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产业链运营

搜索文档
喜提“国际护照”,固城湖螃蟹“爬”向海外市场
南京日报· 2025-09-11 00:03
此次华海种业拿到的出口许可资质是出境特定动植物及其产品和其他检疫物的生产、加工、存放单位注 册登记证书,有了这个证书,企业才可以出口海外市场。作为国内首家实现河蟹闭合全产业链运营的现 代化农业科技企业,华海种业积极与南京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合作,将分子育种、营养驱动、生态尾水 处理等新技术应用于生产,从种苗选育、饲料研发、生态养殖到品质检测、品牌销售,全部实现自控自 管,真正做到"源头可溯、流程可控、品质可验"。华海种业负责人介绍,企业每月进行一次18项食品安 全指标检测,严格执行有机标准,通过无人机投喂、物联网水质监控、AI精准投喂等智慧养殖措施对 螃蟹养殖进行全程数字化管理,所有批次产品接入江苏省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确保每只出口蟹来源清 晰、品质可信。 记者了解到,华海种业成功获得出口资质,背后是高淳"超给力"的精准支持。其中,高淳区国家现代农 业产业园常态化开展固城湖核心产区的水质、土壤环境监测与生态维护,确保产品源头生态环境持续符 合国际标准;区商务局主动对接海关部门、省商务厅等部门,为企业提供"一对一"全流程服务,帮助企 业精准对接海外采购商和销售渠道。 高淳螃蟹养殖面积常年稳定在20万亩以上,形成了 ...
中信建投:全产业链全流程构筑差异化壁垒 首次覆盖达势股份(01405) 给予“买入”评级
智通财经网· 2025-08-05 02:25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公司为达美乐比萨在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的独家总特许经营商 深耕本土化近30年并积累丰富经验 受益国际品牌效应 [1] - 管理团队具备丰富西式快餐运营经验 近年盈利成长性和财务改善幅度明显 [1] - 公司在优质赛道中处于龙头位置 头部品牌心智强 预计能稳定穿越国内餐饮行业供给优化周期并获得长期稳定成长 [1][2] 行业赛道特征 - 西式快餐品类在全球扩张中被持续验证 国内比萨赛道CAGR较快 CR5集中度较高 [1] - 比萨赛道兼具标准化、创新性、便利性、外带属性和性价比优势 [1] - 比萨消费习惯可培育且成长潜力较大 国内市场处于高速培育过程 [1][2] 核心竞争力与运营策略 - 极致聚焦的产品战略搭配成熟研发和门店运营SOP 使产品质量、创新频次、成功率和性价比行业领先 [2] - 差异化配送策略通过自有骑手与数字化精准匹配 实现配送效率和质量领先 [2] - 线上会员流量和营销渠道精准运营能力强 会员快速增长 线上流量破圈反哺线下门店拓展势能 [2] 数字化与产业链能力 - 数字化订单占比较高 外送和外带属性拓展覆盖半径 深度受益线上高效运营 [2] - 中央厨房、严选供应商、物流网络全流程监控及数字化能力构成突出产业链掌控力 [2] - 组织架构高效 管理层级合理且掌控度强 晋升机制与培养体系完善 [2] 财务预测与估值 - 预计2025~2027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37亿元、2.08亿元、3.05亿元 [1] - 当前对应PE分别为74倍、49倍、33倍 [1]
成功穿越周期的“长跑者”
财富FORTUNE· 2025-07-29 08:10
全球500强与中国企业表现 - 2025年《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中,中国企业展现出更高的质量、国际化程度和创新能力,正从"追赶者"向"引领者"转变 [1] - 通威连续三年上榜,成为光伏和水产行业全球唯一的世界500强企业 [2][11] 通威的核心竞争力 - 公司以"创新驱动"、"长期主义"和"全球共生"为发展内核,通过全产业链运营构建竞争壁垒 [3] - 高纯晶硅市占率全球第一,太阳能电池连续八年出货量全球第一,累计超300GW,组件跻身全球前五 [6] - 2024年海外组件出货量同比增长近一倍,覆盖70多个国家,实现多国GW级项目突破 [9][10] 技术创新与研发成果 - 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超110亿元,全球创新研发中心启用后,在TNC、THC、钙钛矿等技术路线取得突破 [15] - TOPCon电池量产效率达26.9%,TNC-G12组件功率达778.5W,THC组件最高功率790.8W [15] - 最新TOPCon技术实现94.3%电池双面率和91.7%组件双面率,引领行业技术方向 [18] 产业链协同与行业责任 - 联合上下游企业成立四川省晶硅光伏产业创新中心,推动"政产学研资用"协同创新 [20] - 通过技术共享加速成果转化,解决"卡脖子"问题,促进全产业链健康发展 [20][21] 行业前景与战略定力 - 全球光伏累计装机需达18,200GW以实现碳中和目标,年均新增装机需1,500-2,000GW,目前仅500GW/年 [24][25] - 公司坚持长期战略,专注水产饲料和光伏领域,通过技术创新和精益经营打造全球龙头地位 [29] - 管理层认为行业波动是常态,做强企业是抵御风险的最佳方式 [26][27] 未来发展方向 - 以更开放姿态融入全球产业生态,应对技术竞争和行业波动挑战 [30] - 通过持续创新和全产业链协同,巩固在光伏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 [21][29]
牧原股份递交港股招股书 出海战略迈出重要一步
证券时报网· 2025-05-27 11:07
公司动态 - 公司于2025年5月27日向香港联交所递交H股上市申请,并刊登申请资料,资料可能适时更新[1] - 本次H股发行是公司出海战略的重要一步,募集资金将用于国际化战略、研发创新及公司运营等用途[1][2] - 公司拥有30多年经验,覆盖育种、生猪养殖、饲料生产、屠宰及肉类加工的全产业链条[1] 行业地位 - 按生猪产能及出栏量计量,公司自2021年起为全球第一大生猪养殖企业,2024年全球市场份额达5.6%,超过第二至第四名合计[2] - 按屠宰头数计量,公司2024年屠宰与肉食业务位列全球第五、中国第一,2021-2024年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居中国同行业之首[2] - 2024年公司营业总收入1379.47亿元同比增长24.43%,归母净利润178.81亿元同比增长519.42%[2] 业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销售生猪2265.8万头,其中商品猪1839.5万头、仔猪414.9万头、种猪11.3万头,能繁母猪存栏348.5万头[3] - 2025年一季度屠宰生猪532万头同比增长81%,产能利用率从2024年同期的40%提升至73%[3]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360.61亿元同比增长37.26%,归母净利润44.91亿元[2][3] 行业前景 - 全球猪肉消费量从2020年9520万吨增至2024年11530万吨,复合年均增长率4.9%[3] - 2024年中国人均主要肉类消费量69.4公斤,低于美国的102.0公斤,显示增长潜力[3] - 中国冷鲜猪肉在总消费量中占比较低,预示长期增长和产品升级机会[3]
牧原股份递表港交所 生猪出栏量连续四年居全球第一
智通财经· 2025-05-27 08:42
公司上市申请 - 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联席保荐人为摩根士丹利、中信证券、高盛[1] 行业地位 - 公司是全球第一大生猪养殖企业,生猪出栏量连续四年居全球第一,2024年全球市场份额达5.6%,超过第二至第四名市场份额总和[5] - 公司屠宰与肉食业务2024年位列全球第五、中国第一,2021-2024年屠宰肉食业务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居中国同行业之首[5] - 公司是全球十大猪肉食品上市企业中唯一一家2014-2024年平均净利润率高于15%的企业[6] 财务表现 - 2014-2024年总收入复合年均增长率达48.7%,净利润复合年均增长率达72.7%,平均年净利润率19.0%[5] - 2014-2024年EBITDA复合年均增长率60%,平均EBITDA利润率31%[6] -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1248.26亿元、1108.61亿元、1379.47亿元人民币,净利润分别为149.33亿元、-41.68亿元、189.25亿元人民币[7][8] 行业趋势 - 全球猪肉消费量从2020年9520万吨上升至2024年11530万吨,复合年均增长率4.9%[6] - 2024年中国主要肉类人均消费量69.4公斤/人,低于美国的102.0公斤/人,显示增长潜力[6] - 中国冷鲜猪肉在总消费量中占比较发达国家低,整体肉类消费将长期增长并伴随产品升级[6]
