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业绩比较基准

搜索文档
天相投顾:锚定基准线,提升获得感——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
新浪基金· 2025-09-16 04:24
专题:北京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系列活动 新时代、新基金、新价值 1 | 痛点——曾经被忽视的"尺子" 许多投资者或许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购买主动权益基金时只看产品过往一段区间的收益率和排名,然 而买入之后却发现基金表现时好时坏,未能延续前期漂亮的走势,部分产品长期下来甚至跑不赢大盘, 体验感不好。在天相基金评价中心看来,这反映出来的是公募基金行业长期存在的痛点——对业绩比较 基准重视度不够,产品基准似乎形同虚设。 过往,公募基金业绩基准重视度有限是多方因素造成的,比如,在产品设置上,部分偏主题行业的基金 选择宽基指数作为其基准,而两者在行业、风格上偏离太多,实际参考意义并不大;在绩效考核上,基 金经理的考核主要看重产品排名规模等,而非中长期超额收益;在产品分类上,基金评价机构对主动权 益基金分类普遍未纳入业绩基准这一因素。以上种种原因,导致行业没能有效引导投资者使用业绩基准 作为标尺,来识别及购买基金产品。部分投资者反而在不切实际的预期下购买公募产品,这也导致持有 获得感大打折扣。 2 | 转变——重新定义基准定位 2025年5月,证监会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简称《行动方案》),彻底改变了业 ...
公募基金扎堆纠偏业绩基准 “基准库”或已在路上?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0 12:32
行业动态概述 - 公募基金行业正掀起业绩比较基准的“纠偏”热潮,截至5月20日,今年以来已有近80只公募基金变更了业绩比较基准 [1] - 多家基金公司表示调整是为了更好地反映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提高基金业绩表现与业绩比较基准的可比性 [1] - 公募基金业绩比较基准监管指引正在酝酿中,未来或有更多基金公司加入主动纠偏的队伍 [1] 业绩比较基准调整方式 - 调整方式主要包括三类:大幅调整业绩比较基准中各指数的权重、主题基金更新业绩比较基准中的主要权重、对业绩比较基准进行“大换血” [5][6] - 例如浙商汇金量化臻选股票型基金将中证500指数权重从50%提升至85%,中证港股通综合指数权重从40%降至5% [6] - 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两年定期基金将业绩基准从中证1000指数变更为北证50成份指数,权重为75% [6] - 天弘庆享基金将基准从中债综合全价指数和沪深300指数变更为CFETS银行间普惠金融债券指数,权重达95% [6] 监管政策动向 - 监管层面有意搭建“基准库”,未来基金公司设计产品时可能需要从“基准库”里选择所需的业绩比较基准 [1][12] - 《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强调了“业绩比较基准的约束作用”,促使基金公司主动调整 [7][10] - 监管将制定公募基金业绩比较基准监管指引,明确设定、修改、披露、持续评估及纠偏机制 [11] 调整动因与行业问题 - 过去基金产品自选基准不能准确反映投资范围、资产配置和风格定义,存在约束力不够等问题 [10] - 某些主题基金的业绩基准设定为宽基指数,与基金投资方向不符,导致基金经理投资风格漂移 [10] - 基金经理业绩考核更多与市场上其他基金对比,忽视业绩基准,带来投资风格变形问题 [10] 未来影响与挑战 - 未来业绩比较基准将在基金运作层面发挥更强约束作用,基金公司需加强其在基金经理考核中的作用 [11] - 新规下基金公司需根据产品定位和投资策略选择最合适基准,基金经理投资行为将更贴合基准 [11] - 基金公司面临挑战包括如何为投资风格灵活的基金或投资于新兴产业的基金选定合适业绩基准 [14][15]
保险、证券拉升,银行板块六连涨,谁在买入金融?公募基金经理这么说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14 12:49
市场表现 - 上证指数上涨0.86%至3400点 保险行业上涨超6% 证券行业上涨超3% [1][2] - 中证银行指数连续6个交易日收涨 今日涨幅0.81% 持续创阶段新高 [1][5] - 保险板块涨幅6.04%至1444.17点 证券板块涨幅3.44%至996.46点 [3] 资金动向 - 公募基金可能因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升金融板块配置比例 [2][6] - 部分基金经理已加仓非银金融 但也有基金经理认为行情属事件驱动未跟进 [2][6][7] - 除公募外 游资和量化资金也可能参与金融板块买入 [7] 配置缺口分析 - 主动权益基金对银行/证券/保险配置仅3.37%/0.35%/0.58% 合计4.3% [7] - 相较沪深300指数中金融股权重20% 存在显著低配 [7] - 按1.34万亿规模计算 银/证/保分别欠配1379亿/853亿/442亿元 [7] 基准偏离状况 - 47%主动权益基金以沪深300为业绩基准 其中银行板块配置3.81% vs 指数权重13.67% 偏离近10个百分点 [8] - 中证红利指数金融股权重超25% 但红利主题基金配置普遍低于15% [8] - 跟踪中证800(21%)、中证500(4%)、恒生指数(1%)的基金也存在类似偏离 [8] 实施差异 - 基金公司尚未出台统一操作细则 当前加仓多为基金经理个人决策 [6][10] - 实际操作需考虑具体考核机制 部分基金经理选择维持现有配置 [7][10] - 行业配置调整取决于公司层面细则落地进度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