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审慎监管

搜索文档
【省药监局】陕西药品领域行政审批实现服务对象办事“零跑腿”
陕西日报· 2025-09-17 00:30
行政审批优化 - 药品领域行政审批实现全程网办和一网通办 电子许可证发放使服务对象办事零跑腿 [1] - 精减政务服务流程节点7个 优化12个事项的办事流程 [1] - 零售药店开办改革将多个关联事项归集办理 申报材料压缩40% 办理时限缩减50%以上 [1] 监管执法创新 - 出台首次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清单 推进包容审慎监管 [1] - 对不影响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安全有效性的初次违法行为不予处罚 初次违法定义为五年内同一性质首次违法 [1] - 采取预防为主轻微免罚重违严惩过罚相当事后回访等措施 实现行政执法全过程服务 [1] 企业服务支持 - 审评人员赴17家企业开展注册现场指导 变被动受理为主动服务 [2] - 完成涉企行政检查1060家次 对20余家企业开展点对点帮扶 [2] - 产业发展环境持续改善 [2]
【界面访谈】外卖大战不能简单定义为“内卷式竞争”,专家呼吁包容审慎监管
新浪财经· 2025-09-15 06:18
即时经济的竞争性质 - 外卖大战不能简单定义为内卷式竞争 因其带来社会福利增量 如低渗透率人群和地区的新消费习惯[1][6] - 非价格手段存在内卷式恶性竞争现象 如忽略骑手安全保障或恶意信息传播[6] - 价格竞争需同时满足亏损 持续和谋求垄断三条件才属不合理 当前巨额补贴难盈利但不会长期存在[6] 监管原则与方向 - 监管应体现包容审慎原则 以理论基础和扎实证据为依据 不被社会舆情绑架[4][7] - 对明确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如骑手安全或恶意宣传需坚决打击 触及法律条文应惩处[7][8] - 价格竞争可观察后再协调 流量分发应兼顾中小商户利益 发挥行业协会或听证会作用[8][9] 创新与规模化路径 - 中国平台企业研发费用强度为美国同量级企业的50% 与经济发展阶段相关[10] - 创新应聚焦降低社会运行成本 包括商业模式创新如扫码支付或瑞幸咖啡案例[11] - 规模化伴随数据积累可能催生新一轮创新 跨国比较需谨慎[10][11] 对中小企业的影响 - 平台加剧商户间竞争使信息透明 定价权弱化是市场竞争的正常表现[11] - 外卖大战中大商户因规模经济更易获补贴 但非平台经济整体问题[12] - 平台流量分发机制存在头部效应 但不同平台策略差异大 如美团补贴中小商户或小红书基于内容的算法[12] 宏观经济贡献 - 即时经济通过满足即时性需求提振消费 企业资金补贴对拉动消费作用显著[16] - 西部地区的兰州等地外卖规模增幅高达300% 地域效应明显[4][17] - 从外卖餐食向万物即时服务演化 如美容 宠物照看或导游等场景性服务[16][17] 就业市场影响 - 骑手群体规模达千万级别 为就业困难群体提供门槛较低的就业机会[18][19] - 西部外卖服务增长数倍 带动当地骑手就业增加[18] - 就业灵活化趋势明显 出现斜杠青年多平台多场景提供劳动的现象[19] 未来发展方向 - 增量市场需聚焦场景消费 在线服务和技术创新 如与低空经济结合[20] - 需关注灵活就业人群的社会保障和劳动安全问题 平台已尝试提供廉租房或安全奖励机制[20][21] - 骑手职业成为外来人口城市融入的阶梯 但社会尊重和就业稳定性问题仍需关注[21]
外卖大战不能简单定义为“内卷式竞争”,专家呼吁包容审慎监管
新浪财经· 2025-08-14 08:15
外卖大战与即时经济性质 - 外卖大战不能简单定义为内卷式竞争 因其带来社会福利增量 如外卖渗透率较低人群和地区养成新消费习惯 [1][5] - 非价格手段存在内卷式竞争现象 如招募骑手忽略交通安全保障或传播虚假信息 但价格手段竞争需同时满足亏损 持续和获取垄断地位三条件才属恶性竞争 [1][6] - 市场发展目标是降低价格并提升质量 无序内卷竞争核心在于质量下降而非低价 法律规制应聚焦不正当竞争行为而非结果 [2][7] 即时经济的宏观影响 - 即时经济将家庭活动外包产生新交易 促进个人零散时间和技能从供给侧获得市场回报 增加就业机会和收入 [2][16] - 西部地区外卖规模增长迅猛 兰州等地增幅高达300% 体现明显地域效应 [2][17] - 促进消费模式从计划性向即时性场景性转化 如旅游景点急需导游可通过平台匹配 实现无形服务消费增长 [17] 就业市场影响 - 骑手群体规模达千万级别 形成庞大就业群体 其中就业困难群体如失业人员 照顾家庭女性和残障人士通过低门槛骑手工作实现就业 [18][19] - 就业灵活化趋势增强 出现斜杠青年同时为多平台接单或从事多元职业 体现数字经济发展方向 [19][20] - 骑手职业成为外来人口城市融入的重要阶梯 部分骑手晋升为站点负责人或为创业做准备 [21][22] 监管与平台责任 - 监管应体现包容审慎原则 需理论基础扎实证据 不被社会舆情绑架 同时对有明确证据行为如骑手安全问题进行打击 [3][7] - 平台应兼顾大商户流量规模效应和中小企业利益 如美团对中小商户进行补贴 小红书算法基于用户评论优化分发 [11][12] - 行业协会可发挥协调作用 通过协商会或听证会让各方探讨解决方案 而非一刀切叫停 [8] 创新与商业模式演化 - 中国平台企业研发费用强度为美国同量级企业的50% 但创新应聚焦降低社会运行成本 如扫码支付普及或瑞幸咖啡线上线下融合模式 [9][11] - 即时经济向即时服务演化 涵盖美容美甲 宠物照看 家政服务等偶发性需求 提升城市生活便利性 [16][17] - 未来发展方向包括场景消费 在线服务与低空经济等新技术结合 需开拓新增量市场而非仅聚焦既有竞争 [21] 中小企业影响与均衡发展 - 平台加剧商户间竞争使信息透明化 有利于消费者权益保护 但大商户在补贴环节享受规模经济效应 中小企业面临流量获取难题 [11][12] - 外卖大战中堂食受损最严重 且不分企业规模 平台补贴倾向大品牌虽非违法 但可能对中小企业带来不公 [12][13] - 平台需在流量分发机制权衡商业利益与社会责任 如通过算法优化支持优质内容创作者而不仅依赖头部效应 [11][12]
