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估值洼地

搜索文档
外资机构集体看多做多港股 看好腾讯控股、比亚迪股份等公司
新浪财经· 2025-09-25 01:08
国际资本重新布局港股 - 国际资本正在重新审视并布局港股 阿里巴巴股价大涨 外资大行集体唱多 港股IPO基石投资者阵容豪华 [1] - 美联储降息后美元走弱 美债收益率下降 全球出现再平衡需求 香港成为全球资金流入的热门目的地 [1] - 德勤中国预计更多海外资金将寻求布局亚洲高成长投资目标 涵盖中国内地与香港市场 [1] 港股市场吸引力提升 - 美联储降息为全球流动性松绑 为港股市场注入动能 美元可能进一步走弱 利好大宗商品和非美元资产尤其是新兴市场 [2] - 香港证券市场市价总值达46.6万亿港元 较去年同期31.8万亿港元上升47% [2] - 港股极具吸引力的估值洼地属性成为吸引国际资本的核心原因 海外资金持续流入推动股市成交并带动估值回升 [2] 外资加大中国资产配置 - 国际长线资金积极认购港股IPO基石投资 宁德时代 恒瑞医药 蓝思科技等龙头股受抢筹 紫金黄金国际IPO吸引GIC 高瓴 贝莱德等机构 [4] - EPFR数据显示外资净流入境外中资股18.6亿美元 创去年11月以来单周新高 外资在人民币升值阶段普遍流入港股且在升值后半程流入速度更快 [4] - 外资机构借道ETF积极布局 对港股科技 医药 消费 高股息类ETF表现出强配置意愿 港股科技50ETF和港股医药ETF成为增配重点 [4] 板块表现与机构评级 - 恒生科技指数涨幅超41.5% 阿里巴巴港股总市值重回3万亿港元 [3] - AI 互联网 创新药等板块表现出强劲增长动能 [5] - 花旗 里昂等外资大行重申对腾讯控股 比亚迪股份等公司的买入或跑赢大市评级 外资机构不断上调港股公司评级 [5]
外资机构集体看多做多港股
搜狐财经· 2025-09-24 16:36
更关注中国资产 美联储降息为全球流动性松绑,也为港股市场注入动能。景顺全球市场策略师团队认为,由于美联储在 通胀仍高于目标水平的情况下降息,美元可能进一步走弱,这或将利好大宗商品和非美元资产,尤其是 新兴市场。 东吴证券海外策略首席分析师陈梦认为,美联储降息短期会利好港股上行,外资关注中国资产,中期涨 幅仍取决于企业基本面回升情况。 港股市场流动性改善成效显著。数据显示,2025年8月底,香港证券市场市价总值为46.6万亿港元,较 去年同期的31.8万亿港元上升47%。 本报记者 毛艺融 阿里巴巴股价大涨、外资大行集体唱多、港股IPO基石投资者阵容豪华等一系列信息表明,国际资本正 在重新审视并布局港股。 9月中旬,美联储降息后,美元走弱、美债收益率下降,全球出现"再平衡"需求,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 心,成为全球资金流入的热门目的地之一。 德勤中国资本市场服务部在《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内地和香港新股市场回顾与展望》的报告中称,随着 美联储展开降息周期,预计将有更多海外资金寻求布局亚洲高成长投资目标,涵盖中国内地与中国香港 市场。 除流动性支撑外,港股极具吸引力的估值"洼地"属性成为吸引国际资本的核心原因。德勤中 ...
