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GLP - 1赛道
icon
搜索文档
布局港股生物科技板块 博瑞医药启动上市筹备
证券时报网· 2025-09-27 04:27
公司战略与资本运作 - 博瑞医药拟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 以加快国际化战略及海外业务布局 增强境外融资能力 提高资本实力和综合竞争力 [1] - H股发行采用香港公开发售与国际配售相结合方式 香港公开发售面向香港公众投资者 国际配售面向符合资格的国际机构投资者 [1] - 募集资金在扣除相关费用后主要用于支持在研产品管线研发 扩大生产能力 进行战略性投资与收购 补充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 [1] -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长袁建栋提议公司以自有资金回购部分A股股票 在未来适宜时机全部用于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 [2] 产品管线与研发进展 - 公司在GLP-1赛道通过"双靶点+联合用药"构建差异化壁垒 BGM0504注射液临床数据优于司美格鲁肽 同步推进双适应症布局 [1] - BGM1812瞄准"减脂保肌"细分需求 针对体脂率高但体重正常的"隐性肥胖"人群 填补现有减重药物临床空白 [1] - 产品管线全面布局和差异化设计预计在港股市场更易获得国际投资者关注与认可 [1] - 2026年前后多项临床数据集中读出 口服制剂技术优势逐步验证 商业化网络持续拓展 [2] 行业影响与发展前景 - 赴港上市为公司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一步 反映创新药企借助境外资本市场加速全球化布局的新动向 [2] - 公司有望凭借可复制的技术平台在全球代谢疾病治疗领域占据更重要位置 [2] - 成长动能值得期待 [2]
诺和诺德全球裁员9000人!市场竞争加剧倒逼巨头转型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0 08:48
公司重组计划 - 在全球范围内裁减约9000个职位 约占员工总数78400名的11% 其中约5000个职位在丹麦削减[1] - 裁员覆盖公司各个部门 包括后勤支持和总部职能[1] - 预计到2026年底将带来约80亿丹麦克朗(约11.5亿美元)的年化成本节约[1][2] - 预计将产生一次性重组费用约90亿丹麦克朗 这些费用将记录在2025年第三季度财务报告中[2] - 预计在第四季度就能实现约10亿丹麦克朗的节省[2] 财务表现调整 - 下调2025年全年业绩预期 预计销售额增长8%-14% 营业利润增长10%-16%[1] - 进一步下调2025年营业利润增长预期至4%-10%[1] - 2025年1月至6月期间实现销售额1549亿丹麦克朗(约223亿美元) 按固定汇率计算同比增长18%[6] - 营业利润达到722亿克朗(约104亿美元) 同比增长29%[6] - 肥胖症护理业务销售额猛增56%[6] 业务板块表现 - 糖尿病和肥胖护理部门销售额达到1454亿克朗(约215.14亿美元) 同比增长18%[6] - 肥胖症药物销售额同比增长58%至387.96亿丹麦克朗(约57.40亿美元)[6] - 降糖用司美格鲁肽注射液Ozempic上半年销售645.20亿丹麦克朗(约96.46亿美元) 同比增长15%[6] - 口服司美格鲁肽片Rybelsus销售113.48亿丹麦克朗(约16.79亿美元) 同比增长5%[6] - 减肥用司美格鲁肽注射液Wegovy创收368.88亿丹麦克朗(约54.58亿美元) 同比增长78%[6] 行业竞争格局 - 司美格鲁肽面临来自礼来公司等竞争对手的激烈竞争[5] - 美国"复合药房"被允许使用与司美格鲁肽相同的成分制作仿制药 侵蚀市场份额和定价能力[5] - 礼来2025年上半年营收282.862亿美元 同比增长41%[7] - 礼来GLP-1/GIP双靶点激动剂替尔泊肽(Mounjaro和Zepbound)上半年合计销售额达147.34亿美元[7] - 