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IP

搜索文档
音乐圈的十字路口
36氪· 2025-09-22 12:31
在连续增长了十年之后,音乐市场有点涨不动了。 从已经发布的数据看,今年上半年,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和韩国等全球主要音乐市场的数据都比2024年同期出现了明显的下滑。 2025年上半年,美国录制音乐市场的收入增长不到1%,德国的录制音乐市场只涨了1.4%,英国、法国、西班牙和意大利的增长也不如去年同期,而韩国 音乐消费去年至今一直萎靡不振。 自2015年止跌回升后,全球音乐产业享受了连续十年的增长,如今却似乎又走到十字路口,未来走向充满不确定性。 数据来源:IFPI 音乐市场涨不动了 0.9%,这是全球最大音乐市场美国今年上半年的成绩单。这是一个足以令人担心的数字,哪怕是在数据不太好看的2024年上半年,美国音乐市场也有4% 的增长。 虽说有报告分析认为中国、巴西和墨西哥等新兴市场仍然有望保持较快速度增长,并将担负起全球音乐市场持续增长的重任,但从今年上半年的数字上 看,在排名前列的几个主要市场活力不足的情况下,今年全球录制音乐市场能否保持增长,真不太好说。 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美国音乐市场十年来首次负增长并非危言耸听。在2024年上半年只增长了4%的情况下,美国音乐市场全年的增幅只有2.7%。 (RIAA ...
4000亿泡泡玛特的诞生
36氪· 2025-08-20 13:25
核心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收138.8亿元同比增长204.4% 归母净利润45.74亿元同比增长396.5% [1] - 毛利率由去年64%提升至70.3% 经调整净利润47.1亿元同比增长362.8% [1] - 半年业绩已超2024年全年130亿元营收与31.25亿元净利润规模 [1] 产品品类表现 - 毛绒品类收入61.4亿元同比增长1276% 占比44.2%首次超越手办成为第一大品类 [4] - 手办品类收入51.8亿元占比37.3% THE MONSTERS系列营收48.1亿元同比增长668% [4][5] - 毛绒品类占比从去年同期的9.8%跃升至44.2% 手办品类占比从58.3%下降至37.3% [5] IP生态发展 - THE MONSTERS系列收入占比34.7% 成为第一大IP系列但未形成单一依赖 [7][9] - MOLLY/SKULLPANDA/CRYBABY/DIMOO四大IP营收均突破10亿元 [9] - 13大艺术家IP收入破亿 星星人/hacipupu等新兴IP快速增长 [9] 区域市场表现 - 中国区营收82.8亿元同比增长135.2% 亚太区(不含中国)28.5亿元同比增长257.8% [6] - 美洲区营收22.6亿元同比增长1142.3% 欧洲及其他地区4.8亿元同比增长729.2% [6] - 美洲区收入规模接近亚太区 北美市场自2023年下半年进入高速增长通道 [6] 战略与展望 - 公司预计2024年营收将突破300亿元 较原200亿元目标提升50% [1] - 全球组织架构调整为五大区域总部 联席COO分责大中华/美洲与亚太/欧洲区 [6] - LABUBU推出迷你版毛绒产品扩展使用场景 强化世界级IP商业化潜力 [11]
4000亿泡泡玛特的诞生
36氪未来消费· 2025-08-20 08:04
核心业绩表现 - 公司上半年营收138.8亿元,同比增长204.4%,归母净利润45.74亿元,同比增长396.5%,经调整净利润47.1亿元,同比增长362.8%,毛利率由64%提升至70.3% [3] - 公司仅用半年时间完成去年全年业绩(2024年全年营收130亿元,归母净利润31.25亿元) [4][5] - 公司管理层预计全年营收将从原目标200亿元上调至300亿元 [7] - 财报发布后股价盘中涨幅超11%,创历史新高超318港元,市值突破4200亿港元 [8] 产品与品类表现 - THE MONSTERS系列(含LABUBU)营收48.1亿元,同比增长668%,收入占比34.7% [14] - 