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甲醇动力船
icon
搜索文档
研判2025!全球及中国绿色船舶行业发展背景、订单规模、市场结构及未来发展展望:替代燃料船舶正成为全球造船市场的主角,中国船企具备较大竞争优势[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9-19 01:17
绿色船舶行业发展概述 - 绿色船舶采用先进技术提高能源效率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减少生态破坏提升资源循环利用[1] - 绿色船舶分为3个等级由能效环保清洁能源应用舒适性和有害物质控制等要素评分确定[2] - 绿色生态船舶目标包括防止对气候变化水生态和人员健康的不利影响以及防止对水域陆地大气的污染[3] 绿色船舶行业发展背景 - 航运业承担全球90%以上国际贸易量但也是碳排放主要来源2024年全球集装箱海运碳排放量同比增长14%至2.406亿吨[4] - 国际海事组织提出2030年零/近零排放技术使用占比至少5%力争10%温室气体排放比2008年降低20%力争30%[4] - 欧盟自2024年1月起将航运业纳入碳排放交易体系要求公司购买缴纳碳配额[5] - 国内政策支持绿色发展如《船舶制造业绿色发展行动纲要》提出2030年形成完整绿色船舶谱系供应能力[5] - 《关于推动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鼓励发展新能源船舶加快电池LNG甲醇氢燃料技术应用[6] 绿色船舶行业发展现状 - 2024年全球新船订单2412艘1.24亿总吨中替代燃料船舶820艘6220万总吨2025年上半年新船订单647艘3700万总吨中替代燃料船舶235艘2060万总吨[6] - 2024年全球新造船投资2038亿美元中替代燃料船舶订单价值1079亿美元同比涨67%2025年上半年投资675亿美元中替代燃料船舶价值387亿美元同比跌33%占比57.3%[7] - 2024年替代燃料订单包括LNG动力船390艘4620万总吨甲醇动力船119艘890万总吨LPG动力船72艘30万总吨电池/混合动力船206艘170万总吨[7] - 截至2025年7月全球在运营替代燃料船舶2453艘较2024年末增334艘包括LNG动力船1421艘甲醇动力船66艘LPG动力船141艘电池/混合动力船715艘[7] - 中国船厂2024年承接替代燃料船舶订单363艘1578.9万CGT2025年上半年85艘385.5万CGT以数量计占全球36%[9] - 2025年上半年中国替代燃料订单包括甲醇双燃料船37艘LNG双燃料船30艘电池/混合动力船14艘LPG和氨双燃料船各2艘[10] 绿色船舶未来发展展望 - 绿色低碳是转型趋势技术围绕船舶总体优化动力燃料低碳化绿色营运和建造展开[10] - 中国在LNG应用风帆装置太阳能面板等方面取得突破部分技术处于世界先进水平[10] - 新型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实现生产零排放且船舶无需喷涂油漆报废后可循环利用[10] - 未来LNG甲醇氢能等替代燃料应用更广泛氢能和氨作为零碳排放燃料将成为重要方向[10] - 构建高效船舶数字化运维体系及强化绿色船舶配套供应链布局是关键趋势[10]
上半年造船企业收入创历史新高,替代燃料船已成全球新造船市场主角
第一财经· 2025-09-17 09:36
全球造船市场周期态势 - 全球造船业进入本轮超级周期的关键时期 受地缘政治 脱碳路径和行业产能等因素影响[1] - 2021年开始全球新造船市场经历5年持续增长 呈现整体造船产能紧张局面[1] - 今年以来各国船东新船投资观望情绪较重 全球新造船市场订单指标出现较大降幅[1] 中国船舶工业表现 - 上半年中国船舶工业展现出较强韧性和竞争力 在造船完工量 新接订单量 手持订单量等指标保持领先[1] - 全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87.4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72.6%[1] - 营业收入利润率达到9.71% 手持船舶订单量 新船价格指数 营业收入等指标创历史新高[1][2] 市场份额数据 - 上半年中国造船完工量占世界总量51.7% 新接订单量占68.3% 手持订单量占64.9%[1] - 船舶出口金额小幅增长 同比增长18.6%[1] - 中国新接绿色船舶订单国际市场份额达到68.8% 实现对主流船型的全覆盖[2] 绿色船舶发展趋势 - 绿色低碳化加速推进 LNG 甲醇动力等绿色船舶订单快速增长[2] - 氨燃料电池等零碳船舶订单取得突破[2] - 上半年全球新船订单中替代燃料船舶占比达到55.5%[2] 行业前景预测 - 2025年全年中国造船完工量预计在5100万载重吨左右[2] - 新接订单量比上年略有下降 手持订单量继续保持在2.3亿载重吨以上[2] - 全球海运业绿色化发展趋势不可逆 将对新造船市场产生重要支撑作用[2]
