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低碳化

搜索文档
上半年造船企业收入创历史新高,替代燃料船已成全球新造船市场主角
第一财经· 2025-09-17 09:36
全球造船市场周期态势 - 全球造船业进入本轮超级周期的关键时期 受地缘政治 脱碳路径和行业产能等因素影响[1] - 2021年开始全球新造船市场经历5年持续增长 呈现整体造船产能紧张局面[1] - 今年以来各国船东新船投资观望情绪较重 全球新造船市场订单指标出现较大降幅[1] 中国船舶工业表现 - 上半年中国船舶工业展现出较强韧性和竞争力 在造船完工量 新接订单量 手持订单量等指标保持领先[1] - 全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87.4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72.6%[1] - 营业收入利润率达到9.71% 手持船舶订单量 新船价格指数 营业收入等指标创历史新高[1][2] 市场份额数据 - 上半年中国造船完工量占世界总量51.7% 新接订单量占68.3% 手持订单量占64.9%[1] - 船舶出口金额小幅增长 同比增长18.6%[1] - 中国新接绿色船舶订单国际市场份额达到68.8% 实现对主流船型的全覆盖[2] 绿色船舶发展趋势 - 绿色低碳化加速推进 LNG 甲醇动力等绿色船舶订单快速增长[2] - 氨燃料电池等零碳船舶订单取得突破[2] - 上半年全球新船订单中替代燃料船舶占比达到55.5%[2] 行业前景预测 - 2025年全年中国造船完工量预计在5100万载重吨左右[2] - 新接订单量比上年略有下降 手持订单量继续保持在2.3亿载重吨以上[2] - 全球海运业绿色化发展趋势不可逆 将对新造船市场产生重要支撑作用[2]
以提升产业发展质量维护产业安全(专题深思)
人民日报· 2025-08-28 22:38
产业安全战略核心 - 产业安全是经济安全的核心 需通过增强产业韧性 提高科技自立自强能力和高水平对外开放来维护产业发展质量 [1] 产业规模扩张 - 制造业总体规模连续15年居全球第一 是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 [2] - 高速动车组从引进到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复兴号"商用仅用13年 大飞机等装备制造实现重大突破 [2] - 集成电路 人工智能 量子通信等领域持续取得新成果 [2] - 需保持工业和制造业占国民经济比重基本稳定以巩固规模优势 [2] 产业结构升级 - 低水平重复投资会导致产能利用率不足和内卷式竞争 危害产业安全 [3] - 提升数字化水平:深圳2023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业收入近5万亿元 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约1/3 [3] - 推动绿色低碳化:提高清洁能源占比 建设零碳工厂和园区 壮大绿色产品供给 [3] - 发展先进产业集群:已建成80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覆盖重点产业链 [3] 产业韧性建设 - 需加强重大科技攻关增强技术韧性 构建多元供应体系增强供应链韧性 [4] - 推广"链长+链主+隐形冠军"协同模式增强组织韧性 实施风险监测预警增强治理韧性 [4] 科技创新突破 - 重点支持"从0到1"原始创新 加强传统基础领域技术沉淀 保障研发投入长期性 [4] - 在量子计算 类脑智能 可控核聚变等领域建设重大创新基础设施 改变前沿技术供给不足局面 [4] - 推动"从1到100"科技成果转化 结合现有技术和产业优势 [4] 对外开放深化 - 对外投资和全球产能布局加快 与"一带一路"国家产业链关联紧密 [5] - 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 在数据流动 政府采购 知识产权领域开展压力测试 [5] - 压缩外商投资负面清单 优化新兴产业监管 共建新能源 人工智能等跨国合作平台 [5]
甲醇 下半年价格中枢将上移
期货日报· 2025-07-15 03:25
