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数据资产入表
icon
搜索文档
医疗数据资产流通交易专家
2025-09-28 14:57
医疗数据资产流通交易专家 20250926 北京市试点医疗数据流通后,2024 年推广至 22 家直属医院,上海国儿 等医院 2025 年跟进,财政部《数字资产全过程管理的试点方案》推动 卫健委数据资产管理,天坛医院和同济医院联合研究产生影响。 大模型厂商积极购买医疗数据训练模型,如 AI 公司购买胸科医院数据开 发手术规划产品通过欧美标准审核,促使医院认识到数据价值并参与流 通,预计年底新数据交易案例将超过去年。 民营医疗机构对数据交易意愿高,包括检测机构、影像中心和专科医院, 需确保匿名化处理保护患者隐私,已有影像中心完成相关服务,检测中 心数据逐步开放。 医疗数据需求方包括大模型厂商、科研单位、药物/器械研发机构、医药 营销机构,互联网头部机构和垂直领域企业需求较高,通过合作、科研 项目等方式获取数据。 医疗数据流通需患者知情同意,对外流通需匿名化处理,通过第三方数 据交易所交易确保流程透明合法,上市公司已通过交易所完成多次交易。 Q&A 请介绍目前国内医疗数据流通的试点情况及典型案例。 摘要 民营医疗机构,包括检测机构、影像中心以及一些专科医院,对医疗数据交易 表现出较高意愿。例如,一些由知名三甲专家 ...
2025年中国数据要素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艾瑞咨询· 2025-09-27 00:05
数据作为第五生产要素由于其非竞争、可复制、无限增长与供给的特性,其价值挖掘流程的复杂程度远高于 其他传统生产要素,从数据来源的合法性、权属划分到后续的价值评估与增值管理,数据要素价值的提升对 于政策明晰的制度框架与实施路径有较高依赖,随着市场化体系的健全,以地方性数据交易机构、数商为代 表的产业模式正逐步成为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发展的核心,以"政产联动"建立良好的供数、用数生态,促 进"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保安全"的阶段性目标达成。 数据要素行业丨研究报告 核心摘要: 近况解读:国内数据要素行业现状分析 在政策指导与产业建设的共同作用下,以数据、科技与基建为核心的数据要素市场体 系逐步完善,推动行业向更高价值的"政产联动"迈进 政策剖析:近年数据要素行业政策解读 数据产业链价值流通体系的政策性完善与地方性数据体系 的健全成为国内数据要素 价值链流通的重要保障,数字产业进入"质量提升"新阶段 规模核算:中国数据要素行业市场规模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成为推动国内整体经济体系发展的重要驱动,预计国内数据要素 市场 将以约 20.26% 的复合增长率于 2028 年突破 3000 亿元 近年国内数据要素产业发展呈现稳步增 ...
数据资源入表 要从“怎么看”迈向“怎么办”
搜狐财经· 2025-09-22 22:20
杜坤伦 许余洁 自2024年财政部《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正式施行以来,数据资产"入表"已从一个前沿 的理论概念,迅速转变为数字经济时代企业价值重估的现实命题。然而,广大企业在实践中普遍面 临"想入、盼入,但又怕入、难入"的窘境。数据资产的权属界定、价值计量、成本归集等一系列难题, 构成了从顶层设计到实践落地之间的"最后一公里"。在此背景下,江苏省财政厅近日印发的《企业数据 资源入表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为企业数据资源规范化入表等提供操作手册,标志着地方层面 在推动数据要素价值化进程中,迈出了从"怎么看"到"怎么办"的关键一步。 首先,当前企业数据资产入表的最大障碍之一,是会计核算与传统体系的冲突以及操作流程的缺失。企 业面对"数据"这一新型生产要素,往往不知从何入手进行成本归集与分摊。《指南》第四章系统性地构 建了数据资源成本的归集与分摊框架。它不仅厘清了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开发成本等主要构成,更创 新性地将成本细分为可直接归集的"数据权属鉴证费""质量评估费"等,以及需要分摊的"基础设施成 本""人力资源成本"等间接费用。与此同时,《指南》为间接成本的分摊提供明确的动因指引,如基础 设施 ...
