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战略规划

搜索文档
调研速递|广西柳工机械接受广发基金等65家机构调研,上半年盈利增长亮点多
新浪证券· 2025-08-30 12:11
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12.30亿元 同比增长25.05% 扣非净利润11.46亿元 同比增长27.01% [2] - 销售毛利率同比提高0.22个百分点 净资产收益率同比提高0.99个百分点 [2] - 土方业务收入117亿元 同比增长17% 其中装载机收入增长超20% 电动装载机全球销量增长193% [2] - 挖掘机收入增长25% 国内海外终端销量分别同比增长31%和22% 国内市占率提高1.6个百分点 全球市占率提高0.5个百分点 [2] - 工业车辆、起重机械、高空作业机械等小型和新兴业务板块盈利大幅增长 [2] 海外业务 - 海外产品销量、大客户收入、整体收入和净利润均创同期历史新高 海外毛利率提高1.5个百分点 [3] - 欧洲区域收入正增长 毛利率和净利润大幅提高 南亚、印尼、中东中亚等新兴市场增长幅度超40% [3] - 海外特区和北美区域受市场因素下滑 [3] - 印尼投资5亿元建设制造工厂 预计2026年投产 覆盖东南亚及欧美市场需求 [5] 战略规划 - 十五五战略目标力争2030年实现600亿元营业收入 其中国际收入占比超60% 净利率不低于8% [4] - 聚焦土方机械核心业务 发展矿山设备、工业车辆和预应力等成长业务 以及农机、新技术和产业金融等新兴业务 [4] - 深化全球区域能力建设 提升产品力及海外运营能力 开发拓展行业大客户 [4] 重大项目与市场展望 - 针对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新藏铁路等重大项目 有专门专利技术和产品适配 在项目可研阶段介入 [5] - 拥有高原工程经验 成立高规格项目组 在西南地区有营销服务保障优势 [5] - 2025年下半年国内工程机械行业预计延续增长复苏 设备更新需求、电动化等因素利好内需 [6] - 新兴市场需求良好 欧洲市场有望延续小幅复苏 海外市场整体保持弱复苏状态 [6] 财务状况 - 上半年应收账款规模增加 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下滑 主要源于海外业务拓展及分期销售信用政策 [6] - 国际业务营收及利润质量较高 信用风险低 未来将通过优化客户结构、加强应收账款和供应商管理改善 [6]
柳 工(000528) - 2025年8月29日柳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8-30 11:26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81.81亿元,同比增长13.21% [2] - 国内收入96.58亿元,同比增长15.69%;海外收入85.23亿元,同比增长10.52% [2] - 国际业务收入占比46.88% [2] - 归母净利润12.30亿元,同比增长25.05%;扣非净利润11.46亿元,同比增长27.01% [3] - 销售毛利率同比提高0.22个百分点,净资产收益率同比提高0.99个百分点 [3] - 海外毛利率提高1.5个百分点 [4] 业务板块表现 - 土方业务收入117亿元,同比增长17% [3] - 装载机收入增长20%以上,电动装载机全球销量增长193% [3] - 挖掘机收入增长25%,国内终端销量同比增长31%,海外终端销量同比增长22% [3] - 国内市场占有率提高1.6个百分点,全球市场占有率提高0.5个百分点 [3] - 工业车辆、起重机械、高空作业机械盈利大幅增长 [3] 海外市场表现 - 欧洲区域收入正增长,毛利率和净利润大幅提高 [4] - 南亚、印尼、中东中亚等区域增长幅度均超过40% [4] - 海外制造基地逐步落地,渠道能力建设持续完善 [4] 战略规划目标 - 2030年战略目标:营业收入600亿元,其中国际收入占比超过60%,净利率不低于8% [5] - 聚焦土方机械核心业务,发展矿山设备、工业车辆和预应力等成长业务,积极发展农机、新技术和产业金融等新兴业务 [5] - 深化全球区域能力建设、提升产品力及海外运营能力、开发拓展行业大客户 [5] - 推进"全面解决方案、全面智能化、全面国际化"三全战略升级 [5] 产能与投资布局 - 印尼投资5亿元建设制造工厂,预计2026年投产,覆盖东南亚及欧美市场 [6] 重大项目优势 - 针对高原型项目(如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新藏铁路)具备专利技术和产品适配能力 [7] - 