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高水平双向开放

搜索文档
建议加强货币政策调控 提高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
证券日报· 2025-09-27 01:08
会议指出,要引导大型银行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主力军作用,推动中小银行聚焦主责主业,增强银行 资本实力,共同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有效落实好各类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扎实做好金融"五篇 大文章",加力支持科技创新、提振消费、小微企业、稳定外贸等,做好"两重""两新"等重点领域的融 资支持。用好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探索常态化的制度安排,维护资 本市场稳定。持续做好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金融服务,充分发挥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作 用,进一步打通中小微企业融资的堵点和卡点。着力推动已出台金融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加大存量商品 房和存量土地盘活力度,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完善房地产金融基础性制度,助力构建房地产发展 新模式。切实推进金融高水平双向开放,提高开放条件下经济金融管理能力和风险防控能力。 会议认为,今年以来宏观调控力度加大,货币政策适度宽松,持续发力、适时加力,强化逆周期调节, 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经济回升向好创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贷 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持续释放,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作用有效发挥,货币政策传导效率增强, 社会融资成本处于 ...
央行最新定调:加力支持科创、提振消费、小微企业、稳定外贸
南方都市报· 2025-09-26 14:00
会议认为,我国经济呈现向好态势,社会信心持续提振,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但仍面临国内需求不 足、物价持续低位运行、风险隐患较多等困难和挑战。要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强逆周期调 节,更好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加大货币财政政策协同配合,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和 物价处于合理水平。 记者注意到,相比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上一季度例会,本次会议对我国经济形势的判断从"经 济呈现向好态势"变更为"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对国内经济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删除了"风险隐患较多", 保留"仍面临国内需求不足、物价低位运行"等表述。 加力支持科创、消费、小微、外贸 据中国人民银行官网9月26日消息,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5年第三季度(总第110次)例会于 9月23日召开。会议研究了下阶段货币政策主要思路,建议加强货币政策调控,提高前瞻性、针对性、 有效性。 记者梳理发现,相比上一次季度例会,本次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在国内经济分析中删除 了"风险隐患较多"等表述;对下阶段货币政策建议从"灵活把握政策实施的力度和节奏"转变为"把握好 政策实施的力度和节奏,抓好各项货币政策措施执行"。在结构性政策方面,在 ...
货币政策委员会三季度例会:加大存量商品房和存量土地盘活力度
北京商报· 2025-09-26 12:46
北京商报讯(记者 岳品瑜 董晗萱)9月26日,据人民银行官网,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5年第 三季度(总第110次)例会于9月23日召开。 会议指出,要引导大型银行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主力军作用,推动中小银行聚焦主责主业,增强银行 资本实力,共同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有效落实好各类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扎实做好金融"五篇 大文章",加力支持科技创新、提振消费、小微企业、稳定外贸等,做好"两重""两新"等重点领域的融 资支持。用好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探索常态化的制度安排,维护资 本市场稳定。持续做好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金融服务,充分发挥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作 用,进一步打通中小微企业融资的堵点和卡点。着力推动已出台金融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加大存量商品 房和存量土地盘活力度,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完善房地产金融基础性制度,助力构建房地产发展 新模式。切实推进金融高水平双向开放,提高开放条件下经济金融管理能力和风险防控能力。 ...
持续推进金融高水平双向开放
金融时报· 2025-07-07 01:46
中国金融双向开放政策 - 金融双向开放是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和重要保障 也是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关键举措[1] - 金融双向开放是高水平开放的组成部分 也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方面[1] 金融开放具体措施 - 全面取消银行 证券 基金管理 期货 人身险领域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2] - 大幅减少外资准入数量型门槛 鼓励外资机构参与新业务试点[2] - 开通债券通"北向通"并持续完善双向互联互通机制[2] - 取消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额度限制[2] - 优化跨境资金管理 延长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时间[2] 制度型开放建设 - 从规则对接 市场联通 配套改革多维度构建与国际高标准深度衔接的开放体系[2] - 主动融入全球金融治理 在更多领域实现规则兼容[3] - 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标准制定和完善 推动中国规则与国际互认[3] - 完善自贸试验区(港)金融创新试点范围和内容[3] 多元开放格局构建 - 持续完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3] - 进一步放宽外资机构市场准入要求 营造审慎经营和公平竞争环境[3] - 积极拓展新兴市场 推动境内外金融市场互联互通[3] - 为全球投资者提供更多便利 吸引多样化国际资本[3] 金融开放与风险防控 - 高水平金融双向开放需要匹配的监管与风控能力[3] - 持续加强金融风险监测 评估和预警 完善应急处理机制[4] - 加快金融稳定保障体系建设 健全风险防范化解处置长效机制[4] - 金融机构需完善跨境业务风险隔离机制[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