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活态传承
icon
搜索文档
山东创新历史文化遗产活态传承,吸引年轻群体旅游打卡、创业生活
齐鲁晚报· 2025-09-24 11:12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王皇 侯晓滨介绍,《山东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已颁布实施,近期省政府将颁布《山东省历史建筑保护办法》,在全国率先形成"省级条例+办 法"两个保护层次。目前济南、青岛、潍坊、聊城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颁布了市级保护条例,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将继续推动其他名城出台地方性法 规。"我们将坚持依法保护、依规管控,在城市更新中,坚决杜绝大拆大建、拆真建假,严防各类开发建设活动突破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管控 要求。" 山东坚持应保尽保,将开展老城区和老街区专项调查,形成新一批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地段、历史建筑潜在对象名录,建立预保护制度。对涉及老街区、 老厂区、老建筑的城市更新项目,实行"先调查、后建设",确保不出现建设性破坏问题。通过调查划定红线和底线,作为编制相关规划、制定项目方案、 工程建设实施的重要依据和先决条件。 此外,山东将继续推行小规模、渐进式的微更新理念,修复历史文化街区,修缮历史建筑,改善街区人居环境,提升市政基础设施水平。定期开展历史文 化保护专项评估,围绕"找、保、修、用、管"等工作维度,做到对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全覆盖,坚持问题导向,压实闭环监管。 侯晓滨表示 ...
2025服贸会|北京燕京八绝博物馆馆长柏群:“活态传承”发力老字号博物馆赋能文商旅融合新发展
北京商报· 2025-09-14 09:33
核心观点 - 老字号通过创新实现品牌年轻化、时尚化、国际化 并引领国潮消费新风尚 同时以博物馆为载体深化文化传承与消费潜能挖掘 [1] - 老字号博物馆通过活态传承、基础能力建设和多元化运营模式 为文商旅体融合消费地标注入动能 [3][4] 老字号博物馆发展优势 - 老字号办博物馆具备天然优势 包括特色产品、深厚文脉、工艺大师资源及独有制作工具与技法 [3] - 活态传承是老字号博物馆区别于其他博物馆的关键特征 [3] - 燕京八绝博物馆已建成2座备案博物馆和3座场馆 年均举办超100场文化活动 展览覆盖20多个国家和地区 [3] - 通过200余期"燕京八绝长安讲堂"让非遗大师走进公众 实现活态传承价值 [3] 博物馆运营策略 - 博物馆需兼顾优质策展与基础能力 包括展陈设计、动线规划、讲解服务和运营管理 [4] - 燕京八绝博物馆采用"三条线"路径:藏品线覆盖文物真迹、大师精品和文创产品 活动线通过丰富活动提升曝光 传承线通过进校园培育传承人和未来消费者 [4] - 老字号博物馆需承担传承文脉、传播文明、展现活态和招商引流四大责任 [4] 行业发展规划 - 北京以"博物馆之城"建设为抓手 夯实文化根基并彰显文明魅力 [1] - 老字号博物馆通过深化消费专项方案 规划发展路径并发挥自身价值 [1] - 未来将继续以活态传承为核心 强化基础能力建设 助力文商旅体融合消费地标发展 [4]
我省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数量已达4处,至今仍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活着”的遗产彰显川人治水智慧
四川日报· 2025-09-11 00:26
9月10日上午,国际灌排委员会第76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会议公布了2025年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四川彭州湔江堰成功入选。目前我省世 界灌溉工程遗产的数量达到4处。 水利灌溉,是农业文明的重要支撑,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则是一部"流动的历史"。此次新入选的彭州湔江堰有何特点?我省4处世界灌溉工 程遗产又蕴藏着哪些传承古今的治水智慧? 此次申遗成功的遗产体系及保存现状包括水利工程遗存、非水利工程遗存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三大部分。其中,水利工程遗存更是一部"治 水智慧的活态史书"。 为什么是湔江堰? 彭州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湔江堰巧妙利用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优势,采用平梁分水的技术方法,形成"湔水九分"的水网脉络,解决 了湔江来水四季不均、春旱夏涝的状况,实现了水资源的合理调配,也充分体现了古人"灌排兼用,平分春水"的治水理念。 双水源互济,将劣势转化为优势 相比我省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彭州湔江堰的建设时间晚了100多年。它到底有何独特之处? "湔江堰灌溉工程是龙门山系众多小冲积平原平梁分水的杰出代表性工程。"彭州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个水利工程不仅满足了灌排 需求,而且形成分水灌溉、泄洪排沙,相互依存、共为体系的工程 ...