拥有高原超级工程历史经验,已成立高规格项目组和西南创新中心 [7] - 在西南地区和新疆具备区域营销服务保障优势 [7] 应收账款与现金流管理 - 应收账款增长主要源于海外业务拓展及分期销售信用政策 [8] - 国际业务营收及利润质量较高,信用风险可控(中信保V级客户资质) [8] - 改善措施:制定现金流目标、优化信用结构、推广供应链金融、提高资金周转效率 [8][9] 市场展望 - 2025年下半年中国工程机械行业预计延续复苏态势,设备更新需求持续释放 [9] - 电动化、城市更新、新农村建设、水利建设、大型铁路招标等领域利好内需 [9] - 欧洲市场预计小幅复苏(基建加速+电动化渗透率提升) [9] - 海外市场整体保持弱复苏状态,新兴市场政治经济稳定,矿业电动设备需求增长 [10]
水晶光电(002273) - 2025年8月28日下午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8-29 09:38
财务与战略 - 公司2025年半年度业绩由副总经理兼财务总监郑萍女士介绍 [3] - 公司十五五战略规划由董事长李夏云女士介绍 目标包括建成双循环运营体系 将内销与外销比例维持在安全区间 [3][12] - 公司上市以来始终保持稳定的复合增长率 不主张盲目规模扩张 倾向扎实稳健的内生式增长 [19] AR行业趋势与技术 - AR行业经历三阶段发展:2020年前因实用性与价值问题未获市场认可 2020-2023年AI技术注入成为引爆点 当前处于光学技术突破与增长期 [3] - AR眼镜成为下一代终端产品重要形态 需具备三要素:轻薄设计、全天候使用能力及低消费者门槛 [5] - 光波导技术两大主流路线:反射光波导(GWG)与表面浮雕光栅(SRG) GWG在视场角/漏光控制/能量效率领先但量产存在瓶颈 SRG在色彩均匀性与制造工艺面临挑战 [5][9] - 行业拐点需待高性能低成本量产方案成熟 预计2025年迎来众多眼镜类产品 但真正拐点仍有待催化 [7] 公司技术布局与优势 - 公司自2011年布局AR领域 与Lumus/Digilens合作 体全息光波导已实现北美商用小规模量产 [6] - 聚焦反射光波导(GWG)技术 作为一号工程 同时布局衍射体全息波导技术 [6][9] - 核心优势在于镀膜技术全球领先 冷加工与自动化量产能力突出 具备端到端光学设计与测试能力 [6] - 产品覆盖显示系统(光波导片)/投影单元光学元件/其他光学零组件 并推进3D模组等小型化技术布局 [6][18] 客户合作与项目进展 - 与多家大客户合作项目涵盖稳定量产/NPI(新产品导入)/NPD(新产品开发)多个阶段 [10][11] - 合作模式从依托大规模制造优势转变为共同探索解决方案 实现技术整合与创新超越客户预期 [11] - 国内战略核心合作伙伴包括H客户 合作涵盖智能手机/车载等领域 目标巩固消费电子龙头地位并拓展无人机/汽车电子/AR/3D视觉感知/泛机器人等新领域 [12] 产能与制造能力 - 在GWG技术上重点突破自动化难题 以支撑百万级/千万级规模需求 目前工艺成熟度与黄金线打造已有很好进展 [9] - 具备全球竞争力解决方案能力 目标成为全球AR显示解决方案龙头企业 [7] 人才与组织建设 - 第七届董事会完成调整 体现代际传承/全球化与年轻化战略决心 新引进技术研发与市场业务高级人才 [13] - 通过水晶商学院双轨机制(领导力学院与工程师学院)系统培养管理人才与工程师 构建不依赖个人的体系化研发能力 [14] - 学习国际大客户先进管理与方法论 融入产品开发与项目管理流程 形成可复用规范化创新机制 [14] 风险管控与发展策略 - 客户多元化布局 北美西海岸科技公司均为重要目标客户群体 同时扩大内循环发展国内业务 [15] - 项目立项遵循三原则:战略必要性、能力匹配性及失败兜底能力 并行评判商业价值与战略价值 [21] - 通过收购埃科思布局3D视觉感知能力 聚焦多模态融合感知技术 暂不涉及芯片设计能力 [18] - 现阶段技术布局多位于"无人区" 主要依靠内生式增长而非外延并购 [19]
新华保险杨玉成:“十五五”时期是保险行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公司已着手启动战略规划工作
北京商报· 2025-08-29 08:57
公司战略规划 - 公司启动"十五五"战略规划工作 将深入践行大保险观 积极落实保险业"新国十条" 融入国家改革发展大局 [2] - 公司锚定"中国一流的以保险业务为核心的金融服务集团"发展愿景 全面推进以客户为中心的战略转型 [2] - 公司明确五大核心定位:做改革发展的有为者 做客户服务的守护者 做耐心资本的担当者 做砥砺前行的奋进者 做保险大爱的实践者 [2] 行业发展机遇 - "十五五"时期是保险行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 [2] - 公司将持续增强高质量 高能级发展的内生动力 [2]
