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博物馆
icon
搜索文档
跨越国界的“童话之约”:盐城草房子乐园与丹麦安徒生博物馆缔结友好合作
扬子晚报网· 2025-09-28 02:47
此外,双方还约定在儿童文学教育领域深化合作,计划联合开发"童话+文学"主题课程,邀请中丹两国儿童文学作家、教育专家共同编写教材,通过情景 教学、故事创作等形式,培养儿童的文学素养与跨文化认知能力。未来,草房子乐园还将成为丹麦安徒生博物馆在中国的"文化交流基地",安徒生博物馆 也将为草房子乐园提供童话IP开发、主题园区运营等方面的专业支持。 日前,一场跨越国界的文化合作签约仪式在丹麦欧登塞市安徒生博物馆内举行——中国盐城草房子乐园与丹麦安徒生博物馆正式签署合作备忘录,以儿童 文学为纽带,缔结友好合作关系,为中丹两国文化交流注入新活力。 此次签约源于双方对推动儿童文学发展、促进跨文化友好往来的共同愿景。作为中国儿童文学的重要IP载体,盐城草房子乐园以作家曹文轩的经典作品 《草房子》为核心,打造了集文学体验、亲子互动、文化传承于一体的主题园区,园内的草房子建筑、文学场景还原等设计,已成为承载中国童年记忆、 传播本土文学的重要平台;而丹麦安徒生博物馆则是世界童话文学的标志性场馆,依托安徒生童话的全球影响力,每年吸引超百万游客,是丹麦文化对外 输出的核心窗口。 根据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开展线上线下 ...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二期项目开工
海南日报· 2025-09-28 01:33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二期项目开工 在此背景下,2024年2月,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二期项目正式批复立项。2025年,省委、省政府 将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二期项目列入省重大项目,项目总投资约7.98亿元。项目建成后,中国(海南) 南海博物馆总建筑面积将达到13.8万平方米,其中展览面积4.3万平方米。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馆长辛礼学介绍,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世界级的集深海考古研究、文物保 护、修复利用、展示交流于一体的重要平台和现代化文化地标,重点推进文物研究展览、国际交流合 作、水下文物保护等方面工作,全力打造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交流平台。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二期项目展览内容将以南海深海考古、南海自然生态、深海科技以及海上丝 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等多个主题为核心,借助先进的数字技术手段,为游客打造极具沉浸感的体验空 间。 同时,还将以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为核心,构建"核心、景区、周边"三个圈层,打造具有国际影 响力的、集科普研学、亲子度假、旅游休闲等于一体的5A级旅游景区,助力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 设。 将建成深海考古主题博物馆,集中展示南海深海出水文物 海南日报嘉积9月27日电(海南 ...
交通部门“多点发力”保通保畅 文旅市场亮点纷呈燃动“假日经济”活力
央视网· 2025-09-27 05:26
交通保障措施 - 北京市交通部门预计假期日均进出京客流达429万人次 形成年度出行高峰[2] - 北京市通过增加公交接驳运力 延长地铁运营至凌晨2点 增加停车资源等措施保障出行[2][4] - 全市16个服务区28处站点实现充电桩全覆盖 其中近25%部署超级充电桩[4] 景区活动创新 - 上海冰雪世界推出国际雪雕展 中秋雪地花灯 非遗簪花滑雪秀等新活动[4] - 上海自然博物馆10月1-7日延长开放并推出主题夜场活动[7] - 上海天文馆实施延时开放并开展特色观星活动[7] - 陕西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每日增加1万张门票 延长早晚开放时间[9] 文旅消费带动 - 上海冰雪世界预计假期接待量突破5万人次 间接带动周边商圈酒店及文旅消费增长约40%[4] - 上海冰雪世界三个配套酒店国庆期间平均入住率达90% 10月3-5日出现集中满房[6]
文化中国行丨内蒙古博物院流动数字博物馆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央广网· 2025-09-27 00:41
央广网北京9月27日消息(记者丁飞 郎清哲)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 道,内蒙古博物院流动数字博物馆以车载平台为载体,采用"全数字化展示+配套教育活动"的形式,通 过开展基层巡展让21万多名基层群众在家门口领略到博物馆的文化魅力。 历时3年,内蒙古博物院对1000余件珍贵文物进行三维数字化,打造了全国首创的流动数字博物 馆,以其存储空间广、数字文物多、更新频率快、展示手段新、覆盖面积广、流动性能强等显著优点, 加大了对边远地区的文化产品供给。 内蒙古博物院社会教育部副部长石瑛:我们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文化特点,根据不同活动的主题, 随时组成一个不同文化特点的主题展览。 走进车内,8块46寸触摸屏上滚动播放着上千件文物的3D高清图像,配以汉、蒙、英三语文字说 明,观众可以全方位观察文物细节。中间互动区内,观众手握操作板和魔方对准摄像头,文物就能跟随 动作进行移动、组合,如同将文物捧在了手中。 自2013年5月18日首次展出至今,流动数字博物馆已深入内蒙古12个盟(市)的103个旗(县),累 计展出421场,行程超4万公里,随车开展社会教育活动200场,让21万余名基层群众在家门口领略到博 物 ...