同比增长翻番 长江干线新能源船舶呈现“井喷”趋势
央视新闻· 2025-09-12 07:33
新能源船舶发展现状 - 截至9月10日长江干线投运新能源船舶156艘 同比增长100% [1] - 预计2025年建成新能源船舶422艘 未来五年新增建造意向966艘 [1] - LNG船舶占比75% 电动力船占20% 甲醇动力船占5% [1] 行业监管体系建设 - 海事部门编制新能源(LNG燃料)船舶建造检验和监督工作指南 [1] - 制定电池动力船舶现场检查指南 起草LNG/甲醇燃料船舶检查指南 [1] - 修订《内河船舶船员特殊培训合格证签发管理办法》增加新能源船舶内容 [1] 船员培训体系创新 - 武汉建成首个新能源船舶联合培训基地 年培训能力达2000人次 [2] - 设立LNG/甲醇/氢燃料/电池动力四类船舶见习点 [2] - 引入智慧教室和VR虚拟仿真系统 培训效率提升60% [2]
押注新能源船!造船巨头投资扩建产能
搜狐财经· 2025-09-07 12:49
产能扩张计划 - 计划到2028财年在香川县船厂新建厂房以提升燃料舱产能并扩建舾装码头设施 [2] - 投资185亿日元(约8.95亿元人民币)利用GX经济转型债券增强生产体系 [2] - 新建6座带可移动屋顶的全天候厂房使厂房总数达13栋确保恶劣天气下焊接作业 [2] - 引进新压力机实现半球形盖状零件"封头"内部化生产以增强供给能力并降低成本 [2] 新能源船技术布局 - 除LNG动力船外着手生产新一代氨燃料船用燃料舱 [2] - 西多度津事业部原主要生产LNG燃料舱现扩充至甲醇动力船及氨燃料船用燃料舱 [3] - 新能源船舾装工程比传统船舶多1至2个月需提升建造效率 [3] 基础设施升级 - 新建1座可停靠400米级船舶的码头并配置70吨级起重机扩充舾装空间 [3] - 现有码头可停靠300米级船舶扩建后避免船坞内生产受阻 [3] - 丸龟事业本部拥有日本最大船坞(长600米宽80米深11.7米)配三台1300吨龙门起重机 [4] 行业地位与规模 - 日本最大造船集团在国内拥有10家船厂年建造能力超90艘 [4] - 2024年建造量328万总吨位居世界第6位 [4] - 通过收购日本造船联合(JMU)股份使持股比例从30%提升至60%成为最大股东 [5] 战略协同效应 - 与JMU合并后可在集装箱船、液化气运输船、散货船和油船市场协同作业 [5] - 通过共享设计和采购成本实现成本节约 [5] - 国际海事组织要求2050年实现国际航运温室气体零排放推动行业向新能源船转型 [3]
帮主郑重:中国船舶净利暴增109%!三张底牌曝光,散户操作盯紧两条线
搜狐财经· 2025-08-30 09:44
业绩表现 - 上半年净利润29.46亿元,同比增长109% [1] - 营业收入突破403亿元 [1]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从-38.14亿元增至+23.55亿元,主要因销售回款增加 [4] 增长驱动因素 - 高价民品船舶集中交付且建造成本管控得当,推动营业毛利显著提升 [3] - 中高端船舶订单占比超90%,绿色船舶占比超50% [3] - 联营企业利润贡献增加,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收益同比增长 [3] 订单与技术优势 - 手持民品船舶订单2334.87亿元,修船订单7.66亿元,海工装备订单36.99亿元,排产至2029年 [5] - 新接订单中LNG双燃料船、甲醇动力船等绿色船舶占全球70%市场份额 [6] - 上半年完成专利申请748项(发明专利711项),低温围护系统及AI结构自动拆建模技术突破 [8] - 军工业务毛利率25%-30%,LNG船单船毛利率超35%,技术溢价提升30% [8] 重组与规模效应 - 吸收合并中国重工后总资产将突破4000亿元,年营业收入超1300亿元 [7] - 手持订单全球占比提升至63%,成为全球最大船舶上市公司 [7] - 重组后预计年节约运营费用超20亿元 [10] 估值与市场表现 - 当前市盈率(TTM)32.48倍,市净率(LF)3.17倍,高于全球造船业均值25-28倍 [9] - 年内股价涨幅22%,当前股价37元附近 [1] - 机构目标价看高至41元,对应2025年市盈率22.9倍 [9]
破除航运业绿色转型障碍
经济日报· 2025-08-27 22:04
