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绝味食品(603517)
icon
搜索文档
一个消费龙头突遭ST
格隆汇APP· 2025-09-28 10:21
绝味食品财务与经营状况 - 公司因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实施风险警示 A股简称变更为ST绝味 [5] - 2017至2021年期间虚减营业收入合计约7.23亿元 占对应年度营收比例最高达5.48% [14][15] - 2025年上半年营收28.2亿元同比下降15.57% 归母净利润1.75亿元同比暴跌40.71% [19] - 核心业务卤制食品营收占比84.88% 上半年收入23.40亿元同比减少16.67% [21] - 门店数量从2023年末近1.6万家峰值锐减至10725家 缩减幅度达32.3% [25][28] 行业竞争格局变化 - 卤味四巨头2025年上半年总营收约65亿元同比下滑超10% 归母净利润合计4.65亿元同比下降超20% [30] - 新入局企业持续增加 2023年卤味相关企业注册量约1.5万家 2024年预计达1.9万家 [32][33] - 竞争对手煌上煌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7691.99万元同比增长26.90% 周黑鸭净利润逆势上涨228%达1.08亿元 [61] - 行业门槛低导致品牌差异化程度低 消费者转向价格更便宜的小品牌门店 [34][44] 线下扩张模式困境 - 依赖资本驱动和线下拓店的规模扩张模式面临边际效益递减 [40][49] - 万店规模不等于万店盈利 门店快速扩张后往往出现业绩下滑 [41][43] - 三只松鼠2025年上半年净利率降至2.47% 同比下降1.4个百分点 [45] - 量贩零食店代表万辰集团虽然股价翻十倍 但2024年净利率不足2% [54] 资本市场监管影响 - 因公募基金合规要求必须清仓ST股票 导致股价非理性下跌 [58] - 公司表示将追溯调整财务报表并加强内控整改 满12个月后可申请撤销ST [59] - 上市以来累计分红10次 近12个月股息率达到4.72% [60] - 公司投资廖记棒棒鸡、和府捞面等企业 可能带来可观回报 [60] 消费行业整体趋势 - 疫情后线下消费品牌普遍面临经营压力 三只松鼠股价较2020年高峰下跌超70% 呷哺呷哺几近脚踝斩 [36] - 消费者需求规模仍在增长 但头部企业达到天花板后迅速下滑 [40][41] - 行业利润率微薄 品牌议价能力较弱且受原料成本上涨冲击 [47] - 真正竞争力在于建立护城河而非单纯规模扩张 如蜜雪冰城在茶饮行业中表现突出 [52][53]
绝味食品ST,被罚850万元,少计的七亿营收去哪了?
搜狐财经· 2025-09-28 10:19
财务造假事件 - 2017至2021年间公司通过隐瞒加盟门店装修业务收入累计少计营收7.24亿元 [1] - 公司被罚款400万元 董事长被罚200万元 财务总监和董事会秘书分别被罚150万元和100万元 [1] - 股票因财务造假被ST标识 [1] 少报收入动机推测 - 可能为平滑利润手段 将一次性装修收入隐藏后分期释放以制造业绩稳步增长假象 [2] - 可能用于加盟商管理中的非公开支出 如特殊地段装修补贴或隐性返利以维持加盟体系稳定 [3] - 资金由少数高管掌控且未纳入内控体系 存在个人挪用或违规支出风险 [3] 经营与市场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暴跌15%以上 净利润缩水40%以上 [5] - 市值较高峰期蒸发超过500亿元 [5] - 加盟店持续减少 一年半净减少超5000家 [5] 行业竞争格局 - 卤味赛道竞争激烈 新一代消费者需求转向新意和健康 [6] - 传统高油高盐产品面临升级压力 需兼顾口味与健康营养 [6] - 新兴品牌如王小卤和盛香亭受到年轻消费者关注 [6] 未来挑战 - ST标识导致融资渠道收窄 机构投资者减持和市场形象受损 [5] - 需通过产品价值与信任重建留住消费者 [7]
卤味生意,真的不好做了
虎嗅APP· 2025-09-26 14:56
