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Danuglipron
icon
搜索文档
辉瑞豪掷73亿美元押注减重药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4 09:13
记者丨季媛媛编辑丨张伟贤 在因安全隐患,终止口服GLP-1减肥药Danuglipron研发后,辉瑞选择在减肥药赛场孤注一掷,以73亿美元的巨额收购Metsera,也是这一举措, 加速了全球医药巨头在代谢疾病市场格局的重新洗牌。 9月22日,辉瑞公司宣布将以最高73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减肥药物开发商Metsera。根据协议,辉瑞将以每股47.50美元的现金收购Metsera,并在 达成特定里程碑时再支付每股22.50美元。 公开信息显示,Metsera由Population Health Partners和Arch于2022年创立,2024年4月Metsera完成2.9亿美元首轮融资,2024年11月完成2.15亿美 元B轮融资,2025年1月,Metsera在纳斯达克交易所成功上市。目前,Metsera囊括的产品管线包括MET-097i,一种每周和每月注射的GLP-1受 体激动剂(RA),均处于2期开发阶段;MET-233i,一种每月一次的胰淀素类似物候选物,被评估为单一疗法,并在1期开发中与MET-097i联 合使用;两种口服GLP-1-RA候选药物预计即将开始临床试验;以及额外的临床前营养刺激激素疗法。 有券 ...
辉瑞豪掷73亿美元押注减重药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4 08:00
在因安全隐患,终止口服GLP-1减肥药Danuglipron研发后,辉瑞选择在减肥药赛场孤注一 掷,以73亿美元的巨额收购Metsera,也是这一举措,加速了全球医药巨头在代谢疾病市场格 局的重新洗牌。 9月22日,辉瑞公司宣布将以最高73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减肥药物开发商Metsera。根据协 议,辉瑞将以每股47.50美元的现金收购Metsera,并在达成特定里程碑时再支付每股22.50 美元。 公 开 信 息 显 示 , Metsera 由 Population Health Partners 和 Arch 于 2022 年 创 立 , 2024 年 4 月 Metsera完成2.9亿美元首轮融资,2024年11月完成2.15亿美元B轮融资,2025年1月,Metsera 在纳斯达克交易所成功上市。目前,Metsera囊括的产品管线包括MET-097i,一种每周和每月 注射的GLP-1受体激动剂(RA),均处于2期开发阶段;MET-233i,一种每月一次的胰淀素 类似物候选物,被评估为单一疗法,并在1期开发中与MET-097i联合使用;两种口服GLP-1- RA候选药物预计即将开始临床试验;以及额外的临床前 ...
辉瑞拟73亿美元收购Metsera 制药巨头重返减肥药赛道
经济观察报· 2025-09-23 08:53
(原标题:辉瑞拟73亿美元收购Metsera 制药巨头重返减肥药赛道) 辉瑞此次收购并非偶然之举,而是其在减肥药领域屡败后的战略选择。 辉瑞公司于1942年6月2日成立,是一家以研究为基础的全球性生物制药公司。公司运用科学和全球资源,通过发现、开发、制造和分销保健产品 (包括创新药物和疫苗),为人们带来延长和显著改善其生活的疗法。公司在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开展工作,致力于促进健康、预防、治疗和治 愈这个时代最令人恐惧的疾病。公司与医疗保健提供商、政府和当地社区合作,支持并扩大在全球范围内获得可靠、负担得起的医疗保健服务。 辉瑞曾是最早开发口服小分子GLP-1的大厂,拥有减肥药Lotiglipron及Danuglipron两条开发管线。2023年,已步入二期临床的Lotiglipron因肝损伤 率遭到挫折。Danuglipron也在今年4月也因肝损伤问题终止开发。 辉瑞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Albert Bourla表示:"肥胖症影响全球数亿人,并与超过200种健康问题相关。收购Metsera符合我们聚焦最具影响力投资 领域的战略,将推动辉瑞进入这一关键治疗领域。" 专家预测,全球减肥药市场到2030年代初期价值可能 ...