【管理锦囊】 数据资源入表 要从“怎么看”迈向“怎么办”
证券时报· 2025-09-22 21:33
核心观点 - 江苏省财政厅发布《企业数据资源入表指南》为数据资产入表提供操作框架 推动数据要素价值化从理论转向实践 [1] 会计核算体系构建 - 系统构建数据资源成本归集与分摊框架 明确采购成本 加工成本 开发成本等直接成本及基础设施成本 人力资源成本等需分摊的间接成本 [2] - 创新细分成本类型 包括可直接归集的数据权属鉴证费 质量评估费 以及按数据处理量或设备使用时间分摊的基础设施成本 按服务人员工时分摊的人力成本 [2] - 将模糊会计原则转化为可执行步骤 降低企业入表技术门槛和操作不确定性 [2] 合规确权与会计确认 - 提出系统性解决方案解决权属界定模糊问题 要求企业进行主体合规 来源合规 内容合规等全方位自查 [3] - 落地转化"三权分置"理念 通过合同约定 技术手段 登记确权等方式明确数据资源持有权 数据加工使用权 数据产品经营权 [3] - 构建内部法律与技术尽调流程 使会计确认中"由企业拥有或控制"前提成为可审计的客观验证过程 [3] 战略管理与价值创造 - 强调入表方案需与企业战略目标一致 并对数据资源商业价值 财务贡献进行分析 [4] - 要求预估无形资产使用寿命时关注数据资源相关业务模式 更新频率和时效性 技术迭代等因素 [4] - 鼓励自愿披露数据资源应用场景 价值创造方式等非财务信息 推动数据资产从后台成本向前台价值转变 [4] 政策实践与未来展望 - 结合区域先行先试实践总结提炼 为其他区域提供可复制 可推广的借鉴 [5] - 数据资产公允价值形成仍需跨行业 跨区域的数据流通与价值评估及更高层级制度协调 [5] - 通过地方实践探索构建符合国情且国际接轨的数据资产会计核算生态体系 [5]
上海钢联(300226) - 上海钢联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20250919.docx
2025-09-19 10:52
业务数据与人员规模 - 产业数据服务业务人员2,827人 [2] - 2025年上半年付费会员数27.38万个 [8] - 数据资源总量超10.4TB,涵盖17,397个细分品种 [10] - 已建设23个大类数据库和82个二类数据库 [10] 财务与股东回报 - 2024年回购股份支付金额4,962.80万元(视同现金分红) [2] - 2025年半年度拟派发现金股利1,593.61万元 [2]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超5,000万元 [5] - 钢银电商应收账款期末余额6.64亿元,同比减少36.60% [7] 技术研发与AI应用 - 推出"小钢""小铁"数字智能助手并实现多渠道上线 [5] - 探索AI与EBC平台融合,强化模型训练效果 [5] - 深化数据处理、预测模型和经营决策应用 [5] - 通过AI技术赋能价格预测、预警及数据采集分析 [5] 国际化战略布局 - 以新加坡为亚太运营枢纽推进Mysteel价格体系国际化 [3][10] - 合资设立越南孙公司强化东南亚布局 [10] - 东南亚市场以数据采集为核心逐步拓展本地服务 [10] 业务发展战略 - "百链成纲·千帆竞发"战略复制至能源、化工等大宗商品领域 [3] - 扩大寄售业务交易规模,延伸钢银生态服务 [6] - 通过供应链创新、仓储物流升级及SaaS服务驱动增长 [6] - 持续扩展产业数据服务覆盖范围及商品种类 [3] 数据资产与治理 - 2025年上半年数据资产入表金额333万元 [10] - 通过标准化数据治理和质控体系保障数据可靠性 [3] - 探索RDA应用场景及数据共享收益分配模式 [4][9] 市值管理与投资者关系 - 制定《市值管理制度》但暂无回购计划 [4] - 通过技术创新、海外拓展及业绩增长提升公司价值 [4][6] - 2024年完成回购股份注销事项 [6] 风险控制与运营优化 - 主动调整业务结构减少长周期工程配送业务 [7] - 加强应收账款催讨清理力度 [7] - 优化产品结构提升风控能力 [7]
企业数据资产开发运用提质加力,规则制度仍有完善空间
新浪财经· 2025-09-15 22:59
