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半导体技术研发
icon
搜索文档
芯片设备大厂,遭重挫
半导体芯闻· 2025-09-01 10:27
美国撤销对韩国半导体企业在华设备采购授权 - 美国商务部撤销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在中国生产晶片时使用美国设备的授权 仅允许采购维持现有厂房运作的设备 不允许扩产或升级厂房的设备申请获得许可[2] - 授权撤销行动预计120天后生效 三星西安厂生产的NAND闪存占其总产量35-40% SK海力士约40%的DRAM产自无锡厂 20%的NAND闪存产自大连厂[3] - 该决定将促使中国半导体产业自行研发技术 韩国企业中国厂房未来只能生产成熟制程晶片[2] 美国半导体设备商受到负面影响 - 科磊(KLA Corporation) 应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 Inc) 科林研发(Lam Research Corp)等美国设备商对华销售将受削减[3] - 三家半导体设备厂股价在8月29日分别下挫2.46% 2.73% 3.79%[3] 中美关税及市场环境 - 授权撤销正值中美关税休战期 美国对中国进口品关税锁定于30% 中国对美国进口品关税锁定于10% 休战期持续到11月为止[3]
沪硅产业第二季度营收环比增长11.75%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8-29 02:40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6.97亿元 同比增长8.16% [1] - 第二季度单季营收8.96亿元 环比第一季度增长11.75% [1] - 半导体硅片销售收入增幅达10.04% 主要因300mm和200mm半导体硅片销量同比增幅均超10% [1] 研发投入与创新成果 - 上半年研发投入1.55亿元 同比增长25.88% 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达9.16% [1] - 开发300mm半导体硅片新产品50余款 累计通过认证产品规格达820余款 [1] - 300mm硅片技术的SOI材料取得阶段性突破 已向射频、功率器件、硅光等领域客户批量送样 [1] 客户与市场应用 - 累计客户数量超过100家 产品广泛用于逻辑芯片、存储、CIS等高端应用 [1] - 子公司Okmetic产品应用于MEMS、传感器、射频滤波器和功率器件领域 [2] - 子公司新傲科技聚焦200mm SOI及外延业务转型升级 重点开发IGBT/FRD等高性能应用市场 [2] 产能建设与扩张 - 上海及太原两地300mm半导体硅片合计产能达75万片/月 [2] - 新傲科技和Okmetic的200mm及以下抛光片、外延片合计产能超50万片/月 [2] - 200mm及以下SOI硅片合计产能超6.5万片/月 300mm SOI硅片现有产能约8万片/年 预计年内提升至16万片/年 [2]
沪硅产业2025年半年报:二季度营收环比增长11.75% 300mm硅片产能达75万片/月
中证网· 2025-08-29 02:25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6.97亿元 同比增长8.16% [1] - 第二季度单季营收8.96亿元 环比第一季度增长11.75% [1] - 半导体硅片销售收入增幅达10.04% 主要因300mm和200mm硅片销量同比增幅均超10% [1] - 研发投入1.55亿元 同比增长25.88% 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9.16% [1] 产能建设 - 积极推进上海临港和山西太原产能建设项目 [1] - 上海及太原两地300mm半导体硅片合计产能达75万片/月 规模居国内第一梯队 [3] - 300mm高端硅基材料试验线产能提升至8万片/年 覆盖射频/功率/硅光等高附加值方向 [3] - 预计试验线2025年底扩产至16万片/年 为后续客户认证和批量交付奠定基础 [3] 技术研发与产品进展 - 上半年开发300mm半导体硅片新产品50余款 [2] - 累计通过认证的300mm硅片产品规格达820余款 客户数量超100家 [2] - 300mm SOI材料开发取得阶段性突破 已向射频/功率器件/硅光客户批量送样 [2] - 产品广泛应用于逻辑芯片/存储/CIS等高端领域 [2] 子公司业务发展 - Okmetic持续推进产品在MEMS/传感器/射频滤波器/功率器件领域应用 [2] - 新傲科技推动200mm SOI及200mm以下外延业务转型升级 聚焦IGBT/FRD等高性能应用市场 [2] 成本与战略投入 - 产能建设项目推高固定成本与前期费用 阶段性增加运营成本 [1] - 为应对市场需求变化适度增加产成品储备 计提存货减值影响短期利润 [1] - 业内认为投入属战略先行 伴随产能利用率提升和产品高端化 规模效应将逐步兑现 [1]
两家半导体巨头,同日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8-28 13:01
核心财务表现 - 中芯国际上半年营收323.48亿元同比增长23.1% 归母净利润23.01亿元同比增长39.8% [1][2] - 中微公司上半年营收49.61亿元同比增长43.88% 归母净利润7.06亿元同比增长36.62% 延续14年营收年均增长超35%的势头 [1][4] 业务驱动因素 - 中芯国际晶圆销量同比增长19.9%至468.2万片(8英寸等效) 平均售价提升至6482元/片 [2] - 中微公司等离子体刻蚀设备销售收入37.81亿元同比增长40.1% 覆盖95%以上刻蚀应用并延伸至5纳米制程 [4] - 中微公司薄膜沉积设备销售收入同比增长608.2% 钨系列产品通过存储客户端量产验证 [5] 研发与技术储备 - 中芯国际研发投入23.75亿元占营收7.3% 累计获授权专利1.42万件(发明专利1.23万件) [3] - 中微公司研发投入14.92亿元同比增长53.7% 占营收比重突破30% [4] - 中微公司开发出ALD氮化钛/钛铝/氮化钽系列产品 薄膜性能达世界先进水平 [5] 产能与战略布局 - 中微公司上海临港和南昌基地产能提升 10万平方米总部研发大楼预计2025年底建成 [6] - 公司在广州增城和成都启动新研发生产基地 计划通过有机生长与外延扩展覆盖50%-60%半导体高端设备市场 [6] - 中微公司MOCVD设备拓展至碳化硅/氮化镓功率器件领域 首台红黄光LED设备已付运客户验证 [6] 市场地位 - 中芯国际为全球领先集成电路晶圆代工企业 提供8/12英寸晶圆代工服务 [2] - 中微公司刻蚀设备获领先客户批量订单 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 [4]
新股速递| 峰岹科技:高毛利+强客户绑定,车规突破能否撑起第二曲线?
