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供应链脱钩
icon
搜索文档
果然,台积电也没逃过
观察者网· 2025-09-03 00:03
台积电豁免撤销事件 - 美国政府将于2025年12月31日撤销台积电南京工厂的"经验证最终用户"地位 导致向中国工厂运送美国芯片制造工具需申请出口许可证[1] - 台积电声明称正评估情况并采取沟通措施 承诺确保南京工厂不间断运营[1] - 政策变化可能导致设备交付延误 影响台积电在华工厂生产能力[1][3] 市场反应与供应链影响 - 台积电美国存托凭证下滑2.3% 主要设备供应商应用材料 KLA ASML和东京电子股价跌幅超过大盘[3] - 台积电关键供应商包括应用材料 ASML控股 东京电子和KLA公司 这些企业已面临美国出口限制[3] - 美国商务部计划向相关企业发放维持现有设施运营的许可证 但不批准扩大产能或升级技术的许可[4] 行业政策背景 - 美国2022年禁止荷兰 韩国等地区向中国大陆出售先进制程芯片及制造设备 后给予三星和SK海力士豁免[4] - 美国于2023年授予三星和SK海力士"经验证最终用户"地位 但于2023年8月29日宣布撤销豁免 限制措施120天后生效[4] - 美国商务部出口审批机构出现内部动荡 数千份出口许可申请被搁置 包括英伟达对华出口H20芯片的申请[5] 全球产业链影响 - 半导体行业形成高度全球化格局 美国政策将对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产生重要不利影响[4] - 中国客户正与其他供应商洽谈交易 美国企业可能失去市场份额 涉及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半导体制造设备许可申请[5] - 行业组织警告延误越长市场份额损失越多 中国公司正在探索与中国及其他国家供应商达成新交易[5]
富士康被爆从印度召回数百大陆员工
新浪财经· 2025-08-26 03:27
富士康印度生产调整 - 富士康从印度泰米尔纳德邦工厂召回约300名中国大陆工程师 为近几个月第二次类似规模人员调整 [2][3] - 裕展科技工厂主要生产老款iPhone金属外壳和显示屏模块 尚未为iPhone 17系列投产 组装手机屏幕仍依赖大量进口 [3] - 富士康开始空运台湾工程师填补空缺 但大陆资深技术人员撤离可能降低工厂生产效率 [3] 苹果供应链本地化挑战 - 中国大陆员工流失可能削弱苹果在印度快速实现供应链本地化的努力 替代数十年制造经验需投入大量时间和资源 [3] - 苹果计划将所有销往美国的iPhone转由印度生产 以减轻关税和地缘政治风险 [5] - 印度供应商扩张面临供应链波动 工人技术水平 出勤问题 劳工权益要求 工人世袭 征地难题等多重挑战 [8] 印度制造业生态现状 - 印度已升级基础设施并推出制造业补贴计划 促进智能手机制造业发展 但距离形成成熟产业集群仍有较长距离 [7] - 截至2023财年 苹果187家顶级供应商中超150家在中国大陆设厂 印度设厂仅14家 中国大陆公司在精密制造领域占主导地位 [7] - 印度手机生产过程过度依赖从越南等地引进外籍劳工 引发劳工标准与剥削问题担忧 [6] 成本与地缘政治因素 - 苹果首席财务官预警2025年第三财季将因关税增加9亿美元成本 印度业务持续中断可能进一步侵蚀毛利率 [4] - 印度生产的苹果产品主要面向欧美市场 但将面临特朗普"美国制造"计划的阻力 [8] - 供应链转移涉及构建全新制造生态系统 需新基础设施 劳动力培训和政策支持才能达到中国大陆产业协调水平 [5]
港口大甩卖遭卡壳,李嘉诚急邀大陆入伙,中美两边都不想得罪
搜狐财经· 2025-08-01 00:44
交易背景与进展 - 长江和记于今年三月份公告出售巴拿马运河沿岸两大战略港口 但交易因监管问题暂停[1] - 公司与地中海航运牵头财团展开145天独家谈判 期限至7月27日[1] - 公司拟引入中国大陆战略投资者加入财团 以推动交易获得监管批准[3] 战略投资者参与细节 - 中远海运集团明确表达收购意向 要求以平等股东身份参股[3] - 中远要求对中方船只调度 费率及安全审查享有一票否决权 同时要求超额利润分配权和数据访问权[3] - 中远于六月份加入与长江和记及财团的谈判[3] 港口战略价值 - 巴拿马港口是国际贸易咽喉要道 涉及能源 粮食等战略物资运输安全[3] - 中远获取否决权可防止美国单方面主导运营规则 削弱供应链脱钩执行力[4] - 港口资产位于全球航运关键节点 每日通行船只承载海量国际贸易[6] 公司战略调整动机 - 出售港口是公司退出重资产领域 加码科技与新能源战略的一部分[7] - 交易预期带来190亿美元现金 用于减轻负债及新领域投资[9] - 公司今年已陆续抛售内地多个地产项目 套现囤地利润[7] 地缘政治风险管理 - 港口资产易成为大国博弈焦点 出售可减少地缘政治风险曝光[9] - 引入中资可向中美展示交易中立性 降低政治风险[7] - 公司内地资产规模约300亿港元 占全球总资产四分之一[6]
李嘉诚的港口交易,迎来新变数!