2024年第一季度美国GLP-1处方量增速回落至15%左右 较2022年峰值30%显著下降[3] 战略转型动因 - 市场正在发生变化 竞争加剧且更加以消费者为导向[2] - 过去几年司美格鲁肽的快速扩张增加了组织复杂性和成本[2] - 核心产品司美格鲁肽增速已显边际放缓[3] - 下一代GLP-1多靶点药物的研发进度慢于市场预期[3] - 礼来、安进等竞品的同类管线已进入III期临床[3] 未来发展方向 - 未来竞争焦点集中在心血管获益等额外适应症的获批[8] - 支付可及性成为关键 美国CMS对高价药物的报销审核趋严[8] - 欧洲多国推行"价值导向定价" 要求药企证明药物性价比[8] - 中国市场GLP-1赛道已进入国产替代加速期[8] - 信达生物的玛仕度肽、恒瑞医药的诺利糖肽等国产药物进入III期临床[8] 行业趋势判断 - GLP-1行业从"野蛮生长"到"精耕细作"的转折信号[1] - GLP-1赛道已从"蓝海爆发"进入"红海博弈"阶段[8] - 肥胖药物治疗市场从爆发期进入成熟竞争阶段[9] - 短期需通过降本增效应对增速放缓与竞争加剧[1] - 长期看下一代药物研发、适应症扩展及新兴市场布局将决定行业主导者[1]
中金:维持联邦制药(03933)跑赢行业评级 目标价19港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9-01 01:49
核心观点 - 中金下调联邦制药2025/2026年净利润预测至29.20亿元/26.21亿元 因原料药及中间体价格压力[1] - 维持跑赢行业评级及19.00港元目标价 对应23.9%上行空间[1] - 1H25业绩增长受益于诺和诺德授权费一次性贡献及胰岛素系列放量[2] 财务表现 - 1H25营业收入75.19亿元 同比增长4.8%[2] - 毛利润39.24亿元 毛利率52.2% 同比提升5.6个百分点[2] - 税前利润24.20亿元 同比增长27.24%[2] - 净利润18.94亿元 同比增长27.02%[2] - 研发费用4.99亿元 同比增长11.7%[3] 创新研发进展 - UBT251完成超重/肥胖及糖尿病适应症中国II期临床入组[3] - UBT37034获FDA批准开展减重临床 临床前数据显示与GLP-1联用显著降低体重[3] - 拥有43项人用药在研项目 含22个1类新药[3] 制剂业务 - 1H25制剂收入25.4亿元 同比增长6.1%[4] - 胰岛素系列收入9.61亿元 同比增长74.5%[4] - 胰岛素类似物销量同比增长90.4%[4] - 抗生素产品中标马来西亚市场 动保产品取得6项海外注册批文[4] 原料药及中间体业务 - 中间体收入10.11亿元 同比下降23.1%[5] - 中间体分部利润6.35亿元 同比下降40.6%[5] - 原料药收入25.30亿元 同比下降27.0%[5] - 原料药分部利润2.51亿元 同比下降52.0%[5] - 6-APA及青霉素G钾工业盐实现满产[5] - 珠海及内蒙古新产能预计2025年10月投产[5]
联邦制药(03933.HK):创新管线步入收获期 制剂海外市场发力
格隆汇· 2025-08-31 19:19
核心财务表现 - 1H25营业收入75.19亿元 同比增长4.8% [1] - 毛利润39.24亿元 毛利率52.2% 同比提升5.6个百分点 [1] - 税前利润24.20亿元 同比增长27.24% [1] - 净利润18.94亿元 同比增长27.02% 主要受益于诺和诺德UBT251授权费一次性贡献及胰岛素系列放量 [1] 创新研发进展 - UBT251(GLP-1/GIP/GCG三靶点激动剂)与诺和诺德达成海外权益授权 1H25对外授权收入14.34亿元 [1] - UBT251于2025年4月完成超重/肥胖适应症中国II期临床入组 2025年5月完成糖尿病适应症中国II期临床入组 [1] - UBT37034(Y2R激动剂)获FDA批准开展减重临床 临床前数据显示与GLP-1类似物联用显著降低体重 [1] - 1H25研发费用4.99亿元 同比增长11.7% 聚焦代谢、自免、眼科领域 [1] - 拥有43项人用药在研项目 含22个1类新药 形成丰富产品梯队 [1] 制剂业务表现 - 1H25制剂产品收入(不含对外授权)25.4亿元 同比增长6.1% 分部利润1.56亿元 