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商业地产运营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海外发展(00688.HK):拿地聚焦核心 商业稳步发力
格隆汇· 2025-09-02 12:17
财务表现 - 2025H1公司实现营收832.2亿元 同比下降4.5% [1] - 归母净利润86.0亿元 同比下降16.6% 核心股东应占溢利87.8亿元 同比下降17.5% [1] - 毛利率同比下滑4.7个百分点至17.4% 主要因上一周期获取项目利润降低 [1] - 两费占比下降至3.8% 体现高效运营能力 [1] - 拟分派中期股息25.2亿元 约0.23元/股 派息率32% [2] 业务发展 - 开发业务营收779.6亿元 同比下降5.0% [1] - 开发业务销售金额1201.1亿元 同比下降19.0% 行业排名第二 [2] - 一线城市及香港销售556.5亿元 占比53.7% 北京单城贡献304.5亿元 [2] - 在14个城市市占率排名第一 包括北京/天津/南京等核心城市 [2] - 上半年获取17个项目 权益地价401.1亿元 权益面积257万方 权益比例99% [2] - 拿地强度33.6% 一线城市及香港投资金额占比52.1% [2] 商业运营 - 商业收入35.4亿元 同比持平 [2] - 写字楼收入17亿元 新签面积51万方 续租率77% 开业三年以上项目出租率78.3% [2] - 购物中心收入11.7亿元 成熟项目出租率96.2% 销售额同比提升6.7% 客流提升11.0% [2] - 长租公寓收入1.6亿元 酒店及其他商业收入5.1亿元 [2] - 北京中海大吉巷商业综合体开业出租率95.5% 首日客流超20万人次 [2] 财务状况 - 在手现金1089.6亿元 占总资产12.1% [2] - 资产负债率53.7% 净负债率28.4% [2] - 有息贷款较年初减少141.2亿元 [2] - 平均融资成本下降20BP至2.9% 保持行业领先 [2] 未来展望 - 2022年前后获取项目逐步结转 盈利水平预计重回增长轨道 [1]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1893.4/1927.7/1983.4亿元 [3]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4.3/160.7/170.9亿元 [3] - 对应PE估值分别为9.0X/8.7X/8.1X [3]
CR MIXC LIFESTYLE(1209.HK):MISS DUE TO DECLINE IN INTEREST INCOME
格隆汇· 2025-08-30 03:36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同比增长6.5%至85亿元人民币,符合预期[1] - 核心净利润同比增长15%至20亿元人民币,低于预期增速17.7%[2] - 毛利率提升3.1个百分点至37.1%,超出预期0.7个百分点的扩张幅度[1] - 中期股息大幅增长89.6%至每股0.529元人民币,另派发特别股息每股0.352元人民币,派息率达到中期核心盈利的100%[2] 业务分部表现 - 开发商增值服务及社区增值服务收入同比下降超30%[1] - 基础物业管理收入增长超预期[1] - 商业运营收入同比增长14.6%,符合预期[1] - 购物中心收入大幅增长30%[3] 商业运营详情 - 零售销售额同比增长21.1%,同店销售增长达9.7%[3] - 奢侈品商场零售销售额增长13.2%(同店增长9.6%),非奢侈品商场零售销售额增长26.4%(同店增长9.8%)[3] - 运营中购物中心数量增加3座至125座,其中母公司持有94座,第三方持有31座[3] - 储备购物中心达75座,母公司持有35座,第三方持有40座[4] 物业管理拓展 - 通过第三方拓展新增合约面积1432万平方米,其中71.2%为公共项目,21.1%为住宅项目,7.7%为办公空间[4] - 总合约建筑面积从2024年底的4.505亿平方米增至4.521亿平方米[4] - 在管建筑面积从2024年底的4.131亿平方米增至4.205亿平方米[4] 盈利与估值 - 2025-2027年每股收益预测下调5.2-8.2%,主要因收入增长指引下调至10%以下及利息收入大幅下降66.5%[1][2] - 目标价下调6.5%至42.91港元,基于23倍2025年预期市盈率[2][5] - 当前股价对应20.1倍2025年预期市盈率,并提供4.7%的2025年预期股息收益率[5]