乐自天成递表港交所 蜡笔小新以及猫和老鼠产品系列位列中国同类IP产品第一
智通财经· 2025-05-22 22:53
公司上市申请 - 北京乐自天成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花旗和华泰国际为联席保荐人 [1] - 每股H股面值为人民币1.00元 [2] 行业地位与业务模式 - 公司是中国领先的IP玩具公司,拥有超过100个自有及授权IP [2] - 按2024年中国GMV计,公司在中国多品类IP玩具公司中排名第二,为第三大中国IP玩具公司 [2] - 公司实现全产业链运营,覆盖IP孵化和开发、产品设计到柔性供应链和全域销售渠道 [3] - 以"IP中枢"战略为核心,推出蜡笔小新、猫和老鼠等授权IP热门产品 [3] - 2024年蜡笔小新及猫和老鼠产品系列按GMV计位列中国同类IP产品第一 [3] 产品与IP表现 - 自有IP产品包括猛兽匣变形机甲系列、胖哒幼熊猫系列及Sleep系列 [3] - 猛兽匣IP已推出超过160款SKU,累计GMV超过1.9亿元人民币 [3] 财务数据 - 2022年、2023年、2024年收入分别为4.63亿元、4.82亿元、6.30亿元人民币 [3] - 同期年内亏损及全面开支总额分别为170.8万元、7193.4万元、1.22亿元人民币 [3] - 2022年、2023年、2024年毛利率分别为28.9%、40.5%、39.9% [4] - 销售及营销开支占比从2022年的27.3%降至2024年的22.2% [4] - 研发开支占比从2022年的8.3%降至2024年的6.2% [4] - 2024年除税前亏损为1.16亿元人民币,占收入的18.4% [4]
云南白药(000538) - 2025年4月8日调研活动附件之投资者调研会议记录(一)
2025-04-09 09:14
公司整体经营情况 - 2024 年实现营业收入 400.33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2.36% [2] - 2024 年归母净利润 47.49 亿元,较上年同期 40.94 亿元同比增长 16.02% [2] - 2024 年扣非归母净利润 45.23 亿元,较上年同期 37.64 亿元同比增长 20.18% [2] - 2024 年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 42.97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22.68% [2] - 2024 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11.99%,较上年同期提升 1.48 个百分点 [2] - 2024 年基本每股收益 2.66 元/股,较上年同期增长 16.16% [2] - 2024 年工业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提升至 36.14%,增速达 5.30% [2] - 2024 年工业毛利率 65.93%,较上年同期增长 1.69 个百分点 [2] - 2024 年销售费用较上年同期降低 2.26%,管理费用较上年同期降低 1.98% [3] - 报告期末总资产 529.14 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 388.32 亿元,资产负债率 26.55%,货币资金余额 108.88 亿元 [3] 药品事业群销售情况 - 2024 年药品事业群主营业务收入 69.24 亿元,同比增长 11.8%,单品销售过亿产品达 10 个 [4] - 云南白药气雾剂销售收入突破 21 亿元,同比增长超 26% [4] - 蒲地蓝消炎片销售收入近 2 亿元,同比大幅增长超 22% [4] - 气血康口服液销售收入同口径下同比增长约 14% [4] 消费品板块渠道建设 - 公司有布局完善的全国性大健康产品销售团队,云南白药牙膏市场份额国内领先 [5] - 公司优化全链路渠道,夯实传统线下渠道优势,开发新兴业态 [5] 新兴事业部经营情况 - 2024 年医疗器械事业部营收 4.25 亿元,同比增长 61% [7] - 2024 年滋补保健品事业部营业收入 9907 万元,同比增长 101%,首次实现盈利 [7]
云南白药(000538) - 2025年4月7日调研活动附件之投资者调研会议记录(一)
2025-04-09 09:12