同比下降35.4% [2] - 胰岛素系列收入9.61亿元 同比增长74.5% 胰岛素类似物销量同比增长90.4% [2] - 胰岛素产品中标巴西卫生部采购 抗生素产品在马来西亚市场中标 [2] - 取得越南、澳大利亚共6项动保产品注册批文 启动海外注册19项 [2] 原料药及中间体业务 - 1H25中间体收入10.11亿元 同比下降23.1% 分部利润6.35亿元 同比下降40.6% [2] - 原料药收入25.30亿元 同比下降27.0% 分部利润2.51亿元 同比下降52.0% [2] - 盈利能力承压主因6-APA等产品价格回落及抗生素需求阶段性下滑 [2] - 6-APA/青霉素G钾工业盐实现满产 珠海联邦制药高栏港原料药项目及内蒙古光大联丰原料药中间体产能预计2025年10月投产 [2] 盈利预测与估值调整 - 下调2025年净利润预测8.9%至29.20亿元 下调2026年净利润预测1.1%至26.21亿元 [3] - 当前股价对应2025年9.5倍市盈率 2026年10.4倍市盈率 [3] - 维持跑赢行业评级和19.00港元目标价 对应11.8倍2025年市盈率和12.9倍2026年市盈率 较当前股价有23.9%上行空间 [3]
浙商早知道-20250827
浙商证券· 2025-08-26 23:31
市场总览 - 2025年8月26日上证指数下跌0.39%,沪深300下跌0.37%,科创50下跌1.31%,中证1000下跌0.02%,创业板指下跌0.76%,恒生指数下跌1.18% [3][4] - 当日表现最佳行业为农林牧渔(+2.62%)、美容护理(+2.04%)、基础化工(+1.26%)、传媒(+1.23%)、综合(+1.09%),表现最差行业为医药生物(-1.09%)、非银金融(-1.06%)、钢铁(-0.98%)、国防军工(-0.93%)、通信(-0.79%) [3][4] - 全A市场总成交额达27098.31亿元,南下资金净流入165.72亿港元 [3][4] 潍柴重机(000880)深度研究 - 公司定位船用中速机龙头,AIDC技术驱动柴油发电业务实现量价齐升 [5]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52.80亿元、69.35亿元、80.93亿元,同比增长32%、31%、17% [5] - 同期归母净利润预测为3.01亿元、5.02亿元、6.24亿元,增速达62%、67%、24%,每股盈利0.91元、1.52元、1.88元 [5] 中银香港(02388)深度研究 - 受益于中资企业出海及一带一路建设,东南亚区域业务盈利贡献超预期 [6][7] - 目标价44.28港元/股,对应2025年PB 1.26倍,现价上行空间20% [6]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增速为5.55%、3.38%、1.56%,BPS达35.18港元、38.38港元、41.56港元 [7] 医药生物行业GLP-1赛道分析 - 国内GLP-1减重适应症领域存在显著BD出海机遇,重点关注口服、超长效及瘦体重保护方向 [8] - 具竞争力管线企业包括博瑞医药、众生药业、歌礼制药、康缘药业、九源基因、乐普医疗、华东医药、石药集团、恒瑞医药、翰森制药、甘李药业、翰宇药业 [8] - 核心催化剂为临床数据读出及BD事件持续落地 [8] 涛涛车业(301345)业绩点评 - 2025年上半年业绩同比增长88%,北美休闲车龙头保持产销两旺态势 [9] - 核心投资机会在于业绩持续兑现及智能化布局加速 [9] - 订单超预期与竞争格局优化构成主要催化剂 [9]
比蜜雪冰城还高,一家创新药企在港股上市火了
搜狐财经· 2025-08-19 10:57