新城控股2025上半年商业创收69.44亿 商管毛利率超70%
格隆汇APP· 2025-08-29 10:04
财务业绩 - 上半年营业收入221亿元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95亿元 [1] - 扣非归母净利润9.47亿元 [1] 商业板块表现 - 商业运营总收入69.44亿元 同比增长11.8% [1] - 物业出租及管理业务毛利45.73亿元 [1] - 物业出租及管理毛利率达71.20% [1] 毛利结构变化 - 物业出租及管理毛利占比从去年同期57.21%提升至77.06% [1] - 商业板块持续增收 [1]
杭州一线江景商场人去楼空,开业不到一年!商家:生意很好,突然断水断电,只能关店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1 14:33
项目背景与现状 - 江南樱花里商业综合体位于滨江区核心地段 距离地铁6号线诚业路站约700米 北临钱塘江 周边环绕钱塘帝景 钱江水晶城等数十个大型住宅小区及省儿保 产业园等设施 人口密集[4] - 商场于2022年10月开业 由远航商管集团运营 引入奢侈品折扣店及网红餐厅 但2023年7月中旬已关闭大门 仅剩星巴克 宠物店及IMAX影院等零星沿街铺面营业[6] - 实际运营时间不足1年 但项目自2008年1月拿地至今已有17年历史 由海墅房地产开发(杭州)有限公司以15.86亿元总价竞得 实际由世茂与中海联合开发[6] 产权结构与历史问题 - 商场产权分散于200多名小业主 商铺面积从20平方米至130平方米不等 总计销售约1.5万平方米 业主单价约2万元/平方米 总投资额约40万元/户[8] - 2015年业主与杭州弘聚管理公司签署《商品房委托经营管理协议》 约定售后包租及年度租金返还 但弘聚公司存在租金拖欠问题[8] - 2021年海墅房地产将商场剩余部分(1-4层及地下负一层 约3.2万平方米)低价出售给远航控股集团 条件为远航以三折支付拖欠租金并负责运营[10] 运营困境与资金问题 - 远航商管运营期间 商场二层与三层大面积空置 招商困难 产权分散被指为主要原因之一[8][6] - 远航与小业主约定前两年免租期 第三年起每半年支付租金 但业主仅收到首笔前期租金 目前因商场关闭租金收取更加困难[10] - 远航控股集团目前资金紧张 预计最快2024年9-10月重启招商 理想状态下将重新调整业态[10] 行业分析与转型案例 - 商业综合体需天时地利人和 当前经营环境已过最佳时期 TOD综合体项目更具地铁交通优势 樱花里仅依靠一线江景难以聚集人流[10] - 类似产权分散项目可通过产权统一收购实现解套与运营整合 如城北蓝钻天成经法拍后改头换面为和睦里 预计2024年底开业[10] - 房地产开发早期快周转模式导致商业体缺乏整体规划与定位 设计阶段未考虑自持运营需求[6]
10座荟聚购物中心将被打包出售?英格卡购物中心:一直在评估和关注市场投资机会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8 06:39
核心交易动态 - 媒体报道英格卡计划打包出售国内10座荟聚购物中心 首批涉及无锡 北京 武汉三座项目 交易金额达160亿元 接盘方为保险机构领投的基金[1] - 公司回应称不对市场传言及推测发表评论 但强调中国始终是最重要市场之一 目前在中国拥有10座荟聚购物中心和4个荟聚办公项目[1] 业务布局与投资 - 英格卡购物中心为英格卡集团三大业务板块之一 2009年进入中国 全球15个市场运营38家聚会体验中心[1] - 2023年新开业西安荟聚和上海荟聚 其中上海项目总投资超80亿元 为公司在中国最大单体投资项目[1] - 上海荟聚为首个综合体项目 包含聚会体验中心 宜家家居和办公楼 公司持续评估市场投资机会[1][2] 战略方向与市场定位 - 公司现阶段专注于现有购物中心焕新升级 并与宜家家居探索新商业模式和项目[2] - 中国消费市场潜力未完全释放 政策提振消费带来发展机遇 总裁朱洁敏强调荟聚通过文化融合活动提供功能便利和情绪价值 差异化应对商业地产同质化竞争[2] 交易条款细节 - 报道称交易后单体项目运营团队不变 英格卡保留项目运营权 承诺保险机构投资回报率接近7%[2]
