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诅咒

搜索文档
世界银行促加纳摆脱资源魔咒
商务部网站· 2025-09-27 17:12
(原标题:世界银行促加纳摆脱资源魔咒) 世界银行警告称,加纳社会经济发展正面临关键的十字路口。该机构强 调,打破加纳的"资源诅咒"循环需要的不仅仅是开采活动,成功取决于透明的 收入管理、可持续的债务实践以及影响公民日常生活的战略投资。 据"加纳新闻网"9月25日报道,世界银行向加纳政府提出,要其利用强大 的选举授权和议会多数优势,将加纳的自然资源禀赋从祸害转变为国家的福 祉。布雷顿森林机构在其题为《一代人改变加纳》的2025年政策说明中指出, 尽管拥有丰富的黄金、可可、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但该国持续存在贫困和不平 等现象,现任政府拥有独特的政治资本来实施大胆的改革,解决数十年来的资 源管理不善问题。 ...
乌克兰拿下22种关键矿产,美国优先投资权落袋,利润对半分!
搜狐财经· 2025-09-22 03:46
【改写后的新版本】 今年四月,乌克兰政府与美国签署了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矿产合作协议。根据这份文件,美方企业将获 得乌境内新矿产项目的优先投资资格,双方还约定将项目收益的50%注入共同管理的投资基金。这份看 似平常的商业协议,却因两国悬殊的国力对比引发广泛讨论。 关于五五分成引发的争议,需要从矿业特性来理解。以锂矿为例,从勘探到投产平均需要7-10年,期间 要应对环保抗议、设备故障、价格波动等多重风险。对财政吃紧的乌克兰来说,用资源置换美国的资金 技术,相当于找到了风险共担人。 联合基金的设置更是精妙。这个资金池将重点支持能源网改造、交通枢纽重建等民生项目,由两国专家 共同监管。既防止了资金挪用,又确保收益反哺经济。就像把鸡蛋放在带锁的篮子里,比直接揣在兜里 更安全。 值得玩味的是协议签署的时机。随着美国政治风向转变,新任政府明确要求对外援助必须物有所值。这 份协议恰好体现了投资代替施舍的新思路——美国获得战略资源保障,乌克兰得到发展资金,各取所 需。 不过硬币总有另一面。过度依赖外资可能带来资源诅咒,历史上不少国家因此陷入发展陷阱。专家建 议,乌克兰应该借机培育本土产业链,比如在采矿设备制造、矿物精加工等领域 ...
地缘经济论 | 第四章 金属、工业化与地缘经济竞争
中金点睛· 2025-09-20 00:07
点击小程序查看报告原文 Abstract 作为一国战略性资源,金属在地缘经济竞争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工业化则是金属资源与地缘经济相互作用的关键纽带。新地缘形势下,工业化是一国维护 自身生产能力与国家安全的重要抓手,美欧国家再工业化、战略新兴产业竞争、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相互交织。从地缘因素对金属的影响来看,其作用渠道 主要包括供给、需求和贸易。各类工业化的推进将提升金属需求,但由于金属矿产的地理分布集中度较高、可替代性较低,其供给存在明显约束,地缘因 素往往对金属供给造成较大冲击。从金属对地缘经济的作用来看,金属资源的供需错配会深刻影响产业链和地缘格局的演变。不同资源国地位或将出现分 化,未来金属资源合作可能走向集团化和区域化。传统的"资源诅咒"也将表现出新的含义,资源国对资源的依赖程度会更高,资源利用中非市场化手段亦 会增多。作为工业大国,中国又该如何应对金属领域的相关风险?通过对不同类别金属的供应风险进行评估,我们认为循环回收、国内挖潜与国外收储是 三类重要的风险应对方式。其中,循环回收在规模化和新技术的加持下,对缓解金属矿产的供给约束具有重要意义。 Text "If you don't have steel, ...