【延安】为安塞腰鼓立法
陕西日报· 2025-08-08 23:57
安塞腰鼓保护传承发展条例 - 《延安市安塞腰鼓保护传承发展条例》将于2025年11月1日正式施行,由延安市和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批准通过 [1] - 条例共21条,涵盖保护范围、政府职责、传承与发展、保障措施等系统性法律框架 [2] 安塞腰鼓历史与文化价值 - 安塞腰鼓起源于2000多年前秦汉时期,最初用于军事信号和士气鼓舞,后演变为民间庆典活动 [1] - 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具有独特的黄土高原艺术风格 [1] 条例核心保护机制 - 采用"活态传承"模式,既保护传统技艺与器具实物,又鼓励创新融入现代生活 [2] - 推动安塞腰鼓进校园、进社区,支持传承人收徒传艺,确保技艺"有人传、有人学、有人练" [2] - 将节庆展演和常态化教学纳入法治保障范畴 [2] 商业化与传播规划 - 计划拓展安塞腰鼓的应用场景,吸引游客参与体验并开发腰鼓元素纪念品 [2] - 目标是通过法治化手段扩大文化影响力,使安塞腰鼓"声音传得更远" [2]
青花汾酒30复兴版升级款上市发布会启幕
中国新闻网· 2025-07-25 06:49
公司战略与产品升级 - 青花汾酒30复兴版升级款上市,是公司复兴纲领第二阶段战略增长点的重要组成部分[1] - 公司提出三大突破方向:品质升级构建行业领先质量体系、科学表达证实产品愉悦体验、市场运营聚焦"1+4+1"推广模式[1] - 青花汾酒30复兴版被定位为公司穿越周期的关键能力,强调白酒产业的时间价值属性[1] 产品科学验证 - 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专家通过《汾酒饮用舒适度品质特征剖析及应用》演讲,以科学数据支撑产品品质突破[1] - 研究数据为"科学表达更理性"的突破方向提供权威背书[1] 品牌文化战略 - 通过圆桌论坛强化"双遗产"(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身份定位[2] - 专家提出"活态传承"概念,从6000年酿造历史、农耕文化、诗酒哲思三个维度构建文化叙事[2] - 国际评委指出文化输出(含美食文化)是白酒国际化的核心突破口[2] - 品牌被诠释为"高品质东方生活方式"的载体,包含时间、匠心、和谐等中国故事元素[3] 市场推广策略 - "1+4+1"模式具体内容:以区域核心终端联盟与团购经销商联盟为基础,整合高端圈层资源客户[1] - 新品发布会结合文化论坛形式,实现产品亮相与文化价值输出的双重效应[1][3]
与世界、共汾享,以文明酿新章 青花汾酒30复兴版升级款璀璨启幕
中国食品网· 2025-07-24 07:22
产品战略升级 - 青花汾酒30复兴版升级款作为公司第二阶段战略增长点正式发布 [4] - 产品定位为"穿越周期的关键能力",强调白酒行业的时间价值属性 [5] - 构建"1+4+1"市场运营模式:聚焦区域核心终端联盟与团购经销商联盟 [4] 品质与技术突破 - 建立领先行业的质量体系,提出"清、正、悦"三维品质标准 [9] - 采用"微氧呼吸结构"瓶身设计,实现陶坛陈酿与瓶储陈化的双重滋养 [9] - 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通过科学数据验证饮用舒适度品质特征 [5] 文化赋能与品牌建设 - 以6000年酿造历史为基础,提出"活态传承"文化战略 [8][11] - 瓶身设计融合故宫院藏"青花竹石芭蕉纹玉壶春瓶"传统器型 [9] - 通过圆桌论坛强化"中国酒魂 清香世界"品牌主张 [3][6] 国际化发展路径 - 定位为"高品质东方生活方式"载体输出文化价值 [9] - 国际评委指出需通过美食文化等软性载体实现海外共鸣 [8] - 产品设计同步考虑中国传统文韵之美与国际审美需求 [9] 行业趋势响应 - 提出"科学表达"新方向,用数据量化饮用愉悦体验 [4][5] - 跨界整合艺术设计、文学、国际传播等多领域资源 [3][8] - 将非遗保护与商业创新结合形成差异化竞争策略 [6][8]