公司整体经营情况 - 2024 年实现营业收入 400.33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2.36% [2] - 2024 年归母净利润 47.49 亿元,较上年同期 40.94 亿元同比增长 16.02% [2] - 2024 年扣非归母净利润 45.23 亿元,较上年同期 37.64 亿元同比增长 20.18% [2] - 2024 年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 42.97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22.68% [2] - 2024 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11.99%,较上年同期提升 1.48 个百分点 [2] - 2024 年基本每股收益 2.66 元/股,较上年同期增长 16.16% [2] - 2024 年工业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提升至 36.14%,工业收入增速达 5.30% [2] - 2024 年工业毛利率 65.93%,较上年同期增长 1.69 个百分点 [2] - 2024 年销售费用较上年同期降低 2.26%,管理费用较上年同期降低 1.98% [3] - 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 529.14 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 388.32 亿元,资产负债率 26.55%,货币资金余额 108.88 亿元 [3] 药品事业群销售情况 - 2024 年药品事业群主营业务收入 69.24 亿元,同比增长 11.8%,单品销售过亿产品达 10 个 [4] - 云南白药气雾剂销售收入突破 21 亿元,同比增长超 26% [4] - 蒲地蓝消炎片销售收入近 2 亿元,同比大幅增长超 22% [4] - 气血康口服液销售收入同口径下同比增长约 14% [4] 牙膏产品销售情况 - 2024 年云南白药牙膏稳居国内全渠道市场份额第一 [5] - “618”“双十一”期间,云南白药口腔健康品牌多年稳居全网口腔护理品牌第一名 [5] - 系列品牌营销事件实现总曝光超过 64.3 亿人次 [6] 新兴事业部经营情况 - 2024 年医疗器械事业部实现营收 4.25 亿元,同比增长 61% [7] - 2024 年滋补保健品事业部实现营业收入 9907 万元,同比增长 101%,并首次实现盈利 [7]
连云港赣榆:从“规模扩张”到“品质革命” “甜蜜产业”破解成长烦恼
扬子晚报网· 2025-04-09 01:17
行业概况 - 连云港市蓝莓种植面积近3万亩,赣榆区黑林镇为核心产区,带动周边乡镇发展[3][4] - 2020年全国蓝莓栽培面积99.62万亩,总产量34.72万吨,2024年增至143.82万亩和78万吨,江苏位列全国前八,连云港居省内首位[7] - 蓝莓产业从规模扩张转向品质提升,面临价格下行压力,地头批发价同比下跌40%[1][4][6] 种植技术 - 采用基质盆栽模式,暖棚种植密度达600棵/亩,挂果周期缩短至1年,亩产3000-6000斤,为传统种植的两倍以上[6] - 引入数智温控系统,果径提升至20-28毫米,最大达30毫米,"蓝美人"品种因口感与营养受市场青睐[3] - 水肥一体化设施及滴灌技术应用广泛,高标准温室大棚实现全年可控环境种植[9] 价格动态 - 3月批发价:果径15毫米27元/斤,18毫米37元/斤,20毫米43元/斤,同比均降40%,春节前18毫米品种曾达105元/斤[6] - 价格下行主因:种植面积扩大、技术提升导致成熟期提前、亩产量倍增[6] - 龙头企业因全产业链模式抗风险能力强,精深加工产品价格保持稳定[10] 产业链延伸 - 黑林镇"莓"好共富产业园建成65个高标准大棚,35个已运营,结合采摘体验与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2万人次,带动周边收入超100万元[3][9] - 沃田集团年处理蓝莓冻果2万吨,采用超声波逆流萃取技术生产花青素,开发果干等精深加工产品[10] - 农旅融合项目依托抗日山景区和石梁河水库客流,形成"种植+加工+旅游"三产联动模式[3][9] 转型方向 - 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推动优质优价,科技赋能提升附加值[9][11] - 强化品牌建设与全产业链运营,通过种苗繁育、鲜果种植、深加工研发增强竞争力[10] - 政府主导"镇、企、村联动"模式,延伸供应链并优化价值链[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