辉瑞重返减肥药领域,拟斥资73亿美元收购Metsera
第一财经· 2025-09-22 14:42
收购交易核心信息 - 辉瑞以49亿美元预付款收购心血管代谢药物开发商Metsera 可能支付约24亿美元里程碑付款 总估值最高达73亿美元 交易预计2025年第四季度完成 [1] - Metsera总部位于纽约 今年刚登陆纳斯达克上市 收购消息宣布后其股价单日暴涨超60% [1] 市场影响与股价反应 - 收购传闻导致A股两只减肥药概念股9月22日股价大跌 博瑞医药下跌13.15% 众生药业下跌6.28% [1] - 市场猜测股价大跌原因是两家企业减重药物管线失去辉瑞这一潜在收购方 [1] 收购战略动机 - 辉瑞看中Metsera在GLP-1和淀粉样肽类别中的长效注射剂研发管线及口服肽开发项目 [2] - Metsera主打药物MET-097i为每月一次GLP-1受体激动剂 处于临床二期试验 另有两款口服GLP-1 RA候选药物即将进入临床试验 [2] - 收购符合辉瑞聚焦最具影响力投资领域的战略 推动公司进入心血管代谢关键治疗领域 [3] 行业研发趋势 - GLP-1药物因显著减肥效果受全球追捧 但需长期使用以防体重反弹 [2][3] - 研发核心方向转向长效化、多靶点和口服药物 以满足更便捷有效的需求 [3] - 辉瑞曾开发口服小分子GLP-1药物Lotiglipron和Danuglipron 但因肝损伤问题先后于2023年和2024年4月终止开发 [2] 公司战略表态 - 辉瑞将运用心血管代谢疾病领域积累 结合生产与商业化网络 加速推进Metsera管线 [3] - Metsera临床数据显示卓越疗效、耐受性及长效性 支持每月一次给药方案 有望解决肥胖领域未满足医疗需求 [3]
辉瑞73亿美元押注减重药,能否挑战“双雄”时代格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2 13:09
收购交易核心信息 - 辉瑞以最高73亿美元收购Metsera 包括每股47.50美元现金收购及每股22.50美元里程碑付款 [1] - Metsera成立于2022年 2024年完成2.9亿美元首轮融资和2.15亿美元B轮融资 2025年1月在纳斯达克上市 [1] - 收购标的拥有四个临床阶段项目及多个临床前项目 包括GLP-1受体激动剂MET-097i(Ⅱb期)和胰淀素类似物MET-233i(Ⅰ期) [1][3] 辉瑞战略动机 - 辉瑞因自研口服GLP-1药物Danuglipron耐受性问题终止研发 8月放弃另一款GLP-1R激动剂PF-06954522 [3] - 收购旨在快速切入市值超千亿美元的减肥药市场 避免在黄金赛道边缘化 [2][3] - 公司股价较新冠疫苗巅峰时期腰斩 2025年预算150亿美元用于2-3笔交易 此次收购为战略必需 [3] Metsera技术价值 - HALO™脂质化平台实现每月一次给药频率 将多肽药物半衰期延长至380小时 [2][3][4] - MOMENTUM™平台解决口服多肽生物利用度难题 提供更便利用药选择 [2][4] - 技术平台具备持续创新能力 可赋能辉瑞其他多肽药物改良升级 [2] 核心产品管线 - MET-097i为每周/每月注射GLP-1受体激动剂 Ⅱ期试验12周受试者体重减少11.3%且副作用有限 [1][3] - MET-233i为每月一次胰淀素类似物 可避免GLP-1疗法导致的肌肉流失副作用 [1][4] - 管线包含两种口服GLP-1受体激动剂候选药物 即将开始临床试验 [1] 市场竞争格局 - 诺和诺德2025年上半年肥胖药物销售额387.96亿丹麦克朗(57.40亿美元)同比增长58% [6] - 礼来2025年上半年替尔泊肽相关产品销售额147.34亿美元 [7] - 市场从诺和诺德与礼来"双雄争霸"转向多方混战 罗氏、默沙东等巨头积极布局 [5][8] 行业技术趋势 - 创新方向聚焦长效制剂(月注射剂)、口服制剂和多靶点药物(如GLP-1/GIP/GCG三靶点) [8] - 口服GLP-1药物预计2030年占据减肥药市场24%份额 2040年份额可能接近40% [9][11] - GLP-1类产品已成为全球最大药品品类 上半年市场规模超越PD-1 [10] 市场增长潜力 - 中国减重药物市场规模2030年预计达149亿美元 整体体重管理市场突破万亿元 [9] - 中国18岁以上居民超重肥胖率超50% 潜在临床需求群体逾2.7亿人 [10] - 政策将肥胖症定义为慢性病并纳入规范化诊疗体系 进一步释放市场潜力 [10] 未来竞争焦点 - 竞争从单纯疗效PK扩展至给药便利性、联合疗法、患者耐受性等多维度 [9] - "GLP-1+胰淀素"联合疗法若成功可能对双寡头构成直接挑战 [9] - 细分市场聚焦惧怕打针人群、BMI超过34人群及口服药物与其他慢性病药物组合 [12]
代谢类:医药生物MNC管线数据预期差带来的潜在BD机会
天风证券· 2025-09-10 01:46
行业投资评级 - 强于大市(维持)[1] 核心观点 - 减重市场规模快速增长,GLP-1受体激动剂为焦点领域,诺和诺德与礼来主导市场 [2][18] - 口服给药方式进化有望加速市场增长,但研发存在平台期与安全性挑战 [2][3] - MNC管线数据不及预期可能催生国产分子BD机会,国产企业通过分子改构展示潜力 [3][78][104] 减重市场分析 - 2020年全球超重/肥胖影响人数超26亿,预计2035年将达40亿人 [2][11] - 中国成人超重/肥胖率已过半,2035年成人肥胖率预计达18%,2020-2035年成人肥胖年增长率5.4% [11] - GLP-1药物通过调节血糖、延缓胃排空和增强饱腹感实现减重 [12] - 诺和诺德司美格鲁肽和礼来替尔泊肽主导市场,2025Q2两者合计销售额环比增18% [16][18] 口服给药研发进展 - 口服GLP-1药物依从性更优,39.7%患者倾向口服而非注射方式 [32] - 诺和诺德口服司美格鲁肽(Wegovy 25mg)2025年5月获FDA受理上市申请,为全球首款申报上市的口服多肽类减重药物 [2][32] - 口服司美格鲁肽50mg在Ⅲ期试验中68周体重降幅达17.4%(安慰剂组1.8%) [32] - 口服GLP-1在研管线中化学药占比近30个,多肽类8个,16个管线处于临床Ⅱ期 [34][35] 口服多肽与小分子对比 - 口服多肽生物利用度通常低于1%,小分子可达5%-10% [40] - 小分子优势包括更高生物利用度、更低成本、更好依从性;劣势包括靶向性弱和潜在副作用 [45][48] - 主要技术路线分为礼来Orforglipron(分子量882.96)和辉瑞Danuglipron [49][56] 临床数据与安全性问题 - Viking的VK2735(GLP-1/GIPR)13周体重减轻10.9%,但高脱落率达38% [41][42] - 礼来Orforglipron36mg组68周体重减轻12.4%,不及二期临床的14.7% [56] - 辉瑞Danuglipron因肝损伤问题终止研发,停药率超50% [62][103] BD交易与国产机会 - 2023-2025年小分子GLP-1交易总额占比超80%,2025年石药集团SYH2086交易总额20.75亿美元 [86][89][91] - 诺和诺德因CagriSema数据不及预期(体重减轻22.7% vs 预期25%)与联邦制药达成UBT251交易,首付款2亿美元 [93][97] - 国产企业如诚益生物(ECC5004)、恒瑞医药(HRS-7535)通过分子改构提升生物利用度或安全性,潜在BD价值显著 [72][77][104] - 未BD国产管线包括华东医药Conveglipron(辉瑞结构)、信立泰SAL0112(辉瑞结构)、歌礼ASC30(礼来结构)等 [105]
