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浮式风电

搜索文档
研报掘金丨浙商证券:维持亚星锚链“买入”评级,船舶、海上油气景气上行
格隆汇APP· 2025-09-22 06:32
公司业务定位 - 公司为深海科技核心配套企业 业务覆盖船舶锚链 海工油服系泊链和漂浮式风电系泊链 [1] - 公司是船舶板块配置型标的 更是风电零部件公司中具备强阿尔法逻辑的标的 [1] 漂浮式风电项目进展 - 全球已并网漂浮式海上风电项目共5个 均为试验示范项目 包括三峡引领号 中船扶摇号 海油观澜号 国能共享号 明阳天成号 [1] - 国内积极推进3个项目:海南万宁商业化项目(100MW) 中海油陆丰油田群清洁能源电力供给改造示范项目(16MW) 三峡16MW漂浮式风电项目 [1] 漂浮式风电市场空间 - 全球风能理事会预估2030年全球漂浮式风电新增装机1.03GW 2024-2030年复合增长率70% [1] - 2034年新增装机预计达5.724GW 2024-2034年复合增长率63% [1] - 测算2034年漂浮式风电新增装机对应系泊链市场空间约143亿元 [1] 业务拓展与成长性 - 公司积极拓展漂浮式风电领域产品矩阵 打开新的市场空间 [1] - 此前业务主要依赖船用锚链和海工油服系泊链 市场空间有限 [1] - 看好公司在船舶海工 漂浮式风电和矿用链领域的大发展 [1] 行业景气度 - 船舶和海上油气行业处于景气上行周期 [1]
亚星锚链(601890):推荐报告:“深海科技”核心部件企业,船舶、海上油气、漂浮式风电“三箭齐发”
浙商证券· 2025-09-21 06:35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基于2025年9月19日收盘价对应PE为30倍、23倍、19倍 [6][8] 核心观点 - 公司是"深海科技"核心配套企业 受益于船舶、海上油气景气上行及漂浮式风电成长空间打开 [1] - 市场对漂浮式风电商业化进度存在认知不足 实际2030年有望进入商业化阶段 公司系泊链产品将直接受益 [2][5] - 2025年上半年海工油服系泊链新接订单约3.95万吨 超过2024年全年订单量 显示行业高景气度 [3] - 船舶板块受益换船周期与环保要求 公司通过品类拓展(如2023年推出船用铸钢件)提升业绩弹性 [3] 行业与市场空间 - 漂浮式风电:全球80%以上海风资源位于水深超60米海域 2030年全球新增装机预计1.03GW(2024-2030年CAGR=70%) 2034年新增装机达5.724GW(2024-2034年CAGR=63%) 对应系泊链市场空间约143亿元 [2] - 海上油气:布伦特原油价格达67.15美元/桶(截至2025年9月19日) 高油价推动海上油气勘测开发景气复苏 [3] - 船舶制造:行业处于中期景气上升期 受换船周期和环保政策驱动 [3]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3.17亿、3.99亿、4.85亿元 同比增长13%、26%、22%(CAGR=20%) [6] - 预计同期营业收入为23.21亿、27.48亿、31.23亿元 同比增长17%、18%、14% [13] - 2025年预测每股收益0.33元 2027年提升至0.51元 [13] 政策与催化因素 - 深海科技被列入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 与商业航天、低空经济并列 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强调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5] - 催化剂包括深海科技政策超预期、漂浮式风电项目推进超预期、新船造价上涨超预期 [4] 公司定位 - 从船舶板块配置型标的升级为风电零部件领域具备强阿尔法逻辑的企业 产品矩阵拓展打开市场空间 [5]
向深蓝要能源:中国漂浮式风电的技术突围与产业雄心
搜狐财经· 2025-07-16 11:57
中国海上风电战略跃迁 - 截至2025年5月全国海上风电累计并网容量突破4127万千瓦连续四年全球首位[2] - 2025年新增装机中深远海项目占比需达30%对应规模超1200万千瓦[2] - 漂浮式技术成为水深超50米唯一方案涉及材料科学、流体力学等系统性创新[2] 技术突破与领跑全球 - 华能联合东方电气研制全球单机功率最大17兆瓦直驱型漂浮式机组叶轮直径262米[2] - 三峡集团"三立柱+中间立柱"平台在17级台风下最大倾角控制在5°较欧洲提升40%稳定性[4] - 中车株洲所20兆瓦机组倾角控制精度0.1°24米浪高下保持99%可利用率[4] 材料与核心部件国产化 - 华能17兆瓦机组碳纤维叶片长123米重量比玻璃钢轻30%通过20万小时耐久测试[4] - 4.5米直径主轴轴承实现100%国产化单台机组成本降低200万元[4] - 动态海缆采用高铁密封技术防水等级IP68维修成本从2000万元/次降至500万元/次[5] 经济性提升与产业闭环 - 山东半岛南U场址绿氢成本18元/kg较煤制氢低20%风电输送损耗从15%降至3%[8] - 单台20兆瓦机组年发电6200万千瓦时可生产1.2万吨绿氢替代6.2万吨标准煤[8] - 2021-2025年漂浮式风电造价从3.5万元/kW降至2.2万元/kW降幅37%[9] 全产业链协同与效率提升 - 中车垂直整合模式实现核心部件100%国产化交付周期缩短40%[9] - 盐城"3小时供应链"使95%风机零部件省内集成物流成本降25%[9] - 第四代风电安装船模块化设计使安装效率提升3倍单台成本降1800万元[9] 商业化与全球市场拓展 - "北斗+AI"预警系统使巡检效率提升50%故障响应时间缩短至2小时[10] - 2025年一季度沿海省份海上风电订单量同比增长超50%国产化率从60%提升至100%[11] - 2025年中国漂浮式风电新增装机全球占比预计达40%东南亚市场份额70%[15] 未来技术趋势 - 2026年有望推出25兆瓦机型叶轮直径突破300米[13] - 漂浮式平台与制氢/储能深度耦合数字孪生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13] - 碳纤维叶片等新材料使机组重量减40%寿命延至30年[14]