供需格局 - 下半年国内甲醇供需格局预计逐步收紧 新增产能释放有限且贸易新增体量较少 下游烯烃、冰醋酸、MTBE及甲醛等新增项目需求待释放 价格中枢有望上移 [1] - 上半年甲醇期货价格先震荡下跌后回升 总体中枢下移 分四个阶段:1月初至春节前下跌 春节后至3月底横盘震荡 4月初至5月底持续下跌 6月先上扬后回落 [1] 新增产能 - 截至6月底国内甲醇有效总产能达10720.5万吨 上半年产能增长率提升2.69个百分点至4.22% [2] - 上半年新增产能680万吨 主要来自内蒙古宝丰560万吨CTO项目和新疆中泰100万吨荒煤气制甲醇项目 [2] - 下半年预计新增235万吨产能 其中宁夏冠能40万吨和新疆中和合众120万吨项目12月投产 对今年影响有限且均有下游配套 [2] - 行业"大型化、链条化"发展趋势使贸易新增体量有限 绿色低碳项目产能偏小成本高 短期内难以批量释放 [2] 成本利润 - 6月底鄂尔多斯Q5500动力煤价格425元/吨 较年初下跌24.23% 山西晋城无烟洗小块价格900元/吨 较年初下跌18.18% [3] - 6月底内蒙古煤制甲醇理论成本1840元/吨 山西1940元/吨 两地利润分别为122元/吨和189元/吨 [5] - 上半年煤制甲醇利润处于历史高位 内蒙古最高达300元/吨 山西最高373元/吨 [5] - 6月西南天然气价格从2.27元/立方米回调至2.25元/立方米 天然气制甲醇压力略有缓解 [8] - 下半年煤制甲醇成本或继续下降但降幅缩窄 天然气制甲醇成本维持高位 煤制维持盈利 天然气制继续亏损 [8] 生产检修 - 上半年行业产能利用率均值88.21% 同比提升5.71个百分点 1-6月产量预估5036万吨 同比增加569万吨 [9] - 2-4月春季检修涉及产能1703万吨/年 低于往年 其中2月检修852万吨/年 3月460万吨/年 4月361万吨/年 [10] - 秋季检修集中在8-10月 春检缩减可能导致检修需求后移至秋季 装置老化或触发计划外停车 [12] - 冬季西南地区天然气制甲醇装置常因限气停车 开工率明显下滑 四季度或维持偏低水平 [12] 进口情况 - 1-5月甲醇累计进口415.71万吨 同比下跌20.75% 5月进口129.23万吨 环比涨64.06% 同比涨21.50% [13] - 6月进口预估121.89万吨 中东货源抵港量减少 [13] - 伊朗Veniran 165万吨/年装置3月投产 下半年Dena 165万吨/年装置或投产但存不确定性 [15] - 6月中旬以伊冲突导致伊朗甲醇装置几近全面停产 下旬部分重启 7月进口量大概率下滑 [15] - 伊朗冬季取暖旺季工业限气将导致甲醇工厂停车规模和周期扩大 [16] 下游需求 - 上半年传统下游基本面分化 甲醛、二甲醚开工率低位 醋酸、MTBE维持韧性 [18] - 2025年无新增外采甲醇MTO装置投产 年底两套装置投产但需求增量释放要到下一年 [20] - 下半年传统下游新增产能:甲醛140万吨 MTBE125万吨 冰醋酸180万吨 BDO105万吨 [20] - 6月下游产品仅二甲醚和甲烷氯化物盈利 华东MTO行业亏损最严重 甲醛行业因成本上涨和需求有限亏损突出 [21]
东营市将推动石化产业向炼化一体化、绿色低碳化、产品高端化发展
齐鲁晚报网· 2025-06-25 15:12
东营市石化产业现状 - 东营市是全国最大石油化工基地 炼化企业数量、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和石化产业规模均居全国地级市首位 [1] - 现有规模以上石化企业304家 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的27% [1] - 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达6830万吨 占全省产能的37.2% 全国的7.1% [1] - 2024年有10家炼化企业入围中国企业500强 11家企业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 数量均居全省第1位 [1] 产业链发展情况 - 炼化企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条 除汽柴油产品外 还生产丙烯、苯、PX等基础化工原料及聚碳酸酯(PC)、ABS、聚苯乙烯、锂电材料等化工新材料产品 [1] - 利华益集团形成包括PC、ABS、PS、ASA四条全产业链在内的九条产业链 是全省丙烯产业链链主企业 [1] - 富海集团打造全省唯一"原油-石脑油-PX-PTA"产业链 是全省芳烃产业链链主企业 [1] 未来发展计划 - 紧盯全球石化行业发展趋势 全面融入全省石化产业布局 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延伸产业链条、做好要素保障 [2] - 向炼化一体化、绿色低碳化、产品高端化发展 [2] - 加快推进PX上下游配套、中国中化山东化工原料基地两个重大项目 [2] - 推动鸿丰、玖德、亚通等石化项目获批建设 打造万亿级高端化工产业集群 [2] - 深化"链长制" 推动基础炼化向化工新材料和高端化学品转型 [2]
