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市场规律
icon
搜索文档
网约车司机的愤怒,更多来源于不理解市场规律
凤凰网· 2025-09-28 04:34
抽成正是网约车和出租车最大的不同,网约车的效率、服务,都是建立在弹性抽成基础上的。这些抱怨背后,是对市场规律的不理 解;不认同市场规律,就会让司机产生愤怒感。 on 2025年8月,滴滴、T3、曹操等多家网约车平台宣布降低抽成比例,最高抽成上限从29%降至27%,旨在保障司机收入并促进行业可持 续发展。 根据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发布的《城市出行的就业韧性:网约车司机就业图景与职业表现(2025)》调研报告,在六类蓝领岗位 中,网约车司机以7623元的月均收入位列第二,高于外卖和快递。 根据这个报告,一线城市滴滴司机一个月收入能达到11000。前面提到的那个司机,算上折旧成本也差不多。再比如宁波的数据,用纯 电动车跑网约车,一个月纯利润也能在7400多元。 所以,在很多网约车司机觉得这个行业越来越不挣钱的同时,这个收入水平,还会继续吸引更多的人,进入这个行业。 实际情况也是如此,开网约车的人越来越多。广州市交通运输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3月31日,广州注册网约车驾驶员17.12 万人,日均活跃网约车驾驶员9.45万人。一个月后,注册网约车驾驶员17.70万人,日均活跃网约车驾驶员9.87万人。 降低 ...
新材料投资逻辑:战略自主与市场规律的双重博弈
材料汇· 2025-08-31 15:02
全球新材料产业竞争格局与中国定位 - 全球新材料产业形成三级竞争梯队格局,美国、日本和欧洲为第一梯队,在核心技术、研发能力和市场占有率方面占据绝对优势 [4] - 中国与韩国、俄罗斯同处第二梯队,在稀土功能材料、先进储能材料、超硬材料等领域形成规模优势,但高端聚合物、电子化学品等领域仍高度依赖进口 [4] - 中国新材料产业政策呈现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特征,构建了"鼓励类、限制类、淘汰类"分类指导体系,政策工具包括标准建设、生产应用示范平台和测试评价平台 [6] - 中国新材料产业结构与全球存在显著差异,2020年全球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前沿新材料占比分别为49%、43%、8%,中国同期比例为57.4%、39.1%、3.5% [6] - 全球新材料市场规模从2010年4000亿美元增长至2020年近3万亿美元,预计2026年将超过6万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速超14% [7] - 中国市场增速更为强劲,近10年年均增速保持在15%以上,2024年总产值超8万亿元,预计2025年将达到10万亿元 [7] 新材料投资的核心驱动因素 - 新材料赛道投资逻辑建立在"需求-政策-技术"三角驱动模型基础之上 [10] - 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扩张带来多元化需求,2024年新能源汽车结构材料行业营收同比增幅达12.5% [11] - 风电领域表现亮眼,2024年风电叶片对碳纤维的需求占比达37.96%,较上年明显提升 [11] - 半导体与显示产业技术迭代创造高端电子化学品增量市场,2024年中国光刻胶总体国产化率约25%,其中半导体用光刻胶国产化率仅8% [12] - 全球生物降解塑料市场规模已突破50亿美元,预计未来五年年均增速超10% [12] - 科创板成为新材料企业融资重要平台,截至2025年3月已有51家新材料企业登陆科创板,IPO累计融资超430亿元 [13] - 2024年前三季度科创板新材料企业合计研发投入达29亿元 [13] - 标准体系建设是政策推动新材料产业化的关键抓手,构建了覆盖研发、生产、应用全流程的标准体系 [14] - 