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轮轴比
icon
搜索文档
李斌想穿越,李想差点哭,一汽高管:不是雷军我早开喷了!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8-31 23:06
行业竞争态势 - 蔚来与理想在纯电大六座SUV市场展开直接竞争 产品价格区间接近且上市时间相近[8] - 理想i8与乘龙卡车对撞测试引发合规争议 东风柳汽指其涉嫌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并保留诉讼权[4][34][37] - 小米汽车YU7发布提出"3倍轮轴比"概念 遭一汽丰田公开质疑算法错误[23] 企业战略调整 - 蔚来新一代ES8起售价降至30.88万元 较老款降低12万元 公司明确表示"活下去最重要"[50] - 李斌坦言若重新选择会先做增程技术"赚点钱" 但强调纯电仍是终局方向[4][7][8] - 华为鸿蒙生态宣布投入近百亿资金支持开发者迁移 鸿蒙5.0设备已超1000万台[5][31] 技术路线争议 - 轮轴比概念引发行业广泛讨论 工程领域人士指出该参数缺乏标准定义[23] - 岚图汽车CEO公开批评汽车测评存在"营销式表演式"乱象 强调应回归用户立场[18][19] - 一汽丰田强调普拉多核心技术优势 7月1792辆销量在40万元以上硬派越野市场保持领先[46] 企业经营表现 - 小鹏汽车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达182.7亿元 同比增长125.3%创历史新高[55] - 理想汽车2019年融资困境中获王兴累计投资11.5亿美元 度过生存危机[42] - 北汽集团宣布未来三年招聘不少于5000名毕业生 其中国际化人才占比不低于30%[27] 行业人才发展 - 奇瑞集团推行会议精简改革 要求公司级会议数量和参会人员均减少30%[14] - 长城汽车开启35+专场招聘 北汽集团强调转型期是年轻人的"黄金时代"[27][28] - 何小鹏判断行业淘汰赛将持续至少5年 目前没有企业敢宣称获得"船票"[54]
丰田高管炮轰雷军!小米极致营销惹的祸?
搜狐财经· 2025-08-17 23:17
小米营销策略与行业争议 - 公司因极致营销策略频繁引发网络流量和舆论关注,形成双刃剑效应:正面效应包括SU7/YU7车型订单供不应求及品牌影响力提升,负面效应则涉及多次舆论风暴如SU7车祸事件、退车风波及资金转移传言等 [3] - 丰田高管公开质疑公司关于"轮轴比"参数表述存在误差,认为YU7轮轴比应为4倍而非公司宣称的3倍,引发行业热议 [5] - "轮轴比"概念在汽车设计领域属非专业术语,争议源于双方定义差异:丰田采用"轴距与轮胎直径比例"标准(4倍),公司则简化定义为"两轮间可容纳车轮数"(3倍) [7][9] 营销话术的行业影响 - 公司将模糊概念转化为营销工具,通过简化定义(如"轮轴比")提升消费者对设计美感的直观理解,带动东风日产N7、智己L6等竞品跟风使用同类话术 [11] - 争议反映营销创新与行业标准的冲突,类似案例包括2016年笔记本"比一元硬币薄"的误导性宣传,长期可能削弱品牌专业公信力 [13] 概念定义与行业话语权 - "轮轴比"争议本质是行业话语权争夺,公司通过重新定义非标概念强化营销差异化,但缺乏严谨性可能引发行业质疑 [7][13] - 公司营销策略对汽车行业产生显著影响,推动竞品模仿其话术体系,体现其在消费市场的概念引领能力 [11]
一汽丰田赵东就“轮轴比”言论向小米致歉
巨潮资讯· 2025-08-15 10:33