毛绒品类收入61.4亿元,同比增长1276%,占比44.2%,首次超越手办成为第一大品类 [15] - 手办品类收入51.8亿元,占比37.3% [15] - 其他头部IP如MOLLY、SKULLPANDA、CRYBABY和DIMOO营收均突破10亿元,13大艺术家IP收入破亿 [25] 海外业务拓展 - 中国区营收82.8亿元(同比增长135.2%),亚太区(不含中国)营收28.5亿元(同比增长257.8%),美洲区营收22.6亿元(同比增长1142.3%),欧洲及其他地区营收4.8亿元(同比增长729.2%) [19] - 美洲区增速超十倍,公司通过组织架构调整设立大中华区、美洲区、亚太区、欧洲区四大区域总部 [19] - 海外业务增长证明公司具备全球化消费品潜力 [20] IP战略与可持续性 - LABUBU所属的THE MONSTERS系列占比34.7%,公司强调IP组合均衡发展,非单一依赖 [20][26] - 公司认为世界级IP的长期商业价值超越短期热度,未来将拓展LABUBU的品类和场景(如迷你版毛绒产品) [27][28] - 历史经验显示公司从单一IP(如MOLLY占比曾达90%)逐步发展为多IP矩阵 [24]
大行评级|摩根大通:维持泡泡玛特目标价340港元及“增持”评级
格隆汇APP· 2025-07-30 06:05
行业供应链动态 - 更多IP品牌将代工生产采购移出中国导致当前OEM供应短缺 [1] - 供应链短缺推动超级IP未来拥有更强议价能力并承担较少关税 [1] - Labubu及Crybaby公仔持续缺货除需求强劲外主要受供应链短缺影响 [1] 公司核心竞争优势 - 强大IP产品具备价格亲民、创造情感与社交连结特性 [1] - IP成功推出与需求高度相关而非国内生产总值 [1] - Labubu正成为新兴超级IP [1] 全球扩张战略 - 2025年海外销售按年增长234% [1] - 2025至2027年海外销售复合年均增长率达34% [1] - 预计2027年海外销售额贡献67% [1] 财务增长预期 - 2024至2027年销售复合年均增长率52% [1] - 2024至2027年盈利复合年均增长率66% [1] - 预测净利润率达32%且2027年净资产收益率达到45% [1] 增长驱动因素 - 受强大IP、开店扩张、生产力提升推动 [1] - 品类扩张及利润率扩大形成增长动力 [1] 估值与评级 - 目标价340港元相当于预测2026年市盈率34倍 [1] - 维持增持评级 [1]
从千店品牌到文化出海,星聚会KTV到底做对了什么
36氪· 2025-07-24 13:45
星聚会的战略转型与商业模式创新 - 公司从传统KTV转型为"第三空间"社交平台,定位为数字化时代满足真实社交需求的场所[4] - 已在全国130多个城市开设近1000家门店,拥有3000多万会员,成为音乐社交空间头部品牌[2] - 计划3年内实现国内2000家门店、海外300家门店的扩张目标[2] 超级场景战略 - 重构KTV价值认知:从"唱歌服务"转向"欢聚刚需",融合唱歌、剧本杀、下午茶等多元场景[9][10] - 投入近亿元打造社交空间系统,包含智能歌单、声光电调节、AI评分等创新功能[10] - 通过"满天星"设计、定时红包等互动元素提升情绪价值,降低社交门槛[10][12] 超级IP与超级零售体系 - 以吉祥物"星仔"为核心IP,打造贯穿场景的文化符号与情感纽带[15] - 零售逻辑从功能导向转为情绪驱动,商品作为社交货币和情感催化剂[18] - 构建线上线下联动的产品矩阵,包括音乐周边和IP衍生品[17] 组织力与内容力建设 - 建立"企业大学"人才培养体系,现有500名店长储备支持快速扩张[21] - 与东方风云榜战略合作,接入音乐榜单评选并孵化原创音乐人[24][26] - 通过AI打分、实时PK等玩法搭建音乐内容生态[26] 全球化与文化传播愿景 - 日本涉谷首店标志着出海启动,目标成为东方音乐文化传播平台[2][27] - 提出"用东方音乐交世界朋友"的愿景,推动华语音乐破圈[27] - 案例:广东说唱歌手揽佬在Spotify超越周杰伦登顶华语榜[26]
中国潮玩改写文化出海剧本
中国新闻网· 2025-06-11 02:29
