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光储
icon
搜索文档
300274突发,四高管提前终止减持
第一财经· 2025-09-27 22:34
高管减持计划变动 - 四位高管提前终止减持计划 涉及股份不超过424,900股[1] - 提前终止减持原因为避免短线交易 四位高管职位均为副总裁级别以上[2] - 按9月26日收盘价157.50元/股计算 终止减持股票价值不超过6692万元[2] 高管持股情况 - 四位高管合计直接持股1,909,851股 占公司总股本0.0930%[3] - 副董事长顾亦磊持股700,000股占比0.0341% 为四人中最高[3] - 副总裁汪霊持股72,800股占比0.0035% 为四人中最低[3] 股价表现 - 减持预披露公告后股价开启上升通道 近一个月内刷新上市以来新高[4] - 从7月11日预披露减持至提前终止期间 股价接近翻番增长93.49%[5] - 预披露前一年股价在61元/股至76.16元/股区间波动 7月11日收盘价81.40元/股[3] 历史股价波动 - 2018年10月至2021年10月受双碳政策利好 三年内股价涨幅超过20倍[7] - 2022年至2023年因预期及估值过高、业绩暴雷等因素 股价持续大跌[7] 减持计划细节 - 原减持计划时间为2025年8月4日至11月3日 计划减持比例占公司总股本0.0207%[3] - 减持原因为个人资金需求 目前四位高管尚未实施减持一股未减[3][6] 公司经营状况 - 公司销售规模持续增长 但存在应收账款周转风险[6] - 面临毛利率降低风险及新能源项目投资开发风险[6] - 目前市值超3000亿元 为A股光储板块市值第一[4]
300274突发!四高管提前终止减持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9-27 15:37
高管减持计划变动 - 阳光电源四位副总裁级别以上高管宣布提前终止减持计划 涉及不超过424900股 按9月26日收盘价157.50元/股计算 价值不超过6692万元 [2] - 提前终止减持原因为避免短线交易 涉及高管包括副董事长兼高级副总裁顾亦磊 董事兼高级副总裁吴家貌 副总裁邓德军和副总裁汪雷 [2] - 四位高管合计直接持有公司股份1909851股 占总股本比例0.0930% 其中顾亦磊持股700000股(0.0341%) 吴家貌持股577500股(0.0281%) 邓德军持股559551股(0.0273%) 汪雷持股72800股(0.0035%) [3] 股价表现与历史波动 - 从7月11日预披露减持至宣布提前终止期间 公司股价接近翻番 涨幅达93.49% [4] - 减持计划原定于2025年8月4日至11月3日实施 减持股份占公司总股本0.0207% 原因为个人资金需求 [3][4] - 公司曾经历显著股价波动 2018年10月至2021年10月受双碳目标及光伏平价上网影响 三年涨幅超20倍 2022年至2023年因预期及估值过高、业绩暴雷等因素持续大跌 [5] 公司经营状况 - 随着销售规模持续增长 公司存在应收账款周转风险、毛利率降低风险及新能源项目投资开发风险 [4] - 公司近期股价刷新2011年上市以来新高 成为A股光储板块市值第一 在减持公告发布后开启上升通道 [4]
为“避免短线交易”,阳光电源四高管提前终止减持,股价已翻番
第一财经· 2025-09-27 15:19
高管减持计划变更 - 公司四位副总裁级别以上高管宣布提前终止减持计划 共涉及不超过424,900股[1] - 提前终止减持原因为避免短线交易 四位高管分别为副董事长兼高级副总裁顾亦磊 董事兼高级副总裁吴家貌 副总裁邓德军和副总裁汪雷[2] - 按9月26日收盘价157.50元/股计算 被终止减持股票价值不超过6,692万元[2] 高管持股情况 - 四位高管合计直接持有公司1,909,851股 占总股本比例0.0930%[3] - 顾亦磊持股700,000股(0.0341%) 吴家貌持股577,500股(0.0281%) 邓德军持股559,551股(0.0273%) 汪雷持股72,800股(0.0035%)[3] 减持计划历史 - 减持计划最早于7月11日预披露 原定2025年8月4日至11月3日期间实施 计划减持占总股本0.0207%的股份[3] - 原减持原因为个人资金需求 预披露时公司股价在61元/股至76.16元/股区间波动[3] 股价表现 - 发布减持公告后公司股价开启上升通道 近一个月内刷新2011年上市以来新高[4] - 从预披露减持到宣布提前终止期间 公司股价接近翻番 涨幅达93.49%[5] - 公司目前成为A股光储板块市值第一 市值超过3,000亿元[1] 历史股价波动 - 2018年10月至2021年10月受双碳目标及光伏平价上网利好影响 公司三年内股价涨幅超过20倍[7] - 2022年至2023年因预期及估值过高以及业绩暴雷等因素 公司股价持续大跌[7] 经营风险提示 - 随着销售规模持续增长 公司存在应收账款周转风险 毛利率降低风险以及新能源项目投资开发风险[6]
300274,一个月涨超1000亿