生产应用示范平台解决了新材料"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转化难题 [15] 细分赛道投资价值深度解析 - 高端聚合物材料是进口依赖最严重的细分赛道之一,2024年POE进口依存度95%、mPE 90.7%、EVOH 90%、PI 85%、PEEK 80% [20] - POE材料2024年进口量达78万吨以上,同比增长12.7%,技术难点集中在α-烯烃共聚工艺、催化剂高温活性控制等环节 [22] - 聚酰亚胺材料2024年进口量约2.3万吨,全球半导体PI膜市场预计2024-2030年年复合增长率达10.1%,中国市场占比超40% [23] - PEEK材料2024年进口量约1.2万吨,高端产品完全依赖进口 [24] - 碳纤维材料2024年进入结构性调整阶段,国内年产能达135500吨,新增产能15300吨,增速12.73% [25] - 2024年碳纤维需求呈现"传统领域稳中有降、新兴领域快速增长"格局,风电叶片需求占比37.96%,成为第一大应用领域 [27] - 电子化学品领域呈现"梯度替代"特征,光刻胶、湿电子化学品和电子气体的总体国产化率分别约为25%、50%和60% [28] - 2024年国内半导体用光刻胶国产化率仅8%,但细分品类进展分化 [30] - 生物基新材料2024年全球市场规模突破800亿美元,中国市场规模达1200亿元,同比增长23% [35] - 超导材料2024年全球市场规模达280亿美元,中国市场占比超20%,投资逻辑核心在于"高温超导的商业化突破" [38] - 固态电池2024年市场规模达150亿元,预计2030年将突破2000亿元,年复合增速超60% [40] 新材料企业投资价值评估体系 - 新材料企业投资价值评估需要建立在对技术、产业和资本三维度的深刻理解之上 [47] - 专利布局是技术实力的基础指标,不仅要看专利数量,更要关注专利质量和布局结构 [49] - 2024年前三季度科创板新材料企业平均研发强度达8.5%,显著高于制造业平均水平 [51] - 产业链卡位能力决定了企业的盈利稳定性和议价权,靠近下游应用端的企业往往具有更高的抗风险能力 [52] - 碳纤维行业2024年产能达13.55万吨,但产量仅5.9万吨,平均产能利用率约43%,显著低于国际领先企业80%以上的水平 [53] - 科创板新材料企业平均市盈率约55倍,显著高于主板制造业企业 [56] - 股东结构与治理机制影响企业长期发展稳定性,核心技术人员和管理层持股比例较高的企业能更好地平衡短期业绩与长期发展 [57] 投资风险控制 - 技术研发风险是新材料投资最核心的不确定性来源,新材料从实验室研发到产业化通常需要10-15年周期 [60] - 2024年数据显示,国内新材料企业研发项目的平均成功率约为30%,显著低于传统制造业 [60] - 市场推广风险往往被投资者低估,2024年生物可降解塑料市场规模达200亿元,但因成本比传统塑料高30-50%,实际渗透率仍低于政策预期 [61] - 政策变动风险对新材料投资影响尤为显著,2024年稀土开采、冶炼分离总量控制指标增速分别降至5.9%、4.2%,较2023年的21.4%、20.7%明显放缓 [62] - 产能过剩风险在部分新材料领域已显现,2019-2023年碳纤维产能五年翻近五倍,导致2024年产能利用率仅43% [64] 未来展望 - 材料基因组计划推动研发范式革新,将新材料研发周期从10-15年缩短至3-5年 [75] - 预计到2030年,采用材料基因组技术开发的新材料将占据市场的30%以上 [75] - 碳中和目标推动材料全生命周期绿色化,预计到2025年绿色新材料市场规模将突破1万亿元,占新材料产业总产值的10%以上 [79] - 能源转型带来的材料需求爆发将持续十年以上,预计2030年新能源材料市场规模将达到3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在15%以上 [80] - 关键战略材料的国产替代将向纵深推进,预计到2027年高端新材料国产替代率将从目前的不足30%提升至50%以上 [84] - 军工新材料市场将保持10-15%的年均增长,成为新材料领域的稳定器 [86]
悟道就是赚得明白,亏得也明白?