行业规模与地位 - 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海运船队和世界级港口群 国际海运量占全球近1/3 [1] - 全国约95%的进出口货运量依赖海运完成 [1] 绿色转型进展 - 沿海港口专业化泊位岸电覆盖率平均达84% 国际集装箱港口泊位岸电覆盖率达96% [1] - 上海港实现国产绿色甲醇批量加注并形成常态化能力 大连港完成首单国产保税绿色甲醇加注 减碳率超100% 单次加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800吨 [1] - 洋山港2024年1月至7月甲醇加注量达3.25万吨 同比增长约60倍 [1] 技术研发突破 - 中国船舶集团等企业在氨燃料 氢燃料等零碳船舶领域完成多项核心技术验证 氨燃料动力系统热效率提升至42% 氢燃料存储安全技术通过船级社认证 [2] 政策与体系构建 - 需构建政府引导 企业主体 科研支撑 金融助力的协同体系 [2] - 加快完善法规标准 推动制定航运碳减排条例 建立区域性航运减排协作机制 设立绿色航运发展基金 [2] - 支持中远海运等头部企业率先制定更积极减排目标 组建航运绿色技术联盟 试点"船港货"一体化减排模式 [2] 科研与金融支持 - 科研机构需建设国家级绿色航运实验室 突破碳捕集 新型燃料电池等关键技术 培养复合型人才 [2] - 金融机构可开发绿色船舶融资产品 实施差异化保险费率 探索碳排放权质押融资 [2] 国际合作与标准 - 需创新国际合作机制 构建动态预警与协同响应机制 深化"红黄蓝"国际航运碳规则预警响应机制 跟踪IMO规则演变 [3] - 主导绿色航运走廊规则与技术标准共建 推动建立国际认可的碳排放核算 监测与验证统一标准体系 [3] - 升级绿色航运服务平台 拓展绿色船舶验证中心功能 向发展中国家输出标准规范 [3]
投入1万亿元“专款”,韩国要帮美国造船了!美国海军将受益?韩专家担忧:造船优势将转移到美国,要慎之又慎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31 05:28
美韩贸易协议核心内容 - 美国将对韩国征收15%关税 包括汽车等商品 韩国则全面开放贸易市场 涵盖汽车 卡车和农产品 [1] - 韩国承诺向美国提供3500亿美元投资 其中1500亿专用于韩美造船合作 [3][6] - 韩国将采购价值1000亿美元的美国液化天然气等能源产品 [1] 造船业合作细节 - 韩国提出"让美国造船业再次伟大"(MASGA)计划 包括贷款和担保等支持 [3] - 韩国造船业在LNG运输船和甲醇动力船领域技术领先 [3] - 美国造船业市场份额远低于中韩日 2024年三国占比分别为51.99% 26.78%和11.67% [8] - 美国海军潜艇建造速度仅为需求的一半 弗吉尼亚级潜艇年产量仅1.13艘 远低于2.33艘的需求 [11] 韩国企业动向 - 韩华集团收购澳大利亚奥斯塔尔造船公司9.9%股份 并获准可增持至100% 该公司在美国拥有海军造船厂 [8] - 韩国政府协调国内企业制定千亿美元级对美投资计划 以减少贸易逆差 [3] 行业影响与担忧 - 韩国舆论担忧造船业优势可能转移至美国 导致制造业岗位流失 [13][15] - 韩国未在农产品进口方面让步 与日本不同 后者通过5500亿美元投资换取关税优惠 [16] 韩国贸易概况 - 2023年韩国货物出口占GDP比重达37.6% 为G20国家最高 [17] - 2024年韩对美贸易顺差566亿美元 出口1287亿美元 进口721亿美元 [17] - 主要出口产品包括汽车 半导体 船舶等 主要进口原油 半导体和天然气等 [17]
2025双燃料船舶数据背后的绿色甲醇机会
势银能链· 2025-06-06 03:48
势银产业研究服务 - 宁波膜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为势银(TrendBank)唯一工商注册实体及收款账户 [1] - 势银提供产业研究、数据产品和咨询顾问服务 [1] 2025年航运业替代燃料发展趋势 - 国际海事组织要求航运业2030年碳总排放量下降40%(与2008年对比),2040年减少至30% [2] - 2025年计划交付新造双燃料船舶285艘,改装双燃料船舶7艘,较2024年增长48% [2] - 甲醇动力船舶市场增长显著:集装箱船占比32.5%(39艘),汽车运输船1艘,油轮7艘,干散货船3艘 [2] - 2025年计划交付10艘双燃料邮轮,其中2艘为甲醇动力 [6] - 瑞典Stena集团即将接收全球首艘甲醇双燃料滚装船 [6] 绿色甲醇应用现状与挑战 - 绿色甲醇主要应用于航运燃料、化工原料及储氢储能载体 [3] - 航运业占全球贸易总量80%,当前燃料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球3% [3] - 绿色甲醇全生命周期减碳效果明显,船用规范完善,发动机技术成熟 [3] - 主要挑战:生物甲醇售价820美元/吨(约5946元/吨),是普通甲醇3-5倍;电制甲醇预估达1000美元/吨 [3] - LNG仍是主流替代燃料,尤其在汽车运输船和油轮领域占据主导 [4] - 供应链存在供需错位,产能严重滞后需求 [5] 行业未来展望 - 绿色甲醇有望在2030年前后迎来规模化拐点 [5] - 需通过政策激励、技术创新和国际合作加速发展 [5] - 燃料替代是航运业脱碳必由之路,2025年是规模化交付关键节点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