泡泡玛特全球热潮 - 泡泡玛特旗下Labubu系列潮流玩具在全球多个城市引发抢购热潮,门店出现排队数小时现象[1] - 公司市值突破3000亿港元,创始人王宁成为河南首富[1] - 摩根大通将Labubu与Hello Kitty相提并论,认为其具备成为全球超级IP的潜力[1] 文化出海新模式 - Labubu通过本土化设计打破文化壁垒,推出新加坡鱼尾狮款、泰国金丝服饰款等地区限定产品[2] - 产品被泰国官方授予"神奇泰国体验官"称号,成为跨文化共鸣载体[2] - 区别于传统中国文化输出方式,Labubu通过情感共鸣而非符号堆砌实现全球化传播[2] 中国创造能力突破 - Labubu标志中国从玩具代工转向原创设计,在超级IP赛道占据重要位置[3] - 潮玩产品溢价能力显著提升,创新成为引领全球玩具市场的核心驱动力[3] - 中国IP在多领域取得突破:《哪吒2》全球票房前五、DeepSeek改写AI规则、《恋与深空》手游国际畅销[3] IP产业生态发展 - 商务部推动IP创意设计平台建设,打造消费地标和沉浸式体验空间[3] - Labubu成功模式显示中国制造与创造能力结合可精准捕捉全球情感需求[4] - 中国IP产业向全球文化高地攀登,东方版"迪士尼神话"成为可能[4]
买labubu比买黄金还赚钱?有二手平台标价10万元,创始人成河南首富
北京商报· 2025-06-09 04:46
Labubu的市场热度 - Labubu盲盒在二手市场溢价超30倍,2024年隐藏款年均收益率超300% [3][5] - 部分交易平台上Labubu盲盒价格从100元被黄牛加价至2000-3000元,溢价20-30倍 [5] - 曾有学生靠买卖Labubu日赚2万元,某二手平台显示"前方高能"系列新品最高标价达10万元 [5] - 泡泡玛特巴厘岛新门店因限量Labubu引发抢购冲突,伦敦门店曾因类似事件下架该产品 [5][6] Labubu的IP价值 - 摩根大通研报将Labubu视为"下一个Hello Kitty",认为其正崛起为新一代超级IP [6] - Labubu所在的IP THE MONSTERS 2024年营收达30.4亿元,同比增长726.6%,成为泡泡玛特旗下第一IP [8] - 泡泡玛特旗下4大IP(THE MONSTERS、MOLLY、SKULLPANDA和CRYBABY)2024年营收均突破10亿元 [8] 公司财务表现 - 泡泡玛特2024年实现营收130.4亿元,同比增长106.9% [8] - 2024年经调整净利润34.0亿元,同比增长185.9% [8] - 创始人王宁身家达203亿美元,成为河南新首富 [6]
全球爆火!原价9千4只Labubu拍出2.2万
新浪财经· 2025-06-09 01:52
核心观点 - Labubu系列IP在2024年实现爆发式增长 推动泡泡玛特业绩显著提升 被国际投行视为具备全球影响力的新一代超级IP [1][2][3] 市场热度表现 - 限量款在二手市场溢价达20倍-30倍 原价9000元4只Labubu拍出22403元 [1] - 泡泡玛特与爱马仕铂金包捆绑竞拍 原价19万最终拍出203428元 [1] - Labubu隐藏款盲盒在StockX平台炒至上千美元 溢价达百倍 [2] - 全球出现抢购热潮 美国洛杉矶凌晨三点排长队 英国门店因抢购发生混乱 [1] 社交媒体影响力 - TikTok相关话题播放量超10亿次 引发开盲盒、换装、山寨比丑大赛等社交媒体狂欢 [1] - 国内小红书平台出现用Labubu许愿、开光等文化现象 [1] 财务表现 - THE MONSTERS系列2024年收入突破30亿元 同比增长726.6% [1] - 该系列2022年与2023年营收分别为2.63亿元与3.68亿元 [1] - 泡泡玛特2024年实现总营收130.4亿元 [1] 产品与定价策略 - Labubu 3.0系列4月底发布成为爆火根源 [2] - 欧美市场发售价格高出国内一倍以上 [2] - 美银美林报告显示4月美国市场销售同比增长约8倍 欧洲市场增长约5倍 [2] 行业地位与前景 - 摩根大通将Labubu视为"下一个Hello Kitty" 认为其角色风格和商业模式与Hello Kitty相似 [2] - Google Trends显示2025年5月Labubu搜索热度超过Hello Kitty [3] - 摩根大通预计THE MONSTERS系列销售额将从2024年30亿元增长至2027年140亿元 [3]
Labubu,新时代的Hello Kitty?
