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航运

搜索文档
政策锚定航向:兴通股份智慧航运布局,打开长期成长空间
搜狐网· 2025-09-29 01:28
政策背景与目标 - 交通运输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人工智能+交通运输"的实施意见》 明确提出以场景应用为牵引 到2027年建成一批"人工智能+交通运输"标志性创新工程的目标 [1] - "智慧航运"被列为七大重点场景之一 核心任务包括推进港口智能感知网络建设 推广智能船舶自主航行系统 构建全程物流链协同系统 [1] 数据资产建设 - 公司自主研发的"船舶运营效率分析数据集"通过福建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认证 成为国内危化品运输行业首个完成数据资产入表的企业 [2] - 数据集整合公司所有在营船舶航行数据 百余个港口作业参数及几十种危化品运输特性数据 为AI模型训练提供高质量数据基础 [2] AI模型应用 - 公司基于DeepSeek API部署AI船队管理系统 打造具有化学品航运特色的"AI-兴仔"航运模型 [3] - 通过知识平台 船舶智能排期与船队营运可视化三大系统 实现业务知识管理 船舶调度安排 船队运营管理全链路数字化转型 [3] - 模型深度整合"海运管家"平台 金蝶"云星瀚"等系统资源 构建覆盖货物智能配载 船舶动态调度 港口实时监测 安全风险预警的全流程智能管理模块 [3] 智能船舶发展 - 公司联合武昌造船打造国内首艘25900载重吨甲醇双燃料不锈钢化学品船"兴通海狮"轮 于2025年9月26日正式交付 [4] - 船舶具备绿色低碳 高端智能 服务全球三大核心优势 集成智能航行 智能机舱 智能能效管理 智能信息集成四大系统 [4] - 通过AI算法实时采集设备运行参数与能耗数据 实现航行数据实时感知 远程监控与故障预判 提升本质安全水平与运营效率 [4] 战略定位与发展前景 - 公司立足沿海散装液体危险品运输龙头优势 以AI技术研发为突破口 加速抢占"AI+航运"产业新蓝海 [1] - 智能船舶是公司贯彻"1+2+1"发展战略的关键举措 响应国家"人工智能+交通运输"号召的生动实践 [4] - 公司拥有危化品航运主业稳健经营根基 具备科技创新驱动的爆发式增长潜力 加速从传统航运龙头企业向智慧航运引领者转型 [5]
中远海科9月24日获融资买入1476.85万元,融资余额3.10亿元
新浪财经· 2025-09-25 01:28
股价与交易数据 - 9月24日公司股价上涨2.57% 成交额达1.56亿元[1] - 当日融资买入1476.85万元 融资偿还1707.88万元 融资净流出231.02万元[1] - 融资融券余额合计3.10亿元 融资余额占流通市值4.74% 处于近一年30%分位低位水平[1] - 融券余量400股 融券余额7036元 处于近一年10%分位低位水平[1] 股东结构变化 - 股东户数5.15万户 较上期减少18.62%[2] - 人均流通股7209股 较上期增加22.88%[2]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7.89亿元 同比下降9.73%[2] - 归母净利润983.02万元 同比大幅下降91.20%[2] 业务构成 - 数字航运与供应链业务占比52.55% 数字城市与交通业务占比46.61% 其他业务占比0.84%[1] - 公司主营业务涵盖智慧交通 智慧航运 智慧物流 智慧安防等领域[1] 分红记录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3.38亿元[3] - 近三年累计派现1.60亿元[3] 机构持仓变动 - 嘉实信息产业股票发起式A新进成为第五大流通股东 持股156.26万股[3]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 永赢科技驱动A 诺安积极回报混合A退出十大流通股东行列[3]
重磅!千艘新能源船舶投入长江航运,智慧航道全线覆盖,航运港口板块活跃,招商南油、招商轮船涨停-股票-金融界
金融界· 2025-09-08 02:09
航运港口板块市场表现 - 早盘航运港口板块表现活跃 板块内招商南油和招商轮船涨停 中远海能涨超8% 国航远洋涨超7% 宁波远洋涨超6% 南京港涨超5% 中远海发涨超4% 宁波海运/中远海特/锦江航运/海通发展涨超3% [1] - 招商南油现价3.36元 涨跌幅10.16% 成交额12.65亿元 年初至今涨幅7.35% 中远海能现价12.02元 涨跌幅8.48% 成交额10.82亿元 年初至今涨幅5.79% [2] - 中远海特现价7.07元 涨跌幅3.67% 成交额1.75亿元 年初至今涨幅0.91% 中远海控现价15.20元 涨跌幅0.53% 成交额4.51亿元 年初至今涨幅4.73% [2] 长江航运绿色智慧转型进展 - 新能源清洁能源船舶实现规模化应用 已有超1000艘新能源内河船舶投入使用 长江干线四川至安徽段建成投运132艘新能源船舶 预计2025年新增406艘 [2] - 长江经济带船舶靠港使用岸电实现常态化 2024年用电量达1.9亿千瓦时 有效减少碳排放 [2] - 智慧航道建设成效显著 长江干线2800多公里航道实现电子航道图全覆盖 智能化监管水平大幅提升 [2] 细分板块发展机遇 - 新能源船舶制造板块需求快速增长 