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型执法

搜索文档
【省市场监管局】陕西规范市场监管行政指导工作推进服务型执法
陕西日报· 2025-09-29 22:56
近日,省市场监管局印发《行政指导工作规范》,旨在纵深推进全省市场监管系统服务型执法,全 面构建全链条执法服务新体系,预防和化解生产经营中的安全风险。 《工作规范》明确了市场监管部门实施行政指导应当遵循合法合理、公平公开、自愿接受、服务导 向的原则,提出了行政指导的内涵原则、方式范围、适用程序、监督检查、指导文书等具体要求。同 时,《工作规范》明确了监督检查主要内容和不得实施行政指导的情形。 《工作规范》列举了行政辅导、行政提示、行政告诫、行政建议、行政约谈、行政示范和案件回访 多种方式。市场监管部门可根据不同对象和事项,采取帮扶类、指引类、预防类等措施,通过书面、口 头、电话等形式开展行政指导。在符合基本原则要求前提下,市场监管部门可探索更多的行政指导实施 方式。 此外,《工作规范》明确了行政约谈的工作程序,包括负责人审批、书面记录、制作《行政约谈 书》等流程。《工作规范》还指出案件回访的工作内容,涉及核查执法人员办案情况、征求当事人意见 建议、政策法规宣传、督导罚款缴纳及整改措施落实情况、收集企业生产经营痛点堵点。 省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各地应规范推行行政指导,积极引导行政相对人守法合规经营,督 促其 ...
【省药监局】陕西药品领域行政审批实现服务对象办事“零跑腿”
陕西日报· 2025-09-17 00:30
行政审批优化 - 药品领域行政审批实现全程网办和一网通办 电子许可证发放使服务对象办事零跑腿 [1] - 精减政务服务流程节点7个 优化12个事项的办事流程 [1] - 零售药店开办改革将多个关联事项归集办理 申报材料压缩40% 办理时限缩减50%以上 [1] 监管执法创新 - 出台首次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清单 推进包容审慎监管 [1] - 对不影响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安全有效性的初次违法行为不予处罚 初次违法定义为五年内同一性质首次违法 [1] - 采取预防为主轻微免罚重违严惩过罚相当事后回访等措施 实现行政执法全过程服务 [1] 企业服务支持 - 审评人员赴17家企业开展注册现场指导 变被动受理为主动服务 [2] - 完成涉企行政检查1060家次 对20余家企业开展点对点帮扶 [2] - 产业发展环境持续改善 [2]
江苏持续推进“执法+服务”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江南时报· 2025-09-04 07:36
执法理念创新 - 推行预防先行机制 通过合规经营指导 风险预警机制和普法宣传提升经营主体合规意识[1] - 采用包容审慎原则 建立10类36项免罚轻罚标准体系 包含77项免罚清单和44项减轻处罚清单[2] - 实施"三书同达"制度 同步送达处罚决定书 合规建议书和信用修复告知书 实现闭环管理[3] 执法实践成效 - 上半年为1.5万家经营主体实施免罚轻罚 减轻免除处罚10.4亿元 其中近70%受益对象为个体工商户[2] - 无锡市办理轻免罚案件9960件 惠及小微经营主体6880余家 泰州市通过"三书同达"指导327家市场主体[3][4] - 对严重违法行为严格执法 如对某电梯公司没收违法所得13.5万元并罚款28万元[2] 监管技术升级 - 无锡市建立涉企检查服务平台 2025年联合检查任务占比43% 汇总取重任务比例达82.47% 年度抽查主体数较2024年压降26.4%[4] - 泰州市开发"互联网+监管"平台 通过信用画像实施分级分类监管 双随机检查量压减20.48%[4] - 推行"扫码入企"规范检查流程 已实施4711户次 并发布行政合规指导清单[4] 跨部门协作机制 - 建立政企协作品牌维权机制 3个月吸纳86家品牌企业 通过"24小时受理-48小时核查-72小时处置"流程处理16件维权诉求[4] - 强化行刑衔接和执法协作 形成全链条打击违法犯罪合力[2] - 构建数字化裁量基准体系 确保执法尺度统一[3] 全省推广计划 - 通过服务型执法领导小组统筹协调 确保措施执行不跑偏[5] - 线上线下多渠道宣传解读 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5] - 动态收集经营主体反馈 优化政策细节 贴合实际需求[5]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服务型执法”提升助企效能——北京昌平探索创新市场监管模式
新华社· 2025-08-04 05:49