银诺医药IPO表现及市场影响 - 银诺医药2025年8月15日登陆港交所 首日盘中涨幅一度接近300% 8月19日收盘股价53.85港元 为发行价288% 市值达246亿港元[2] - 同为GLP-1概念股的派格生物早两个月上市 首日破发 当前市值124亿港元 较银诺医药低约50%[2] - 银诺医药IPO前一轮融资估值40亿-50亿元 与派格生物差异不大[2] 港股IPO新机制运作特点 - 新规于2025年8月4日实施 银诺医药成为首个受益者 仅设10%公开发行比例 将散户打新额度控制在最低[3] - 新机制避免短期投资者"中签就跑" 致新股认购异常火爆 超额申购达5364倍 超越上半年"申购王"蜜雪冰城[3] - IPO前一日暗盘涨超277% 带动港股GLP-1相关概念股上涨[3] 银诺医药产品竞争力分析 - 核心产品依苏帕格鲁肽α于2025年1月获批糖尿病适应证 2月开始商业化销售 属长效GLP-1赛道[4] - 为首款获批国产长效GLP-1 上市时间仅晚于诺和诺德及礼来[4] - 2025年2月至5月31日收入3814.4万元 基本为依苏帕格鲁肽α销售额[6] - 公司总雇员77人 商务人员不足40人 无产品销售经验[5] GLP-1市场竞争格局 - 诺和诺德在中国拥有近7000名员工 占糖尿病市场40%以上份额 其司美格鲁肽2024年在华销售额8.36亿美元 同比增22%[6] - 礼来替尔泊肽出现在2025年8月医保申报信息中 适应证为糖尿病[8] - 司美格鲁肽在华核心专利2026年3月到期 至少七家企业已递交生物类似物/仿制药上市申请[9] - 信达生物玛仕度肽2025年7月上市 京东平台首发月服务超3万用户 销售额约1890万元[12] 医保准入关键性 - 银诺医药将希望置于2025年医保谈判 招股书称若未纳入医保将对业务造成重大影响[6] - 司美格鲁肽医保价格460-520元/盒 依苏帕格鲁肽α同规格组合装定价1764元 需大幅降价以进入医保[7] - 司美格鲁肽2024年1-2月医保报销超70万人次[6] 产品管线对比 - 派格生物暂无上市产品 其PB-119于2023年递交糖尿病适应证申请[10] - 派格生物拥有四款GLP-1在研产品 包括双受体GLP-1及三受体激动剂 预计2026年在欧美开始III期临床[11] - 银诺医药仅一款GLP-1产品 后续仅减重和脂肪肝适应证在研 其他药物均处临床前阶段[11] - 依苏帕格鲁肽α减重适应证III期临床预计2026年四季度完成[14] 港股发行新机制改革细节 - 旧规则初始发行比例机构:散户为9:1 超额认购超15%即触发回拨 最高可调至50%公开发行[16] - 新规将公开发行初始比例由10%调至5% 最高回拨比例降至35%[17] - 引入机制B 允许发行人自主选择10%-60%的公开发行比例 不设回拨[17] - 银诺医药选择机制B 公开发行比例设下限10% 国际配售获10.67倍认购[18] 市场结构及改革目标 - 香港市场交易近九成来自机构投资者 大型新股基石投资者多来自海外[17] - 改革旨在提升新股定价及分配机制稳健性 平衡本地与国际投资者需求[17] - 机构投资者可发挥"专业砍价者"作用 避免公众投资者为偏高发行价埋单[19] - 2024年在港上市71只新股超半数破发 2022年21家生物医药企业全部破发[19] GLP-1市场规模前景 - 未来GLP-1市场约七成来自减重 中国约4.8亿成人超重或肥胖 为糖尿病患者总数两倍多[14] - 玛仕度肽已获批减重适应证 意味着更大市场空间[13] - 糖尿病治疗版GLP-1在2026年中国市场将远比减重赛道拥挤[9]
从建仓洗盘到二次拉升:九源基因资本操盘术与司美格鲁肽的千亿想象
智通财经· 2025-08-19 05:28
股价表现与资金博弈 - 九源基因股价从低点5.119港元上涨至16.29港元,涨幅超218%,市值突破300亿港元[1] - 股价经历完整资金博弈周期:建仓洗盘期(2024年11月28日至2025年1月17日)下跌26.62%,振幅52.7%[1][4];首次拉升期(2025年1月20日至2月21日)上涨30.04%[1][7];暴力主升浪(2025年6月5日至12日)6天暴涨72.08%[1][11];二次主升浪(2025年8月11日至18日)上涨53.88%[1][14] - 建仓期主力通过高振幅震荡吸筹,换手率46.885%,均价8.062港元,主力建仓成本约7.5-8.5港元[4][5] 筹码结构与主力动向 - 公开发售获675.83倍认购,国际发售仅获1.18倍认购,回拨机制导致散户持股比例激增[2][3] - 建仓期主力席位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持股比例增加1.78%,中信证券经纪香港增加1.56%,中国银行(香港)增加1.44%,花旗银行增加1.25%[5][6] - 