第一财经· 2025-09-25 13:33
公司市值表现 - 截至9月25日收盘 阳光电源股价收涨至159.84元/股 公司总市值达到3314亿元 刷新其2011年上市以来的新高 成为A股光储板块市值第一的企业 [3] - 短短一个月内 阳光电源市值从8月25日的2127亿元涨超1000亿元 涨幅显著 [3] - 当前3314亿元市值表现超越光伏指数市值第二名隆基绿能(1346亿元)和第三名先导智能(1019亿元)的总和 [4] 财务业绩表现 - 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35.33亿元 同比增长40.34% [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7.35亿元 同比增长55.97% [4] - 应收账款较上年末减少0.79% 应收账款占总资产的比重为23.23% [5] 业务板块分析 - 储能系统是公司第一大收入来源且最赚钱的业务 上半年出货量位居全球前三 与特斯拉 比亚迪共同领跑市场 [5] - 公司管理层对储能市场增长持乐观态度 预计未来几年全球储能复合增长率保守估计20% 乐观估计30% [5] - 上半年储能发货量接近去年全年水平 预计下半年发货可能高于上半年 [5] 新业务布局 - 近期宣布布局AIDC(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电源赛道 主要为高性能计算中心提供供电解决方案 [6] - 公司已成立AIDC事业部 正在抓紧研发 计划明年推出产品 [6] - 多家券商机构认为新业务布局"打开了成长空间" [6] 历史股价波动 - 2018年10月至2021年10月期间 受"双碳"目标及光伏平价上网等利好影响 公司股价三年内涨幅超过20倍 [6] - 2022年至2023年因预期及估值过高 业绩"暴雷"等因素 股价持续大跌 [6]
一个月市值涨超1000亿!阳光电源受何驱动?
第一财经· 2025-09-25 12:08
公司市值表现 - 截至9月25日收盘 阳光电源股价达15984元/股 总市值3314亿元 刷新上市以来新高 成为A股光储板块市值第一[1] - 8月25日市值2127亿元 为光伏指数唯一超2000亿元企业 一个月内市值增长超1000亿元[1] - 当前市值超越光伏指数第二名隆基绿能1346亿元和第三名先导智能1019亿元的总和[2] 财务业绩 - 上半年营业收入43533亿元 同比增长4034%[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735亿元 同比增长5597%[2] - 应收账款较上年末减少079% 应收账款占总资产比重2323%[3] 业务板块表现 - 储能系统成为第一大收入来源及最赚钱业务 上半年全球储能系统出货量位居前三 与特斯拉 比亚迪并列[2] - 上半年储能发货量接近去年全年 预计下半年发货量可能高于上半年[3] - 成立AIDC事业部 布局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电源赛道 主要为高性能计算中心提供供电解决方案 计划明年推出产品[3] 行业前景与预测 - 公司管理层预计未来几年全球储能复合增长率保守估计20% 乐观估计30%[3] - 曾受双碳目标及光伏平价上网政策推动 2018年10月至2021年10月股价三年涨幅超20倍[4] 历史股价波动 - 2022年至2023年因预期及估值过高 业绩暴雷等因素 股价持续大跌[4]
长城证券:24-25年或为光储行业盈利底部时刻 平价上网与能源转型仍为全球各地装机需求底色
智通财经· 2025-09-24 08:52
行业盈利周期 - 24-25年可能为光储行业盈利的底部时刻 [1] - 行业部分环节出现非理性竞争与政策端积极引导正加快产能出清 [1] - 每一轮需求拉动的排产提升都是验证周期演变的重要节点 [1] 组件出口表现 - 2025年8月中国太阳能电池片组件合计出口额29.21亿美元 同比增19.8% 环比增31.4% [1] - 以infolink均价测算对应合计出口量40.42GW [1] - 8月国内出口欧洲光伏电池组件11.61GW 同比增39.41% 环比增23.84% 连续两月实现同比正增长 [1] - 欧洲以外市场实现电池组件出口28.81GW 同比增67.77% 环比增36.54% [1] 逆变器出口表现 - 2025年8月国内逆变器出口总额8.78亿美元 同比增1.93% 环比降3.63% [2] - 单月逆变器出口规模达384.61万台 同比降27.26% 环比降16.39% [2] - 欧洲逆变器渠道状态回归正轨 下游需求旺盛 本月出口额规模维持稳定 [2] - 亚洲市场印度 沙特 阿联酋 东南亚等主力市场持续调整 [2] - 南非 尼日利亚 刚果 肯尼亚需求愈发成熟 [2] - 澳大利亚受益于政策补贴需求持续爆发 [2] 省份出口分化 - 浙江省25年8月出口逆变器144.82万台 环比降24.1% 实现逆变器出口额16.51亿元 环比增7% [2] - 江苏省8月出口逆变器30.63万台 环比降29.8% 实现出口额8.3亿元 环比降16% [2] - 广东省7月实现出口22.65亿元/143.86万台 环比降7% [2] - 安徽省8月出口逆变器5万台 环比降30.7% 实现出口额7.52亿元 环比降9.8% [2] 行业竞争格局 - 逆变器由于更高的竞争壁垒而率先重回成长 [1] - 新的供需平衡点代表更优的格局与更大的市场空间 [1] - 平价上网与能源转型仍为全球各地光储装机的需求底色 [1]
