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力平价(PPP)

搜索文档
程实:人民币未现系统性偏离,内核稳定支撑走势稳健
搜狐财经· 2025-09-03 04:16
模型构建与方法选择 - 构建动态均衡测算模型TVP-BEER 引入时间可变参数对2010-2025年人民币均衡汇率进行系统评估 [1] - 选择BEER框架作为核心方法 因其能兼顾实证可操作性与解释力 纳入生产率差异/贸易条件/净对外资产等实体经济因素及中美利差/财政收支/境外投资回报等金融变量 [4] - TVP-BEER模型在应对结构突变与高不确定性情境时展现更强适应性 为政策评估与市场研判提供弹性工具 [4] 人民币汇率历史表现 - 实际有效汇率REER呈现阶段性特征:2010年前后在生产率差异和贸易条件改善推动下显著升值 2015年"8·11汇改"后短期承压但长期稳定 2018年贸易摩擦期间一度高于均衡 2020年疫情冲击下因出口韧性和率先复苏走强 2022年以来随美联储加息出现回调 [7] - 双边汇率USD/CNY走势与均衡水平保持一致:2011-2014年从6.6降至6.1 2015年汇改后从6.3升至6.6-6.8 2018-2019年贸易摩擦期间承压至6.9-7.0 2020年先贬后升 2022年上行至7.2-7.3 [11] - TVP-BEER模型在结构性转折期表现优异 与实际走势差异控制在0.5%以内 显著优于静态BEER模型1-2%的偏差 [8][11] 均衡汇率决定因素 - 生产率差异和贸易条件对均衡汇率有高度显著正向作用 验证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及出口条件改善对长期升值的推动 [13] - 净对外资产和财政支出系数为负 反映市场关注其潜在风险溢出效应 中美利差在多边REER框架下边际解释力有限 [13] - TVP-BEER揭示决定因素的动态演进:2010-2012年生产率差异保持正向作用 随经济成熟效应边际减弱 但外部环境动荡中仍保持均衡运行 [13] 当前汇率水平评估 - 2025年上半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基本维持在均衡区间内 实际值与均衡值偏差不足0.5% [8] - 当前人民币对美元均衡汇率区间位于6.9-7.2 截至8月22日USD/CNY报7.17处于区间中枢 未出现系统性高估或低估 [14] - 人民币内在机制稳定 在复杂国际环境与多重外部冲击中维持合理均衡 反映经济基本面与市场预期的良性互动 [14] 未来展望 - 中国经济结构转型持续深化 消费升级/科技创新/绿色转型孕育新增长动能 为国际收支与资本市场提供坚实支撑 [15][18] - 政策协同发力下中国资产具备相对吸引力 有助于稳定跨境资金流动 人民币国际化稳步推进提升全球支付与储备体系地位 [15][18] - 人民币大幅偏离均衡风险有限 未来更可能在均衡中枢下保持稳健 中期呈现温和升值趋势 [15]
中美差距扩大?越南较中国快?中国GDP将达140万亿,美越差越远!
搜狐财经· 2025-07-14 22:49
中国经济总量与增长 - 2025年中国GDP预计达到140万亿元人民币,比2023年增长超过10万亿元,相当于再造一个山东省的经济规模 [3] - 2024年中美GDP差距为X美元,预计2025年将扩大到Y美元,一年间差距增加近Z美元 [3] - 中国一季度实际GDP增速为E%,名义增速为F% [5] 汇率与通胀影响 - 2025年上半年人民币兑美元平均汇率为A,较2024年的B有所贬值,使中国GDP美元换算值"缩水"1600亿美元 [3] - 中国低通胀导致名义增速低于实际增速,美国高通胀(超过G%)将名义增速推高至H% [5] - 美联储进入降息通道,美元走弱趋势持续,中国PPI下降幅度收窄 [6] 越南经济比较 - 越南第二季度GDP增速高达I%,上半年整体增长J%,创十多年新高 [6] - 2024年越南全年GDP约为N美元,仅占中国GDP的O%,年度经济增量不到中国的P% [6] - 越南对美出口占总出口Q%,相当于其GDP的R% [6] 购买力平价指标 - 中国早在S年已在PPP口径下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经济体 [7] - 2022年中国PPP GDP为T美元,领先美国约U美元 [7] - 2023年中国PPP GDP达V美元,领先美国W美元 [7] - 2024年中国PPP GDP飙升至X美元,领先美国整整Y美元 [7] 中国经济结构优势 - 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A%,拥有B个细分行业 [9] - 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C%,高新技术企业超过D个 [11] - 每年新增就业超E,医保跨省结算覆盖F [11] 美国经济表现 - 美国一季度GDP环比下降G%,创2022年以来最差表现 [13] - 美国增长主要依靠通胀支撑,实际净出口拖后腿 [13]
申万宏源王胜:我相信我们正站在中国资产长线上涨的前夜
晚点LatePost· 2025-04-09 15:09
中国资产重估逻辑的演变 - 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对华加征关税从34%提升至84%,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动荡:美国股市蒸发超6万亿美元,港股抹平年内涨幅,上证创8年最大单日跌幅[3][4] - 市场波动率激增:VIX恐慌指数冲上60点,接近2008年金融危机和2020年疫情暴发水平[4] - 此前中国资产重估逻辑受"DeepSeek时刻"推动:恒生科技指数年初低点累计涨48%,南下资金三分之一投向阿里巴巴[8] 支撑中国资产的确定性因素 - 政策组合拳释放积极信号:降准降息、保险资金入市上限放松、"国家队"增持A股[8] - 基本面改善:一线城市房价止跌回稳提升风险偏好,广义财政赤字率升至近年高位支撑经济[8] - 产业升级与AI驱动:平台经济定位为新质生产力载体,DeepSeek等AI应用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并创造新需求[8][11] 市场前景与投资逻辑 - A股长期收益率均值回归预期:过去十年沪深300年化收益仅1.1%(含分红3.3%),显著低于利率债4.7%[10] - 20年大牛市前夜判断依据:地产政策边际改善、财政累积效应显现、"反内卷"优化行业竞争格局[11] - 汇率成关键变量:人民币购买力平价支撑升值预期,出口结构升级将抵消关税冲击[12] 行业与资金流向 - 科技股引领行情:港股科技股因数据场景优势成AI应用主线,A股生态链企业后续或跟进[12] - 居民存款搬家预期:2007年后首现储蓄转向股市迹象,保险/社保等长线资金加速入场[12][15] - 市场生态良性循环:高分红策略吸引增量资金,存量资金向科技股流动形成正反馈[16] 全球化与技术创新 - 中美技术竞合新形态:Transformer架构与DeepSeek算法共同推动AI进步[16] - 产业升级成果显现:华为、大疆、深度求索等企业跻身全球先进制造梯队[12] - 历史经验验证:互联网、新能源、光伏行业均诞生穿越周期的龙头企业[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