数“智”上博 创见未来
人民日报· 2025-09-26 21:45
数字技术应用与创新 - 打造元宇宙展厅"消失的法老:胡夫金字塔沉浸式探索体验展" 通过45分钟VR沉浸式旅程实现时空穿越体验 [1] - 建设"长江口二号"沉船考古与保护数字孪生系统 实现全生命周期考古发掘信息数字化采集和全业务流程管理 [3] - 开发"海上博物"数字藏品平台 系全国博物馆首个自行研发的基于区块链技术体系的自有知识产权平台 [2] 智慧服务体系建设 - 全面升级智慧导览服务 为260余件文物提供语音/视频/漫画/动画及互动游戏等多元讲解形式 [2] - 构建AI尚博导览助手 结合知识图谱与语义理解能力 具备多语种语音文字交互功能 [2] - 通过电子屏幕实时监控各展厅人流动态 整合文物状态/设备运行/观众客流等多维度数据 [4] 沉浸式体验场景打造 - 打造"数字馆"展厅首展"山水江南" 运用数字技术对展品进行二度创作构建五代至清代山水画沉浸空间 [1] - 在古埃及文明大展中携手顶尖多媒体团队打造多处沉浸式空间 [1] - 数字馆开放后深受亲子家庭和海外观众欢迎 成为热门打卡点 [1] 智慧管理生态构建 - 推进智慧博物馆"3M"体系 包含藏品智慧保护(AIM)/智慧管理(BIM)/智慧服务(CIM)一体化系统 [4] - 与上海数交所达成战略合作 共同开展数字经济发展/数据要素流通交易/数字资产合作等课题 [2] - 通过智能化技术应用提升场馆运维效率/藏品管理能力和观众服务体验 [4] 未来技术发展规划 - 计划拓展人工智能/具身机器人等前沿技术在博物馆多元场景中的创新应用 [4] - 数字孪生系统将实现长江口二号沉船数字化考古全过程管理 为中国水下考古提供数字化转型方案 [3] - 旨在通过科技赋能满足观众多样化文化需求 推动博物馆高质量发展 [4]
天津:国家海洋博物馆“双节”上新 多维活动引客探寻海洋文化
中国新闻网· 2025-09-26 12:01
天津:国家海洋博物馆"双节"上新 多维活动引客探寻海洋文化 编辑:熊思怡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中新网天津9月26日电 (记者 周亚强)记者26日从中新生态城管委会了解到,国庆中秋"双节"黄金周将 至,生态城联动多方策划了四大板块30余项特色活动。其中,国家海洋博物馆推出"演出+互动""线上 +线下"多维度文旅产品,吸引游客深度体验海洋文化魅力与内涵。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节假期间,国家海洋博物馆11个常设展览正常开放,涵盖海洋自然、海洋人文、海洋科技等主题。同时 推出的多个临时展览进一步丰富游览内容,包括展现19世纪工艺美术运动的"自然之美——威廉·莫里斯 与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呈现抗战学术救国的"民族之光——西南联大抗战大后方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特 展",利用数字光影还原古蜀文明的"一醒惊天下·三星堆沉浸式光影艺术展",以及"中国海洋民族文化 展""寒武纪的黎明——澄江生物群与生命多样性起源"等。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为增强互动性与节日 ...
三亚市博物馆全力冲刺2026年开馆
海南日报· 2025-09-26 01:29
征集八大类藏品 三亚市博物馆全力冲刺2026年开馆 据介绍,馆内功能布局科学完备,可满足年均300万人次参观需求,具备打造"区域一流综合性博物 馆"的硬件条件。 馆藏是博物馆的核心。今年以来,三亚市博物馆已接收省旅文厅划拨的罚没文物647件/套,社会捐 赠的藏品123件/套。其中,"橡胶王"雷贤钟后人、革命烈士郑望曾后人、蔡家小院居民文博馆、自然博 物馆馆长李跃卓、本土知名美术家徐鸿才等个人与机构积极响应,率先捐赠,捐赠藏品涵盖历史文物、 民俗实物、美术作品等类别,为馆藏体系搭建奠定坚实基础。 为进一步充实馆藏、满足开馆及长远发展需求,三亚市博物馆已正式启动面向社会的藏品征集工 作,征集范围涵盖八大类:自然类(三亚地区古生物化石、珍稀动植物标本等)、古代史类(各时代可移动 文物及碑刻、家谱等资料)、近代史类(反映三亚社会变迁的文献、音像制品、证章等)、民族民俗类(体 现地方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的实物)、革命史类(三亚革命时期重要实物与文献)、三亚特色文化类(海上 丝绸之路、华侨文化相关见证物)、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实物类(传统工具、技艺载体、影像资料等),以 及沉香、黄花梨等海南特色文化符号实物与艺术品。 海南日 ...