【环球财经】多元突围与韧性生长——科特迪瓦经济转型的密码
新华社· 2025-09-04 13:51
经济表现 - 科特迪瓦以年均7%的经济增速领跑撒哈拉以南非洲 [1] - 2012至2015年GDP年均增长约9.6% [5] - 2021年至2023年年均经济增速达6.5% [17] 产业升级 - 可可豆本土加工率从33%提升至2030年100%目标 [10] - 新建阿比让可可加工厂年加工能力5万吨并配套14万吨仓储库容 [10] - 政府推进新能源和数字基础设施投资以实现产业结构多样化 [12] 农业现代化 - 贡献全球40%的可可豆产量 [7] - 采用无人机进行农药播撒及地形测量和数据收集服务 [12] - 建设14家可可加工工厂并将多家新工厂在建中 [10] 基础设施建设 - 公路总里程达8.25万公里占西非经济货币联盟50%并承担全国贸易运输量90% [16] - 阿比让港年吞吐量从120万标准集装箱提升至250万标箱 [16] - 电力资源丰富约10%电力出口至周边六国 [16] 私营经济发展 - 2023年新注册企业超过2.5万家 [17] - 移动支付牌照发放推动本土金融科技平台发展 [17] - 吸收西非区域30%的外国投资并贡献该区域40%的GDP增长 [17] 区域经济地位 - 位列非洲大陆内部贸易排名第二及西非地区第一 [13] - 作为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第二大经济体 [13] - 通过港口和交通建设打造西非区域经济枢纽 [13]
从南美首富到全球笑柄,石油储量世界第一,却过得穷困潦倒
搜狐财经· 2025-08-28 15:42
经济结构问题 - 过度依赖石油产业导致经济结构单一化 缺乏多元化产业支撑 [3][8] - 全国经济仅靠卖油维持 油价暴跌直接导致经济崩溃 [8][9] - 忽视产业平衡发展 工业体系凋敝 [3][8] 政策失误 - 实行激进国有化政策 驱逐外资企业导致效率低下 [3][9] - 无度印钞引发恶性通货膨胀 通胀率最高达到1000000% [3][8][9] - 实施价格管制政策 破坏市场机制 [8] - 推行民粹主义福利政策 高福利缺乏生产力支撑 [3][9] 资源禀赋 - 拥有世界最大石油储量 石油储量世界第一 [8][9] - 国土面积91.6万平方公里 比法国德国总和还大 [8] - 金矿 铁矿 钻石等矿产资源丰富 [9] - 3000公里加勒比海海岸线 南美最大湖马拉开波湖 [8] - 全国仅2800万人口 人均资源占有量高 [9] 历史经济表现 - 人均GDP曾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8] - 全民每周工作3-4天 享受高福利生活 [8] - 汽油价格极低 加满一箱油约等于买瓶可乐 [8] - 提供免费医疗 免费教育 免费住房等福利 [8] 当前经济状况 - 月薪仅30美元 不够购买10斤面粉 [9] - 失业率高达35% 年轻人就业困难 [9] - 恶性通胀使钞票沦为废纸 以物易物盛行 [5] - 食品极度短缺 民众排队抢购生活物资 [5] - 超过700万人流离失所 形成南美最大难民潮 [5][9] 社会系统崩溃 - 医疗系统瘫痪 缺药断电 传染病 resurgence [5] - 水电供应不稳定 基础设施严重损坏 [5] - 治安极度恶化 首都加拉加斯成为全球最危险城市 [9] - 大量知识分子和专业人士被迫转行或逃亡 [5] - 儿童营养不良问题严重 [5]
俄罗斯的富人们变得更有钱了
36氪· 2025-08-08 03:34
根据彭博亿万富翁指数最新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数据,俄罗斯最富有的那群人总财富增加了204亿美 元。 推动这一增长的主要力量来自石油、天然气和金属这些大宗商品领域的巨头。 其中,掌控着重要镍生产商诺里尔斯克镍业的弗拉基米尔·波塔宁财富增加了25亿美元,总资产达到304 亿美元,继续保持着俄罗斯首富的位置。 排在第二位的是俄罗斯第二大石油公司卢克石油的创始人瓦吉特·阿列克佩罗夫,他的净资产增加了11 亿美元,达到265亿美元。 大型钢铁企业Severstal的主席阿列克谢·莫尔达绍夫排名第三,财富增长了19亿美元,总财富为252亿美 元。俄罗斯第二大天然气生产商Novatek的共同所有人列昂尼德·米赫尔松财富增加了14亿美元,达到 238亿美元。 不过,并非所有人都实现了增长。钢铁制造商NLMK的主要股东弗拉基米尔·利辛由于钢铁价格下跌, 财富缩水了35亿美元,降至222亿美元,成为榜单上损失最大的人。 与此同时,通讯应用Telegram的联合创始人帕维尔·杜罗夫表现突出,他的财富大幅增长了32亿美元, 达到143亿美元。 资源寡头的韧性远超预期 乍一看,西方对俄罗斯实施的大规模、全方位的经济制裁,本应重创其经 ...