公司动态 - 公司中标中国—东盟信息港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系统平台建设服务采购项目 [1] - 中标代表客户对公司技术和产品实力的认可 [1] - 公司将在完成项目同时积累实施经验 争取未来更广泛参与各地数据资产开发 流通 交易各环节建设 [1] 行业趋势 - 数据要素市场化进程加快 数据资产的战略价值逐步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构成 [1] - 近期各地密集出台政策 加速推进企业数据资产入表工作 [1] - 各地通过"激励+指引"双重政策发力 精准呼应企业在数据资产化进程中的实际需求 [1] - 政策为数据要素价值充分释放搭建更完善的制度环境 [1]
企业数据资产开发运用提质加力 规则制度仍有完善空间
证券日报· 2025-09-15 16:07
这一趋势在资本市场的表现尤为突出。一方面,数据资产证券化进程加速推进,部分手握核心用户数据、交易数据等优质 资源的企业,通过将数据资产未来收益权证券化的方式,有效拓宽了融资渠道,打破了传统融资模式对实体抵押物的依赖,为 企业发展注入了新的资金活力。 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自今年4月份市场首单数据资产ABS(资产证券化)成功发行以来,截至目前,累计已有4单数据资 产(赋能)ABS落地,合计发行规模达17.74亿元,数据资产证券化加速进入常态化发行阶段。 本报记者 田鹏 9月15日,北京三维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投资者互动平台回应称,此次中标中国—东盟信息港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系 统平台建设服务采购项目,代表了客户对公司技术和产品实力的认可,公司将在完成项目的同时积累实施经验,争取未来更广 泛参与各地数据资产开发、流通、交易各环节的建设。 这一企业动态清晰印证,随着数据要素市场化进程加快,数据资产的战略价值已逐步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构成。这 也正是近期各地密集出台政策、加速推进企业数据资产入表工作的核心逻辑支撑。各地通过"激励+指引"的双重政策发力,既 精准呼应了企业在数据资产化进程中的实际需求,也为数据 ...
2025年中国数据要素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艾瑞咨询· 2025-09-14 00:07
核心观点 - 数据作为第五生产要素具有非竞争、可复制、无限增长特性 其价值挖掘需依赖政策框架与市场化体系 通过政产联动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发展[1] - 国内数据要素市场预计以20.26%复合增长率增长 2028年突破3000亿元 其中数据处理环节规模达1440亿元[6] - 数据价值链流通涵盖合规确权、登记、评估、入表、交易、资本化及通证化七个环节 形成完整价值释放体系[11][13][16][19][21][23][25] 行业现状 - 政策指导与产业建设共同推动数据要素市场体系完善 行业向更高价值政产联动迈进[2] - 数字经济规模从2017年27.2万亿增长至2023年53.9万亿 复合增长率12.07% 2024年核心产业增加值达13.49万亿元 占GDP10%[6] 政策体系 - 数据二十条政策明确三大数据源分类分级确权制度 划分数据资源持有权、加工使用权与产品经营权[11] - 建立1+3政策体系推动公共数据资源管理 通过国家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平台实现全国一体化登记[13] 市场规模 - 数据要素市场复合增长率20.26% 2025年达2000亿元 2028年突破3000亿元[6] - 金融业占比约三分之一 互联网产业占比20% 通讯、制造、政务、医疗、交通等行业持续提升规模[28] 价值链流通-合规确权 - 数据要素权属体系建设是价值链流通前提 数据二十条政策完善确权制度但实践仍存在公共数据开放不足、企业流通受阻等问题[11] 价值链流通-数据登记 - 数据资源由行政事业单位登记 数据产品及资产由交易机构登记 公共数据通过国家平台实现全国互联互通[13] 价值链流通-价值评估 - 2019年发布数据资产评估指引开启计量时代 2024年6月发布公共数据价值评价标准填补领域空白[16] - 