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国债买卖

搜索文档
收益率曲线将持续陡峭
期货日报· 2025-09-10 21:09
债市调整与收益率变化 - 国债收益率曲线走陡 债市调整基本到位 2年期 5年期 10年期 30年期国债收益率分别为1.41% 1.62% 1.85% 2.15% 较8月底分别变化0.23 -0.93 1.35 1.00个基点 [1] - 股债行情联动效应减弱 债市整体重回震荡区间 [1] 央行流动性操作 - 8月央行通过MLF操作净投放3000亿元 通过买断式逆回购净投放3000亿元 通过PSL净回笼1608亿元 通过短期逆回购净回笼534亿元 整体实现净投放3865亿元 [3] - 9月5日央行开展10000亿元3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操作 等量续作到期资金 [3] - DR001利率在1.4% DR007利率在1.45%波动 流动性合理充裕态势确定 [3] 经济数据表现 - 8月出口同比增速4.4% 较上月下降2.8个百分点 进口同比增速1.3% 较上月下降2.8个百分点 [4] - 欧盟和新兴经济体对出口贡献度持续上升 未来出口增速有望修复 [4] - 8月制造业PMI为49.40% 较前值回升0.1个百分点 生产指数回升0.3个百分点至50.80% 新订单指数回升0.1个百分点至49.50% [4] 央行国债买卖预期 - 市场对央行重启国债买卖预期显著升温 受政策信号和流动性工具规模变动影响 [6] - 财政部与央行联合工作组讨论金融市场运行 政府债券发行管理 央行国债买卖操作等议题 [6] - 买断式逆回购余额5.1万亿元 较2024年底增加2.4万亿元 MLF余额5.55万亿元 较2024年底增加4610亿元 [6] - 央行对政府债权科目从2022年12月28781亿元回落至2025年7月22874亿元 [6] 市场展望 - 9月资金面大幅波动可能较小 短端债券走势相对稳定 [7] - 股市长期看涨逻辑对长端债券构成利空 国债收益率曲线陡峭化趋势延续 [7]
短线偏弱震荡运行
期货日报· 2025-09-10 21:09
上周,事件驱动债市放大波动,而本周,债市重回偏弱格局。 市场风险偏好有所变化 7月以来,股债市场整体呈现"跷跷板"效应。在全球流动性宽松、美元资产重新配置的大背景下,我国基 本面及政策面趋稳形成相对优势,A股由此开启流动性"牛市",并出现一定赚钱效应,吸引资金稳步流 入,债市随之承压。不过,受益于央行呵护流动性以及美联储降息预期进一步强化,加之理财及债基赎回 压力相对可控,债市相对"抗跌"。 近期,股指期货远月合约贴水幅度扩大,且股指看涨期权隐含波动率下行幅度明显大于看跌期权,该数据 于上周上半周到达阶段性高点,下半周以来有所修复,说明市场风险偏好回落后再度回升,这有利于股 债"跷跷板"效应的发挥。 图为30年期国债期货主力连续合约日线走势 证监会就公募基金销售费用管理规定征求意见 9月5日,证监会发布《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费用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明确以下几点:一是 赎回费全额计入基金财产,无论投资者持有时长如何,赎回费不再返还给销售机构,而是全部计入基金资 产;二是统一赎回费率标准,将股票型、混合型、债券型基金以及FOF基金的短期赎回费率拉平,持有期 不足6个月的投资者需缴纳至少0.5%的赎回费; ...
30年国债ETF博时(511130)规模站稳200亿元大关,近5日资金净流入超10亿元,机构:央行或重启国债买卖
搜狐财经· 2025-09-05 03:53
产品表现 - 30年国债ETF博时(511130)最新报价108.84元 单日下跌0.62% [2] - 近1周累计上涨0.93% [2] - 最新规模达202.02亿元 [2] 流动性状况 - 盘中换手率7.68% 成交金额15.48亿元 [2] - 近1月日均成交43.93亿元 [2] 资金流向 - 最新单日资金净流出1.46亿元 [2] - 近5个交易日有4日净流入 合计净流入10.32亿元 [2] - 日均净流入2.06亿元 [2] 政策动态 - 财政部将于9月10日至19日发行450亿元电子式储蓄国债 其中3年期225亿元票面利率1.63% 5年期225亿元票面利率1.7% [2] - 财政部与央行联合工作组研讨政府债券发行管理及央行国债买卖操作 政府债发行进入收官阶段 [2] 产品结构 - 跟踪上证30年期国债指数 选取符合30年期国债期货近月合约可交割条件的债券 [3] - 指数前十大权重券包含超长特别国债、附息国债等品种 合计占比100% [3]
财政部、央行,重要会议!