进击的港股:恒指何以领跑全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9 10:37
港股市场表现与估值分析 - 恒生指数年初至今涨幅超过20% 恒生科技指数表现更为领先 [1] - 港股近期在25000点位上方震荡 当前估值处于历史洼地 与2021年高点相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1] - 科技、互联网、创新药、新消费等热门板块估值处于近五年偏低水平 [1] - 横向对比全球主流指数(标普、纳指、富时等) 港股估值仍具优势 [1] 流动性改善与外资回流 - 美联储重启降息推动全球流动性转向宽松 提振风险资产表现 [2] - 中美利差收窄缓解港股流动性压力 外资回流概率大幅提升 [2] - 医疗医药、互联网、新消费等流动性敏感板块预期表现强劲 [2] -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释放降息预期 成为港股持续走强的重要推动力 [2] 科技产业竞争力与制度创新 - 港股上市制度升级 推出"科企专线"为生物科技、硬科技公司提供上市指导 [2] - 阿里巴巴、腾讯等企业在多模态大模型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持续加大AI资本开支 [2] - 科技企业在软硬件产业端取得技术突破 持续受益于AI产业变革红利 [2] - 港股在创新药、科技赛道优势明显 资本市场融资能力获得认可 [2][3] 南向资金流入与市场结构变化 - 今年以来南向资金累计流入超9000亿元人民币 大型科技股获持续加仓 [3] - 腾讯、美团、小米、快手等科技龙头成为南向资金重点配置标的 [3] - 内地高端制造、科技及创新药企业加速赴港上市 港股IPO市场表现火爆 [3] - 投资港股的基金产品规模扩大 为南下资金提供更多配置工具 [3]
南下资金爆买港股创历史新高
深圳商报· 2025-08-17 22:42
南下资金加速流入港股 - 2025年1月1日至8月15日南下资金累计净买入港股9389.21亿元,超过2024年全年并创历史新高 [1] - 8月15日单日净买入358.76亿港元,打破4月9日355.86亿港元的原纪录 [1] - 8月1日至14日合计净流入362.04亿港元,但8月15日单日占比达99% [1] 资金重点配置标的 - 单日净买入前三:盈富基金(127.88亿港元)、恒生中国企业(53.56亿港元)、南方恒生科技(21.77亿港元) [1] - 近一个月净买入前十个股包括盈富基金、阿里巴巴、小米集团-W、腾讯控股等,金额区间29.55-112.51亿港元 [2] - 持仓市值前三:腾讯控股(5824.96亿港元)、中国移动(2683.55亿港元)、建设银行(2677.85亿港元) [2] 行业配置偏好 - 近一个月净买入前三行业:非银金融(359.34亿港元)、医药生物(256.97亿港元)、电子(113.08亿港元) [1] - 资金集中配置高股息红利、科技成长、医药生物板块 [1] 资金流入驱动因素 - 港股估值处于历史低位,恒生指数经历6年调整后部分优质个股跌幅显著 [2] - 港股包含腾讯、阿里巴巴等稀缺平台公司资产及泡泡玛特等新消费类标的 [2]
见证历史!南向资金,疯狂买入
证券时报· 2025-07-25 12:19
南向资金流入规模与历史纪录 - 2025年7月25日南向资金单日净买入201.83亿港元,年内累计净买入8200.28亿港元,超越2024年全年8078.69亿港元纪录,创互联互通机制启动以来新高 [1][2] - 2025年133个交易日中,南向资金单日净流入超百亿港元的交易日达32天(占比24.06%),其中9个交易日超200亿港元,4月9日单日净买入355.86亿港元为历史峰值 [2] - 2020-2024年南向资金年度净买入额分别为6721.25亿、4543.96亿、3862.81亿、3188.42亿和8078.69亿港元,2025年仅用7个月即突破前期高点 [3] 港股市场表现与资金驱动因素 - 恒生指数、恒生科技指数、恒生中国企业指数2025年涨幅分别为26.56%、27.08%和25.52%,位居全球主要市场前列 [2] - 港股估值洼地效应显著,恒生指数经历6年调整后,业绩优良公司仍保持增长,吸引内地资金配置 [5] - 港股稀缺资产(如腾讯、美团、阿里等平台公司及泡泡玛特等新消费公司)丰富投资选择 [5] 资金行为与市场结构变化 - 2024年南向资金交易额占港股总成交34.64%,较2021-2023年20%-30%及2017-2020年10%-20%持续提升 [7] - 外资持股占比从2020年10月75%降至2025年6月61%,但仍是主导力量,南向资金在泛消费、电信服务等领域持仓占比超50% [7][8] - AH股溢价指数降至130以下,低估值高股息公司及全球知名科技企业(市盈率偏低)吸引保险等长期资金 [9] 行业配置与市场展望 - 新消费、创新药和银行板块推动恒生指数年内新高,但估值修复后进一步扩张需依赖企业盈利增长 [10] - 中金建议采用"稳定回报(分红)+成长回报(成长)"的哑铃型配置策略,关注AI驱动的盈利增长行业 [11] - 浦银国际指出需挖掘不受关税影响、与经济周期关联度低且能受益AI发展的个股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