数据价值易变性导致评估复杂 需阶段性评估调整 市场公允价值评估依赖信息透明度与专家主观判断[17] 价值链流通-资产入表 - 2024年会计处理暂行规定实施 数据资源以无形资产等形式入表 改善企业资产负债结构[19] - 上市企业数据入表数量提升 主要应用于对外服务、内部降本增效及AI开发 但交易流通活跃度不足[19] 价值链流通-资产交易 - 数据交易呈现内冷外热模式 场外交易占主导 政策调整为场内场外协调发展[21] - 五大头部交易所在交易规模、标准制定等领域发挥主导作用 但场外交易面临安全与合规问题[21] 价值链流通-资本化应用 - 数据资本化优化企业融资渠道 特别服务科技企业 实现科技-产业-金融循环[23] - 金融杠杆同步扩大数据价值属性与市场风险 需动态评估把控风险[23] 价值链流通-资产通证化 - RWA将实物资产转化为数字资产 RDA通过四大创新模式将数据转化为金资产[25] - DCB体系以交易底链、资产链与价值链组合保障通证化安全推进[25] 产业实践-金融业 - 多元数据融合提升风控、营销、投资业务表现 金融机构技术输出助力中小企业转型[30] - 金融数据要素规模以19.06%复合增长 2028年突破1000亿元 五大数交所上架2060款金融数据产品[31] 产业实践-工业制造业 - 可信数据空间与高质量数据集推动产业由规模红利向数据红利转型[34] - 工业数据要素规模以24.22%复合增长 从2025年157亿元增长至2028年302亿元[34] 产业实践-医疗健康业 - 医疗数据推动三医产业协同发展 提升资源配置与服务效率[36] - 医疗数据要素规模以23.69%复合增长 2028年突破250亿元 需关注个人数据安全合规[36] 行业趋势-高质量数据集 - 高质量数据集为AI产业提供关键要素 2025年行动方案将其作为重点布局对象[39] - 截至2025年上半年建设数据集524个 规模超29PB 服务163个大模型[39] 行业趋势-可信数据空间 - 可信数据空间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下的价值共创 2025年出台发展行动计划[42] - 首批试点63个项目涵盖13城市、22行业、28企业 2028年计划建设超100个可信数据空间[42]
激活数据潜能,赋能企业新未来——基于政策与实践的注册数据资产管理师之路
搜狐财经· 2025-09-01 04:27
政策框架与制度基础 - "数据二十条"构建数据要素市场制度基础 明确数据产权归属、流通规则及安全保护要求 [1] - 《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细化会计处理方法 确保科学确认、计量和报告数据资产 [1] - 双政策提供明确政策指引和操作框架 开启企业数据资产管理新篇章 [1] 数据资源管理实践 - 企业需全面盘点数据类型、存储位置及管理责任部门 结合业务场景精准划定入表数据范围 [3] - 数据确权存在所有权模糊、跨境传输法律差异及隐私保护平衡等核心难题 [5] - 行业细则需逐步完善以实现权责明晰 解决历史原因和跨界特性导致的权属问题 [5] 数据资产价值评估方法 - 成本法通过计算数据采集、清洗、加工成本确定初期价值 [5] - 收益法适用于已形成稳定收益模式的数据类别 [5] - 市场法需在活跃成熟交易市场前提下谨慎使用 避免价值高估或低估 [5] 数据资产会计处理 - 存货类数据资产需定期进行减值测试 反映市场变化对价值的影响 [7] - 无形资产类数据按使用寿命差异化处理 有限寿命期内摊销 不确定情况下检测减值迹象 [7] - 需保持计量方法稳定性和一致性 维护财务信息严谨性 [7] 数据资产金融应用 - 银行对数据资产质押贷款通常设定不超过评估值50%的质押率 [9] - 质押数据需在合规交易所完成登记手续 优先选择抗衰减能力强的数据类别 [9] - 资产证券化面临法律关系复杂、现金流预测困难及缺乏历史违约数据等障碍 [10] 数据资产入表效益 - 优化企业财务结构 降低负债比率并提高资产周转效率 [20] - 高质量数据资产成为轻资产科技企业资产负债表的重要支柱 [20] - 需加强IT与财务部门交叉培养 通过轮岗培训形成复合型人才体系 [20] 系统化实施要求 - 数据资产入表涉及政策解读、资源梳理、权益界定、价值评估、会计处理及风险管控多环节 [20] - 需结合企业实际情况采用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 充分挖掘数据潜力 [20] - 持续创新与实践是实现数据价值最大化的关键路径 [20]
