司在即时配送领域持续深耕垂直品类 已形成文件 汉服 蛋糕等多品类专业解决方案[7]
作为全国首批7个试点省份之一 四川扩大新就业形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范围
四川日报· 2025-07-15 00:26
试点范围扩大 - 四川省将原外卖行业、即时配送行业合并为新即时配送行业,并从2025年7月1日起扩大职业伤害保障试点范围 [1] - 在已试点7个平台企业基础上,新增滴滴出行、顺丰同城、滴滴货运和满帮省省等4家头部平台企业纳入试点 [1] - 2026年将出行、即时配送和同城货运3个行业的平台企业总体纳入试点范围 [1] - 2027年探索将职业伤害风险较大、劳动管理强度较高的其他行业平台企业纳入试点 [1] 保障制度特点 - 职业伤害保障是为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形态人员创设的"新型工伤保险" [1] - 缴费由平台承担,新就业形态人员个人无需缴纳 [1] - 该制度为灵活就业人员在遇到职业伤害尤其是重大伤亡事故时提供安全保障底线 [1] 试点成效 - 四川作为全国首批7个试点省份之一,自2022年7月启动试点以来累计参保覆盖超200万人次 [2] - 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待遇核定超过1.5万人 [2] - 试点以健全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制度为主线,聚焦权益保障 [2]
我省启动新就业形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
大众日报· 2025-07-11 00:59
试点政策覆盖范围 - 试点覆盖出行行业的曹操出行、滴滴出行 [1] - 即时配送行业的美团、饿了么、达达、闪送、顺丰同城 [1] - 同城货运行业的货拉拉、快狗打车、滴滴货运、满帮省省 [1] - 共11家平台企业及相关新就业形态人员 [1] 缴费机制 - 平台企业根据缴费基准额与单量之积缴纳职业伤害保障费 [1] - 出行行业0.01元/单 [1] - 即时配送行业0.07元/单、0.25元/单 [1] - 同城货运行业0.18元/单 [1] - 即时配送行业首次参保按0.07元/单执行 [1] - 2027年开始对平台企业缴费基准额进行浮动 [1] 保障内容 - 新就业形态人员可通过"一键报案"功能进行事故备案 [2] - 职业伤害发生的医疗费用和康复费用从工伤保险基金中列支 [2] - 安装配置伤残辅助器具所需费用从基金中列支 [2] - 伤残待遇和职业伤害死亡待遇从基金中列支 [2] 实施情况 - 通过公开招标确定4家商业保险公司作为委托办理机构 [2] - 已有59.5万新就业形态人员纳入保障范围 [2] - 参保、事故备案等工作有序开展 [2]
人民日报评论:“外卖大战”——价格战没有赢家,创新才有未来
人民日报· 2025-07-09 10:46
外卖市场补贴大战分析 核心观点 - 外卖市场新一轮补贴大战实质是变相价格战,表面争夺即时零售市场、电商业务与流量入口,实则是平台间供应链管理能力、技术与运营能力的较量 [1] - 价格战短期带来消费者得利、商家订单增长、骑手增收,但长期导致非理性消费、客单利润摊薄、服务质量下降 [1] - 价格战不可持续,最终会伴随涨价,损害消费者权益和行业发展内生动力 [1] 行业影响 - 价格战造成骑手疲于奔命,影响商品与配送服务质量,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 [1] - 类似汽车行业,无序价格战会冲击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削弱研发投入能力 [1] - 行业应避免向下"卷"价格,转向向上"卷"创新,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降低成本,提供更具性价比的产品 [1] 发展方向 - 即时配送领域存在巨大需求和机会,不应局限于外卖服务,可拓展至公共服务市场 [2] - 行业需提升格局,将"用户需求"与"高效交付"结合,为用户、员工、股东和社会创造更大价值 [2] - 企业应跳出短期竞争,在更广阔市场谋篇布局,通过创新创业开辟新空间 [2] 创新建议 - 发挥配送人员走街串巷优势,链接公共服务市场 [2] - 通过配送领域技术创新塑造更多市场优势 [2] - 企业应追求更高远目标,勇走未走之路,体现企业家精神 [2]
2026年扩至全国!职业伤害保障试点扩围启动
快讯· 2025-07-08 15:10