上半年收入下跌18%至52亿,恒隆称“未来一两年杭州是重中之重”
新浪财经· 2025-07-30 14:36
核心财务表现 - 公司总收入显著下滑 恒隆集团和恒隆地产总收入分别下跌18%和19%至52.02亿港元和49.68亿港元[1] - 物业销售收入暴跌87%至1.61亿港元 核心物业租赁收入相对稳健仅下跌3%至49.12亿港元[2] - 股东应占基本纯利下降 恒隆集团和恒隆地产分别下跌7%和9%至11.91亿港元和15.87亿港元[2] 收入结构分析 - 内地市场贡献35.02亿港元 香港市场贡献17亿港元 显示内地业务占主导地位[1] - 酒店组合收入逆势增长84%至1.29亿港元 但营业亏损扩大至3400万港元[2] - 租赁营业溢利下降4%至34.99亿港元 财务费用上升对利润造成压力[3] 业务运营状况 - 内地商场租出率保持94%高位 香港零售物业租出率分别为93%和94%[2] - 办公楼市场面临挑战 优质办公空间需求不足及供应过剩导致空置率上升[2] - 推出灵活办公空间解决方案NET•WORK 中环渣打银行大厦项目租出率达64%[3] 债务与资本结构 - 借贷总额559.72亿港元 较2024年底577.94亿港元有所下降[3] - 42%债务以人民币计价 作为对内地净投资的自然对冲安排[3] - 定息债项占比达42% 通过债券、固定利率贷款和利率掉期合约构成[3] 战略扩张举措 - 杭州项目新增4.2万平方米零售面积 较现有规模提升40%[7] - 杭州恒隆广场预租出率达81% 办公楼下半年投入使用 商场2026年底开幕[7] - 上海恒隆广场三期2026年下半年开幕 无锡恒隆广场二期2025年下半年分阶段落成[8] 管理层展望 - 2024年纯利大幅减少21%-25% 2025年目标实现微增长[4] - 下半年表现对实现年度目标至关重要 具体取决于第三四季度情况[4][5] - 杭州项目被定位为内地市场重中之重 预计未来收益将有大幅提升[7]
恒隆集团发布2025年度中期业绩 股东应占纯利6.97亿港元 同比减少21.51%
智通财经· 2025-07-30 05:05
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收入52.02亿港元,同比减少18.45% [1] - 股东应占纯利6.97亿港元,同比减少21.51% [1] - 每股盈利0.51港元 [1] - 办公楼租赁收入下跌4%至人民币6.38亿元 [2] 业务发展 - 持续开发投资项目包括无锡恒隆广场第二期、杭州恒隆广场、上海恒隆广场扩建项目 [1] - 在香港推出共享办公空间项目NET WORK [1] - 举办65周年庆祝及市场营销活动,带来可观客流量并加强顾客联系 [1] - 预期上述举措将改善营业额及加强品牌忠诚度 [1] 商场运营 - 商场组合整体收入持续稳定 [1] - 针对不同客群推出具针对性的市场营销项目 [1] - 除天津、武汉和沈阳恒隆广场外,商场组合大致取得收入增长 [1] - 整体租出率维持于高位 [1] 办公楼市场 - 上海恒隆广场甲级办公楼收入跌幅占整体办公楼收入跌幅的77% [2] - 办公楼市场受租户搬迁潮、需求模式转变及成本效益考虑影响 [2] - 成功维持高水平物业管理服务并积极留住优质租户 [2]
恒隆集团(00010)发布2025年度中期业绩 股东应占纯利6.97亿港元 同比减少21.51%