市场监管模式创新 - 北京市昌平区市场监管局推行"服务型执法",以柔性执法、精准服务和制度创新提升助企效能[1] - 建立会商和会审制度确保执法程序合规,已召开案件审理会59次、会商会21次,审议减轻处罚案件434件[1] - 监管模式从"以管为主"转向"以服务为主",通过云端检查减少干扰,对2689家餐饮单位实行线上监控,12433家企业纳入"无事不扰"清单[2] 执法成效数据 - 2024年1-7月食品类投诉举报量同比减少50%,标签类投诉从2023年同期的1024件降至89件[2] - 2024年以来累计免罚经营主体超7万户次,免罚金额达2572万元[3] - 企业从"躲监管"转变为"主动靠前",加强内部监管并与监管部门建立沟通机制[2] 政企互动机制 - 采取"带政策走出去、请企业进来"模式,通过商业联合会等平台征集需求,打通政企沟通路径[3] - 形成合规指导清单,对高频投诉和违法行为进行"点穴式"纠偏[2] - 执法人员加强专业培训和社会监督,深化监管为民理念[3] 行业规范效果 - 柔性执法使企业认错纠错更积极,食品企业质量负责人表示消除抵触情绪后主动配合监管[2] - 执法部门强调处罚目的是警示行业未来,实现"一个案件规范一个行业"的效果[3]
以“服务型执法”提升助企效能——北京昌平探索创新市场监管模式
新华社· 2025-08-04 05:48
市场监管模式创新 - 北京市昌平区市场监管局推行"服务型执法",以柔性执法、精准服务和制度创新为抓手,显著提升助企效能,优化区域营商环境 [1] - 建立会商和会审两项制度,确保案件处置程序合法合规,自实施以来已组织召开案件审理会59次、会商会21次,审议减轻处罚案件434件 [1] - 通过云端检查大幅减少对企业干扰,对全区2689家餐饮单位实行线上全过程监控,将12433家企业纳入"无事不扰"企业清单 [2] 执法成效 - 近两年昌平区食品相关投诉举报量持续下降,2024年1-7月流通领域食品类投诉举报量同比减少50%,标签类投诉举报量从2023年同期的1024件降至89件 [2] - 2024年以来累计免罚经营主体超7万户次,免罚金额达2572万元 [3] - 企业从"躲监管"转变为"主动靠前",加强内部监管力度并与监管部门建立良好沟通机制 [2] 服务举措 - "带着政策走出去、将企业请进来",主动走进企业送法律送服务,通过商业联合会等社会组织搭建平台征集企业需求 [3] - 聚焦重点领域进行"点穴式"纠偏扶正,加强对高频投诉举报和违法违规行为的梳理分析,形成合规指导清单 [2] - 持续加强执法人员专业能力培训和社会监督,深化监管为民理念 [3]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丨以“服务型执法”提升助企效能——北京昌平探索创新市场监管模式
新华网· 2025-08-04 03:21
服务型执法模式创新 - 北京市昌平区市场监管局转变执法理念,将"服务型执法"贯穿监管日常,以柔性执法、精准服务和制度创新为抓手,显著提升助企效能,优化区域营商环境 [1] - 针对重大疑难案件建立会商和会审两项制度,确保案件处置程序合法合规,自实施以来已组织召开案件审理会59次、会商会21次,审议减轻处罚案件434件 [1] - 通过创新监管模式,执法从"以管为主"转变为"以服务为主",如通过云端检查减少干扰,对2689家餐饮单位实行线上监控,将12433家企业纳入"无事不扰"清单 [1] 执法成效与数据 - 近两年昌平区食品相关投诉举报量持续下降,2024年1-7月流通领域食品类投诉举报量同比减少50%,标签类投诉举报量从2023年同期的1024件降至89件 [1] - 2024年以来累计免罚经营主体超7万户次,免罚金额达2572万元 [2] - 企业从"躲监管"转变为"主动靠前",加强内部监管并与监管部门建立良好沟通机制 [1] 政企互动与服务提升 - "带着政策走出去、将企业请进来",主动走进企业送法律送服务,同时邀请企业"把脉问诊" [2] - 通过商业联合会等社会组织搭建平台征集企业需求,打通政企日常沟通路径 [2] - 执法部门持续加强队伍专业能力培训和社会监督,深化监管为民理念 [2] 执法理念转变 - 行政处罚目的不是为了处罚金额,而是对企业和行业未来发展产生警示作用,达到"通过一个案件,规范一个行业,净化一个领域"的效果 [2] - 柔性执法和精准服务使企业认错纠错更加积极,减轻企业面对调查时的负担 [1]
容错纠错机制再升级,朝阳区市场监管局推265项免罚清单
新京报· 2025-07-18 04:49
市场监管政策升级 - 朝阳区市场监管局发布新版《清单》涵盖265项免罚事项 旨在提供更包容精准的执法服务 [1] - 2019年推行容错纠错机制以来累计适用案件超3900件 减免处罚金额达1.8亿元 [1] - 新版《清单》在食品、药品、认证等14个领域扩大免罚范围 减轻处罚数额突破至最低罚款的5% [1] 执法模式优化 - 构建"预防为主、轻微免罚、重违严惩、过罚相当、事后回访"的新型执法模式 [1] - 配套实施意见明确"危害后果轻微""及时改正"等判定标准 针对11个执法领域列举不予处罚考量因素 [2] - 通过统一裁量基准防范"类案不同罚"现象 提升执法精准度与公正性 [2] 政策协同效应 - 《清单》与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理念契合 注重规范引导、优化服务保障、加强权益保护 [1] - 政策升级与新施行的民营经济促进法形成联动 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 [1]