趋势研判!2025年中国人造石材行业产业链、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行业发展趋势分析:市场规模不断增长,未来发展前景广阔[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6-05 01:42
人造石材行业概述 - 人造石材是通过人工合成技术制成的装饰材料,凭借成本和性能优势成为建筑装饰领域主要材料,发展前景广阔 [1] - 全球"双碳"目标推动无机人造石材绿色低碳化发展 [1] - 亚太地区是全球最大产销市场,2024年全球市场规模251.5亿美元,亚太占125.16亿美元;2025年预计全球达259.7亿美元,亚太129.42亿美元 [4] 中国市场现状 - 2024年中国市场规模635.77亿元(树脂型464.94亿元,无机型170.83亿元),2025年预计641.64亿元(树脂型466.79亿元,无机型174.85亿元) [6] - 环保政策趋严、消费升级和技术进步推动行业快速发展 [6] - 消费者更关注建筑装饰材料的品牌、外观和性能,产品性能及功能持续提升 [22] 行业分类与技术特征 - 分为树脂型(光泽好、颜色丰富)、复合型(造价低但易开裂)、水泥型(价格低廉但装饰性差)、烧结型(装饰性好但能耗高)四类 [2][4] - 树脂型占比最高(2024年占中国市场的73.1%) [6] 产业链分析 - 上游:不饱和聚酯树脂是关键原料,2024年中国产量345.1万吨(同比+21.9万吨),需求量330.8万吨(同比+17.9万吨) [10] - 下游:商品房为主要应用领域,2024年销售面积9.74亿平方米(同比减少1.44亿平方米) [12] 竞争格局 - 行业集中度低,竞争激烈,主要企业包括中旗新材、戈兰迪、必图新材等 [14] - 中旗新材为A股首家上市企业,2024年营收5.32亿元(同比-0.52亿元),拥有三大产业基地 [18] - 必图新材拥有12条全自动流水线,年产能石英石400万平方米、人造石100万平方米 [20] 技术发展趋势 - 产品向高强度、绿色环保、耐磨耐火方向发展,生产趋向自动化与智能化 [22] - 外观高度仿真技术提升,满足高端消费需求 [22]
圣阳股份:5月19日召开业绩说明会,投资者参与
证券之星· 2025-05-20 02:12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15亿元,同比增长7.17% [2] - 2024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5亿元,同比增长18.25% [2] - 2024年度扣非净利润1.74亿元,同比增长19.88% [2] - 2025年一季度主营收入7.54亿元,同比上升26.48% [3] - 2025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6068.68万元,同比上升17.25% [3] - 2025年一季度扣非净利润5660.67万元,同比上升29.51% [3] - 2025年一季度毛利率18.65%,负债率38.21% [3] 公司业务布局 - 主营业务聚焦网络能源、智慧储能和绿色动力应用领域 [2] - 网络能源领域覆盖通信、电力、数据中心、金融证券、轨道交通等 [2] - 智慧储能领域包括户用储能、工商业储能、大工业储能系统 [2] - 绿色动力领域涵盖工程机械车辆、非道路用车、电动工具、园林工具、智能家居等 [2] 行业发展趋势 - 行业处于数字经济和绿色低碳化发展机遇期 [2] - 5G、人工智能及新能源储能等关键领域快速发展 [2] - 铅蓄电池、锂离子电池及新型技术电池是数字基础设施关键电源设备和新型能源系统核心载体 [2] - 电力生产、转换、存储及应用的多元化场景需求持续为行业注入动力 [2] 公司战略规划 - 公司将围绕发展战略把握行业机遇,坚持精准务实、稳健增长、创新突破的经营主线 [2] - 聚焦科技创新、市场开拓、提质增效和产业布局优化 [2] - 持续巩固传统业务优势,加速布局新兴业务领域 [2] 融资情况 - 近3个月融资净流入1.07亿,融资余额增加 [4] - 融券净流入0.0,融券余额增加 [4]