减肥药进入卸妆元年
36氪· 2025-08-26 23:31
行业热度与资本动态 - 口服小分子GLP-1减肥药因成本低和患者依从性高成为行业竞争焦点,默沙东引进翰森制药临床前药物支付1.12亿美元首付款及最高19亿美元里程碑款 [1] - 资本推动减肥药估值攀升,美股生物技术公司Metsera上市首日股价暴涨近50%,市值超34亿美元,成立仅3年 [1] 临床数据与市场反应 - Viking口服GLP-1药物VK2735二期临床13周减重13.1%,但三期临床高剂量组减重12.2%且38%患者因副作用退组,需2-4倍剂量才能接近竞品效果,股价单日暴跌42% [5] - 礼来小分子GLP-1药物Orforglipron三期临床72周减重11.5%,不及二期36周11.2%的效果,且落后于口服司美格鲁肽64周13.9%的减重数据,股价单日暴跌14.14%,市值蒸发近千亿美元 [5][6] - 辉瑞因1例潜在药物诱导肝损伤案例取消Danuglipron研发,尽管其1期临床达到药代动力学目标并确认有效剂量 [8] 行业趋势与挑战 - 早期临床数据因样本量小、患者配合度高易呈现优异结果,但大样本临床会暴露疗效缩水和安全性问题 [7][8] - 诺和诺德因下调2025年销售额增幅指引从13%-21%至8%-14%,股价单日暴跌21.8% [8] - 小分子药物存在安全性盲盒风险,多肽药物因源于内源性物质安全性更可控 [15] 国内企业现状与风险 - 国内超10种GLP-1/GIP药物处于动物实验阶段,凭借早期数据获得融资和大额交易,但需面对从动物到人体临床的预期下调 [10] - 本土企业多采用借鉴式策略,基于礼来Orforglipron或辉瑞Danuglipron等分子进行结构改造突破专利,但原分子已因肝毒性问题退市,存在安全性隐患 [11][14] 未来发展方向 - 行业从狂热走向成熟,药企聚焦减重增肌、长效剂型等创新方向 [15] - 企业需跨越动物模型到万人临床试验的数据鸿沟,并在安全性、疗效及依从性上建立壁垒 [16]
新股前瞻|核心品种长效化创新优势明显,银诺医药能否靠单品商业化撑起估值?
智通财经网· 2025-07-04 01:54
公司概况 - 银诺医药于2024年6月9日二次递表港交所 中信证券和中金公司为联席保荐人 [1] - 公司专注于糖尿病和其他代谢性疾病创新疗法 核心产品为自主研发的人源长效GLP-1受体激动剂依苏帕格鲁肽α [1] - 依苏帕格鲁肽α于2024年1月获批上市 用于治疗二型糖尿病 结束公司连续10年零收入状态 [1] - 公司为亚洲首家及全球第三家将原研人源长效GLP-1受体激动剂推进到注册审批阶段的药企 [1] - 截至2023年1月B+轮融资后估值达46.5亿元 投资方包括KIP、同创伟业、中金资本等 [1] 核心产品技术优势 - 依苏帕格鲁肽α采用长效化创新技术路径 通过延长半衰期提高疗效 [1][2] - III期临床试验显示 1.0mg和3.0mg剂量分别使HbA1c降低1.7%和2.2% 优于司美格鲁肽(1.6%)和度拉糖肽(0.8%) [3] - 平均半衰期达204小时 显著长于司美格鲁肽(168小时)、度拉糖肽(112小时)和替尔泊肽(120小时) [3] - 有望成为度拉糖肽、司美格鲁肽、替尔泊肽等知名降糖药的优替或平替 [4] 行业市场格局 - 2024年上半年中国GLP-1类药物终端销售规模超50亿元 全年预计突破100亿元 [4] - 进口品牌占据93.64%市场份额 