经济日报金观平:持续完善促消费长效机制
经济日报· 2025-06-07 21:54
消费市场表现 - 今年前4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 7% 比一季度加快0 1个百分点 [1] - 消费是驱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当前需持续完善促消费长效机制 [1] 政策与监管 - 扩内需促消费政策密集出台 消费品以旧换新加力扩围 [1] - 需完善考核评价激励机制 提高地方政府促消费积极性 [1] - 实施包容审慎监管 推动新型消费业态稳步成长 [2] - 加强消费产品和服务标准体系建设 强化信用激励约束作用 [2] 消费群体与收入 - 提振消费需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 提升消费能力和意愿 [2] - 需完善收入分配机制 扩大中产人群规模 [2] - 促消费政策目的是帮助消费者购买更符合需求的新产品和服务 [2] 消费转型与升级 - 消费正从实物型向服务型转型 从生存型向发展型升级 [3] - 需提高供给质量水平 聚焦产品和服务短板 [3] - 加快培育新型消费 拓展消费新空间 [3]
经济日报金观平:厚植营商环境沃土 激发企业发展活力
经济日报· 2025-05-11 21:54
经营主体增长与质量提升 - 一季度全国新设经营主体606.3万户,其中民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同比分别增长7.1%、4.3% [1] - 截至3月底全国在册"四新"经济企业2491.8万户,同比增长6.2% [1] - 经营主体量质齐升展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态势,成为应对挑战的底气和韧性 [1] 营商环境优化措施 - 上海连续8年聚焦营商环境建设,广东推行企业服务专员制度保护企业权益 [2] - 需从政务服务、法治建设等维度打造高效政务环境、稳定法治环境等 [2] - 通过硬举措厚植营商沃土,用心帮助企业排忧解难以增强信心 [2] 政策支持与精准施策 - 对龙头企业实施"链长制"服务解决供应链问题 [2] - 对民营和小微企业实施贷款贴息、政府性融资担保降低融资成本 [2] - 对创新型企业增加资金配套奖励健全产业基金体系鼓励技术创新 [2]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 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事项由2018年151项缩减至2025年版106项 [3] - 截至2024年11月底实有经营主体1.89亿户,较2018年增长超70% [3] - 需健全基础制度规则破除地方保护,打通市场准入退出等卡点堵点 [3] 新业态监管与发展 - 推进包容审慎监管如试行特种设备安全沙盒监管制度 [3] - 促进经营主体高效参与经济活动实现优势互补 [3] - 推动运用科技创新成果创造有效供给激发创新活力 [3]
首季中国经济观察丨以营商环境更优,让经营主体无忧——首季中国经济一线调研报告之五
新华社· 2025-04-21 11:38
营商环境优化措施 - 全国新设经营主体606.3万户 其中民营企业同比增长7.1% 外商投资企业增长4.3% [1] - 民间投资由下降转为同比增长0.4% 显示经营主体发展活力提升 [1] - 国务院规范涉企行政检查 各地推行"亮码入企""扫码检查"等精细化监管方式 [2] - 建立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 通过调研座谈、外资企业圆桌会等形式问需于企 [4] 政务服务升级 - 福州推出32组企业类"一件事"和16组个人类"一件事"服务 实现一网通办 [7] - 海南构建自贸港"高效办成一件事"服务体系 推出12个以上特色主题服务 [7] - 北京市昌平区打造"昌通办""昌快干"数字化政务品牌 [7] - 企业信息变更、信用修复、开办餐饮店等关键事务办理效率显著提升 [7] 法治环境建设 - 国务院建立健全涉企收费长效监管机制 形成全过程闭环监管 [9] - 修订《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 将于2025年6月1日施行 [9] - 加快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 整治"内卷式"竞争 破除市场准入障碍 [9] - 出台《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和《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实施办法》 破解地方保护问题 [10] 创新监管模式 - 安徽推行"容错机制" 对非主观轻微违规免予行政处罚 [11] - 完善信用修复制度 试行特种设备安全沙盒监管 [11] - 实施包容审慎监管 为新业态新模式提供发展空间 [11] - 按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开展差异化检查 信誉好企业检查频次减少 [2] 要素保障措施 -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推动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落地 [4] - 海南创新土地供应方式 支持混合开发利用和用途转换 [4] - 安徽建立省市县三级协调机制 创新数据化服务模式破解融资难题 [4] - 3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13.2% 外资企业信心增强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