圣阳股份(002580) - 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投资者活动记录表
2025-05-19 09:56
公司盈利情况 - 2024 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0.15 亿元,同比增长 7.17% [1] - 2024 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2.05 亿元,同比增长 18.25% [1] - 2024 年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 1.74 亿元,同比增长 19.88% [1] 公司盈利增长点与发展策略 - 行业处于数字经济和绿色低碳化发展机遇期,公司围绕发展战略,把握机遇,坚持精准务实、稳健增长、创新突破的经营主线 [2] - 聚焦科技创新、市场开拓、提质增效和产业布局优化发力,巩固传统业务优势,拓展新兴业务领域,提升经营质效,实现高质量跨越发展 [2] 行业发展前景 - 铅蓄电池、锂离子电池及新型技术电池在数字化及能源结构转型中扮演重要角色 [2] - 5G、人工智能以及新能源储能等关键领域快速发展,催生多元化场景需求,为行业发展注入动力 [2]
关税冲击下,中新国际产业合作大会透露哪些信号
第一财经· 2025-05-07 15:09
中新经贸合作背景与意义 - 新加坡有能力为中国企业在东南亚等市场提供经验与服务,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去" [1] - 2024年是中新建交35周年、建立全方位合作伙伴关系10周年及新加坡建国60周年,国际产业合作大会具有特殊意义 [1] - 国际产业合作大会已举办第三届,吸引中新及周边国家约600人参与,服务RCEP成员国及周边国家经贸合作 [1] 中新产业互补性与合作机遇 - 新加坡是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集装箱吞吐量全球前两位,与中国在机电产品出口结构上互补性强 [2] - 新加坡第二产业占比显著,特色工业包括半导体、生物医药、石化、海上平台建设和船务等 [2] - 新加坡高科技与金融优势明显,但受限于人口和市场规模,与中国制造业形成互补,可成为中国企业走向东南亚及欧亚的桥梁 [3] 中新经贸数据与投资关系 - 新加坡是中国在东盟第五大贸易伙伴,中国连续11年成为新加坡最大贸易伙伴国 [3] - 2024年1~9月中新双边贸易额816.4亿美元,同比增长2.0% [3] - 2022年新加坡首次成为中国累计最大外资来源国,连续11年成为中国最大新增投资来源国 [3] - 截至2023年底,新加坡累计在华实际投资1412.3亿美元,中国累计对新加坡投资896.3亿美元 [3] 中新自贸协定与政府合作项目 - 新加坡是第一个与中国签署自贸协定的亚洲国家,2023年12月双方签署升级版自贸协定议定书 [4] - 两国建有苏州工业园区、天津生态城、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等三大政府间合作项目 [4] - 新加坡与中国7省市建立经贸合作机制,并与上海、深圳建立专项合作机制 [4]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实践与挑战 - 上海城建国际工程有限公司70%国际业务聚焦东南亚,通过中新合作在马来西亚、印尼、越南设立分公司 [6] - 机电产品出口占比近60%,欧盟碳关税(CBAM)将于2026年开征,企业需积极应对国际贸易规则 [6] - 新加坡可作为中国清洁产品走向全球的"桥头堡",两国在绿色贸易领域合作空间巨大 [7] 绿色数智与产业合作新方向 - 国际产业合作大会聚焦绿色数智新质生产力,配套展览展示相关成果 [7] - 大会此前推出碳披露平台和中国机电产品碳标识,2024年将发布新成果并叠加绿色金融 [7] - 新加坡致力于成为亚洲碳交易和服务枢纽,中国企业可通过新加坡实现碳数据跨境和国际市场拓展 [7] 企业"出海"合规建议 - 中国企业"走出去"需严格遵守新加坡及目标市场法律法规,这是参与公平竞争的前提 [8] - 新加坡亲商且高效,但法规严格,中国企业需注重合规以保护自身利益 [8] - 新加坡可帮助中国企业理解东南亚及欧洲市场法规与文化,避免"内卷"式竞争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