柳工(000528):归母净利润同比+25%符合预期 目标2030年实现营业收入600亿元
新浪财经· 2025-08-27 08:38
核心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总收入181.8亿元,同比增长13.2%,归母净利润12.3亿元,同比增长25.0% [1] - 单季度Q2营业总收入90.3亿元,同比增长11.2%,归母净利润5.7亿元,同比增长17.9% [1] - 分区域收入:国内收入96.6亿元同比增长15.7%,海外收入85.2亿元同比增长10.5% [1] 产品线表现 - 装载机业务国内外收入均同比增长20%,电动装载机全球销量同比增长193% [1] - 挖掘机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5%,其中国内终端销量增长31%且市占率提升1.6个百分点,海外终端销量增长22%且市占率提升0.5个百分点,净利润大幅增长90% [1] 盈利能力分析 - 2025年上半年销售毛利率22.3%同比上升0.2个百分点,销售净利率6.3%同比持平 [2] - Q2毛利率22.6%同比提升0.4个百分点,Q2销售净利率5.73%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 [2] - 国内毛利率15.8%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海外毛利率29.7%同比提升1.5个百分点 [2] 费用管控与运营 - 期间费用率12.5%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变化+0.1/-0.0/+0.3/-0.7个百分点 [2] - 海外毛利率提升受益于中大型挖掘机出口增速高于小型机,以及土方机械、汽车吊、叉车等高毛利产品海外拓展顺利 [2] 战略规划与产能布局 - 通过"十五五"战略规划,目标2030年实现营业收入600亿元,其中国际收入占比超60%,净利率不低于8% [3] - 以2024年为基数,2024-2030年收入与归母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预计分别为12%和24% [3] - 三大增长引擎包括土方机械核心业务、矿山机械/工业车辆/预应力等成长业务、农机/新技术/产业金融等新兴业务 [3] - 批准投资5亿元人民币在印尼建设制造工厂,强化海外本地化制造能力与全球供应链体系 [3] 业绩预测调整 - 下调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18.5/27.6/35.5亿元,原预测值为20.7/28.9/37.9亿元 [4] - 当前市值对应PE分别为12/8/6倍,维持买入评级 [4]
深高速20250825
2025-08-25 14:36
**深高速 2025 年上半年业绩及经营情况分析** **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 公司为深圳高速公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高速)[1] * 行业涉及收费公路、大环保(清洁能源发电、餐厨垃圾处理、电池综合利用)、建造服务、委托建设管理及房地产开发[2][4][6][15] **核心观点和论据**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约39.2亿元,同比增长4.3%[3] * 归母净利润约9.6亿元,同比上升24%[3] * 每股收益0.382元[3] * 利润增长主要受益于财务费用下降、有机垃圾处理业务减亏及部分项目公允价值变动[3][13] **收费公路业务** * 路费收入24.5亿元,占总收入63%,同比增加0.64%[2][3] * 同口径下路费收入增长4.3%,主要由深中通道和沿江二期带动[2][3] * 集团投资经营的收费公路项目共16个,总里程613公里[10] * 深圳地区多数路段实现车流量和路费双增长,沿江高速增幅近20%,吉河高速增幅超5%[10] * 外环二期受深中通道分流影响,但仍实现6%车流量与1.9%路费增长[2][10] * 广东其他地区路段表现分化,清连高速双增长,广深及广州西线因分流下降[10] * 青连高速路面整治工程造成约2000万元负面影响,但工程已于6月30日完工,7月路费收入同比增长7%[29] **大环保板块** * 收入7.5亿元,占总收入19%,同比增长2%[2][4] * 细分收入:清洁能源发电收入2.9亿元,餐厨垃圾处理收入3.9亿元,电池综合利用收入约0.7亿元[4] * 