证券时报· 2025-09-03 13:51
财政部与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工作组会议 - 联合工作组召开第二次组长会议 推动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 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1] - 会议充分肯定联合工作组成立以来部行协同配合取得的成效 深入研讨金融市场运行 政府债券发行管理 央行国债买卖操作 完善离岸人民币国债发行机制等议题[1] - 双方一致认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同发力 为应对复杂多变市场环境 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供有力保障[1] 联合工作组机制与后续计划 - 下一步继续积极发挥部行联合工作组机制作用 深化合作加强协同 持续推动债券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共同保障财政货币政策更好落地见效[1] - 联合工作组于2024年10月9日召开首次正式会议 确立工作组运行机制 并就债券市场运行情况等议题互换意见[5] - 央行国债买卖是丰富货币政策工具箱 加强流动性管理的重要手段 需统筹发展和安全 继续加强政策协同 优化制度安排 维护债券市场平稳发展[5]
点评报告:对央行国债买卖重启的预期或需推后
长江证券· 2025-06-30 04:4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今年6月中旬以来债市整体震荡面临关键点位,后续曲线向下突破或需国债买卖重启推动,但央行国债买卖操作预计仍需等待,最早或8月左右重启 [2][6] - 当前债市估值偏高、赔率不足,长端收益率或低于央行合意区间,建议10年期国债收益率1.65%附近逢调配置,回落到1.6%需关注回调风险 [2][3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央行国债买卖何时重启 - 6月中旬以来债市震荡,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1.65%附近、30年期在1.85%附近震荡,短久期1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4bp,2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3.5bp为相对凸点,后续曲线向下突破或需国债买卖重启 [12] 央行国债买卖操作直接投放流动性 - 去年8 - 12月央行公告累计净买入国债1万亿元,若直接买入国债资产端“对政府债权”和负债端“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增加,借入国债则不变,卖出时负债端“其他负债”增加、“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减少,测算2024年8 - 12月央行累计净买入国债接近9000亿元 [8][14] - 央行买入国债可直接补充流动性,分两步:商业银行先买国债使“其他存款性金融机构存款”下降、政府存款增加,央行再从银行买国债使负债端“其他存款性金融机构存款”回升、资产端“对政府债权”增加,最终政府存款和“对政府债权”增长,银行资金回流或获浮盈 [8][20] - 去年8月央行启动国债买卖后短端收益率快速下行打开长端下行空间,8 - 12月操作方式演变,净买入短期国债为主,8月后1年期国债收益率和DR007倒挂加深,9月短端国债收益率下行12.2bp,10年期国债收益率11月、12月分别下行12.7bp、34.5bp [8][20] 央行持有国债到期不直接影响流动性,或无需立即续作 - 国债到期兑付后央行缩表,资产端调减“对政府债权”、负债端调减政府存款,短久期国债到期不直接收缩流动性,而是间接影响,今年以来短端国债到期对流动性影响有限,央行预计不急于续作 [24] 央行国债买卖操作或仍需等待 - 央行今年1月暂停国债买卖主要考虑财政发力和供给情况、国债收益率是否为合意水平,重启将观察评估债市、关注收益率变化、视供求择机操作 [8][28] - 财政供给节奏看,8月和11月或为下半年流动性扰动关键时点,预计央行国债买卖操作最早8月左右重启,8月和11月国债净融资额预计分别超9000亿和8000亿,7月和9月净供给规模低,四季度供给压力回落,12月净供给规模或在3000亿以下 [29] 利率向下突破需要更多边际变化 - 当前债市有胜率但赔率不足、估值偏高,长端收益率或低于央行合意区间,10年期国债收益率拟合值高于当前点位,基本面下行压力未到,债市难对一般利好定价,偏高估值不支持资金流入债市 [34] - 策略上建议10年期国债收益率1.65%附近逢调配置,回落到1.6%需关注回调风险 [2][34]
长江固收 10年期国债能破1
2025-06-30 01:02
纪要涉及的行业 国债市场、债券市场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国债收益率走势**:短期内国债收益率在 1.6%附近面临较强阻力,当前收益率在 1.65%-1.7%之间调整空间有限,接近 1.65%时可逢低配置,接近 1.6%时需关注回调风险;今年一季度债市曾下探至 1.57%左右,这些位置构成阻力位[1][2] - **国债买卖重启预期**:市场对国债买卖重启的预期需推迟,央行重启国债买卖需满足国债供给和收益率两个条件,短期内国债供给无明显增加,若财政不进行大规模新增特别国债或增发,年内重启概率较低;7 月国债供给无明显增加,8 月和 11 月可能有小高峰但不显著[1][3][4] - **央行对国债收益率的态度**:央行更能接受国债收益率上行,大幅度下行存在系统性风险,为避免直接跌破 1.6%,可能会等待市场调整到 1.66 - 1.67 再考虑重启;硅谷银行事件表明大幅度下跌带来潜在风险[1][5] - **央行购买国债对流动性的影响**:央行购买国债会增加流动性,国债到期财政兑付给央行不涉及银行,不会直接影响基础货币和流动性,财政兑付时央行资产端和负债端同步减记体现缩表,但对流动性影响是间接的[1][7] - **中国央行降息情况**:今年中国央行降息空间可能有限,或有一次降息机会,幅度约为 10 个基点,时间在三季度末或四季度初,需根据外部形势变化决定,下半年降息可能更多服务于稳增长;5 月降息与美方谈判有关,下半年需应对经济压力及考虑外部冲击[1][8] - **市场流动性状况**:当前市场流动性边际趋紧,央行维持相对宽松流动性但有界限,旨在防止资金空转,七天回购利率维持在 1.5%左右,隔夜回购利率在 1.4%左右[9][10] - **资金空转界定**:同业存款较高和银行间加杠杆算作资金空转,这些资金本应用于宽信用和货币创造,最终转化为社会融资,却因银行间加杠杆被挤占,导致实体经济未能享受到低廉融资成本[11] - **银行间杠杆率影响**:银行间杠杆率较高,正 carry 每恢复 10 个基点,银行间杠杆率提升 0.3%,基于降息空间、资金面宽松幅度以及国家买卖重启的判断,1.6 将成为债市强阻力位[12] - **未来债市走势**:1.6 可能会成为债市强阻力位,未来半个月坚持此观点,7、8 月是否突破不确定,需关注中美贸易战反复以及经济基本面的环比下行;中美贸易摩擦加剧或经济环比明显下行会导致债市收益率下降[13]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关于市场上流传的“回笼流动性”说法不准确,央行购买国库券增加流动性,到期期限不会直接导致流动性减少,这种理解误解了央行报表记账方式及其实际操作影响[6] - 稳定汇率同样重要,央行更倾向于干预汇率贬值而非升值[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