圭亚那推动经济可持续增长
人民日报· 2025-07-15 22:10
圭亚那能源产业发展 - 圭亚那海上油田可采储量约110亿桶,自2019年底商业化生产以来快速发展,当前日产量近65万桶,预计2025年达80万桶[1] - 石油产业推动圭亚那经济高速增长,2022年GDP增长62.3%,2022-2024年平均增长率47%,2022年人均GDP增至17913.49美元[1]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25年圭亚那GDP增长14%,非石油GDP未来5年年增长率约6.75%[1] 圭亚那经济多元化发展 - 非石油经济(建筑业和服务业)强劲增长,经济活动向石油外领域拓展[1] - 政府设立自然资源基金管理石油收入,重点投入清洁能源、基建、教育和医疗,今年道路桥梁投资超2000亿美元[2] - 政府推进《2030低碳发展战略》,将环境资产纳入发展规划核心,注重森林碳汇功能(森林覆盖率87%)[2] 中圭经济合作 - 2018年圭亚那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现有超30家中资企业参与石油矿产、基建和民生工程[3] - 中国企业承建的新德梅拉拉河大桥是圭亚那最大交通基建项目,建成后将促进运输、农业和旅游业发展[3]
最富的省,最穷的省,都绷不住了
虎嗅· 2025-07-04 09:45
核心观点 - 衡量地区发展水平需综合人均GDP和人均收入而非仅看GDP总量[1][2][3][4] - 江苏以16.3万元人均GDP位列非直辖市省份第一甘肃5.3万元垫底[6][7] - 浙江以6.7万元人均收入成为省级层面(不含直辖市)民富标杆[26][28] - 京津沪+苏浙粤为全国仅有的6个"双高"(人均GDP>10万且人均收入>5万)省份[41] 人均GDP分析 - **区域差异**:江苏(16.3万)人均GDP为甘肃(5.3万)的3倍内蒙古(11万)超山东(9.8万)[6][7][11][12] - **工业驱动**:工业大省(江苏/浙江)人均GDP显著高于农业大省(河南/河北)[18][19] - **资源型经济**:内蒙古因煤炭/稀土等资源人均GDP全国第8但收入转化率低[15][16][17][32] 人均收入特征 - **沿海优势**:上海(8.84万)/北京(8.54万)/浙江(6.7万)包揽收入前三[26][28] - **转化率差异**:全国人均收入占GDP比重平均43.1%资源型省份(内蒙古/山西)低于35%[23][31][33] - **均衡性标杆**:浙江城乡收入比1.83为全国最低广东/江苏地市差距超2倍[29][30] 产业结构影响 - **工业附加值**:万亿级制造业直接推高苏浙粤人均GDP[18] - **农业局限**:河南人均GDP仅6.5万反映农业生产率天花板[19][25] - **资源诅咒**:内蒙古/山西依赖矿产但居民收入未同步增长[20][21][32] 特殊区域表现 - **直辖市**:京津沪人均GDP均超20万但需单独考量[5][8] - **东北振兴**:辽宁人均收入3.98万居全国第10超其GDP排名[45] - **西部潜力**:重庆人均GDP突破10万收入逼近前十[46][47]
专访B20联席主席尼恩贝兹:非洲不再是全球治理旁观者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2 12:40