诺和诺德司美格鲁肽独占64.14% 国产替代空间巨大 [4] - 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从2018年1.26亿增至2023年1.43亿 年复合增长率2.7% [7] - 2023年仅1.3%中国糖尿病患者接受GLP-1疗法 渗透率极低 [7] - 预计中国GLP-1糖尿病药物市场将从2023年91亿元增至2028年454亿元 肥胖治疗药物市场从3亿元增至247亿元 [7] 研发管线现状 - 公司研发管线高度集中于依苏帕格鲁肽α 其他在研品种如YN014(AD)、YN401(1型糖尿病)均处于IND准备阶段 预计2026年提交申请 [5] - 依苏帕格鲁肽α减重适应症处于II期临床 落后于诺和诺德Cagrilintide、恒瑞HRS9531等III期竞品 [8] - 国内已有杭州九源基因、正大天晴等多家企业提交司美格鲁肽注射液上市申请 行业竞争激烈 [8]
Altimmune Vs. Viking Therapeutics: Evaluating Pipeline Maturity, And Takeover Potential
Seeking Alpha· 2025-06-02 14:51
公司动态 - 辉瑞(PFE)因安全考虑决定终止Danuglipron的研发 并寻求通过业务发展机会收购有潜力的产品候选 [1] 行业背景 - 分析师专注于生物技术 制药 医疗技术和医疗保健行业股票的分析 利用生命科学背景评估新型治疗方法(包括细胞与基因疗法)的潜力及其为股东创造回报的能力 [1] 分析师持仓 - 分析师持有辉瑞(PFE)和VKTX的多头头寸 包括股票所有权 期权或其他衍生品 [2]
“药王”易主!一季度司美格鲁肽大卖超80亿美元
国际金融报· 2025-05-16 11:59
药王之争 - 诺和诺德司美格鲁肽三款产品2024年第一季度合计销售额达557.76亿丹麦克朗(约83.83亿美元),超越默沙东K药72亿美元销售额,成功问鼎全球"药王" [1][2] - 2023年司美格鲁肽三款产品合计收入2018.49亿丹麦克朗(约292.96亿美元),以不到2亿美元差距落后于K药294.82亿美元 [2] - 诺和诺德下调全年业绩展望,因美国市场GLP-1产品渗透率低于预期 [3] GLP-1赛道竞争格局 - 礼来两款GLP-1产品Mounjaro和Zepbound第一季度合计销售额61.5亿美元,与诺和诺德相差约20亿美元 [4] - 礼来替尔泊肽在临床试验中显示优于司美格鲁肽,72周时64.6%使用者体重减轻≥15%,而司美格鲁肽组为40.1% [4] - 诺和诺德重点开发口服剂型Wegovy,FDA预计2024年第四季度做出审批决定 [5] - 礼来口服小分子GLP-1药物Orforglipron已进入临床末期 [5] 行业研发动态 - 辉瑞终止口服GLP-1药物Danuglipron开发,因出现药物性肝损伤案例 [6] - 罗氏与Zealand Pharma达成53亿美元合作开发长效胰淀素类似物petrelintide [6] - 艾伯维与Gubra达成22亿美元合作开发长效胰淀素类似物GUB014295 [6] 产业链影响 - GLP-1研发热潮带动CXO行业增长,药明康德TIDES业务2023年收入58亿元,同比增长70.1% [7] - 诺泰生物2024年第一季度营收5.66亿元(同比+58.96%),归母净利润1.53亿元(同比+130.10%) [7] - 诺泰生物2023年营收16.25亿元(同比+60%),归母净利润4.01亿元(同比+145.94%),主要来自多肽原料药销售增长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