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icon
搜索文档
文旅部:推动各地建设非遗工坊1.29万家,带动120万余人就业增收
中国新闻网· 2025-09-29 08:54
一是非遗保护氛围更加浓厚。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 31个省(区、市)出台了地方非遗保护法规,非遗保护中心、非遗馆和非遗协会等各方力量积极参与,形 成了共同推动非遗保护的良好社会氛围。270多个国家级、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对非遗及其依托的人 文和自然环境进行整体性保护,让我们不仅能看见山水,同时也能留住乡愁。源于传统生产生活的非遗 有机融入现代生活,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元宵赏灯、重阳登高等习俗让节日更有仪式感,八段锦、太 极拳等已经成为大众喜爱的锻炼养生方式。 二是非遗传承实践日趋活跃。文旅部推动传统传承方式和现代教育体系相结合,全国已经有100余所高 校设立了非遗保护本科专业和相关研究方向,200余所高校积极参与中国非遗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超 过10万名非遗传承人走进大学课堂,在中小学也培养出了一大批"小小非遗传承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 甚至外国友人学古琴、看昆曲、穿汉服、耍鱼灯等,非遗传承越来越年轻化、生活化、时尚化。 三是非遗富民惠民效果显著。文旅部推动各地建设非遗工坊1.29万家,带动相关产业120万余人就业增 收,可以说是"手艺养活一家人,非遗振兴一个村"。像 ...
中国梦·大国工匠篇 | 斯兰别克·沙合什:用半世纪坚守焕新滑雪“活化石”
央视网· 2025-09-22 07:23
央视网消息(记者 刘禛):走进新疆阿勒泰市拉斯特乡斯兰别克·沙合什的工作坊,各式毛皮滑雪板挂满了屋子。从两米长的实物滑雪板到巴掌大小的滑雪 板纪念品,每一件都凝聚着他近半个世纪的技艺坚守,和跨越百年的冰雪传承。 作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毛皮滑雪板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斯兰别克·沙合什从年少起便与这项古老技艺结下不解之缘。 冰雪传承,五代人坚守 斯兰别克从十五六岁开始便跟随父亲学习制作古老毛皮滑雪板,这门手艺从他爷爷的爷爷那一辈传下来,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 "我是家族中第四代古老毛皮滑雪板制作技艺的传人。"斯兰别克回忆道,在他童年时期,滑雪板是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出行工具。他的父亲是一位技艺精湛 的木匠,村里人都来请他制作滑雪板。斯兰别克从最基础的滑雪板制作技法学起,循序渐进地掌握了这项技艺的全部精髓。 经过五十多年对制作技法的钻研、打磨与改良,斯兰别克制作的毛皮滑雪板不仅传承了古老技艺,更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这些凝聚匠心与岁月温度的古老毛 皮滑雪板,吸引了众多游客和滑雪爱好者前来购买,逐渐打开了市场,也切实改善了斯兰别克一家人的生活条件。 在他的影响下,儿子胡安什别克也投身于古老毛皮滑雪板制作技艺的保护 ...
山脚下,停着好多“船”(走进传统村落)
人民日报· 2025-09-05 22:22
船型屋文化遗产保护 - 白查村船型屋作为黎族传统居所被列入首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4] - 船型屋采用格木麻竹骨架 红泥草根混合泥浆筑墙 茅草葵叶覆顶 需每8年大规模修缮[3][4] - 东方市通过文物普查登记实现每两年定期修缮 最大限度保留原始风貌[4] 非遗技艺传承发展 - 黎族船型屋营造技艺传承人从5人扩至20余人 周边乡镇掌握技艺青年超200人[5] - 每年举办10余期培训班 每期3-5天 编写《船型屋营造技艺保护与传承》学习资料[5] - 搭建单间船型屋需约180片茅草 每人每日最多编织10片茅草顶[5] 旅游产业开发建设 - 环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旅游公路通车带动游客增长 建设白查驿站博物馆研学基地[7] - 引入黎锦藤编等手工艺品 开发民宿资源 举办山栏节三月三等传统节庆活动[7] - 2022年海南热带雨林和黎族传统聚落列入世界遗产预备名单 2025年6月出台保护管理规划[7] 社会关注与影响力 - 白查村成为世界遗产申报提名地 与五指山初保村昌江洪水村纳入科学分区保护[7] - 吸引剧组取景拍摄 高校师生调研考察 游客专程自驾参观船型屋建筑群[6][7]
百年十番音乐薪火传 福州少年倾情演绎“福州版交响乐”
中国新闻网· 2025-08-25 01:12