增长得益于光明环境园餐厨垃圾处理项目正式运营及兰德环保收入增加[2][4] * 清洁能源业务收入同比下降4.2%,毛利率下降超5个百分点至50%,主因新疆风场弃风率上升及部分风场维修时间增加[14][22] * 固废资源化处理规模超6,300吨/日,拥有18个运营中的有机垃圾处理设施[12] * 上半年有机垃圾处理量达68万吨,同比增长2%以上;油脂销售2,830吨,同比增长1%以上[12] **建造服务与委托建设管理** * 建造服务收入约4.6亿元,占总收入12%,同比增长60%,主要来自外环高速及光明环境园项目[2][6] * 委托建设管理收益1.36亿元,占比3%,同比增长16%,受益于业务量增加[2][6] **财务费用与投资收益** * 财务费用3.9亿元,同比减少1.7亿元,降幅30%,主因低利率人民币贷款置换外币债务及资金成本下降[2][7] * 2025年上半年综合借贷成本降至2.57%,新增借贷平均成本为2.07%[23] * 投资收益4.1亿元,同比下降29%,主因去年同期确认股权处置收益1.49亿元,本期参股项目计提房地产存货减值[2][7] **资本支出与未来规划** * 上半年资本支出约21亿元,主要用于集合改扩建、外环项目、沿江二期等[2][8] * 预计2025年下半年至2027年底资本性支出总额约192亿元,用于工程建设[2][9] * 剩余投资额度总额约200多亿元,资金需求在未来6-7年内完成,未来3-4年是建设及资本开支高峰期[28] * 融资方面,3月底完成A股定增募集资金净额46.79亿元,完成70亿债券额度注册,发行93亿各类债券,签订超100亿长期贷款合同[16][28] **重大工程项目进展** * 在建项目包括外环三期、吉河高速改扩建、京港澳穗管段改扩建[11] * 外环三期累计工程形象进度超20%;吉河高速改扩建主体工程完成12%以上;京港澳穗管段形象工程接近15%[11] * 广深改扩建项目中穗莞段已全面开工建设,深圳段上半年完成核准[25][26] **发展战略与经营策略** * 正制定十五五战略规划,巩固提升收费公路主业,做优大环保业务,审慎开拓优质清洁能源发电项目,适时退出竞争优势不强业务[4][22] * 在清洁能源领域,计划整合资源研究尝试光储充一体化项目[22][23] * 下半年经营策略:紧盯年度目标推进工程建设;争取高速公路改扩建及优质并购机会;加强精益化运营管理;深化改革创新与风险监管[19] **其他重要内容** **科技创新与数字化** * 建成全国最大的智慧梁场,节段梁构件生产效率提升2到3倍[17][27] * 获批深圳市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及广东省锂电循环工程技术研发中心[17] * 升级深圳交通信息平台并试点自由流收费技术,沿江高速试点用户近300万,通信效率提升超75%[27] * 新建光明环境园同步建立数字化运营平台[27] **资产减值与风险** * 上半年计提减值准备9,200万元,包括固定资产减值800多万、存货减值800多万及坏账准备7,400多万[23] * 对参股项目联合置地和真通实业计提房地产存货跌价准备,减少投资收益6,400万,总体影响净利润1.45亿元[7][23] * 目前预计未来大额减值风险可控[23] **政策与法规** * 密切关注《公路法》修订草案的进展,该草案已列入国务院2025年度立法计划[24] **股东回报** * 股东大会批准2024-2026年股东回报规划,承诺年度现金派息率不低于55%[28]
【私募调研记录】凯丰投资调研水晶光电
证券之星· 2025-08-20 00:06
公司战略规划 - 十五五战略规划强调前瞻性布局和风险防控 聘请全球顶尖咨询公司设计框架 内部组建专项小组推进[1] - 管理层调整为代际传承第一阶段 目标建设全球化专业化年轻化团队 林敏卸任董事长但未完全退出 专注于全球化布局代际传承及战略项目推动[1] - 新加坡运营总部和越南基地建设稳步推进 越南二期基地已投产 主要生产盖板和滤光片[1] 业务发展与合作 - 与大客户合作从OEM向ODM进化 涵盖成熟量产 量产爬坡 新产品导入及开发早期阶段[1] - 反射光波导技术取得进展 与行业巨头共同探索 有望成为重要选择[1] - 2026年业务增长点包括外循环量产项目 越南基地贡献 内循环安卓市场和车载业务[1] 人才建设与组织架构 - 人才梯队通过外部引进和内部培养 设立领导力学院和工程师学院培养管理干部和技术人才[1] - 李夏云负责具体工作设计及落地 林敏把控大方向及战略规划 两人协同推进公司全局性工作[1] 投资机构背景 - 调研机构凯丰投资为宏观对冲基金管理公司 投资全球大宗商品债券权益类资产及衍生品[2] - 公司管理的多只阳光化基金业绩与规模居国内同类产品前列 荣获2014和2015年度金牛私募管理公司等奖项[2] - 投研团队50余人专注于宏观和产业基本面研究 产业研究覆盖国内外期货市场主要交易品种[2]
