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空心化

搜索文档
美联储降息后,中国央行静观其变,特朗普开始下令:不准统计数据
搜狐财经· 2025-09-28 10:10
美国都降息了,中国经济凭什么能够稳如泰山?特朗普不让公布数据,美国的问题就真的解决了吗? 咱们这边利率稳定,老百姓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房贷没变化,存钱利息也稳当,就连出口,面对全球需求弱的情况,也保持了正增长。这种时候,央行要是随 便降息,反而可能让钱流到不需要的地方,比如炒房,给经济添乱。所以"静观其变"不是消极等待,而是心里有数:先让经济顺其自然,真要是后面消费、 投资有点跟不上,再精准发力也不迟。 最有意思的是特朗普这边,中美都在按经济规律办事,他却搞起掩耳盗铃:下令停止发布《家庭粮食安全报告》。这份报告是干啥的?就是统计美国有没有 人吃不饱饭。前年的数据显示,13.5%的美国家庭面临粮食不安全,也就是每7个美国人里,就有1个得精打细算才能吃上饭。今年特朗普说不准发布这报 告,因为它"太政治化"。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理由只是个说辞而已,凭特朗普的性格,如果这份数据很好,他巴不得让全天下皆知,可现在他却不公布, 这可不就是跟学生考砸了,把成绩单藏起来一样吗?更可笑的是,这不是他第一次这么干,之前美国就业数据不好看,他不仅骂数据是假的,还要求统计机 构把调查员给开了。特朗普为啥这么怕公布数据?因为这些数据恰恰戳 ...
印度把问题归咎于外国,莫迪高喊自强口号,印度制造业却在空心化
搜狐财经· 2025-09-26 17:50
近来听闻一桩真实之事,印度有一人去参加面试,大言不惭称自己能凭一张嘴造出航母,还能用祈祷搞出5纳米芯片。 面试官听完后,直接将简历扔进垃圾桶,那小伙着急地询问为何不要他,面试官板着脸说道:"像印度这样的人太多了,。 "这话听着刺耳,但细想想真有道理, 当下印度连一颗螺丝钉都无法生产出来,却还天天叫嚣着要成为强国,然而他们所谓的敌人竟是"依赖外国"? 这不是开玩笑嘛, 前些时日,莫迪老先生又进行了演讲,他称:"印度不存在主要的对手,若一定要找寻敌人,便是对外国存有依赖,。 这番话听来颇为振奋,台下群众听得十分兴奋,然而实际情形究竟怎样? 这么算下来,敌人是不是太多了, 打起仗来印度怕是连菜刀都造不出来, 莫迪专门提及了造船与芯片之事,称以往印度造船尚有市场份额,而今连5%都不到 每年付给外国船主的过路费,几乎与国防预算数额相当了, 他还称芯片乃国家之命脉,若不自行去做,便得看他人的脸色, 这话听着带劲,可现实呢, 印度竟没有一个能拿得出手的芯片生产线,所谓的"印度制造"纯粹是个空噱头, 他们身为程序员,写代码尚可,然而若让印度人去做一颗螺丝钉,或许会拿恒河里的石头当作芯片,此情形十分荒谬? 四十年前,中国和印度 ...
为何制造业空心化的美国,却能造出1000多架F35?歼20 产出如何?
搜狐财经· 2025-09-25 09:39
美国制造业长期面临产业链外移的压力,许多传统领域产能萎缩,为什么在航空军工上还能保持较高输出,特别是F-35战斗机已累计交付超过1300架? 这其中涉及军工体系的特殊性。私营企业主导的生产模式,让F-35项目通过全球分包网络分散风险,即使本土基础削弱,也能借助国际订单维持规模。 对比之下,中国歼-20的产出路径更注重自主控制。从2016年首批交付以来,产量稳步攀升,到2025年8月,累计已接近400架,年生产率达到200架左右。这 种增长源于国有化体系的优化,零部件自给率高,避免了外部干扰。 美国制造业空心化源于上世纪90年代军费缩减,企业被迫合并并将非核心环节迁往低成本国家。舰船建造深受其害,新一代驱逐舰因部件短缺难以规模化。 但F-35不同,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主导的项目,早早布局多国供应商网络,出口订单分摊成本。 到2025年,第一季度交付47架,全年目标170至190架,累计逼近1400架。这种模式看似高效,却隐藏维护难题。现役飞机妥善率仅53%,部件返厂需漫长周 期。 私营机制下,空军难以直接干预,只能通过合同推动改进。Block 4升级虽涵盖雷达和电子战,但延期至2027年,预算超165亿美元。相比 ...