行业整体表现 - 卤味行业面临营收和净利润下滑 绝味2024年营收62.57亿元同比减少13.84% 净利润2.27亿元缩水34.04% 周黑鸭收入24.51亿元同比下滑10.7% 煌上煌营收17.39亿元同比减少9.44% [7][8] - 2025年上半年三大巨头持续承压 绝味营收28.2亿元同比下降15.57% 净利润1.75亿元下降40.71% 煌上煌营收9.84亿元下降7.19% 周黑鸭营收12.22亿元下降2.9% [13][14] - 门店数量大幅缩减 截至2025年8月绝味门店10838家较2023年峰值15950家减少5112家降幅32% 煌上煌2025年上半年门店2898家同比减少1154家降幅30% 周黑鸭门店2864家减少600家降幅17% [15] 成本与定价策略 - 原材料成本占比高达70%-80% 对上游价格波动极其敏感 光大证券研报显示原材料成本构成主要部分 [19] - 终端产品定价显著上涨 鸭脖约60元/斤 鸭肠130元/斤 鸭舌200元/斤 周黑鸭锁鲜装鸭脖2023年售价60元/斤较2012年45元/斤上涨33% [17][19] - 毛利率逆势提升 绝味毛利率提升6.1个百分点至33.96% 周黑鸭毛利率达56.8%增加4.4个百分点 企业通过维持高价保障利润而非薄利多销 [15] 市场竞争与消费变化 - 同质化竞争严重 商品结构相似度达70%以上 行业平均净利率仅3%-5% 部分门店通过8折促销加剧内卷 [9][26] - 消费渠道多元化分流 电商平台、社区团购和量贩零食店以更低价格提供同类产品 传统门店客流被严重分流 [22][26] - 消费观念转变 47.2%消费者因涨价超10%减少购买 44%消费者因口味重不符合健康需求减少购买 近60%消费者倾向性价比更高替代产品 [18][24][26] 企业经营案例 - 单店经营压力凸显 北京加盟店案例显示日均营业额从1500元降至800元 月净利润从8000元以上降至3000元 房租从5500元涨至8000元涨幅45% [6][9] - 头部企业采取关店止损 煌上煌通过大规模关店实现净利润7691.99万元同比增长26.9% 周黑鸭通过原材料成本下降和门店优化实现净利润1.08亿元增长228% [13][14] - 新兴渠道与模式冲击 消费者转向大超市购买熟食卤味 线上卤味制作教程普及推动DIY趋势 社交平台"卤味自由"话题讨论增多 [10][26]
食饮吾见 | 一周消费大事件(9.22-9.26)
财经网· 2025-09-26 08:49
光明乳业业务策略 - 通过推出优倍5.0超鲜牛乳和纳滤高蛋白如实等新品丰富产品品类以满足消费者需求并带来增量 [1] - 通过基础产品升级提升竞争力以稳住存量市场份额 [1] - 积极拓展TOB端业务并推出定制化乳制品 同时通过线上渠道整合和加强传统渠道铺货完善渠道布局 [1] - 通过跨界联动 明星代言和文化IP合作持续提升品牌影响力 [1] ST绝味法律进展 - 公司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于2024年8月15日被中国证监会立案 并于2025年9月19日收到《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 [2] - 公司现已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 最终结果以《行政处罚决定书》为准 并将尽快申请撤销风险警示 [2] - 当前经营活动正常开展 公司将推动财报追溯调整并加强内部控制流程建设 [2] 金字火腿投资动态 - 全资子公司福建金字半导体拟以不超过3亿元通过增资扩股方式取得中晟微电子不超过20%股权 [3] - 投资分两轮进行 最终金额和持股比例将基于尽职调查 市场估值和谈判情况确定 [3] - 投资基于看好AI产业和光通信行业前景 认可标的公司在光通信芯片领域的国产替代能力 [3] 食品安全监管加强 - 国务院食安办要求加强国庆中秋期间食品生产销售环节监管 重点检查月饼 糕点和节令性食品 [4] - 强化农村集贸市场和城乡接合部市场排查 打击三无食品和假冒伪劣食品问题 [4] - 加强餐饮服务监管 重点检查旅游景区 餐饮集中区和网络餐饮 并组织开展专项抽检监测 [4] - 依法从严从快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涉嫌犯罪的一律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4] 良品铺子股权交易 - 武汉长江国际贸易集团有限公司收购良品铺子8.99%股权案已于9月10日获无条件批准 [5][6] - 交易涉及36,049,900股股份 转让价格为12.34元/股 [6] - 交易双方将最终截止日延长30天至2025年10月15日 [6] 霸王茶姬扩张计划 - 霸王茶姬在香港湾仔利东街开设全球最大规模超级茶仓店 总建筑面积超11000呎 [7] - 该店为香港唯一提供现萃系列的门店 品牌在港门店数达7家 [7] - 未来数月将在香港新开超10家门店 已确定十多家新门店地址 [7] 西贝公关动态 - 西贝删除9月21日发布的《为什么一聊到这些顾客,她就眼含热泪?》