水晶光电(002273) - 2025年8月19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之演示文稿
2025-08-19 10:02
公司治理架构调整 - 第六届董事会调整为第七届董事会 [6] - 核心领导层调整:董事长由林敏(创始人)变更为李夏云,董事兼总经理王震宇留任,其他高管团队精简 [7][8] - 新管理团队强调全球化、专业化、年轻化 [9][10] 高管团队背景与职责 - 创始人林敏工作重点:推进管理团队代际传承、支持全球化战略和重大项目突破 [11][12] - 新任董事长李夏云背景:2004年加入公司,历任多个高管职位,主导过重大战略项目如微棱镜项目 [13][15] - 李夏云工作重点:主导"十五五"战略设计、推动全球化布局、构建核心团队体系 [16][17] "十五五"战略规划 核心目标 - 建成抗风险的双循环运营体系 [26] - 成为全球AR光学显示解决方案龙头企业 [26] - 成为大客户光学元器件核心战略伙伴 [26] 关键战略举措 - 双循环体系:中国基地(台州/江西/临海/东莞)专注研发制造,越南基地作为海外核心制造基地 [29][30] - AR显示光学:构建多元产品矩阵,实现从元器件到模块解决方案的转型 [31][32] - 大客户战略:研发前沿技术,团队能力与大客户同频 [34][35] 支撑体系 - 组织人才2.0:构建全球化管理体系与人才梯队 [38] - 市场2.0:以终端客户管理重塑供应链 [39] - 技术2.0:中央研究院前瞻研发与技术货架建设 [39] - 智造2.0:自动化/数字化支撑大规模交付 [39] 战略实施重点 - 主导战略规划与全球化布局 [41] - 推动重大项目标志性成果落地 [41] - 构建全球化专业团队 [41] - 组织变革激发运营效能 [41] - 全方位支撑经营目标 [41]
天士力(600535):华润融合顺利推进 创新研发价值重估
新浪财经· 2025-08-19 08:32
财务表现 - 2025年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2.88亿元,同比下降1.91% [1] - 2025年H1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7.75亿元,同比增长16.97% [1] - 2025年H1公司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6.40亿元,同比下降12.87% [1] - 2025年Q2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33亿元,同比下降3.86% [1] - 2025年Q2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4.60亿元,同比增长25.41% [1] - 2025年Q2公司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4.04亿元,同比下降8.43% [1] - 归母净利润与扣非净利润差异主要源于公允价值变动收益0.77亿元,而2024年H1同期为-0.88亿元 [2] 业务分类与收入结构 - 2025年H1医药工业实现营业收入38.79亿元,同比基本持平 [2] - 2025年H1医药商业实现营业收入3.86亿元,同比下滑14.88% [2] - 公司调整产品分类为心血管及代谢、神经/精神、消化、其他适应症四大治疗领域 [2] - 心血管及代谢领域实现营业收入21.20亿元,同比下降2.98% [2] - 神经/精神领域实现营业收入7.67亿元,同比增长0.56% [2] - 消化领域实现营业收入5.21亿元,同比增长8.58% [2] - 其他适应症实现营业收入4.80亿元,同比增长0.42% [2] 华润融合进展 - 2025年3月27日公司实际控制人变更为中国华润有限公司,正式成为华润三九成员 [4] - 公司推进"百日融合"工作,包括运营管理、战略规划及渠道拓展三方面协同 [4] - 运营管理方面落实华润理念,开展组织优化活动提升管理效率 [4] - 战略规划方面启动"十五五"战略制订工作 [4] - 渠道拓展方面借助华润三九KA平台深化连锁药店合作,推进产品入驻与数据共享 [4] - 2025年下半年将全面推进"价值重塑、业务重塑、组织重塑、精神重塑"四维度升级 [4] 研发创新与管线布局 - 公司聚焦心血管及代谢、神经/精神、消化三大核心领域,新增立项8项 [6] - 截至2025年中报,在研管线项目83项,其中创新药31项 [6] - 