文化传承活动 - 台江区文化馆组建番什遛少儿十番乐团并于2023年初正式成立 通过专业音乐人及非遗传承人授课实现系统化训练 [2] - 乐团在2023年建团后举办第二次专场音乐会 近60名青少年参与演出 演出筹备周期达半年 [1] - 演出曲目包括《雁来云》《石鼓涌泉》《长城随想曲》等十番古曲 较首届音乐会增加更多传统曲目 [1] 艺术形式创新 - 茶亭十番音乐被称作"福州版交响乐" 于2006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2] - 乐团在坚守传统本真基础上大胆创新 改编多首经典曲目并排演民族管弦乐与传统十番音乐合奏 [2] - 通过文化科技卫生"三进基层"活动推广非遗艺术 形成成熟演出阵容并多次亮相市区级文化展演 [1][2] 社会影响力 - 专场音乐会提供沉浸式文化体验 观众评价其为"浸润心灵、满含乡音的文化盛宴" [1] - 活动旨在激发大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与热爱 推动非遗保护工作深入开展 [2] - 乐团成为福州市鲜活文化名片 实现"让珍贵文化遗产世代相传"的传承目标 [2]
针线笔触,绘出高原五彩斑斓(活力中国调研行)
人民日报· 2025-08-18 22:31
唐卡产业发展 - 热贡艺术文化产业收入从2011年2.4亿元增长至2024年10.8亿元 [1] - 年收入超1000万元的热贡艺术相关企业达5家 [1] - 黄南州对唐卡白描、彩绘及矿物质颜料制作技艺进行抢救性保护 [1] 盘绣产业规模与培训 - 班彦村盘绣园年均承接企业订单7.5万件 订单收入达300万元 [2] - 盘绣园145名绣娘参与制作 人均年增收7000元以上 [2] - 互助县累计培训绣娘4000余人 在5所学校开设非遗兴趣课堂 [2] 盘绣产业产值与工坊建设 - 互助县2022-2024年累计实现盘绣产值9470万元 年均增速约5% [2] - 建成阿妈手作、阿姑绣等一批盘绣工坊 [2] - 推出500余种文创产品并远销海外 [2] 藏毯产业技术升级 - 圣源地毯2024年营业额达1.19亿元 出口额超970万美元 [3] - 2024年上半年出口额同比增长8%以上 [3] - 染色车间拥有4万多种色彩的色库系统 支持规模化定制生产 [3] 藏毯产业就业与产能 - 湟中区建成藏毯加工点97个 吸纳从业人员6000多名 [3] - 从业人员人均年收入6万元 [3] - 采用人工智能技术生成地毯图案 保留传统手工编织工艺 [3]
无兽马戏团,还能抓住年轻人的心吗
中国青年报· 2025-07-28 23:43
行业现状与挑战 - 齐齐哈尔马戏团拥有73年历史,是国内少有的以"马戏团"名称注册的国有杂技团,曾多次代表中国参加国际比赛并获得奖项如2007年西班牙国际马戏节铜奖 [2][3][4] - 行业面临人才流失问题,近10年仅引进十三四个新人,2018年训练的12名"悬空走钢丝"学员中仅剩2人坚持 [6] - 年轻人对马戏存在认知误区,00后大学生普遍不了解现代马戏已取消动物表演,且缺乏主动观看意愿 [7][9] 国际影响力与非遗价值 - 公司曾获商务部"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称号,2000年代在丹麦97个城市商业巡演并获国际认可 [3][4] - 拥有10项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形成"热烈、火爆、粗犷、豪放"的东北特色艺术风格 [4][7] - 通过国际演出提升城市知名度,曾要求外方报幕时强调"齐齐哈尔"以推广中国小城 [7] 转型与创新尝试 - 市场化马戏团如哈尔滨融创乐园采用360度光影科技、悬浮水幕等现代技术,观众满意度超90%,但节目难度低于传统马戏团 [11] - 公司正研究融入国潮、二次元元素,并升级LED屏幕等舞美设备以吸引年轻观众 [10][11] - 通过短视频平台传播高难度动作片段,探索与动漫特技结合的新型表演形式 [10][11] 人才保留机制 - 事业编制成为留住人才的关键手段,曾有演员因通过编制考试放弃转行计划 [6] - 主要从河北吴桥杂技艺术学校招募有基本功底的新人,但面临家长反对学员吃苦的阻力 [6]
《意大利发展报告(2024—2025)》显示——中意加强务实合作惠及世界
经济日报· 2025-07-28 21:47
中欧经贸合作 - 中欧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2024年货物贸易总额达7858亿美元 [1] - 欧盟是中国重要外资来源地和投资目的地,双方形成强大经济共生关系 [1] - 中欧需加强战略对话避免分歧扩大,在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上有共同需求 [1] 中意合作新阶段 - 2024年签署《中意加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行动计划(2024-2027)》,深化战略对接与人文交流 [3] - 意大利对美出口占GDP的4%,美国是其第二大出口目的地和主要投资地 [2] - 中国扩大服务业开放(电信/医疗/教育等14领域155项试点),意大利在文旅/医疗/教育领域具竞争力 [3] 人工智能与制造业合作 - 意大利中小企业可借鉴中国AI研发及制造业自动化经验实现智能转型 [4] - 中国可参考欧盟AI规制框架,意大利可引入中国产业应用技术 [4]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 中意均为世界遗产最多国家,意大利社区主导保护模式与中国跨区域协调经验具互补性 [4] - 中国大运河非遗联动保护案例对解决意大利跨区域遗产碎片化问题有启示 [4] 意大利经济挑战 - 地缘政治不确定性下需通过多边主义原则增强经济韧性,中意合作可提升自主性与开放性 [2]