涵盖锂电池/绿色甲醇/混合动力等多种动力类型 预计未来五年长江干线新增近千艘新能源船舶 为制造企业带来可观订单 [3] - 港口设施升级板块受益于智慧港口建设 港口自动化智能化改造需求增加 岸电设施建设/智能调度系统等基础设施升级带来新市场机遇 [3] - 航运物流板块运营效率提升 船舶过闸锚泊等环节时间大幅缩短 绿色节能技术应用降低运营成本 增强行业整体竞争力 [3] 重点上市公司业务布局 - 中远海能主营原油运输业务 在新能源船舶转型方面投入较大 是国内领先航运企业 [4] - 招商轮船拥有多元化船队结构 积极布局新能源船舶 在智慧航运领域持续投入 [4] - 宁波远洋立足长三角区域 深耕内贸航运市场 在港口智能化升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4] - 南京港作为长江下游重要港口 在智慧港口建设和绿色港口转型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4]
前7月长江干线港口货物吞吐量超23亿吨 长江水系电子航道图覆盖5606公里
人民日报· 2025-08-09 21:44
长江航运运输生产 - 1至7月长江干线港口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预计23.4亿吨 同比增长4.8% [1] - 前7个月三峡枢纽通过量9858.4万吨 同比增长15.3% [1] - 长江引航中心引领船舶3.5万艘次 同比增长2.4% [1] - 游轮客运量514.4万人 同比增长5.3% [1] 智慧升级与基础设施 - 新一代北斗船载智能终端推广应用 航运基础设施和行业数据实现全面整合 [1] - 长江水系电子航道图已覆盖5606公里 [1]
引领航运绿色低碳智慧发展新趋势
海南日报· 2025-07-12 00:30
中国航海事业发展现状 - 中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海运船队和世界级港口群,国际海运量占全球近三分之一 [2] - 2024年中国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万亿元,约95%进出口贸易货物量通过海运完成 [2] - 2024年水路货运量达98.1亿吨,货物周转量14万亿吨公里(同比增长8.8%),占货物总周转量55.6% [3] - 已建成52座自动化码头,电子航道图发布里程9,950公里,长江流域实现电子航道"一张图"全覆盖 [3] 航运业转型趋势 - 新技术革命推动行业数字化智慧化转型,绿色低碳成为必然发展趋势 [3] - 全球航运净零排放进程加速,行业正经历深刻变革 [3] - 未来港口需从传统物理节点向"物流+数字""物流+智能""物流+低碳"复合型枢纽转变 [4] 海南航运创新实践 - 近4年海南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9%,区域海洋创新指数居全国第一梯队 [3] - 布局船舶清洁燃料供应链,打造绿色船用燃料加注中心,建立LNG/绿色甲醇加注体系 [3] - 首创"中国洋浦港"船籍港制度,放开外资股比限制,实行"全岛一港"登记(1个工作日办结) [4] - 洋浦港建设航运大数据中心,汇聚12类核心数据;海口港探索无人船舶驾驶技术 [4] - 目标将洋浦港建成全球首个"智慧绿色零碳枢纽港" [3] 行业活动与成果 - 2025年中国航海日发布博鳌倡议,号召引领航运绿色低碳智慧发展 [1][2] - 启动仪式发布2024中国航运发展报告,公布安全诚信公司/船舶名单及科技进步奖 [5]
深度挖掘海洋资源价值,交通部称将加快完善绿色航运政策体系
第一财经· 2025-07-11 05:31
行业发展现状 - 我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海运船队和世界级港口群,国际海运量占全球近1/3 [1] - 2024年水路货运量达98.1亿吨,是10年前的1.64倍,水路货物周转量14万亿吨公里,同比增长8.8%,占货物总周转量的55.6% [2] - 2024年1-5月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73.4亿吨,同比增长3.8%,其中内贸增长4.7%,外贸增长1.8%,集装箱吞吐量1.4亿标箱,增长7.4% [3] - 我国约95%的进出口贸易货物量通过海运完成 [4][5] 绿色航运发展 - 新能源清洁能源船舶规模化应用加速,主要港口绿色集卡占比突破60%,专业化泊位岸电覆盖率超90% [2] - 长江经济带船舶靠港岸电量同比增长54%,国际干线集装箱船和邮轮已常态化使用岸电 [2] - 严格执行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区制度,航运业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 [1] - 未来将健全碳排放监测核算标准,推进新型动力技术装备研发,完善绿色能源加注产业链 [6] 智能化转型 - 已建成52座自动化码头,应用规模和作业效率位居世界前列 [2] - 电子航道图发布里程9950公里,长江流域实现电子航道"一张图"全覆盖 [2] - 未来将加速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与航海深度融合,推动智能船舶商用化 [5] - 拓展人工智能、物联网、5G、北斗等新技术应用场景,发展智慧港口、智慧航道、智能船舶 [1][6] 区域经济格局 - 海港城市港口经济形成"一核两区多片"发展格局,2024年增加值达6.7万亿元,占相关城市经济总量的13.6% [5] - 与2023年相比规模增长3606亿元,增幅高于前两年 [5] - 以上海、苏州等城市群为"一核"引领,长三角和珠三角为"两区"协同发展 [5] 未来发展方向 - 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实现海运调度智能化、港口作业自动化、物流信息实时化 [5] - 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船队与智慧港口集群 [5] - 深度挖掘海洋资源价值,驱动海洋经济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1][5] - 提升航运全要素、全链条数字化水平,突出数据互联共享和业务协同 [6]
勇当交通强国建设的开路先锋——五位交通运输领域代表讲述奋斗故事
新华社· 2025-05-29 13:57
交通强国建设进展 - 交通运输领域代表围绕"加快建设交通强国 勇当开路先锋"主题进行交流,分享奋斗故事 [1] -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公路路基修筑等关键技术被攻克,填补国内空白 [3] - 三峡升船机运维体系建立,编制国内首部齿轮齿条式升船机运行操作规范 [3] 技术创新与智能化发展 - 利用大数据、大模型和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智慧航道、智慧船闸,提升长江航运时效性 [4] - 装备制造领域呈现智能化、自动化趋势,推动交通行业向高效、安全、绿色、智能方向发展 [5] - 邮政系统推广无人机、无人车投送,提高工作效率 [6] 基础设施建设成就 - 参与修建三条跨越天山的超长隧道,操作水平从"会操作"提升至"精操作" [5] - 邮路交通条件改善,从6天送1趟缩短到1周送5班,促进山区与外界沟通 [6] - 冻土公路建设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4项 [3] 行业人才发展 - "95后"操作手参与重大工程建设,见证国产技术装备升级 [5] - 我国首位远洋公务船女船长带领团队保障水上安全形势持续稳定 [4] - 科研人员20年坚持高原冻土研究,被戏称为"野牦牛" [3]
东部沿海大省,为何盯上内河航运?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16 15:57
浙江内河航运发展规划 - 浙江发布《关于高水平建设"航运浙江"的实施意见》,首次提出"航运浙江"建设路线图,重点谋划推进浙赣运河项目[1] - 浙江内河航道总长近9800公里,其中国家高等级航道1600公里,排名全国第四[1] - 内河水运在浙江综合交通体系中扮演不可替代角色,全省内陆城市全部实现通江达海[1] 浙赣运河战略意义 - 浙赣运河连接钱塘江与赣江,全长约800公里,是长三角与中部地区水运联网关键工程,被称为"世纪工程"[3] - 项目将破解钱塘江"断头航道"困局,使宁波舟山港腹地拓展至江西赣州稀土、南昌汽车零部件等产业[4] - 衢州已启动常山江航电枢纽建设作为前置工程,建成后浙江中西部与长江经济带距离将大幅缩短[7] 内河航运经济优势 - 内河水运成本仅为公路1/5、铁路1/3,单位货物碳排放为公路1/10[2] - 1条三级航道运力相当于4条高速公路,可减少重型货车流量30%[2] - 水运促进产业联动,衢州建材化工产品可运往中部,江西锂矿可运往衢州新能源电池工厂[5] 航道网络升级 - 湖州完成京杭运河三级航道整治,新增三级航道18.8公里、四级航道36.3公里[9] - 温州-丽水瓯江集装箱航线开通,单船运力替代30多辆集装箱卡车[9] - 嘉兴打造长三角海河联运枢纽港,开通覆盖四省29条航线[9] 智慧与绿色航运 - 浙江发布全国首个内河智慧航道建设导则,应用AI视频分析技术自动识别航道隐患[9] - 全国首艘内河氢能集装箱船"东方氢港"号年减碳700吨,湖州绿色廊道试点全面推进[12] - 计划三年建成"一网一脑五场景两平台"智慧航道体系,入选全国数字化转型升级示范[10] 湖州港发展案例 - 湖州港2023年货物吞吐量1.48亿吨,居全国内河港口第八、非长江港口第一[13] - 2024年一季度完成吞吐量3158.51万吨、集装箱25.85万标箱,均列浙江内河第一[13] - 建成1050万吨级"空中运输走廊",替代每日1500车次重卡运输,实现零排放[15] 港产城融合发展 - 湖州临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25%,物流服务辐射长三角多地区[16] - 铁公水枢纽港实现三种运输体系无缝对接,为浙江唯一具备该条件的内河码头[15] - 计划到2027年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率降至13%,水路货运周转量增长10%[15] 文旅融合新方向 - 重启杭湖游船航线,推出"泛舟浙里"计划,以3条国家级+10条精品航线串联山水人文[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