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

搜索文档
90后博主让非遗“破圈”,破亿播放引爆热搜
观察者网· 2025-08-22 12:14
非遗传播数据表现 - 2024年新增国家级非遗相关视频超2亿条 [1] - 00后非遗创作者数量激增95% [1] - 30岁以下非遗传承人增长24% [1] - 非遗商品年销售量突破65亿单 [1] - 非遗类线下商家数量同比增长187% [15] - 非遗团购订单量增长173% [15] - 中华老字号商家抖音团购订单量同比增长82% [15] 品牌参与非遗传承 - 元气森林旗下外星人电解质水发起非遗传承"充电"计划 [3] - 品牌覆盖安塞腰鼓/邹城火虎/紧那罗舞等多个非遗项目 [15] - 相关非遗内容全网播放量破亿 [15] - 通过创作者链接传承人实现技艺传播 [15] - 通过流量赋能文旅提升非遗价值 [15] 具体非遗项目案例 - 安塞腰鼓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 - 1600人参与安塞腰鼓表演挑战 [3][6] - 邹城火虎有120余年历史 被列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0] - 火虎表演需穿戴数十斤虎衣 承受近百度高温 [10] - 单场火虎表演需使用3600根火捻子 [10] - 火虎表演需在15分钟内完成 [10] 非遗创作者表现 - 南翔拍摄的邹城火虎话题登上抖音热榜TOP1 [11] - 江寻千成为首位打铁花女子传承人 [15] - 打铁花视频全网传播量达3亿次 [15] - 年轻博主通过高质量内容助推非遗出圈出海 [12] - 90后/00后成为非遗传播生力军 [13]
【延安】为安塞腰鼓立法
陕西日报· 2025-08-08 23:57
安塞腰鼓保护传承发展条例 - 《延安市安塞腰鼓保护传承发展条例》将于2025年11月1日正式施行,由延安市和陕西省人大常委会批准通过 [1] - 条例共21条,涵盖保护范围、政府职责、传承与发展、保障措施等系统性法律框架 [2] 安塞腰鼓历史与文化价值 - 安塞腰鼓起源于2000多年前秦汉时期,最初用于军事信号和士气鼓舞,后演变为民间庆典活动 [1] - 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具有独特的黄土高原艺术风格 [1] 条例核心保护机制 - 采用"活态传承"模式,既保护传统技艺与器具实物,又鼓励创新融入现代生活 [2] - 推动安塞腰鼓进校园、进社区,支持传承人收徒传艺,确保技艺"有人传、有人学、有人练" [2] - 将节庆展演和常态化教学纳入法治保障范畴 [2] 商业化与传播规划 - 计划拓展安塞腰鼓的应用场景,吸引游客参与体验并开发腰鼓元素纪念品 [2] - 目标是通过法治化手段扩大文化影响力,使安塞腰鼓"声音传得更远" [2]
用视频让中国非遗“活”起来,数百非遗传承人汇聚婺源
新浪财经· 2025-05-25 04:42
活动概述 - 2025非遗视频创作大会于5月24日在江西婺源婺女洲度假区开幕,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联合上饶市政府及抖音、快手、小红书等平台共同主办,是国内首个"非遗传承人+多平台内容创作人"合作交流活动 [1][3] - 活动以"视界非遗创见未来——打造非遗传播新生态"为主题,汇聚数百位国家级与省市级非遗传承人及近百位青年创作人 [1][3] - 主办方强调视频是跨越地域限制、突破时间束缚的非遗传播核心载体,能通过动态叙事和感官沉浸激活非遗当代价值 [3][6] 平台合作与扶持计划 - 抖音、快手、小红书、B站、微博、红果六大平台被授予"促进非遗视频创作传播合作伙伴"称号,同步启动"青年非遗视频创作哺育行动" [4][10] - 哺育行动首期入选214位非遗传承人和98位青年创作人,将通过流量扶持、政策支持及导师聘任机制搭建成长通道 [4][7] - 平台将提供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未来对优秀作品进行展播并授予创作者荣誉称号 [7] 行业参与与资源整合 - 徐峥和李子柒获聘"非遗推广大使"及哺育行动总顾问,体现跨界资源整合 [6][8] - 江西鑫邦婺女洲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获大会特别贡献表彰,地方政府获颁特别贡献纪念牌 [10] - 活动结合婺源徽州文化地标,打造包含六大活态展演区的"非遗打卡路线",汇集全国传统美食、音乐、戏剧等非遗项目 [16][18] 内容创作与传播创新 - 通过典型案例解析视频媒介的非遗传播密码,如李子柒田园美学、抖音"非遗江湖"等,展现影像对非遗价值的多元激活 [3] - 非遗表演融合现代技术,如《武韵峨眉》将传统武术与舞台技术结合,《伞影春畴》以油纸伞呈现江南匠心 [11][14] - 举办非遗视频创作大师课及"数字媒体时代的非遗传承与发展"论坛,探讨新媒体呈现方式 [19] 活动规模与影响 - 现场展演涵盖安塞腰鼓、彝族山歌、黄梅戏等30余种非遗项目,形成视觉、听觉、味觉多维度的文化盛宴 [1][16][18] - 设立"五好"非遗大集,集中展示好看、好吃、好听、好玩、好用的非遗项目,吸引游客沉浸式体验 [14][18] - 活动持续至5月26日,包含现场创作等系列活动,聚焦数字技术与青年力量推动非遗"破圈"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