公司声明与争议 - 一汽丰田销售公司企划部部长赵东就轮轴比相关言论向小米汽车致歉 称其本意为技术讨论非攻击性行为[2] - 赵东此前公开质疑小米汽车发明轮轴比及轮高比概念 并指出小米存在轴比计算错误问题[2] 产品技术特征 - 小米董事长雷军在介绍首款SUV车型YU7时强调 该车采用3倍轮轴比 2.1倍轮高比和1.25倍宽高比的设计比例[5] - 小米YU7通过前后轮胎间距可容纳3个轮胎的设计 避免长轴距导致的笨重感与小轮毂比例失调问题[5] - 2倍轮高比设计强化了车辆的运动感与稳定性特征[5]
小米汽车副总裁回应“轮轴比”概念讨论,一汽丰田高管:深表歉意
齐鲁晚报· 2025-08-15 02:54
行业技术概念争议 - 一汽丰田高管质疑小米汽车在YU7车型宣传中使用的"轮轴比"概念 称汽车理论中不存在该术语[1] - 汽车博主指出车轮直径与轴距的比例是基础参数 20多年前纸媒已有类似表达且叫法多样[5] - 工程师解释争议源于定义差异:按车轮直径与前后轮最小距离比值为3倍 按车轮直径与轴距比值为4倍[8] 企业互动与舆论反应 - 小米汽车副总裁回应质疑时表示"术业有专攻 学习了"[5] - 一汽丰田高管后续澄清质疑是抱着学习态度讨论 对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致歉[8] - 舆论出现分化观点:一方认为新概念可能误导消费者 另一方认为创新营销值得包容[8] 技术参数详解 - YU7车型采用245/55R19轮胎 胎宽245mm 扁平比55% 轮毂直径19英寸[8] - 经计算轮胎直径约为740mm(计算公式:245mm×55%×2 + 19英寸转换)[8] - 车辆轴距为3000mm 是轮胎直径的4倍[8] 专业理论框架 - 行业存在"轮距比例系数"概念 指车轮直径与车辆不同部位长度的比例关系[9] - 轮距比数值影响视觉感受:小于3为紧凑 等于3为平衡 大于3为修长[9] - 小米提出的"轮轴比"被专业人士解读为车身长度的轮距比具体应用[9]
小米汽车轮轴比争议未平,智能门锁误开再引质疑
搜狐财经· 2025-08-14 01:57
营销话术争议 - 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在介绍YU7车型时宣称"轮轴比"为3倍 但一汽丰田企划部长赵东通过微博指出根据官方PPT测算实际数值应为4倍 [2][3] - 赵东强调传统汽车理论中不存在"轮轴比"概念 该参数定义由小米提出 且自小米提出"最优轮轴比是3倍"说法后多家车企开始采用相同表述 [3] - 小米2016年发布笔记本时曾称"比一元硬币还薄" 实际采用硬币立着与笔记本躺着的对比方式 营销话术与行业标准存在矛盾 [4] 汽车尾款支付争议 - 社交平台用户反馈车辆尚未交付即收到7天内支付尾款通知 否则订单取消且定金不退 有用户去年4月订车原计划7月提车 但12月被要求7日内付尾款后交付时间延至2025年4月 比原计划晚9个月 [4][5] - 小米汽车《购买协议》规定收到付款通知7日内需支付全部余款 未支付构成违约 公司有权取消订单并没收定金 [5] - 北京小米汽车销售人员表示提前交尾款仅针对提出延迟交付或评估有较高提车风险的用户 如办理金融分期配合度较低或表达不想提车意向者 [5] 智能门锁技术问题 - 8月11日有网友发帖称小米智能门锁2pro将外卖员人脸错误识别导致门锁意外开启 当事人表示外卖员与本人脸型相似且门锁偶需二次识别 [9] - 小米客服回应称人脸识别基于3D结构光技术 基本不会出现该情况 公司表示将记录核实并反馈技术部门优化 [9] 汽车销售与产能状况 - 小米SU7上市24小时大定突破8.8万台 Ultra版开售2小时大定1万台 YU7上市3分钟大定突破20万台 [10] - 7月单月交付量超过3万台 假设半数用户(1.5万台)被要求提前支付尾款 按平均车价12万元计算可提前锁定18亿元人民币现金流 [11] - 5月新下订SU7标准版需42周至45周交付 大量网友投诉锁单系统BUG导致下单延迟和交付周期长 黑猫投诉平台有用户指责产能不足却不限制锁单量 [11][12] 国际市场拓展 - 小米近期对非洲市场进行人事调整 任命刘社全为非洲地区部总经理兼西非战区负责人 邹承宗任东非战区负责人 黄进华出任肯尼亚国家经理 吴春晖负责市场部 刘业齐主管售后服务部 [12]