搜狐财经· 2025-07-19 03:47
交易进展 - 美国贝莱德公司主动邀请中远集团联合收购李嘉诚旗下43个港口 [2] - 长和集团对中远介入收购持开放态度 [3] - 外交部回应证实央企参与交易 强调"保护公平竞争" [4][5] 交易背景与僵局 - 李嘉诚自3月起计划以230亿美元向贝莱德出售港口 但面临战略性质疑 [7][25] - 交易涉及巴拿马运河等战略港口 影响中国21%商船货运量 [25] - 香港特区政府及前特首明确表态需符合法规 市场监督总局启动审查 [9][10] - 交易陷入僵局 因缺乏中国批准无法推进 [12][15] 战略影响 - 交易被视为配合美国供应链脱钩的战略投机 涉及中美博弈 [25] - 港口资产控制权关乎国际航运安全 具有非商业属性 [25] - 李家面临舆论压力与政治资本流失 [14][26] 最新动态 - 贝莱德调整方案 主动引入中远集团以促成交易 [19] - 当前形势显示中方掌握交易主动权 [20][21] - 事件标志李嘉诚商业帝国时代转折 [26]
中国又有两大盟友倒戈?印尼送340亿大单,帮美国解决最大难题
搜狐财经· 2025-07-08 05:01
美越贸易协议 - 越南对美出口商品面临至少20%关税而美国商品进入越南享受零关税待遇[1] - 协议规定对"经越南转运"商品征收40%惩罚性关税旨在防止中国商品借道越南[1] - 该协议可能在中国与东南亚国家间制造供应链矛盾[1] 柬埔寨贸易动态 - 柬埔寨与美国就互惠贸易协定框架达成共识以避免49%的高关税冲击[3] - 柬埔寨经济对美国市场依赖较深被迫在贸易谈判中让步[3] 印尼贸易合作 - 印尼计划将美国主要进口商品关税降至接近零水平[3] - 印尼准备签署340亿美元贸易协议并在关键矿产领域提供优惠准入[3] - 印尼镍矿等资源合作帮助美国缓解关键矿产供应压力[4] 供应链影响 - 东南亚国家政策调整导致与中国紧密的供应链出现松动[4] - 中国企业通过东南亚中转出口模式受到冲击部分企业考虑重构供应链[4] - 越南转运关税使中国商品出口成本增加柬埔寨印尼政策影响中国产业出口[6] 中国应对措施 - 中国可采取反倾销反补贴等措施维护产业利益如对30国不锈钢延长反倾销[6] - 推动RCEP深入实施扩大与东盟合作减少单边政策负面影响[6] - 加强稀土等领域自主研发与老挝签署开发协议保障供应链稳定[6] 贸易格局演变 - 特朗普关税政策可能对更多国家施压全球贸易格局持续重塑[9] - 周边国家在中美间战略选择更复杂需通过经济合作巩固关系[9]
江宇舟:美国对我们的非关税制裁,也该到清算时刻了
观察者网· 2025-06-11 01:07
中美经贸关系与制裁体系 - 中美经贸磋商近期出现缓和迹象 但非关税制裁的长期性和危害性远超关税战 [1] - 美国构建了涵盖立法、行政、技术管制等多维度的对华制裁体系 涉及1065家中国实体被列入商务部"实体清单" 占总数近1/3 [10] - 制裁范围覆盖人工智能、芯片、量子计算等前沿科技领域 890家实体被财政部列入SDN清单 134家被国防部列入军事企业清单 [10] 美国立法层面的制裁手段 - 《2021年美国创新与竞争法案》包含《战略竞争法案》《无尽前沿法案》等子法案 明确在10个关键技术领域对中国设置排他条款 [5] - 《2022年芯片与科学法案》强制受补贴半导体企业在中美投资间"选边站" 限制在华投资规模 [6] - 2024年9月美国众议院一周内通过25项反华法案 涉及生物安全、无人机、电动汽车等多个产业领域 [8] 行政制裁与供应链审查 - 美国形成"实体清单"、"未核实清单"、"军事最终用户清单"等多元化制裁工具 华为等企业被切断关键技术获取渠道 [11] - 涉疆制裁导致3596批次中国货物被禁入美国 涉及光伏、电子、汽车等产品 2024-2025年新增66家中国企业被列入UFLPA清单 [14] - 行政部门协同开展供应链审查 国土安全部、国防部等多部门联合建立安全审查制度 [9] 技术管制与国际联盟 - 半导体管制从EUV光刻机扩展至DUV设备 14纳米以下制程设备全面禁售 [16] - 美国组建"芯片四方联盟"、"下一个G联盟"等产业排华组织 覆盖全球87%被管制产品的来源地 [20] - 技术管制范围从"小院高墙"演变为全面封锁 影响中国在AI、量子等领域的国际合作 [15][18] 企业应对困境与案例 - 中国企业在美国诉讼中面临证据不透明问题 政府提供的"机密版本"证据90%内容被涂黑 [28] - 涉疆制裁案件中 美国法院判决依据包含政治考量而非事实证据 企业自证清白成本高昂 [30] - 统计显示仅30%中国企业会选择仲裁争议 游说成本与政治捐款高度关联 [31] 产业影响与反制建议 - 美国制裁呈现"广、多、重"特征 电子信息、航天航空等前沿领域全面受限 制裁措施年均增长9倍 [33][34] - 建议完善《反外国制裁法》 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 强化稀土等关键资源反制手段 [42] - 推动技术标准自主化与人民币国际化 构建"不可靠实体清单"等对冲工具 [43]