智通财经网· 2025-07-30 05:03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中期收入52.02亿港元 同比减少18.45% [1] - 股东应占纯利6.97亿港元 同比下跌21.51% [1] - 每股盈利0.51港元 基于股东应占纯利计算 [1] 商场业务表现 - 商场组合整体收入保持稳定 租出率维持高位 [1] - 天津恒隆广场、武汉恒隆广场及沈阳市府恒隆广场出现销售租金下跌 受同业激进定价及宣传影响 [1] - 全国举办65周年市场营销活动 带动可观客流量并强化顾客联系 [1] 办公楼业务状况 - 办公楼整体收入同比下降4%至6.38亿元人民币 [2] - 上海恒隆广场甲级办公楼收入跌幅占整体77% 主因租户搬迁潮及需求模式转变 [2] - 市场面临租出率下跌与租金下调压力 物业管理服务维持高水平 [2] 项目开发进展 - 持续推进无锡恒隆广场二期、杭州恒隆广场及上海恒隆广场扩建项目 [1] - 在香港推出共享办公空间项目NET•WORK [1] - 预期新项目将改善营业额并增强品牌忠诚度 [1]
华润置地&华润万象生活
2025-07-22 14:36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行业:房地产、商业地产 公司:华润置地、华润万象生活、太古地产、中国海外发展、大生地产、新鸿基地产、俊知集团、红星地产、日本三井不动产、SL 格林不动产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华润置地 - **开发业务**:1 - 5 月签约销售额 869 亿元,同比降 6%,排名行业第四;权益签约金额 593 亿元,同比降 8%;新增供货 900 多亿,全年可售超 5000 亿,大量新增供货在三四季度,预计全年签约销售金额正增长;拿地谨慎,累计拿地 427 亿,权益拿地 303 亿,排名第六,项目遵守毛利率 15% - 20%、净利率 8% - 10%、IRR 15%以上要求[1][3][4] - **经常性业务**:1 - 5 月累计收入 204 亿元,同比增 10%;经营性不动产租金收入 133 亿元,同比增 13%,购物中心租金同比增 17%,同店增 6%;购物中心零售额同比增 20%,重奢购物中心同店增速超整体,跑赢港资公司,有望支撑购物中心租金收入双位数增长;主力业态重奢品牌占 40%,非重奢占 60%,非重奢品牌带动整体零售额超预期,同店可同比高单位数增长;今年写字楼和酒店或拖累整体租金收入,但购物中心有望推动全年经营性不动产业务增速超 10%[1][4][5] - **估值**:仅考虑经营性不动产,2025 年核心净利润约 110 亿,参考太古地产,隐含开发业务当前市值 PE 仅两倍;与中国海外发展相比,开发业务市值给予一定折价,2025 年 PE 约 6 倍,相对保守假设下开发业务市值 900 亿港币;综合经营性不动产和开发业务,总计市值 2500 亿港币,较当前收盘价有 3% - 4%空间;从经营性不动产角度,应享有略高于太古地产的 PE 倍数,约 15 倍[6][7][9] - **股价与催化因素**:今年以来股价表现超 20%YTD,短期关注购物中心零售额表现,中长期关注房地产板块政策及一二线城市房价企稳信号;昆山万象汇出表预计带来出售收益,部分对冲减值影响,增厚核心净利润[2][10][11] 华润万象生活 - **股价与零售额表现**:今年以来股价涨幅 36%,YTD 不断创新高;2025 年 5 月单月及 1 - 5 月累计零售额同比增约 20%,中奢定位购物中心略高于整体水平,符合年初预期[3][15][17] - **轻资产拓展**:2025 年目标完成十个项目,截至 5 月底已完成三个,下半年有望完成目标[16] - **估值与市值空间**:截至昨日收盘价,对应 2025 年和 2026 年市盈率分别为 20 倍和 18 倍,核心净利润 2024 - 2027 年复合增速约 12%,当前 PE 与业绩增长匹配且有行业头部轻资产商管公司溢价;百分百派息率下,股息收益率约 5%;测算对应市值约 930 亿港币,较当前市值空间约 13%[18][19]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华润置地持股结构方面,港沪通自由流通比例从 3 月底 22.5%降至 6 月底 20.9%,南下资金下降,二季度股价表现或因外资机构流入[17] - 今年整体环 GDP 增长率从约 5 倍增长到 7 倍左右[10][14] - 去年青岛万象汇出表出售附属公司收益约 26 亿,对冲 78 亿减值影响,今年昆山万象汇出表可部分对冲减值影响[10][14] - 若华润置地经常性业务利润贡献达 50%,PE 水平可参考红星地产上行至 10 倍左右,对应市值 2828 亿港币,较当前有 49%空间[12] - 华润置地已完成投资人监管退出资本循环,每年固定数量商业地产等进入 REITs,产生出售收益支撑核心净利润及派息增长[13]