第四届气象经济论坛|阳光电源:气候变化下新能源稳定,更考验产品技术功底
环球网· 2025-09-23 05:56
全球气候变化与新能源挑战 - 2024年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年份 多项气候关键指标持续预警 [1] - 能源部门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四分之三 必须优先采取气候行动 [1] - 极端天气频发且强度超预期 对新能源产业安全稳定运行构成直接挑战 [1][3] 中国新能源装机规模与结构转型 - 截至2024年底中国新能源累计装机容量达14.1亿千瓦 同比增长33.9% [3] - 新能源装机占全国总装机容量比重达42% 超越煤电成为第一大电源 [3] - 风电和太阳能装机量分别连续15年、10年居全球第一 约占全球45.8%和46.9% [9] 气候变化对电力系统的具体影响 - 气候异常加剧源侧风电光伏出力波动性及负荷侧用电不确定性 [3] - 极端气候事件(如台风、寒潮)直接威胁电力基础设施可靠性 [3] - 2024年台风"摩羯"对风力发电机组、变电站等能源设施造成严重破坏 [3] 光储系统稳定性提升技术路径 - 通过器件优化、智能MPPT跟踪和智慧能源调度最大化发电效率 [4] - 构建硬件可靠性、AI预测防护与网络安全三位一体的主动防护体系 [4] - 应用"干细胞构网技术"完成7大类16项性能测试 包括电压自主建立与黑启动能力 [5] 极端环境设备可靠性实证成果 - 1+X 2.0模块化逆变器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经受100天测试 遭遇5次强沙尘暴和45天沙尘天气 [4] - 设备在10级大风环境中全程无故障停机 发电效率稳定且核心器件洁净度良好 [4] - 敦煌10MW光伏项目自2009年并网后持续稳定运行 验证产品长期可靠性 [6] 场景化解决方案技术特点 - 采用"三电融合"技术(电化学+电力电子+电网支撑)提供定制化构网解决方案 [7] - 高温干旱地区应用"双腔体"独立散热与IP65防沙设计 保障45℃环境不降额运行 [7] - 高原极寒场景采用三重散热与耐低温元器件 实现-40℃/5300米海拔正常启机 [7] - 海岛孤网场景应用构网型储能技术 构建源网荷储一体智慧电力系统 [7] 全链路质量管控体系 - 从器件评估、30+极限环境测试、多场景实证到100%整机满载测试的全流程管控 [8] - 户外实证试验成为评估产品极端气候下长期可靠性的重要手段 [5] - 传统实验室测试不足以全面反映产品实际户外运行性能 [5] 公司市场地位与减排贡献 - 阳光电源累计装机容量达870GW 日均发电量近30亿千瓦时 [9] - 每日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50万吨 [9] - 解决方案已覆盖高海拔、沙戈荒、丘滩海等全部典型极端环境 [7]
徽商引领高端制造业发展对接会在合肥举办
中国经济网· 2025-09-22 08:20
9月20日下午,徽商引领高端制造业发展对接会在合肥举办。作为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重要组成部分, 本次对接会发布了《徽商发展报告2025》(下称《报告》),这是连续第7次发布徽商研究的专题报 告。 在徽商人物方面,徽商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联想集团董事长杨元庆、美的集团(000333)董事长方洪 波等51人入选2024年福布斯中国最佳CEO榜单。《中国企业家》杂志发布的2024年度"25位影响力企业 领袖"名单中,奇瑞控股集团董事长尹同跃、蔚来创始人、董事长、CEO李斌等7人入选其中,体现出较 强的企业家精神与行业影响力。 在徽商企业方面,安徽辖区上市企业186家,数量居全国第七;比亚迪(002594)、联想、美的、奇 瑞、铜陵有色(000630)等多家徽商企业跻身204年《财富》世界500强和中国企业500强。 值得一提的是,大会还发布了《徽商回归年度报告(2025)》,这是首次发布徽商回归年度报告。数据 显示,2024年安徽亿元以上在建徽商回归项目777个,实际到位资金超1300亿元,同比增长15.1%。 在徽商制造方面,2024年安徽汽车产量达357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达168.4万辆,居全国第二;根据 ...