2025年H1启动临床研究项目7项,累计29项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其中II/III期项目21项 [6] - 推进现代中药创制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 [6] - 生物药布局包括CGT和抗体药物,已获3项临床批件 [6] - 脂肪间充质基质细胞注射液为全球首款基于基质细胞原理获批美国IND的治疗产品 [6] - PD-L1/VEGF双抗实体瘤IIa期、结直肠癌IIb期试验顺利入组 [6] - 培重组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注射液进入Ib期临床试验 [6]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年营业收入86.60亿元,归母净利润11.96亿元,EPS 0.80元 [7] - 预计2026年营业收入93.24亿元,归母净利润13.31亿元,EPS 0.89元 [7] - 预计2027年营业收入100.81亿元,归母净利润14.84亿元,EPS 0.99元 [7] - 对应2025-2027年PE估值分别为21.29倍、19.13倍、17.17倍 [7]
集团企业“十五五”战略规划:把握未来的八大关键战役
科尔尼管理咨询· 2025-07-03 10:11
核心观点 - "十五五"时期是集团企业应对产业变革、增长模式转型的关键窗口期,需通过"八大战役"框架破解战略复杂性 [1] - 集团企业需在全球化进程延续、经济中心东移、科技革命深化、中国经济内生增长四大确定性主轴上布局 [1][2][3] - 战略转型需平衡短期业绩与长期动能,防范风险与激发创新,传统业务优化与新兴赛道突破 [1] 前瞻研判战役 - 全球产业面临三重叠加冲击:地缘政治冲突常态化、技术代际跃迁加速、社会结构突变 [1] - 四大确定性主轴:全球化进程延续(中国保持产业链核心地位)、经济中心东移(东亚创新链崛起)、科技革命深化(5G/AI/新能源技术颠覆)、中国经济内生增长(创新驱动与消费升级) [1][2][3] - 研判方法需穿越噪声抓住变化主线,建立环境扫描和趋势研判能力 [1][5] 战略定位战役 - 集团总部需从"行政管控"升级为"价值管理中枢",聚焦资源配置与协同管理 [8] - 四大核心职能:战略方向指引者(预算分配/产业组合管理)、能力构建者(跨业务单元赋能)、风险管理(大宗商品期货套保)、投融资组合管理(ROIC导向) [8] - 业务分类标准:核心业务重资本投入、价值修复业务技术并购、现金奶牛业务严控现金流、战略退出业务加速剥离 [8] 产业组合战役 - 业务分类模型:基于"市场吸引力-业务竞争力"矩阵划分核心业务(高潜+中高竞争力)、成长业务(中高潜+中低竞争力)、机会/调整业务 [11] - 资源分配逻辑:产业周期对冲、规模与效益平衡,增量配置+组合调整+新业务孵化 [11] - 新业务发展路径:巩固主业(已有业务)、临近产业链协同(价值协同/周期对冲)、全新产业链弯道超车(高资产收益) [11] 资产优化战役 - 业务分层标准:按ROIC与资金成本比较划分成长/核心业务(加强投入)、机会/调整业务(谨慎投入)、退出业务(剥离) [13] - 管理机制:建立"ROIC-资金成本"动态评估体系,控制低效资产扩张 [13] 资本运作战役 - 资本运作四大抓手:聚焦优质资产、引入资金活水、市场化债转股、资产重组上市 [15] - 市值管理成为重要手段,需在严苛上市环境下盘活优质资产 [16] 管理提效战役 - 战略管理闭环:战略规划(内外部洞察形成方向)、战略解码(目标拆解为KPI/行动方案)、战略执行(定期跟踪监控)、战略检核(目标回顾与调优) [18] - 经营效率提升路径:优化内部流程,建立全年链路规划机制 [18] 管控模式战役 - "4S"职能体系:引领(战略管理/资本分配)、服务(共享平台建设)、监管(风控审计/经营分析)、能力(产融结合/创新赋能) [20][21] - 管控双轨制:"一盘棋"(集团统筹)与"产业化"(业务单元自主)并行 [20][21] 三圈联动战略 - 产业模型:强化新兴产业周期预判,建立"周期-定位-方向-投资-经营-优化"链条 [22] - 资产模型:战略规划-执行-检核动态循环,通过"找壳"(资源整合)与"找钱"(资金配置)驱动 [22] - 资本模型:以产业方向推导资本目标,"找钱"(多元化融资)与"市值提升"(创新估值)结合 [22] 战略转型方向 - 历史拐点:从效率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构建"战略韧性"穿越周期波动 [24] - 成功要素:将战略规划转化为战略能力,资源禀赋升华为生态优势,实现规模追赶者向价值引领者跨越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