一汽丰田高管怒批小米汽车:发明概念,还算错数
巨潮资讯· 2025-08-13 04:38
行业技术概念争议 - 汽车理论中不存在轮轴比和轮高比概念 这些均为小米汽车在宣传中首次提出的新概念 [2][3] - 小米声称其YU7车型轮轴比为3倍 轮高比为2 1倍 旨在强调车辆设计比例和豪华感 [3] - 丰田方面质疑概念科学性 指出小米YU7实际轮轴比为4 与丰田BZ5相同 并称多家企业错误跟随小米的"3倍最优轮轴比"说法 [2] 小米YU7产品性能表现 - 车型为售价25 35万元起的中大型纯电SUV 开售3分钟后大定数突破20万台 [3] - 搭载V6s Plus超级电机 最大马力690PS 最高时速253km/h 零百加速3 23s 全系标配智能底盘与VGR可变转向比系统 [3] - 采用800V碳化硅高压平台 续航达835km(中大型纯电SUV第一) 支持140万根公用充电桩 三方充电桩兼容成功率超99% [3]
一汽丰田高管点名小米汽车“轮轴比”算错数:这个概念是雷军“发明”的
齐鲁晚报· 2025-08-13 02:33
行业营销现象 - 小米汽车在宣传中引入"轮轴比"新概念并宣称最优比例为3倍 引发行业关注[8] - 多家车企跟风宣传自身产品轮轴比达到3倍 形成行业营销趋势[6] - 该概念通过直观数字吸引消费者关注 普通消费者不会深究具体计算方式[10] 技术争议 - 丰田高管指出"轮轴比"非汽车理论标准概念 属于小米首创[4] - 小米YU7实际轮轴比为4而非宣传的3 丰田BZ5同样为4[1][4] - 专业算法应为车轮直径除以前后轴距比值 而非小米使用的轮胎塞入数量计算方式[8] - 乘用车领域不可能存在3倍轮轴比 该比例仅适用于拖拉机[4] 企业回应 - 丰田高管公开质疑小米汽车计算方法 指出数据错误[1] - 行业未及时质疑因概念专业性较强 需要专业人士介入澄清[10] - 跟风企业被比喻为"考试抄袭错误答案" 存在盲目效仿现象[6]
一汽丰田高管揭穿小米算错数 谁被“轮轴比”打动了?
中国经济网· 2025-08-12 09:06
行业竞争与产品同质化 - 新能源汽车行业在模块和供应链方面趋同化 产品同质化趋势显著 [1] - 车企通过卓越营销策略让消费者不明觉厉成为普遍目标 [1] 小米YU7轮轴比争议 - 小米YU7上市时雷军宣称拥有3倍轮轴比 但一汽丰田专家指出实际应为4倍 [1][2] - 雷军提出"轮轴比"概念 汽车理论中原本不存在该专业术语 [1] - 小米YU7创下三分钟大定20万辆的销售记录 [1] 行业跟风现象 - 多家车企包括东风日产N7、智己L6和享界S9T均跟风打出3倍轮轴比营销口号 [2] - 专业观点指出3倍轮轴比实际相当于拖拉机比例 乘用车不可能达到该数值 [3] 营销策略与消费者反应 - 雷军就YU7标准版更名发起网络投票 2.2万人参与中1.6万人赞成维持"标准版"名称 [3] - 小米营销方式被描述为让众多车企叹为观止的存在 [4] 监管环境变化 - 三部门联合要求新能源汽车企业不得进行夸大和虚假宣传 坚守产品质量安全底线 [4] - 监管部门强调不搞"内卷式"竞争 禁止以牺牲产品性能实现短期降本增效 [4] 专业人才价值 - 科班出身高管坚守一线能及时发现技术概念错误 体现专业价值 [4] - 在流量时代车企需要保持专业领域的独立思考能力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