请求访华后,特朗普提出2个要求,美媒察觉事情不妙,中方接受国书
搜狐财经· 2025-05-26 00:00
中美经贸关系 - 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导致美国进口商提高零售价格 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上涨6 2% [3] - 中国商品因不可替代性 即便加税后仍比美国本土产品便宜 最终成本转嫁给美国消费者 [3] - 特朗普2018年发起的关税战让美国消费者多支付900亿美元 显示对华极限施压策略失效 [5] 美国经济与政策 - 美国联邦债务规模突破36万亿美元 10年期美债收益率攀升至4 5%高位 [1] - 特朗普施压美联储立即降息 但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明确拒绝 因2026年中期选举压力 [3] - 穆迪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下调至Aa1 反映经济政策困境 [3] 中国应对策略 - 中国连续多月减持美债 若持续将冲击美元信用体系 [1] - 中国对中重稀土出口管制导致美国F-47战机项目面临流产风险 [1] - 中方明确谈判底线 必须建立在相互尊重和平等互惠基础上 [5] 国际经贸合作 - 沙特40%石油出口仍输往中国 卡塔尔与中石化签订27年液化天然气长约未受特朗普访问影响 [3] - 沙特引入华为5G技术 阿联酋与中企共建AI研发中心 显示各国寻找美国之外的替代选择 [6] - 中国与海湾国家 东南亚的深度合作持续推进 增强经贸韧性 [8] 美国外交与商业施压 - 特朗普施压沃尔玛不得转嫁关税成本 试图缓解国内通胀压力 [1][3] - 新任驻华大使庞德伟鹰派底色未变 首条公开声明强调"推进美国利益"而非促进双边关系稳定 [5] - 特朗普中东之行宣称带回8000亿美元"投资承诺" 但实际可执行协议寥寥无几 沙特6000亿美元合作中仅1420亿为确定军购订单 [3]
中美经贸会谈,揭示了东南亚发展的第三种可能性
虎嗅· 2025-05-10 23:05
东南亚经济地位与贸易格局 - 东盟按购买力平价计算是世界第五大经济体,占世界经济比重从2001年5%增长至2023年6.4% [1] - 东南亚国家年均经济增长率达5%,中南半岛国家接近7%,高于全球3%的平均水平 [1] - 东盟占世界货物出口份额从2001年6.2%增至2023年7.6%,相当于非洲和拉丁美洲出口总和 [1] 区域贸易模式演变 - 东亚机械及运输设备贸易份额从1995年14.5%跃升至2007年42.4%,ICT产品出口占全球58% [10] - 2008年前全球价值链贸易占全球贸易额50%以上,金融危机后停滞但未下降 [7] - 越南出口中外国增加值比重从2007年40%升至2022年48%,居东南亚首位 [13] 中美博弈下的产业调整 - 2018-2020年美国占东盟出口比重从11.2%暴增至15.7%,中国从13.8%升至15.8% [23] - 越南在中美贸易摩擦中获益,对美出口跃升至美国第七大贸易伙伴,贸易赤字达1040亿美元 [13] - 马来西亚槟城2023年吸收外资128亿美元,中国半导体相关企业从16家增至55家 [20] 重点行业发展 - 越南在东盟通用机械贸易占比2020年超过马来西亚,电器机械2017年跃居第二 [14] - 新加坡转向知识经济,专注品牌和营销环节,出口外国增加值比重从47%降至41% [14] - 马来西亚占全球半导体封装测试市场13%,英特尔1972年即在此布局 [20] 区域产业链重构 - 东盟对日本出口依赖从11.8%降至6.8%,对华依赖从6.5%升至14.8% [17] - 中国成为东亚生产网络中心,中越贸易额占比从2017年23.5%升至2023年25.2% [13] - 东盟区域内贸易比重从24%降至21.3%,显示内部市场建设受地缘政治冲击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