宁波600亿光储龙头,欲借储能东风重回巅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0 02:25
公司权力交接 - 2024年法定代表人变更为张栋业 标志着德业股份完成核心权力更替 [1] - 张栋业为创始人张和君次子 现任董事、副董事长兼总经理 处于公司权力中心 [1] - 张栋业自2005年起在公司历练 2020年进入核心管理层 2022年升任总经理 [3][5][7] 创始人背景与公司发展 - 张和君1952年出生于宁波 2000年带领公司涉足变频及日用电器产业 [5] - 2016年关键决策进入光伏领域 以逆变器为切口开拓新能源市场 [5] - 公司2021年4月登陆上交所主板 上市时市值80亿元 2022年9月市值曾达1082.85亿元 [6][7] 财务表现与行业对比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55.35亿元 同比增长16.58% 净利润15.22亿元 同比增长23.18% [9] - 同期光伏行业110家上市公司合计营收6152.80亿元 同比减少约650亿元 合计净利润76.38亿元 同比下滑55% [9] - 公司成为A股光伏板块少数盈利且增长的企业 扭转2024年同期业绩下滑势头 [9] 业务结构与发展战略 - 光储业务占比超过七成 储能逆变器上半年出货31.6万台 同比增长48% [10] - 储能电池包业务收入14.2亿元 同比增长86% 被视作未来重要增长驱动力 [10] - 重点开发工商储产品 浙江慈溪年产16GWh储能产线总投资超21亿元 分两期建设 [11] 市场竞争与股价表现 - 2022年与阳光电源、锦浪科技同属光伏"千亿市值俱乐部" [10] - 2025年下半年股价涨幅31.98% 低于阳光电源(102.45%)和锦浪科技(49.59%) [10] - 海外工商储需求旺盛 但面临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环境 [7][10][11]
宁波600亿光储龙头,欲借储能东风重回巅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9 12:09
公司核心权力更迭 - 2024年法定代表人由创始人张和君变更为其次子张栋业,张栋业为加拿大籍,现任公司董事、副董事长兼总经理[1] - 张栋业自20年前进入公司基层历练,2020年进入核心管理层任副总经理,2022年升任副董事长兼总经理,2024年完成法定代表人工商变更[1][3][5] - 权力交接过程漫长且低调,张栋业极少公开露面,但已在关键业务活动中代表公司签署战略协议[1][5][6] 公司业务转型与上市表现 - 公司2016年切入光伏逆变器领域,2021年4月登陆上交所主板,上市初期市值80亿元,2022年9月市值曾达1082.85亿元[3][4] - 光储业务已成为公司主要收入来源,占比超70%,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55.35亿元同比增长16.58%,净利润15.22亿元同比增长23.18%[7][9] - 储能业务成为增长核心动力,2025年上半年储能逆变器出货31.6万台同比增长48%,储能电池包收入14.2亿元同比增长86%[8] 行业竞争与公司战略布局 - 2025年上半年光伏行业110家上市公司合计净利润76.38亿元,同比下滑55%,47家企业陷入亏损[8] - 公司股价表现弱于同业,2025年下半年阳光电源股价涨102.45%,锦浪科技涨49.59%,德业股份仅涨31.98%[9] - 重点布局工商业储能,年产16GWh储能产线计划年内开工,总投资超21亿元,分两期建设[9][10] 海外市场与产能扩张 - 欧洲工商储需求提升及新兴市场景气度延续推动储能业务增长[8] - 子公司德业储能与尼日利亚Nigus国际投资达成战略合作[5][6] - 产能扩张项目为近两年最重要投资,旨在进一步提高储能业务收入规模[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