近期买入席位花旗银行持股比例增加0.5555%至2.45%,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增加0.3661%至4.84%,法国巴黎银行增加0.3234%至0.6059%[16] 产品研发进展 - 司美格鲁肽生物类似药(JY29-2)减重适应证预计2026年上半年报产[1][18] - 与科兴生物签署拉美主要国家市场独家许可协议,与复星医药签署中东、北非、撒哈拉以南非洲及部分东盟国家独家权利[18] - 预计2025年内向巴西、沙特递交司美格鲁肽新药申请[18] 行业前景与市场定位 - GLP-1类药物市场规模预计2030年突破150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20%[19] - 公司计划强化院内市场先发优势,通过药店网络下沉扩大可及性,联合电商平台战略合作[1] - 国产减肥药即将步入商业化,销售能力成为未来竞争优势关键要素[19] 资金流动特征 - 建仓期呈现"低位放量吸筹+高位缩量"模式,阳量3883.9万手,阴量1230.8万手[4] - 主升浪阶段阳量占比98.85%,无阴线回调,换手率10.89%[11] - 二次主升浪连续6根阳线,阳量695.52万手,换手率6.375%[14]
从建仓洗盘到二次拉升:九源基因(02566)资本操盘术与司美格鲁肽的千亿想象
智通财经网· 2025-08-19 03:05
公司股价表现 - 九源基因股价从低点5.119港元上涨至16.29港元,涨幅超218%,市值突破300亿港元 [1] - 股价波动呈现典型资金博弈阶段,包括建仓洗盘期(跌幅26.62%)、首次拉升期(涨幅30.04%)、暴力主升浪(涨幅72.08%)及二次主升浪(涨幅53.88%) [1][4][10][14] - 建仓期换手率达46.885%,主力通过高振幅震荡吸筹,均价8.062港元 [4][5] 资金动向与筹码结构 - 建仓期主力席位香港上海汇丰银行、中信证券经纪香港、中国银行(香港)和花旗银行持股比例分别增加1.78%、1.56%、1.44%和1.25% [5][6] - 主升浪阶段阳量占比98.85%,锁仓迹象明显,换手率10.89% [10][11] - 近一月买入主力为花旗银行、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和法国巴黎银行,持股比例分别增加0.5555%、0.3661%和0.3234% [16] 产品研发与商业化 - 司美格鲁肽生物类似药(JY29-2)减重适应证计划2026年上半年提交上市申请 [1][18] - 公司与科兴生物合作开拓拉美市场,与复星医药合作覆盖中东、非洲及部分东盟地区,预计2025年向巴西、沙特提交新药申请 [18] - GLP-1类药物2030年全球市场规模预计突破150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20% [19] 市场环境与行业趋势 - GLP-1赛道被多家券商视为资本新宠,国产减肥药商业化进程加速 [19] - 行业关注点从研发进度转向销售能力,具备研发和销售双重优势的企业更具竞争力 [19] - 公司上涨动力包括产品潜力、赛道风口和估值修复三重因素共振 [17][20] IPO与股权结构 - 全球发售4539.88万股股份,净筹资4.85亿港元,公开发售获675.83倍认购 [2][3] - 回拨机制导致散户持股比例激增,缺乏机构压舱石,首日股价收跌38.41% [2]
两大GLP-1巨头股价接连“跳水”
36氪· 2025-08-15 01:59
行业阶段转变 - GLP-1赛道从粗放增长阶段转向对疗效、安全性、便捷性及经济性提出更高标准的精细化发展阶段 [1][2] - 市场竞争加剧 司美格鲁肽销售额增长放缓 反映竞品和复合版产品冲击 [2] 主要公司表现 - 诺和诺德7月底下调2025年全年业绩预期 销售增长预期下调至8-14% 营业利润增长预期下调至10-16% 引发股价单日暴跌超20% [1] - 诺和诺德上半年司美格鲁肽销售额达1127.56亿丹麦克朗 但整体营收增速放缓 市场扩张不及预期 [1] - 礼来二季度营收与利润超预期 但口服GLP-1药物Orforglipron三期临床试验数据不及预期 导致股价单日重挫超14% 创近二十年最大跌幅 [2] - 