G20非洲峰会意义 - 2023年G20峰会首次在非洲南非举行 主题为"团结 平等和可持续" 推动非洲议题融入全球治理[1] - 非洲通过G20机制从被动接受决策转向主动参与规则制定 尤其在气候变化 债务危机等全球议题中发挥作用[2][4] - 非盟成为G20永久成员 非洲在金砖国家占三席 国际话语权提升 可推动议题更贴近非洲实际需求如气候变化差异化影响[5] 非洲大陆自贸区(AfCFTA)发展 - B20重点推动中小企业融入AfCFTA 非洲中小企业数量远超跨国公司 需简化跨境流程如药品注册互认[6] - AfCFTA目标整合54国为15亿人口统一市场 挑战在于避免就业流失 需实现"共享繁荣"双赢模式[6] - B20特别关注女性微型企业主 确保其受益于自贸区建设[6] 非洲资源转型与工业化 - 非洲政府改变资源出口模式 转向基础加工增值 将"资源诅咒"转化为经济增长禀赋[7] - 中非合作从原材料出口升级为本地加工 如利用中国技术进行电池生产 中国在非洲基建创造大量就业[14] - 南非汽车产业与中国电动车企合作潜力大 比亚迪或推动本地组装 技术转移加速[14] 非洲发展核心挑战 - 电力短缺影响6亿人 融资成本高企挤压发展资金 债务可持续性成关键问题[8] - 技能缺口制约新兴技术应用 如太阳能领域需外部技术导入[8] - 基础设施不足 需REIPPPP等PPP模式 南非可再生能源占比从0%提升至10%[11] 中非金融合作进展 - 2023年中非贸易额达2820亿美元 中国直接投资超400亿美元[14] - 人民币国际化加速 标准银行接入CIPS系统 中南贸易人民币直结占比提升[15]
这些国家坐拥金山银山,但穷得像乞丐
虎嗅· 2025-06-26 12:18
非洲矿业资源现状 - 非洲从南至北拥有丰富的铜、金、钻石、锂、钴、镍等矿产资源,资源丰富程度令人眼红 [4] - 刚果(金)拥有全球最大沉积型铜矿带和世界最大硬岩锂矿马诺诺项目,资源禀赋几乎无出其右 [40] - 津巴布韦金矿和锂矿闻名于世,一度是非洲硬岩锂矿开发的"耶路撒冷" [6][8] 矿业开发面临的制度障碍 - 津巴布韦矿权以150公顷左右的"矿业声明"为单位划分,难以形成大规模矿权布局 [7] - 津巴布韦缺乏公开透明的矿业权信息平台,许多矿证仍是手写的,申请流程依赖"窗口关系" [10][11] - 矿业权之间经常发生重叠与纠纷,导致系统性开发难以进行 [13] 政策不稳定对投资的影响 - 马里政府突然将Goulamina锂矿政府持股比例从20%提升至35%,导致澳大利亚企业Leo Lithium退出 [19] - 马里政府扣押澳洲矿企Resolute Mining员工,公司被迫支付1.6亿美元解决问题 [20] - 几内亚过渡军政府大规模撤销超过100宗已有采矿权,涵盖多个铝土矿项目 [25] 政府政策逐步收紧案例 - 津巴布韦前期承诺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吸引外资,后期逐步收紧政策限制原矿出口 [33][34] - 津巴布韦强制国际企业收入大比例以极不稳定的津元结汇,导致投资者实际收益受损 [36] - 从2027年起津巴布韦将禁止所有精矿出口 [35] 刚果(金)的投资环境问题 - 刚果(金)多年战乱不断,地方武装频发,安全形势极其复杂 [42] - 政府治理极度薄弱,基层执法机构沦为"敛财工具",对外国投资者进行系统性敲诈 [43] - 中国投资者在刚果(金)面临移民局、机场工作人员和公路卡点的频繁勒索 [43] 资源诅咒现象分析 - 资源丰富导致国家依赖单一产业,削弱制度建设,形成"资源诅咒" [47] - 政府将矿产变成"权力游戏",矿证可以随意发放或撤销,资源成为私人利益手段 [49] - 缺乏多元经济发展模式,一旦矿石挖完将面临农业没恢复、工业没起步的困境 [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