内资VS港资VS资管VS区域龙头:分庭抗礼,各自进化
36氪· 2025-05-26 02:16
中国商业地产行业格局分析 行业整体趋势 - 商业地产企业分化为内资型、港资型、资管型、区域型四类,分别采取规模扩张、高端定位、资产运营和区域深耕策略 [1] - 行业呈现轻资产模式加速(龙湖轻资产占比46%)、业态创新(华润全业态金字塔)、精细化运营(华润NOI margin提升)三大特征 [1][5][6] 内资头部企业表现 华润万象生活 - 2024年122个购物中心总零售额2150亿元(单个平均17.6亿元),商管收入62.74亿元(+21.4%),购物中心收入增速30%领跑行业 [1] - 重奢与非重奢项目双增长,销售额增速18.7%显著高于港资同行(恒隆上海项目销售额跌22%) [4][5] - 数字化管理(AI客流优化)和会员体系构建商业生态闭环,实现NOI持续提升 [5] 龙湖商业 - 2024年经营性收入267.1亿元(+7.4%),商场租金占比达80%,租金收入135.2亿元(培育期项目贡献主要增量) [9][10] - 轻重资产双轮驱动,累计开业16个轻资产项目,2024年新开项目建面增长16.5%至930万平米 [11][12] - 运营指标全面优化:出租率97%(+0.8pct)、销售额735亿元(+16.3%)、日均客流320万人次(+21.7%) [11] 中海商业 - 2021-2024年新增9个项目(含轻资产),全部布局一二线城市,新增体量85.8万㎡,开业率超90% [13] - 上海真如环宇城MAX首年客流居上海TOP2,周末突破10万人次,验证高端产品线运营能力 [14] 港资企业分化明显 太古地产 - 内地7大商场租金收入44.89亿港元(+7%),香港收入23.69亿港元(-3%),三里屯太古里销售额增12%但成都太古里跌14% [15][16][17] - 开放式街区(太古里)与盒子型(太古汇)形成差异化竞争,广州太古汇出租率维持100% [16][17] 恒隆地产 - 高端商场承压:上海恒隆广场收入跌6%、销售额跌22%,武汉恒隆收入跌19% [18][19] - 次高端表现稳健:天津恒隆收入增12%,沈阳皇城恒隆收入增3% [19] 九龙仓与新鸿基 - IFS系列守住竞争壁垒(成都/长沙IFS日均客流TOP1),但集团整体投资物业收入跌4%至46.44亿港元 [20][22] - 新鸿基内地租金收入展现韧性,总租金122.8亿港元(-1%),重点布局长三角/大湾区6个筹开项目 [23] 区域型企业特色 武商集团 - 湖北/江西10家购物中心收入37.49亿元,南昌武商MALL引入26个奢侈品牌构建区域壁垒 [24] 中国国贸 - 商场租金12.2亿元(+1%),平均租金1309元/㎡/月(+2.3%),出租率96.5%维持高位 [25] - REITs化运营模式突出,30年稳健经营形成"现金牛"特质 [27] 丹尼斯百货 - 大卫城成为河南首个百亿级商场,通过人民路店/花园路店等9家门店形成区域垄断 [28][29] 资管型企业动态 凯德投资 - 拟发行首支外资消费公募REIT(凯德商业C-REIT),底层资产为广州云尚/长沙雨花亭项目 [30] - 全周期资产管理能力突出,基金管理规模达470亿新元,中国资产占比53%(25亿新元) [31] 领展房产基金 - 2024财年上半年收益71.53亿港元(+6.4%),内地项目改造投入1.8亿元(北京/广州领展广场) [33] - 负债率降至22.8%,民生消费定位形成抗周期能力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