礼来因Orforglipron投入数亿美元备货并扩张产能 在当前背景下成为潜在风险 [3] 市场竞争因素 - 美国医保覆盖与药品福利管理准入至关重要 直接影响患者支付能力和市场渗透 [3] - CVS的PBM业务将Zepbound排除在标准处方保险计划药品清单外 对处方量产生负面影响 [3] - 企业需与医保及PBM高效合作 平衡价格与市场份额 [4] - 诺和诺德持续加码NovoCare药房等直面患者计划 深化与远程医疗机构合作 [4] 国内市场动态 - 国内GLP-1产品除拓展院内渠道外 电商平台等院外场景成为必争之地 [5] - 华东医药的利拉鲁肽和信达生物的玛仕度肽注射液在上市之初将电商渠道作为重要突破口 [5] - 国内针对减重/肥胖适应症的GLP-1药物有212项处于Ⅰ期至Ⅲ期临床试验阶段 市场高度拥挤 [6] 未来增长机会 - 多靶点探索 GLP-1R/GIPR双靶点药物已成功商业化 GLP-1R/GCGR/GIPR多靶点药物被看好成为重要增长极 [6] - 适应症跨界拓展 从代谢领域向心血管终点事件、肾脏疾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等延伸 [6] - 有效性与安全性迭代升级 针对减重后体重反弹和肌肉流失等痛点 GLP-1+增肌组合疗法成为研发新热点 [6] - 恒瑞医药HRS9531治疗48周后平均体重降低最高达17.7% 6mg剂量组平均减重19.2% 未达平台期 [7] - 口服GLP-1产品凭借无需注射和给药便捷优势 能提升患者用药依从性 国内企业如华东医药、歌礼制药、信达生物均有布局 [7] - 小分子药物无餐食限制且具有成本侧优势 终端定价可更加灵活 [7]
重金入局减肥药市场,华润三九如何突围?
贝壳财经· 2025-08-04 10:00
合作研发协议 - 华润三九与博瑞医药就BGM0504注射液项目达成合作研发协议,该药物为GLP-1/GIP受体双重激动剂,属于创新多肽药物(化药1类),拟用于治疗T2DM和肥胖症 [1] - 博瑞医药授予华润三九两项权利:排他性合作开发权和独占性商业化权,双方在创新药研发与商业化能力上深度互补 [1] - 华润三九投入覆盖研发与商业化全链条,博瑞医药将根据临床进展和上市许可获批情况获得最高2.82亿元的里程碑付款 [2] 药物研发进展 - BGM0504注射液已进展至Ⅲ期临床试验关键阶段,Ⅱ期临床试验显示其在降糖和体重管理方面具有显著潜力,并初步优于司美格鲁肽 [2] - 博瑞医药仍掌握BGM0504注射液的控制权,包括专利权和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MAH)资格 [3] - 华润三九董事长认为此次合作将加速BGM0504注射液的研发进程并推动商业化落地 [3] 商业化条款 - 自首次商业销售日起,博瑞医药将根据净销售额的约定比例向华润三九支付服务费 [3] - 博瑞医药在成功修订说明书并上市销售后的5年内,将从华润三九获得销售里程碑款项,每项新试验的里程碑款项为新临床试验实际费用的50%与2850万元孰低 [3] 行业竞争格局 - GLP-1赛道竞争激烈,诺和诺德和礼来为主要玩家,2024年司美格鲁肽系列产品销售额合计约293亿美元,替尔泊肽为礼来贡献164.6亿美元收入 [5] - 信达生物的玛仕度肽成为全球首个针对超重/肥胖适应证的GCG/GLP-1双受体激动剂 [6] - 翰森制药与Regeneron达成协议,授予后者HS-20094的全球独占许可(不含中国内地、香港及澳门),首付款8000万美元,潜在里程碑付款最高19.3亿美元 [6] 口服GLP-1药物进展 - 礼来口服小分子GLP-1药物Orforglipron的Ⅲ期临床试验显示36mg剂量组患者平均减重7.3kg(7.9%) [6] - 国内恒瑞医药、华东医药、甘李药业等企业也在积极布局口服GLP-1药物并取得重大突破 [6] 全球GLP-1管线概况 - 全球处于临床阶段的GLP-1管线为179个,来自45家企业、机构、合作单位,罗氏、阿斯利康、辉瑞等头部药企也在积极布局 [7] - 面对国际巨头和国内企业的激烈竞争,BGM0504能否在Ⅲ期临床中延续优势并占据市场一席之地仍需观察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