制造业回流将削弱美国跨国公司竞争力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7 22:41
美国关税政策与半导体行业 - 美国政府宣布对进口半导体产品征收100%关税 适用于所有进入美国的芯片和半导体 但豁免已承诺在美国制造的企业[1] - 关税政策旨在推动高端制造业回流 通过抬高进口成本提升本土制造吸引力 并为企业减税提供空间[2] - 苹果公司宣布1000亿美元美国投资计划 建设全球最大智能玻璃生产线 以换取取消对苹果产品100%的半导体关税[2] 美国制造业回流战略 - 美国要求盟友国家增加对美投资 欧盟 日本 韩国等承诺向美国转移数千亿美元先进产能 涵盖半导体 汽车 造船 医药行业[2] - 产业政策延续《芯片与科学法案》和《通胀削减法案》 以补贴吸引半导体 新能源汽车和生物医药行业投资[1] - 制造业回流可能导致美国跨国公司丧失东亚供应链的成本优势 削弱其在第三方市场的竞争力[2][3] 关税对经济与通胀的影响 - 美国7月ISM非制造业PMI降至50.1 创2020年以来第三低读数 5月和6月就业增长数据被大幅下调[3] - 关税政策可能导致进口体系混乱和物价上涨 因美国企业本土制造依赖中间品进口 推高本土制造成本[3] - 中国出口美国芯片仅占其市场份额1.3% 但大量家电 通讯设备含中国低端芯片 关税将影响普通消费品[3] 中国制造业与贸易调整 - 中国7月出口同比增长7.2% 前7个月与美国贸易总值下降11.1% 对美国市场依赖度降至外贸总值9.4%[4] - 中国制造业占全球30%比重 正通过扩大内需和超大规模市场优势 巩固全球制造业地位[4] - 半导体产业链供应链快速发展 依托集群效应与规模经济增强系统性创新能力[4]
日本国内经济问题仍然待解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3 10:44
美日贸易协议内容 - 美国将对日本征收15%关税并增加进口美国大米 日本将向美国投资5500亿美元且美国获得90%利润 [1] - 相比美国主张的关税水平大幅下降 但钢铁和铝加征的50%关税未包含在谈判结果中 [3] 日本汽车行业影响 - 汽车业是日本支柱产业 2024年对美出口汽车137万辆 包含零部件在内的出口额达7.2万亿日元 占对美出口总额34% [2] - 美国加征25%汽车关税可能导致日本经济损失13万亿日元(占GDP2%以上) 影响就业人口达558万人 [2] - 协议达成后丰田汽车上涨13.65% 本田上涨10.34% 马自达暴涨17.77% [1] 日本政治经济背景 - 自民党在参院选举失去多数席位 在野党势力增强导致政策推行面临内部掣肘 [2][4] - 日本政府担忧汽车厂商加大在美投资可能导致制造业空心化风险 [3] - 农业保护是自民党核心政策 农民是其基本盘 此前在进口美国大米方面态度强硬 [3] 市场反应与经济状况 - 协议推动全球股市重拾涨势 日经指数上涨超1200点 时隔一年站上41000点 收于41171.32点 [1] - 日本政府债券市场需求疲软 价格下跌收益率上升 财务省减少长期债券拍卖规模以平衡供需 [4] - 国内民众要求减税与政府增加支出需求形成矛盾 可能进一步刺激债券收益率上升 [4]
国际贸易是互利合作,而非胜负博弈(国际论坛)
人民日报· 2025-07-01 21:52
中美贸易逆差成因分析 - 美国货物贸易逆差根源在于低储蓄率与高消费倾向 2024年12月个人储蓄率仅3.8% 消费支出占GDP比重达70% [2] - 制造业空心化导致制造业占GDP比重从1960年25%降至目前10% 制造业就业人数从1979年2000万峰值降至1200万 [2] - 美元国际货币地位要求美国通过经常账户逆差维持全球流动性 客观上造成贸易逆差长期存在 [2] 贸易逆差认知误区 - 将货物贸易逆差等同于"吃亏"是零和思维误解 国际贸易本质是基于比较优势的互利合作 [1][3] - 美国对华服务贸易保持顺差 知识产权使用费年收入超1440亿美元 企业在中国市场利润远超中国企业在美利润 [3] - 中国对美货物贸易顺差中附加值和利润有限 关键零部件仍需从美国等发达国家进口 [3] 关税政策影响评估 - 美国加征20%关税将使普通家庭年损失4200美元 成本主要由美国进口商和消费者承担 [4] - 关税无法解决制造业空心化问题 美国缺乏完整产业链配套和熟练劳动力 [4] - 关税推高进口成本 加重企业负担并抬升通胀水平 [4] 中美经贸关系本质 - 中美经贸是经济全球化和亚太区域合作的共同产物 非单方面获利关系 [1][4] - 美国限制对华技术出口和双向投资 实质是遏制中国产业升级和科技进步 [4] - 中国主张通过平等对话解决分歧 持续扩大高水平制度型开放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