华尔街见闻· 2025-05-21 10:38
Labubu成为新一代超级IP的潜力 - Labubu与Hello Kitty在角色风格和商业模式上非常相似,正迅速崛起为新一代超级IP,并在搜索热度上已经开始超越Hello Kitty [3] - Labubu所在的THE MONSTERS系列销售额有望从2024年的30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27年的140亿元人民币 [3] - Labubu的搜索热度在过去一年中呈指数级增长,并在2025年5月超过了Hello Kitty,尤其是在东南亚(搜索热度为Hello Kitty的1-4倍)、墨西哥(2倍)和西班牙(1.4倍)等地区 [5] Labubu与Hello Kitty的对比 - Hello Kitty创建于1974年,已有51年历史,而Labubu创建于2015年,由泡泡玛特于2019年推出,仅10年历史 [5] - Hello Kitty累计零售销售额高达84.5亿美元,而Labubu自2019年推出以来,2024年销售额已达30亿元人民币 [7] - Hello Kitty主要通过广泛的授权模式商业化,而Labubu更注重自主运营和创新,通过盲盒形式推向市场 [6] Labubu的成功因素 - 产品创新:Labubu采取独特的乙烯基毛绒作为材料,以最好地展现角色的柔软度 [10] - 名人影响力:知名明星被该产品吸引,并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他们的拉布布毛绒玩具 [11] - 战略营销活动:真人大小的Labubu人偶在曼谷巡回演出,引发社交媒体热议 [12] - 泡泡玛特大举投资:在北京泡泡玛特主题公园举办Labubu现场演出、在泰国开出第一家线下零售店等 [13] 未来增长引擎 - 到2027年,LABUBU所在的THE MONSTERS系列将贡献集团年度收入的27% [15] - 传统盲盒玩偶的销售贡献将从2024年的53%降至2027年的43%,其他产品类别如毛绒玩具(从22%升至27%)、MEGA大型玩偶(从13%升至14%)等将增加 [15] - AI玩具将成为中国玩具行业的新趋势,泡泡玛特有望引领这一潮流,实现更具互动性和个性化的玩具体验 [15]
全球超级IP!Labubu是新时代的“Hello Kitty”吗?
华尔街见闻· 2025-05-21 03:41
Labubu与Hello Kitty的IP对比 - Labubu与Hello Kitty在角色风格和商业模式上非常相似,Labubu正迅速崛起为新一代超级IP,并在搜索热度上已经开始超越Hello Kitty [1] - Hello Kitty由三丽鸥于1974年推出,已有51年历史,而Labubu由泡泡玛特于2019年推出,仅10年历史 [3] - Hello Kitty形象简洁可爱,Labubu形象更为顽皮玩味,具有大眼睛、尖牙和蓬松尾巴等独特特征 [5] - Hello Kitty主要通过授权模式商业化,Labubu更注重自主运营和创新,通过盲盒形式推向市场 [5] - Hello Kitty累计零售销售额高达84.5亿美元,Labubu 2024年销售额已达30亿元人民币 [3][6] Labubu的市场表现与潜力 - Labubu所在的THE MONSTERS系列销售额有望从2024年的30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27年的140亿元人民币 [1][8] - Labubu的搜索热度在过去一年呈指数级增长,2025年5月已超过Hello Kitty [3] - Labubu在东南亚(搜索热度为Hello Kitty的1-4倍)、墨西哥(2倍)和西班牙(1.4倍)等地区表现突出 [3] - 预计到2027年,Labubu将能够达到Hello Kitty 100%的搜索热度 [8] Labubu的成功因素 - 产品创新:采用独特的乙烯基毛绒材料展现角色柔软度 [9] - 名人影响力:知名明星在社交媒体上发布Labubu毛绒玩具 [9] - 战略营销活动:如泰国国家旅游局组织的营销活动引发社交媒体热议 [9] - 泡泡玛特大力投资:在北京主题公园举办Labubu现场演出,在泰国开设线下零售店 [9] 泡泡玛特的未来增长引擎 - 预计到2027年,THE MONSTERS系列将贡献集团年度收入的27%,Molly和Crybaby预计将成为第二和第三大IP [10] - 传统盲盒玩偶销售贡献将从2024年的53%降至2027年的43%,毛绒玩具(从22%升至27%)、MEGA大型玩偶(从13%升至14%)等产品类别将增长 [10] - AI玩具有望成为中国玩具行业新趋势,泡泡玛特可能引领这一潮流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