陕西省榆林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25“守护消费”铁拳行动及纵深推进服务型执法典型案例(第一期)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7-15 09:39
市场监管执法行动 - 榆林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25年开展"守护消费"铁拳行动 查处多起违法案件 涉及成品油 海鲜 食品 酒类和服装等领域[1] 加油站行业 - 榆林市榆阳区某加油站销售不符合国家标准车用柴油 密度(20℃)不符合GB19147-2016(Ⅵ)标准要求 货值金额18417.74元 违法所得4604.44元[1] - 对该加油站处以没收违法所得4604.44元 并处货值金额0.5倍罚款9208.87元 罚没金额合计13813.31元[1] 海鲜零售行业 - 榆林市榆阳区某海鲜冻品行使用未经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 涉及2台电子计价秤[3] - 鉴于当事人系初次违法且符合"首违不罚"条件 决定不予行政处罚[3] 食品加工行业 - 绥德县某豆制品加工厂生产经营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本地豆腐皮 添加苯甲酸钠不符合GB 2760-2014标准[5] - 生产该批次豆腐皮60千克 货值金额516元 违法所得516元[5] - 处以没收违法所得516元 罚款1000元 罚没款合计1516元[6] 酒类零售行业 - 榆林市榆阳区某副食门市销售侵犯"习酒"注册商标专用权的白酒 发现6瓶假冒习酒产品[6] - 处以罚款2790元 没收侵权习酒6瓶[7] - 神木市某名烟名酒门市经销侵犯汾酒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产品 发现97瓶假冒汾酒 违法经营额9100元[11] - 处以罚款9100元 没收涉案汾酒97瓶[12] 服装零售行业 - 靖边县某母婴用品店销售不合格卫衣 纤维含量不符合要求 共购进5件 售出3件 每件售价88元 购进价68元 获利60元[8] - 处以没收违法所得60元 并处货值金额1.75倍罚款770元 罚没合计830元[9][10]
余杭区拓展在线监管场景
杭州日报· 2025-07-08 03:01
数字技术在公共卫生监管中的应用 - 余杭区通过"畅心泳"项目运用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对50余家游泳场所的水质、新水补充量等数据进行实时监测 [1] - 游泳馆内设置电子大屏实时显示PH值、温度、余氯值等关键指标,并支持二维码查询水质和卫生情况 [1] - 结合执法检查和内部管理数据,对游泳场所卫生安全实施"三色"预警分级管理 [1] 服务型执法与监管创新 - 对红色、黄色预警场馆进行提醒,并支持线上查询分级结果实现监管透明化 [2] - 建立"监管-企业-专家"微信交流群为90余家游泳场所提供指导,实施"首违不罚+信用修复"制度 [2] - 开展法律法规全覆盖培训,联合多部门形成协同监管机制 [2] 多场景数字化监管扩展 - 作为"沁心娱"省级试点,对5家影院、浴场的一氧化碳、甲醛、PM2.5等空气质量指标进行物联网实时监测 [2] - 通过"安心宿"项目对23家重点酒店的杯具洗消、洁具清洗、布草流转实施全流程监控 [2] - 采用数据采集和风险评估为经营者提供科学指导 [2] 监管模式成效与规划 - "在线监管+服务型执法"模式解决传统监管数据滞后、管理低效问题,提升卫生管理水平和营商环境 [3] - 计划拓宽在线监管网络,推进公共场所健康治理现代化以降低传染病传播风险 [3]
天津北辰以服务型执法闯出新路径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7-07 04:26
执法转型与服务创新 - 天津北辰区市场监管局办理首违不罚、轻微免罚案件30件,运用"三书一函"指导经营主体56户次,推动行政执法从"以罚为主"向"惩防并举"转型 [1] - 通过"市监精英"培训和"市监说法"线上普法双品牌,采用高频次、小专题、沙龙式、互动型模式进行法治宣教,实现从单向灌输到双向互动的转变 [1] - 执法与普法深度融合,实现业务办理、执法办案、普法教育"三同步",推动经营主体从"被动合规"向"主动守法"转变 [1] 助企纾困与跨部门协作 - 联合司法、检察、公安等部门建立跨部门联合整治长效机制,依法认定恶意投诉266件,压减涉企行政检查200余次 [1] - 创新实施"风险预警+精准指导+长效跟踪"机制,助力外贸企业完成原材料战略储备、多元化采购渠道开拓、产品标签合规性改造 [2] - 推行"证照协同办"工作模式,变事后核查为前置指导,并成立"党员骨干帮扶团"提供全周期跟踪服务 [2] 行业监管效率提升 - 在餐饮服务领域构建红黄绿"三形三色"警示标识管理体系,使经营主体整改周期缩短40% [2] - 深化包容审慎监管,启动"一案双书"机制,推动行政处罚、合规指导、信用修复多轨并行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