明阳智能:1-6月中标规模领跑行业 海外海风订单放量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7-11 05:08
风电行业整体表现 - 1-6月国内11家风电整机制造商中标总规模突破107GW(10709608MW) 其中国内中标8758438MW 海外中标195117MW 呈现国内国际双轮驱动态势 [1] - 国内风电项目中陆上集中式占比最高达7512408MW 海上风电7138MW 分散式11843MW 一体化项目4138MW [5] - 行业头部竞争格局稳定 海上风电与海外市场成为增长引擎 漂浮式、分散式等细分领域技术迭代加速 [7] 明阳智能市场表现 - 公司以2101343MW总中标规模位列行业第一 其中国内1383018MW(行业第二) 海外718325MW(行业第一) [1][3][5] - 海外订单结构突出:漂浮式3955MW 海上2088MW 陆上114025MW 业务覆盖欧美、亚太及中东北非核心区域 [3] - 国内细分领域表现:一体化项目1475MW(行业第一) 分散式139MW 海上风电500MW [5] 公司竞争优势 - 国内议价能力强 供应链价格稳定 通过提高叶片自供比例和经营效率优化实现降本 [7] - 漂浮式风机技术储备深厚 受益于国内深远海发展 有望持续获得订单 [7] - 海外布局领先 已进入欧洲业主供应商名单 积极推动意大利、苏格兰、挪威等项目 并拓展日韩市场 [7]
明阳智能业绩会:漂浮式风电正逐步迈向商业化
证券时报网· 2025-05-13 12:22
公司战略与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业务 新增海外订单规模约3GW 2025年将坚持两海战略纵深推进 以大海上战略与全球化战略为双翼 以海外市场为新增长极[1]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71.58亿元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46亿元 其中风机及相关配件销售收入208.33亿元 风机对外销售10.82GW 销售规模同比增长11.66%[1] - 新能源电站发电收入17.29亿元 电站产品销售收入27.92亿元 同比增长34.21%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77.04亿元 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02亿元 风机制造板块销售收入56.61亿元 同比增长101.05%[1] 行业发展趋势 - 2024年全国风电招标规模相较2023年增长50%以上 2025年1-4月行业招标规模相较去年同期保持增长 行业保持快速稳健发展[2] - 海上风电领域大型化与规模化趋势持续 近海风电资源开发趋近饱和 产业加速向深远海领域进军[3] - 全球超过80%的海上风能资源潜力蕴藏在水深超过40m的海域 我国深远海风能可开发量是近海的3-4倍[3] 政策支持与技术突破 - 自然资源部等部委明确新增海上风电项目应在离岸30千米以外或水深大于30米的海域布局 为深远海风电开发提供政策支持[3] - 公司在漂浮式风电领域保持领先地位 全球单机容量最大的16.6MW明阳天成号漂浮式风电平台正式投运 采用超高性能混凝土浮筒和智能感应系统等全球首创技术[4] - 漂浮式风电正逐步迈向商业化 随着风机大型化 新材料应用及规模化建设 造价有望进一步降低[4] 多元化业务布局 - 公司提出风光储氢一体化布局 在光伏领域持续推进HJT光伏电池和组件业务 Topcon光伏组件业务和钙钛矿新型光伏电池研发项目[4] - 在电力电子与储能领域重点布局风电电控 储能系统 电力电子三大核心业务 包括柔性输电及SVG 光伏逆变[4] - 在氢能领域立足高端PEM和海水制氢装备研发与制造 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台30MW纯氢燃气轮机电点成功 突破氢气燃烧三大技术瓶颈 单机组可解决100万千瓦风光弃电问题[5]
明阳智能(601615):Q1业绩修复 看好欧洲海风订单落地
新浪财经· 2025-04-29 02:35
2024年报业绩 - 公司2024年收入271.58亿元,同比下滑3.43%,归母净利润3.46亿元,同比下滑8.12% [1] - 第四季度收入69.22亿元,同比下滑1.29%,环比下滑17.99%,归母净利润-4.62亿元,环比由盈转亏 [1] - 业绩低于预期主要因电站转让延期及资产减值损失提升 [1] 25Q1业绩表现 - 25Q1收入77.04亿元,同比增长51.78%,环比增长11.30%,归母净利润3.02亿元,同比下滑0.70%,环比增长165.33% [2] - 利润环比提升主要因电站转让规模增加 [2] 海风业务前景 - 广东、江苏等重点海风项目陆续开工,支撑装机高增长,公司作为国内海风龙头,在手订单有望逐步交付 [2] - 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发展海上风电",并将深海科技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深远海项目或逐步落地 [2] - 公司漂浮式风电技术储备深厚,已投运多台漂浮式风机,有望持续实现订单落地 [2] 欧洲海风布局 - 2030年欧洲海风新增装机预计11.8GW,2025-2030年CAGR为28.6% [3] - 公司海外海风进展领先,已实现德国、韩国、日本订单突破,意大利2.8GW项目已签订前端工程设计合同 [3] - 欧洲海风价格较高,公司有望实现订单落地与交付,贡献利润弹性 [3]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22.06、31.30、39.92亿元,其中2025-2026年下调13.5%/10.6% [4] - 可比公司2025年PE均值为12.26倍,给予公司25年14倍PE,对应目标价13.58元 [4] - 公司PB(LF)为0.87,兼具PB修复空间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