和9月23日发布的《7岁的毛毛:我以为自己再也吃不到西贝了》两篇公众号推文 [8] - 相关话题于9月25日登上微博热搜 [8] 永辉超市门店升级 - 永辉超市北京大兴区康庄天键广场店完成胖东来模式调改后焕新开业 为大兴区第五家升级门店 [9] - 调改后食品百货类新增商品比例超50% 商品结构达胖东来80%以上 [9] - 烘焙 熟食等鲜食类商品占比显著提升 进口商品占比进一步提高 [9] 胖东来设计费用说明 - 胖东来2025年中秋9款月饼礼盒设计费用为372万元 散饼包装21款设计费用为42万元 [10] - 设计工作由中国香港陈幼坚设计团队负责 涵盖烘焙类 熟食类和月饼包装视觉体系 [10] - 公司强调严格执行健康合理价格标准 避免过度包装导致价格虚高 [10] 万辰集团上市进展 - 公司已于2025年9月23日向香港联交所递交H股发行上市申请并刊发申请资料 [11][12] - 本次发行尚需取得相关政府机关 监管机构和证券交易所批准 仍存在不确定性 [12]
绝味财务造假不只是ST风险?7亿资金是否被掏空 实控人旗下公司疑拖欠税款
新浪证券· 2025-09-26 07:52
财务造假事件 - 公司因2017年至2021年期间未确认加盟门店装修业务收入导致累计少计收入超7亿元 对应年度少计营业收入占公开披露收入比例分别为5.48%、3.79%、2.20%、2.39%、1.64% [1] - 公司股票将于2025年9月23日起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 A股简称变更为"ST绝味" 日涨跌幅限制为5% [2] 税务合规风险 - 公司隐匿收入行为可能构成偷税 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需追缴税款、滞纳金并处少缴税款50%至5倍罚款 [3] - 控股股东旗下企业出现拖欠税款情况:上海聚成与上海慧功拖欠个人所得税 上海成广与上海福博拖欠企业所得税 [7][8] 资金占用风险 - 公司通过员工个人账户收取门店营业款、加盟费、管理费合计2107.07万元未存入公司账户 该行为曾被监管认定为经营性资金占用 [5] - 超7亿元体外循环资金是否构成资金占用存疑 若涉及重大资金占用未归还且余额超2亿元或净资产30% 可能触发退市风险 [4][6] 公司治理问题 - 公司高管及董事通过湖南肆壹伍、上海馨香、上海甘香等企业间接持有供应商长沙彩云股权 形成关联交易未及时披露 [10][11] - 2021年3月9日至9月25日期间 公司与长沙彩云发生8520.53万元交易未履行关联交易审议程序 [11] 经营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8.20亿元同比下降15.57% 归母净利润1.75亿元同比下降40.71% 扣非净利润同比下降52.6% [12] - 绝味鸭脖门店数量从2023年末15950家减少至10725家 净减少超5000家 缩减幅度超30% [12]
卤味行业困境:“卖得少、店变少”
36氪· 2025-09-26 03:04
行业整体表现 - 2024年绝味营收62.57亿元同比减少13.84% 净利润2.27亿元缩水34.04% [3] - 周黑鸭2024年收入24.51亿元同比下滑10.7% 净利润9820万元下降15.03% [3] - 煌上煌2024年营业收入17.39亿元同比减少9.44% 净利润4033万元锐减42.86% [3] - 2025年上半年绝味营收28.2亿元同比下降15.57% 归母净利润1.75亿元下降40.71% [7] - 2025年上半年煌上煌营收9.84亿元同比下降7.19% 周黑鸭营收12.22亿元同比下降2.9% [7][9] 门店规模变化 - 绝味2025年8月在营门店10838家较2023年峰值15950家减少5112家降幅32% [9] - 煌上煌2025年上半年专卖店2898家同比减少1154家降幅近30% 其中加盟店减少1120家 [9] - 周黑鸭2025年上半年门店总数2864家同比减少近600家降幅17% 华中地区净减少273家 [9] - 2024年三大巨头合计关店数量超5000家 [11] 成本与定价结构 - 卤味企业原材料成本占比70%-80% 极易受上游价格波动影响 [17] - 绝味2022年初提价5% 同年7月再次对鸭掌等产品提价7%-10% [15] - 周黑鸭锁鲜装鸭脖售价从2012年45元/斤升至2023年60元/斤 [15] - 当前鸭脖类产品终端售价约60元/斤 鸭肠130元/斤 鸭舌200元/斤 [14] 消费者行为变化 - 47.2%消费者因涨价超10%减少购买 44%因口味重不符合健康需求减少消费 [14] - 近60%消费者因价格过高减少消费频次 45%转向性价比更高替代品 [20] - 消费者称卤味为"卤味刺客" 社交媒体多次出现"卤味太贵"热搜话题 [12][14] 竞争格局演变 - 单店500米范围内出现20余家卤味店 包括传统巨头与新兴品牌同质化竞争 [4] - 行业平均净利率仅3%-5% 价格战导致利润率持续下降 [22] - 电商/社区团购/量贩零食店等新渠道以更低价格分流传统门店客流 [22] 企业战略调整 - 煌上煌通过关店实现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7691.99万元同比增长26.9% [7] - 周黑鸭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1.08亿元同比增长228% 主要受益原材料成本下降与门店优化 [9] - 绝味毛利率提升6.1个百分点至33.96% 周黑鸭毛利率达56.8%增加4.4个百分点 [11] - 企业选择维持高价保证利润而非薄利多销 被业内视为饮鸩止渴策略 [11] 行业挑战分析 - 房租与人工成本年均增长8%-10% 冷链物流要求高推高供应链成本 [22] - 商品结构相似度达70%以上 线上DIY教程普及削弱线下消费需求 [22] - 头部企业过度扩张后进入消化期 单店收入下滑与市场饱和并存 [19]
卤味生意,真的不好做了
虎嗅· 2025-09-26 02:48
行业整体表现 - 卤味行业面临营收和利润下滑 绝味2024年营收62.57亿元同比减少13.84% 净利润2.27亿元缩水34.04% 周黑鸭收入24.51亿元同比下降10.7% 煌上煌营收17.39亿元减少9.44%[4] - 2025年上半年三大巨头持续承压 绝味营收28.2亿元同比下降15.57% 净利润1.75亿元下降40.71% 煌上煌营收9.84亿元下降7.19% 周黑鸭营收12.22亿元下降2.9%[12][13][14] - 门店数量大幅收缩 绝味较2023年峰值减少5112家至10838家降幅32% 煌上煌同比减少1154家至2898家降幅近30% 周黑鸭减少600家至2864家降幅17%[16][17][18] 成本与定价结构 - 经营成本持续上升 房租从2018年5500元涨至8000元 人工水电等成本年均增长8%-10% 原材料占成本结构70%-80%[5][27][41] - 终端产品定价高企 鸭舌约200元/斤 鸭肠130元/斤 鸭脖60元/斤 周黑鸭锁鲜装鸭脖从2012年45元/斤涨至2023年60元/斤[23][27][28] - 毛利率逆势提升 绝味毛利率33.96%上升6.1个百分点 周黑鸭毛利率56.8%增加4.4个百分点 企业通过维持高价保障利润[20][21] 市场竞争格局 - 同质化竞争加剧 商品结构相似度超70% 行业净利率仅3%-5% 价格战导致利润空间压缩[42][5] - 新兴渠道分流严重 电商平台/社区团购/量贩零食店以更低价格分流客源 传统门店流量优势被削弱[43][34] - 新品牌逆势增长 佐餐卤制品企业表现稳定 紫燕百味鸡/久久丫/王小卤等品牌加入竞争[37][5] 消费行为变化 - 价格敏感度提升 47.2%消费者因涨价超10%减少购买 44%消费者因口味重不符合健康需求减少消费[25][38] - 消费渠道多元化 消费者转向大超市购买熟食 线上教程普及推动DIY趋势 社交平台"卤味自由"话题升温[8][44] - 性价比成为核心诉求 60%消费者因价格过高减少频次 45%消费者选择性价比更高替代产品[38][45] 商业模式挑战 - 旧有扩张模式失效 过度扩张导致单店收入下滑 线上消费习惯削弱线下门店价值[34][35] - 产品创新不足 传统"鸭脖三件套"难以满足多样化需求 需开发健康化/年轻化新品[45] - 行业面临结构性调整 需回归"好吃不贵"本质 加强电商/社区团购等新渠道渗透[45][47]
市值缩水500亿的“鸭脖大王”,又因违法“藏富”变身“ST绝味”
观察者网· 2025-09-26 02:29
公司财务违规与处罚 - 公司因信息披露违规被湖南证监局处以850万元罚款 其中公司罚款400万元 董事长戴文军罚款200万元 财务总监彭才刚罚款150万元 彭刚毅罚款100万元 [3][9] - 2017-2021年未确认加盟门店装修业务收入 少计营业收入占各年度营收比例分别为5.48%、3.79%、2.20%、2.39%、1.64% 累计隐瞒收入达7.24亿元 [8] - 通过员工个人账户走账进行财务违规操作 且资金最终流向未明 [8][12] 资本市场反应与风险警示 - 公司股票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 简称变更为"ST绝味" 复牌后连续两日一字跌停 [7] - 此次违规触发机构减仓和散户抛售 再融资通道收窄 并揭示内控及治理结构深层隐患 [10] 门店规模与经营业绩 - 门店数量从2023年末的15950家锐减至10725家 