政策试点扩大 -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宣布自7月1日起扩大新就业形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范围 新增10个省份和滴滴出行 顺丰同城 滴滴货运 满帮省省等平台企业 [1] - 原有试点覆盖7个省份和7家平台企业 [1] - 2026年试点将扩大到全国所有省份 覆盖出行 即时配送 同城货运三个行业的平台企业 [1] - 2027年探索将其他行业平台企业纳入试点范围 [1] 试点成效 - 职业伤害保障自2022年7月启动试点以来 有效发挥重大伤亡事故兜底保障功能 [1] - 截至2025年6月 7个试点省份累计参保人数达1234.57万人 [1] 未来规划 -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将按照"以支定收 收支平衡"原则完善政策标准 [1] - 计划提升管理服务 提高经办服务效率和服务体验 [1] - 加强基金管理和运行监测 [1]
顺丰同城20250703
2025-07-03 15:28
纪要涉及的公司 顺丰同城、顺丰控股、美团、京东、淘系、饿了么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互联网平台补贴对顺丰同城影响有限**:短期内市场担忧淘宝加大补贴影响顺丰同城,但长期影响不大,因平台多数运力靠众包,新消费品牌崛起使头部商家有物流自主权,顺丰同城作为独立第三方受益于商流端变化[2][3][4][5] - **顺丰同城市占率提升空间大**:日均单量五六百万单,市场规模朝2亿单发展,市占率低;传统驻店物流企业市场份额萎缩且与顺丰同城客户重叠度高,众包和驻店结合模式利于服务大客户和补充运力[6] - **顺丰控股上修关联交易认可顺丰同城表现**:2025年和2026年关联交易金额上修至128亿和206亿,同比增101%和60%,反映集团降本增效诉求,认可其最后一公里业务表现,关联交易将保持高质量服务,毛利率预计稳定或提升[7] - **区域扩展不影响顺丰同城盈利能力**:配送网络规模效应和新技术应用使扩展至二三四线城市时成本下降,虽单票收入或降,但业务毛利率预计稳定或达正常水平,短期业绩良好[8] - **业务扩张期不必关注利润绝对额**:创立初期毛利率为负,靠补贴获取流量,规模效应显现后毛利率和净利率上升,业务量释放加速利润增长[2][9] - **顺丰同城市场空间大估值待提升**:目前市值约150亿港币,2025年快递和外卖板块成熟后评估利润和估值更准确,行业景气度不变,公司在商流和物流端有扩大份额潜力,业绩爆发时将获合理市值[4][11][12]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美团日均单量约1亿单,京东突破2500万单,淘系即时配送及饿了么约6000万单,市场规模朝2亿单发展,京东计划年底招募20万全职骑手但仍需第三方运力补充[3] - 公司业务量大增时需增加骑手和运力支持扩张[10]
即时零售大爆发!顺丰同城、闪送们能否分得一杯羹
搜狐财经· 2025-06-27 07:36
即时零售市场竞争格局 - 京东外卖业务上线4个月日订单量突破2500万单,入驻品质餐饮门店超150万家,全职骑手突破12万人 [3] - 淘宝闪购日订单量突破6000万单,阿里巴巴将饿了么合并入电商事业群以集中资源推动业务 [3] - 美团计划全面拓展即时零售,小象超市将覆盖所有一、二线城市,供应链延伸至200个优质农产区,闪购品类扩充至3C家电、生鲜等 [3] 互联网巨头战略布局 - 京东创始人刘强东亲自体验外卖配送并为业务造势,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与CEO吴泳铭现身饿了么工区参与淘宝闪购周会 [4] - 京东物流推出"秒送仓"服务,采用共享前置仓+自营配送模式,实现核心区域订单30分钟内送达,降低商家入场门槛 [8][9] - 京东物流招募全职骑手并设立副站长岗位,强化配送专业化管理 [7][8] 第三方即时配送企业机会 - 顺丰同城认为即时零售将进入非餐领域爆发期,预计3年后外卖+即时零售日单量将超过电商单量 [11] - 淘宝闪购非餐饮订单同比增长179%,显示消费习惯向全品类即时配送迁移 [11] - 顺丰同城聚焦全场景定制化运力,覆盖商超、医药等垂直品类,通过顺丰生态构建"仓储+转运+配送"一体化供应链 [11] - 公司差异化优势包括服务多平台商家的私域需求、科技调度骑手体系、承接中小商家订单形成多元生态 [12]
顺丰同城股东大会分享:收入、利润双管齐下 外卖大战推动价值释放
证券时报网· 2025-06-26 01:47
公司治理与高管动态 - 董事会重选孙海金为董事会主席 监事会重选高源为监事会主席 任期均为2025年6月21日至2028年6月20日 [1] - 高管团队分享公司发展战略 强调科技应用与精细化管理推动毛利率连续七年上升 过去三年收入翻倍 预计今年维持增长势头并提高利润率 [1] 业务运营与财务表现 - 2024年净利润同比翻倍至1.32亿元 成为即配行业唯一持续盈利标的 "B+C+最后一公里"全场景服务形成护城河 [2] - 年度活跃商家达65万 KA客户增势强劲 年度活跃消费者超2300万 复购率提升推动商圈订单密度增长 年度活跃骑手达100万 高收入骑手同比增长显著 [1] - 三大业务板块协同驱动增量:ToB业务新增7500家合作门店 餐饮与非餐业务高速增长 下半年接入大连锁商超和咖啡茶饮为2025-2026年奠定基础 [2] - ToC业务通过独享专送产品强化高端市场标杆效应 [2] - 最后一公里业务受益于电商件增长 服务类型拓展至揽件、退货、半日达等 无人车规模超200台 "人车协同"提升末端效率 [3] 行业竞争与战略定位 - 外卖大战加速行业渗透率提升 预计三年后外卖加即时零售日单量将超过电商单量 竞争从餐饮延伸至百货、商超、医药等领域 [4] - 公司坚守第三方定位和全场景商业模式 聚焦KA客户分层服务 通过管理体系稳定骑手生态 定制化运力覆盖非标配送场景 [5] - 与顺丰生态协同打造"仓储+转运+同城配送"一体化供应链 提供一站式履约服务 [5] - 解决商家多平台运营服务完整性问题 形成多元订单生态优化骑手调度 [6] 行业趋势判断 - 即时零售赛道具备长期成长性 用户习惯具有不可逆性 小额消费增多 [6] - 行业渠道多元化趋势明显 头部垄断将受抵制 更多玩家涌入是必然 [7] - 供给端品牌集中度持续提升 缺乏线上线下联动能力的商家难以维系长期经营 [7]
股价坠崖、订单萎缩、骑手流失 闪送困于C2C模式
新浪证券· 2025-06-25 10:22
达达集团私有化 - 达达集团完成私有化交易 正式成为京东集团全资子公司并从纳斯达克退市 [1] - 达达集团每股价格1.96美元 较发行价下跌87.8% 市值5.06亿美元 较2020年12月最高点蒸发逾120亿美元 [1] 闪送经营困境 - 闪送股价从发行价16美元/股降至2.90美元/股 跌幅81.9% 市值仅剩2.06亿美元 较上市首日高点暴跌超九成 [1] - 2024年闪送总营收44.68亿元 同比下降1.3% 净亏损1.47亿元 2023年为净利润1.10亿元 [3]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9.61亿元 同比下降13.3% 净亏损1027万元 2024年同期净利润6460万元 [3] - 2019-2022年闪送累计亏损超11亿元 2023年依靠7432万元政府补贴实现1.10亿元净利润 [4] - 2024年及2025年第一季度政府补贴收入同比分别锐减43.9%、47.9% [4] 即时配送行业现状 - 2024年国内即时配送行业订单规模482.8亿单 同比增长17.6% 2019-2024年均复合增长率超20% [6] - 预计2030年全国即时配送订单规模突破1000亿单 未来6年年均增长13.1% [6] - 2024年即时配送行业规模4176.80亿元 预计2028年将超8100亿元 [6] - 餐饮外卖、生鲜果蔬和零售便利三类高频服务场景占比约92% 其中餐饮外卖需求占比高达58% [6] 闪送业务挑战 - 闪送一对一专人直送服务场景仅占3% 2021-2024年订单量同比增速由70.4%降至2.4% [7] - 2025年1-3月完成5800万笔订单 环比下降11.8% 较2024年季度平均订单量减少16.3% [7] - 2019-2024年平均每单收入从19.04元降至16.12元 累计跌幅25.5% [8] - 2019-2024年骑手每单报酬从18.51元降至13.74元 累计减少27.5% [9] - 2024年闪送活跃骑手约4.07万人 仅占270万注册骑手的1.5% [11] 闪送转型尝试 - 2024年10月闪送内测"松鼠快送"功能 覆盖一对一配送、一对多配送和多对多配送 [11] - 新业务缺乏流量入口 商户拓展成本高 订单平均价格偏低 对骑手吸引力有限 [11]
“史上最长618”收官,顺丰同城高峰期同城即配单量同比翻倍
中金在线· 2025-06-24 12:14
618购物节整体表现 - 综合电商销售总额达8556亿元 同比增长15.2% [1] - 即时零售销售额增速达18.7% 显著领先传统电商 [1] - 消费者需求从"囤货"转向"即时满足" 深度激活本地生活消费 [1] 即时零售市场格局 - 京东/美团/淘宝三巨头在多品类赛道展开争夺战 [1] - 天猫简化促销规则 京东首次融入外卖业务 美团联动百万实体门店 [4] - 淘宝闪购接入超300万家门店 美团闪购重点发力美妆/母婴/3C品类 [5] - 低价让位于效率与服务 非餐场景持续扩容 [4] 顺丰同城业务表现 - 同城即配服务单量同比每日增幅超50% 高峰期同比翻倍 [3] - "最后一公里"单量同比激增 收派件日均单量远超去年峰值 [6] - 饮品/商超百货/快餐品类单量翻倍增长 医药/美妆/母婴高双位数增长 [3] - 无人车运营规模增至200台 月度活跃路线突破万条 [6] 品类与渠道特征 - 外卖和闪购业务显著拉动餐饮/商超等高频时效性品类 [4] - 美妆等传统电商优势品类加速布局即时零售 [5] - 全渠道订单表现亮眼:抖音/美团/饿了么/京东秒送/商家自有平台均显著增长 [3] 基础设施与解决方案 - 第三方即配成为连接品牌/平台/消费者的关键基础设施 [4] - 提供"仓储+转运+同城即配"一体化供应链解决方案 [5] - 通过仓配"接驳送"实现半日达/小时达 助力传统快递网络提速 [6] - 构建"二轮+四轮+无人配送"多元运力体系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