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见证历史!南向资金,疯狂买入
证券时报·2025-07-25 12:19

南向资金流入规模与历史纪录 - 2025年7月25日南向资金单日净买入201.83亿港元,年内累计净买入8200.28亿港元,超越2024年全年8078.69亿港元纪录,创互联互通机制启动以来新高 [1][2] - 2025年133个交易日中,南向资金单日净流入超百亿港元的交易日达32天(占比24.06%),其中9个交易日超200亿港元,4月9日单日净买入355.86亿港元为历史峰值 [2] - 2020-2024年南向资金年度净买入额分别为6721.25亿、4543.96亿、3862.81亿、3188.42亿和8078.69亿港元,2025年仅用7个月即突破前期高点 [3] 港股市场表现与资金驱动因素 - 恒生指数、恒生科技指数、恒生中国企业指数2025年涨幅分别为26.56%、27.08%和25.52%,位居全球主要市场前列 [2] - 港股估值洼地效应显著,恒生指数经历6年调整后,业绩优良公司仍保持增长,吸引内地资金配置 [5] - 港股稀缺资产(如腾讯、美团、阿里等平台公司及泡泡玛特等新消费公司)丰富投资选择 [5] 资金行为与市场结构变化 - 2024年南向资金交易额占港股总成交34.64%,较2021-2023年20%-30%及2017-2020年10%-20%持续提升 [7] - 外资持股占比从2020年10月75%降至2025年6月61%,但仍是主导力量,南向资金在泛消费、电信服务等领域持仓占比超50% [7][8] - AH股溢价指数降至130以下,低估值高股息公司及全球知名科技企业(市盈率偏低)吸引保险等长期资金 [9] 行业配置与市场展望 - 新消费、创新药和银行板块推动恒生指数年内新高,但估值修复后进一步扩张需依赖企业盈利增长 [10] - 中金建议采用"稳定回报(分红)+成长回报(成长)"的哑铃型配置策略,关注AI驱动的盈利增长行业 [11] - 浦银国际指出需挖掘不受关税影响、与经济周期关联度低且能受益AI发展的个股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