2025年中国数据要素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艾瑞咨询· 2025-08-30 00:06
核心观点 - 数据作为第五生产要素具有非竞争、可复制、无限增长特性,其价值挖掘需依赖政策框架与市场化体系,通过政产联动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发展[1] - 国内数据要素市场以20.26%复合增长率高速增长,预计2028年突破3000亿元,其中数据处理环节规模占比最高达1440亿元[4][6] - 数据价值链流通涵盖合规确权、登记、评估、入表、交易、资本化及通证化七个环节,需建立专项制度体系保障价值释放[11][13][16][19][21][23][25] - 金融业(19.06%复合增长率)、工业制造业(24.22%复合增长率)、医疗健康业(23.69%复合增长率)为数据要素核心应用产业,2028年规模分别突破1000亿、302亿、250亿元[28][31][34][36] - 高质量数据集与可信数据空间建设成为新阶段发展重点,截至2025年上半年已建设524个数据集(规模29PB),2028年可信数据空间计划突破100个[39][40][42] 行业规模与增长 - 中国数字经济规模从2017年27.2万亿增长至2023年53.9万亿,六年翻倍,复合增长率12.07%[6] - 2024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13.49万亿元,占GDP10%,数据要素市场复合增长率20.26%,2025年达2000亿元,2028年突破3000亿元[6] - 数据处理环节为规模最高细分产业,2028年预计达1440亿元[6] 数据价值链流通体系 合规与确权 - 数据二十条明确三大数据源分类分级确权制度,划分数据资源持有权、加工使用权与产品经营权[11] - 实践存在公共数据开放不足、企业流通受阻、个人数据边界模糊等问题,需建设刚性法律体系[11] 数据登记 - 数据资源由行政事业单位登记,数据产品及资产由交易机构登记,公共数据采用"1+3"政策体系与国家总枢纽平台[13] - 国家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平台对接省级平台,打破数据隔阂[13] 价值评估 - 2019年发布数据资产评估指引,2024年6月新增公共数据社会与经济价值评价标准[16] - 数据价值易变性导致评估难度高,需动态调整及市场公允价值机制[17] 资产入表 - 2024年《企业数据资源会计处理暂行规定》实施,数据资源可计入无形资产、存货等科目[19] - 入表资产主要用于对外服务、内部降本及AI开发,场内交易活跃度不足[19] 资产交易 - 数据交易所数量及产品丰富度提升,但场外交易占主导 due to 流程复杂及成本因素[21] - 政策调整为"场内与场外协调发展",需解决场外交易安全与权属分配问题[21] 资本化应用 - 数据资产可用于企业融资与股权投资,优化资产负债结构,但需动态评估控制风险[23] 资产通证化 - RWA实现实物资产数字化,RDA通过数据资产壳等创新模式转化为稳定收益资产[25] - DCB体系保障通证化安全,支持ABS及跨境融资[25] 产业实践规模 - 金融业占据三分之一市场份额,互联网产业占20%,通讯、制造、政务、医疗、交通持续增长[28] - 金融业数据要素规模以19.06%复合增长率增长,2028年达1000亿元[31] - 工业制造业以24.22%复合增长率增长,2025年157亿元,2028年302亿元[34] - 医疗健康业以23.69%复合增长率增长,2028年突破250亿元[36] 发展趋势 高质量数据集 - 高质量数据集为AI产业关键要素,2025年行动方案重点布局数据标注领域[39] - 截至2025年上半年建设524个数据集(29PB),服务163个大模型[39] 可信数据空间 - 2025年发布可信数据空间行动计划,首批63个试点涵盖城市、行业及企业[42] - 2028年计划建设超100个可信数据空间,形成数据生态体系[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