贝塔投资智库· 2025-06-06 03:40
公司简介 - 峰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88279.SH)成立于2011年,专注于电机驱动控制芯片研发、设计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 [1] - 公司致力于为客户提供电机控制解决方案,产品广泛应用于家用电器、工业控制(如风机水泵)、汽车电子等领域 [1] 财务状况 收入 - 2024年收入大幅增长45.9%至6亿元,其中94%来自中国内地,超过60%来自机电机主控芯片MCU [3] - 收入增长主要来源:白色家电领域销售占比+19.64%,汽车电子特别是车规级(BLDC)芯片销售占比+7.35% [3] - 工业控制领域(如伺服、电机控制)迎来放量增长,智能功率模块(IPM)收入翻倍以上 [3] 毛利率 - 2024年毛利率53.2%(同比持平),维稳理由包括产品组合优化、ASIC产品毛利修复(由52.4%恢复至58.9%)、规模效应初显 [3] - 2025年Q1毛利率52.5%(同比下降0.7百分点),下降因素包括边际成本压力加大和销售结构边际变化(高毛利支柱MCU占比营收略降68%到64%) [3] - 正面因素:ASIC产品增长支撑整体毛利(营收占比11%到14%),公司仍控制成本较好 [3] 净利润&支出 - 2024年净利润22,236万元,同比增长27.2% [4] - 25Q1净利润5,041万元,同比微降0.3%,主要因股票激励费用显著增加(1,693万元),剔除后"调整后净利润"达6,734万元,同比+29.7% [4] - 25Q1研发投入占比收入20.5%,同比+81.4%,远超营收增速(+47.3%),用于车规芯片、工业伺服等研发资源储备 [4] 资产负债表 - 截至2025年Q1净资产上升10%至26.3亿元,现金及等价物略下滑至5.2亿元,主要用于研发、激励及投资安排 [5] - 流动比率24,公司无有息负债或大额融资 [5] 现金流 - 经营活动现金流连续三年改善,2025年Q1同比+113%达0.56亿,主要来自于销售商品收到现金增加 [6] - 截至25Q1账上现金共2.5亿元 [6] 公司优势 - 专注高毛利BLDC电机控制芯片:MCU营收占比67%,毛利率超55% [7] - 头部客户绑定:已渗透美的、石头科技、追觅、九号公司、海尔等头部客户,客户集中度高(前五占比>55%) [7] - 盈利质量优异:毛利率持续超53%,净利率超37%,远强于同行如中颖电子(2024年毛利率33%,净利率7%),无有息负债,资产负债率长期低于10% [7] - 车规芯片突破:车规MCU已通过AEC-Q100,符合ISO 26262功能安全体系,有望打入新能源汽车主控和辅助电机领域 [7] 投资风险 - 客户集中度高:2024年前五大客户销售收入占比55.2%,国内家电需求复苏乏力(中怡康预计2025年小家电市场增速<3%) [7] - 产品集中度高:6成以上收入来自MCU产品,且90%以上营收来自BLDC应用,覆盖小家电、清洁电器、出行工具等领域 [8] - 市场天花板逼近:风扇、吸尘器、扫地机器人渗透率已高,行业复合增速下滑至3~5% [8] - 技术更新迭代快:需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以保持技术领先(2024年投入占比19%) [8] - 行业价格竞争:2021–2023年部分主力产品单位售价下滑35.7%,中低端产品价格战显现 [9] - 研发投入略低于同业:2024年研发占比19.4%,2025Q1升至20.5%,低于中颖电子24%,芯海科技3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