国图举办2025年“非遗讲座月”收官之讲
新华社· 2025-07-27 06:43
非遗保护讲座月活动 - 国图讲坛2025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讲座月"收官之讲以"中国的眼睛——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十年回顾"为主题 [1] - 活动由国家图书馆社会教育部副主任田苗担任主讲人,通过沉浸式观展与主题演讲回顾十年非遗记录工作 [1][3] - 活动深度联动"藏诸名山,传之其人"成果展,并与多地非遗保护中心合作举办贵州、浙江、湖南等专场活动 [3] 非遗记录工作成果 - 十年来全国非遗保护工作者、专家学者及记录团队系统记录每一位传承人的技艺与记忆 [3] - 活动展示非遗传承人的匠心魅力及记录工作背后的故事,强调其重要意义与价值 [3] - 数十位非遗传承人、学术专员及一线工作者参与讲座、展演等学术交流活动 [3] 非遗讲座月品牌影响力 - "非遗讲座月"是国家图书馆2013年推出的品牌活动,固定于每年6月"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后举办 [3] - 该活动已成为国内定期系统宣传非遗知识的重要平台 [3] - 2025年活动从多元视角诠释"非遗,让生活更美好"的内涵,展现中国非遗保护的时代缩影 [3]
邮储银行宁波分行助象山非物质文化遗产焕发新生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7-26 17:40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经济融合 - 宁波象山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开洋节、谢洋节与现代经济深度融合,带动渔业、旅游业和相关产业链发展 [1] - 邮储银行宁波分行通过金融服务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为传统节庆活动注入金融支持 [1] 金融服务助力渔民备战开洋节 - 开洋节是象山渔民出海起点,渔民需提前储备柴油、渔具等物资,但面临资金短缺问题 [2] - 渔民吴洪滨花费700多万元新造渔船后资金周转压力大,邮储银行提供304万元船舶抵押贷款帮助完成新船装修和物资采购 [2] - 开洋节前夕,吴洪滨通过邮储银行"极速贷"快速获得30万元贷款用于储备柴油 [2] 银企联动支持渔业产业链 - 天楠水产在开洋节期间加大海鲜收购力度,每天交易额可达100多万元,需储备足够流动资金 [3] - 天楠水产花费3100余万元建设厂房并购买设备,流动资金不足,邮储银行以厂房抵押授信1200万元帮助完成扩建 [3] - 邮储银行支持确保天楠水产在开洋节期间正常运营,为渔民提供稳定销售渠道 [4] 特色金融产品服务产业发展 - 邮储银行宁波分行通过"小微易贷"等特色金融产品为渔业产业链提供精准支持,包括渔驳船、油驳船、渔农具生产销售公司等 [4] - 分行开展普惠金融宣传活动,以金融知识宣讲上渔船等形式帮助渔民和企业了解金融政策 [4] - 在谢洋节期间组织多场普惠金融活动,为渔民讲解贷款流程和风险防控知识 [4]
《意大利发展报告》发布——中意开启务实合作新阶段
中国经济网· 2025-07-25 07:50
中意经贸合作现状 - 2024年中欧货物贸易总额达7858亿美元,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1] - 欧盟是中国重要外资来源地和投资目的地[1] - 意大利对美出口占GDP的4%,美国是其第二大出口目的地和主要投资地[2] 重点合作领域 - 服务业领域合作潜力大,中国正推动电信/互联网/教育/文化/医疗等服务业开放[3] - 意大利在文旅/医疗/康养/教育等领域具备竞争力[3] - 人工智能领域存在互补,意大利可借鉴中国AI产业应用经验[4] - 非遗保护领域各具特色,两国均为世界遗产保有量最多国家[4] 战略合作进展 - 2024年签署《中意加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行动计划(2024-2027)》[3] - 加强发展战略对接,深化各领域合作[3] - 中国推出155项服务业开放试点任务涉及14个领域[3] 产业转型机遇 - 中国制造业自动化经验可为意大利企业提供智能转型范式[4] - 意大利中小企业可借助中国技术获取AI解决方案[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