集思录· 2025-08-15 14:09
投资理念与悟道 - 悟道的本质在于建立清晰的盈利逻辑和风险认知体系,表现为涨跌情绪稳定[1] - 短期收益可能来自运气(如小市值策略或贴水交易),但长期需验证可持续性[1] - 成熟投资者特征为牛市不激进、熊市控回撤,通过长期复利实现N倍收益[2] - 自我验证过程需经历牛熊周期检验,避免将阶段性运气误认为能力[3] 方法论构建 - 需形成独立投资框架而非人云亦云,包含独特见解和盈利模式[3] - 经典著作(《证券分析》《聪明的投资者》等)可搭建战略级投资系统[7] - 知识转化需3年以上实践验证,通过正反馈循环持续优化体系[7] - 核心要素包含胜率、赔率、杠杆、频率四维度的动态平衡[12] 认知进化路径 - 悟道是持续演进的过程,需结合实战年年修正(如2014年后持续验证)[7] - 需避免机械遵循或过度解构规律,保持与市场规律的动态适应[8] - 关键能力包括识别规律边界、评估时效性、感知演变趋势[8] - 最终状态为平和淡定心态,年化10%目标且接受阶段性跑输指数[13][14] 市场本质认知 - 悟道不等于预测未来,而是洞察特定市场/品种的认知差变现机会[9] - 稳定盈利(非大起大落)是检验标准,包含"看不懂不做"的纪律[9] - 需建立五行思维框架:成长性(木)、红利(火)、流动性(水)、避险(金)、稳健(土)[10][11] - 顶级认知体现为消除分别心,保持"万物一体"的投资哲学境界[13]
指数再度反攻,我保持自己的观点,同时祝福赚钱的朋友
搜狐财经· 2025-08-13 07:50
A股市场表现 - A股继续上涨并创下2024年10月8日新高 进一步逼近3700点 [1] 证券行业 - 券商板块反攻推动指数上涨 多家券商披露上半年业绩表现优异 [4] - 证券板块上涨后需等待下一次合适机会 [5] 锂矿行业 - 锂矿板块消息面消化结束 期货盘一度大幅低开超3% 股票大涨后开始回落 [7] - 除非对停产时间有异常透彻了解 否则当前位置存在风险 [8] 白酒行业 - 白酒龙头公司半年报显示营收和净利首次个位数增长 为行业财报蒙上阴影 [9] - 白酒板块价格走势再度触碰半年线 呈现压力迹象 [10] 投资理念 - 投资需在认知范围内操作 对看不懂的领域保持学习态度 [3] - 市场机会持续存在 关键在于资金管理能力 [6]
知敬畏是价值观也是方法论(人民论坛)
人民日报· 2025-08-06 22:49
核心观点 - 文章强调敬畏之心在纪律教育、文化保护及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指出缺乏敬畏将导致权力滥用、资源浪费和发展失衡 [1][2][3] 纪律教育与权力观 - 党员干部需敬畏人民、组织和法纪 权力观偏差是违纪违法的主要原因 [1] - 纪律执行要求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 保持受监督约束的工作习惯 [1] 文化遗产保护 - 城市发展从大拆大建转向文脉赓续的内涵式发展 禁止迁移古树、滥建地标和更改老地名 [2]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根魂 需以敬畏态度对待历史遗存 [2] 经济发展规律 - 滥用行政命令干预市场会导致乱收费、乱罚款等行为 破坏经营环境 [2] - 企业盲目价格竞争和扩张会妨碍行业健康发展 需敬畏市场规律 [2] - 项目开发需平衡收益与生态效益 避免以自然破坏换取短期发展 [2] 方法论与行为准则 - 敬畏是价值观也是方法论 有敬无畏会导致乱作为 有畏无敬会导致不作为 [2] - 常怀敬畏之心能实现有为善为和行稳致远 体现智慧与能力 [2][3]
打“飞的”来华购物 美国人用行李箱给中国制造投票
搜狐财经· 2025-05-06 17:11
关税政策与消费者行为 - 美国政府对价值不超过800美元的中国小额包裹征收120%或100美元关税 导致部分商品价格涨幅达140%至377% [1] - 关税政策刺激美国消费者直接飞往中国采购 支付宝数据显示4月前半月美国游客在华消费金额同比增长两倍 [1] - 美国取消小额包裹免税政策可能使企业和消费者年损失合计470亿美元 [4] 中国制造业竞争力 - 中国制造已从价格优势升级为质量、技术、设计的综合优势 获得美国消费者认可 [4] - 义乌小商品、杭州服装、深圳电子配件成为美国游客热门采购品类 [3] - 景德镇陶瓷等商品因文化标签实现价格翻倍 体现生活方式输出效应 [6] 市场规律与政策效果 - 美国政府关税保护政策适得其反 未能阻断消费者对中国商品的需求 [4] - 中国"即买即退"退税政策提升购物便利性 形成与关税壁垒的鲜明对比 [6] - 市场选择超越政治壁垒 中国供应链效率和政策创新形成系统性优势 [8] 行业现象与数据表现 - 洛杉矶机场查获"自用"中国货数量暴增300% 反映个人采购趋势 [6] - 部分商品如18美元连衣裙加征关税后价格飙升至45美元 [1] - 义乌产"修仙盲盒"等创意商品引发海外消费者文化消费热潮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