相约博物馆 | 万方乐奏有于阗
约特干故城景区中的歌舞表演。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发现于尼雅遗址的东汉"司禾府印",这是东汉在精绝设立屯田机构的证据。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和田地区博物馆大厅装饰画,以"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膊文物为画面中心。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今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文化润疆,是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24 年,新疆有登记备案博物馆150家。游览博物馆与古遗址,是领略新疆人文之美的重要途径。由北京援 建的和田地区博物馆,文物丰富、展陈创新,在中国历史的大框架中全方位讲述和田历史,通过文物证 明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历代中央政权对其进行了有效管辖治理。 神秘的精绝古城出土了国宝级文物 走进和田地区博物馆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巨大的画,在雪山与沙漠的映衬下,位于画面中心位 置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膊熠熠生辉。这件国宝级文物原件收藏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出土 于和田地区民丰县尼雅遗址。这件东汉文物以锦为面,白绢包缘,色彩鲜艳,锦面上用蓝、红、绿、 黄、白五种颜色,织出云气纹、瑞兽纹等纹饰,纹饰之间织有"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八个汉字。这件织物 的经纬线密度远大于普通汉魏织 ...
坚定文化自信 建设文化强国 | 共答“文化+科技”时代命题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郝思斯 9月23日,2025北京文化论坛"保护传承:数字化赋能文化遗产"平行论坛在北京举行。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1个主论坛,6场平行论坛,800多位中外嘉宾,20余场专业沙龙,多项重要成果发布,多项配套活动……9月 23日至24日,以"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为年度主题的2025北京文化论坛成功举办。 文化兴则国运兴,科技强则国家强。文化与科技互促共荣、深度融合,是推动文化繁荣与科技创新的重要途 径,也是建设文化强国的现实需求。行走在论坛现场,一个个平行论坛与沙龙的主题映入眼帘:破界共生、 虚实无界、双向赋能、交流互鉴……从不同侧面勾勒出相同的愿景——文化与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交 织共生。 科技赋能文化遗产保护,守护文明瑰宝 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论坛上,来自 全球的文化遗产领域专家与实践者,共同探讨数字化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创新应用。 当游客走进故宫,看到的是建筑,是文化。而其背后的重要支撑,是技术,是数据。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朱鸿 文介绍,数字故宫的建设已经历了近30年。截至目前,故宫已建成一网、一库、一平台的架构。 ...
老字号博物馆的创新消费密码
北京商报· 2025-09-25 16:53
对于当下的消费趋势以及消费环境而言,老字号正在穿越从"产品创新"到"场景革命"再到"文化系统化 展示"的渐进过程。此次沙龙中,现场圆桌对话围绕"老字号博物馆的创新消费密码"展开,由北京遇见 艺术博物馆馆长王海轩主持。 9月14日,作为深蓝智库年度论坛系列活动之一,以"寻找老字号消费力"为主题的沙龙在服贸会期间举 办。此次沙龙由北京市商务局指导,北京商报社、北京老字号协会联合主办,深蓝媒体智库提供智库平 台支持。 对于当下的博物馆而言,均兼具了商业属性与文化属性。而如何借助双属性赋能消费创新与博物馆运 营,成为摆在老字号面前的机遇与挑战。 北京燕京八绝博物馆馆长柏群 "活态传承"是关键 柏群指出,老字号办博物馆有天然优势。特色产品、深厚文脉、工艺大师资源以及独有的制作工具与技 法,都是核心支撑,而"活态传承"更是其区别于其他博物馆的关键。目前燕京八绝博物馆已建成2座备 案博物馆、3座场馆,年均举办超100场文化活动,展览覆盖2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余期"燕京八绝承恩 文化大讲堂"更让非遗大师走进公众,鲜活诠释了"活态"的价值。 针对助力博物馆之城建设,柏群强调,"策划+基础能力"缺一不可。优质策展能凸显作品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