“双面”慈城:千年古城的“老”与“新”
新浪财经· 2025-05-28 01:29
慈城古城保护与开发 - 慈城古县城采用六种保护方法(保护、改善、改造、保留、更新、整饬),累计修缮文保和历史建筑45处约6万平方米,协调改造风貌建筑约9万平方米,推动60万平方米明清古建筑群完整呈现 [10] - 2006年6处古建筑群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包括浙江省保存最完整的县级孔庙及明代官邸典范(甲第世家、福字门头等) [7] - 2010年颁布《宁波市慈城古县城保护条例》,为全国最早古城保护地方性法规之一,并配套编制保护规划和控制性详规 [10] 文旅融合与年轻化转型 - 2024年"五一"假期接待游客42.48万人次,同比激增411.8%,其中年轻游客占比65%,夜间消费超50% [3][20] - 推出"青春慈城游"主题活动,融合无人机表演、机器狗、国潮巡游等,吸引数十万年轻游客 [20] - 主游线布局10余处文化空间(谈家桢教育馆、周信芳艺术馆等),活化古宅并开设中医研学、戏剧体验等互动项目 [19] 历史底蕴与文化资源 - 拥有7000年文明史、2500年建城史及1200年县城史,为江南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县级规制古城,2.17平方公里内保留"三纵四横"长安式格局 [6][13] - 孕育严信厚(宁波帮鼻祖)、周信芳(京剧大师)、谈家桢(遗传学之父)等名人,并创办北京同仁堂、天津达仁堂等数十家百年国药老字号 [4][6] - 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文化遗产保护奖,评委会认可其"复兴传统工艺与维护技术"的活态保护模式 [12] 运营策略与差异化定位 - 明确"千年古城、青春慈城"目标,计划打造青年就业生态、体育公园等,提升年轻消费群体过夜率 [19][22] - 拒绝"青石板+油纸伞"同质化,以慈孝、耕读、药商、建筑四大文化为核心竞争力 [17] - 东侧保留古韵风貌,西侧维持市井生活,现有1万余居民居住,形成"烟火气与文脉交织"的活态场景 [14]
走进“双遗之城”,领略文武风采:沧州何以成文旅新贵
新浪财经· 2025-05-13 02:37
沧州文旅资源概况 - 沧州拥有"双遗之城"称号,同时拥有世界文化遗产京杭大运河和世界自然遗产南大港候鸟栖息地 [3] - 文化资源丰富,包括武术文化(占全国武术门类40%)、杂技文化(吴桥县为杂技发祥地)、运河文化(京杭大运河流经里程最长城市)等 [6][8][9] - 2025年目标全年接待游客人次增长15%以上,擦亮"河海狮城 文武沧州"品牌 [3] 文旅市场表现 - 2024年"五一"假期接待游客404.9万人次(同比+21.34%),旅游总花费29.91亿元(同比+9.24%) [4] - 南川老街2024年累计接待游客490万人次,单日峰值达10万人次 [15] - 京津冀游客占比显著,"五一"期间京津游客达124.22万人次(占总游客30.68%) [25] 文旅场景开发策略 - 构建"一带两翼"布局:以大运河文化旅游带为中心,渤海滨海休闲带和雄安生态康养带为两翼 [10] - 打造五大主题场景:街头杂技演艺(南川老街)、湿地研学(南大港)、沙滩音乐节(沧海景区)等 [11] - 工业遗存活化案例:沧州大化工业区改造为艺术森林和非遗记忆馆,形成文旅新地标 [16] 创新融合举措 - 文旅+赛事:举办国际武术大赛、大运河音乐节(吸引超1万人)、半程马拉松等 [20] - 数字化应用:大运河非遗馆VR体验、AR还原宋代沧州城、元宇宙杂技剧场等 [23] - 交通联动:开通"沧州号"高铁旅游专列,构建京津冀"5123"出行交通圈(0.5小时达天津) [24][25] 区位与基础设施优势 - 地处京津1-2小时交通圈,被称为"北京后花园" [24] - 大运河中心城区段开通水上公交,串联百狮园等文化地标 [16] - 南大港湿地生态修复形成272种鸟类栖息地,配套建设世界遗产展示中心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