减少超5200家 相较于2024年6月末减少超4200家 [15] - 2024年上半年营收28.2亿元同比下降15.57% 净利润1.75亿元同比下降40.71% 扣非净利润1.33亿元同比下降52.6% [16] - 核心卤制品业务收入23.40亿元同比下降16.67% 鲜货类产品营收下滑19.15% [16] 行业竞争与战略对比 - 卤味行业整体面临消费疲软挑战 上半年四大巨头营收均下滑 [18] - 周黑鸭通过提升直营比例实现净利润1.08亿元逆势增长228% 煌上煌净利润7691.99万元同比增长26.90% [18] - 公司高度依赖加盟模式抗风险能力不足 当前总市值约83.75亿元 [20] 历史发展与治理问题 - 公司曾通过员工个人账户收取门店营业款、加盟费、管理费合计2107.07万元 构成资金占用 2023年才追回 [11] - 2022年因关联交易问题收到上交所监管函 2023年因信息披露问题被湖南证监局警示 2024年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11]
摊牌了!监管一次性点名五家公司,资本市场再响警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5 12:25
监管处罚概况 - 五家公司因信披违规面临监管处罚和投资者维权 包括科净源 ST思科瑞 ST复华 ST创意和ST绝味 [1] 具体违规行为分析 - ST创意2022年及2023年上半年分别多计营业收入26,784.64万元和12,470.34万元 因采用总额法确认收入 [3] - ST绝味2017-2021年少计营业收入 占各年度披露营收比例分别为5.48% 3.79% 2.20% 2.39%和1.64% [3] - 科净源全资子公司违规提供担保累计1.5亿元 未履行审议程序 [3] - ST复华2019年 2020年及2023年年报存在虚假记载 [4] - ST思科瑞2022年年报虚增营业收入996.04万元 [5] ST处理措施 - ST思科瑞 ST复华 ST创意和ST绝味自9月23日起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 [7] - ST创意作为创业板股票仍保持20%涨跌幅限制 其余三家涨跌幅限制调整为5% [7] - 科净源未触及ST标准 因违规不涉及财务数据造假 [7] - 被ST公司需在证监会正式处罚决定后满12个月方可申请撤销ST [7] 投资者索赔条件 - 科净源适格投资者需在2023年10月26日至2024年4月29日期间买入且2024年4月30日后卖出或持有亏损 [8] - ST思科瑞索赔区间为2023年4月10日至2025年1月17日买入且2025年1月18日后卖出或持有亏损 [8] - ST复华涉及两个索赔区间:2014年4月19日至2024年3月20日买入且2024年3月21日后亏损 或2024年4月30日至2024年8月5日买入且2024年8月6日后亏损 [8] - ST创意索赔区间为2023年4月25日至2025年3月28日买入且2025年3月29日后卖出或持有亏损 [8] - ST绝味索赔区间为2018年4月16日至2024年8月15日买入且2024年8月16日后卖出或持有亏损 [9]
休闲食品板块9月25日涨0.74%,盐津铺子领涨,主力资金净流出828.39万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9-25 08:37
板块整体表现 - 休闲食品板块当日上涨0.74% 表现优于上证指数(下跌0.01%)和深证成指(上涨0.67%)[1] - 板块内个股涨跌分化明显 盐津铺子以2.56%涨幅领涨 万辰集团上涨1.20% 而跌幅最大的是有友食品(下跌1.31%)和西麦食品(下跌1.25%)[1][2] 个股价格与成交表现 - 盐津铺子收盘价70.15元 成交量3.07万手 成交额2.15亿元[1] - ST绝味成交额达8.61亿元 为板块最高 成交量63.36万手[1] - 万辰集团收盘价174.24元 为板块最高价个股 成交额4.15亿元[1] - 三只松鼠下跌0.29% 成交额1.63亿元[1] 资金流向分析 - 板块整体主力资金净流出828.39万元 游资资金净流出1432.52万元 散户资金净流入2260.9万元[2] - 万辰集团获主力资金净流入3423.43万元 主力净占比8.26% 为板块最高[3] - 麦趣尔主力净流入246.66万元 主力净占比4.06%[3] - 劲仔食品主力净流入243.44万元 主力净占比7.85%[3] - 来伊份游资净流出524.87万元 游资净占比-6.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