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价值驱动
icon
搜索文档
“不促不销” ! 看方便面行业的中年危机,这是衰退而非调整
搜狐财经· 2025-09-25 17:53
文|食安时代 前段时间农心发布业绩报告,上半年实现销售额1.7608万亿韩元(折合人民币90亿元),同比增长1.6%,但营业利润962亿韩元(折合人民币5 亿元),同比下降8.4%,显现出增收不增利的局面。对此品牌表示,销售额增长得益于出口和海外法人的发展,但营业利润因促销费用、原 材料成本上升及北美关税影响而减少,这也反映出了方便面行业的整体困境。 尤其是原材料成本上升导致的成本高企问题,在不少品牌半年报中都能看到相关描述,比如某品牌五年连续涨价三次主要就是因为原材料成本 上升,今年上半年,作为核心原料的面粉、棕榈油价格受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和国内供需影响,波动剧烈且长期呈上涨趋势,给品牌带来了巨大 的成本压力。 以袋装方便面为例,面粉、棕榈油、脱水蔬菜及调料包为主的原材料成本占据约35%的成本,包装成本占20%,生产加工成本占25%,物流与 渠道占20%。除了核心原料外包装材料PET价格也连年走高,进一步挤压了企业的利润空间,随着人口红利消失,人工成本还持续上涨。此 外,能源成本、环保成本等也持续攀升,据行业内部估算,过去十年间方便面主要原材料及综合生产成本涨幅普遍在30%-65%区间。 物流费用也是不能忽视 ...
空调市场新格局:美的凭什么跑赢对手?
新浪财经· 2025-09-11 08:56
行业整体表现 - 2025年第二季度国内空调零售量增长23.1%至3845万台套 零售额增长19.6%至1263亿元 [1] - 东北地区销售额增速高达378.4% 部分区域出现供不应求现象 [1] - 市场集中度加速提升 头部品牌陷入激烈竞争 [1] 市场竞争格局 - 2025年第29周美的空调以28.9%零售量份额居行业第一 海尔26.8%和格力24.9%紧随其后 [1] - 2025年7月美的全渠道市占率升至29% 格力为17% 海尔为15% [5] - 小米7月市占率达10% 并放出冲击Top2信号 [7] 美的空调竞争优势 - 2024年全球销量7183万台 市场份额27.5% [1] - 过去五年累计研发投入超180亿元 拥有38个全球研发中心和1600人研发团队 [1] - 持有2.5万余项专利 覆盖气流控制 空气健康 节能效率与智能交互等技术领域 [1] - 完成从单一产品向"全屋智慧空气解决方案"战略升级 [2] - 空气机系列定位高端市场 无风感系列累计销售超1000万套 [2] - 全面风产品2025年3月推出后登顶电商新品销量榜 [2] - 通过DCT改革实现线上线下"一盘货"管理模式 [5] - 服务网络覆盖全国6000余家网点 拥有19万名认证工程师 [5]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美的实现营收2523亿元 净利润260亿元 同比增长25% [5] - 在2025-2026中国空调行业高峰论坛斩获六项大奖 [5] 竞争对手状况 - 格力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下滑2.66% 空调业务下降5.09% [5] - 海尔在智能家庭场景化布局有所突破 上半年集团整体业绩保持增长 [5] 行业发展趋势 - 竞争从价格战渠道战转向体验为王价值驱动新阶段 [8] - 新势力华为 追觅等借助智能家居生态与新兴渠道蚕食市场 [7] - 行业面临地产下行与消费分化背景 可能出现高端与低价两极分化 [8]
散户也能成为专业投资者:汇正财经上线“投研真探”背后的普惠逻辑
搜狐网· 2025-08-15 05:39
睿享·《投研密档》解决"机构报告看不懂"的痛点。投研结束后,汇正研究员会通过闭门研讨去伪存 真,将晦涩分析转化为直白结论。这些结论并非主观判断,而是基于投研纪要及三方报告等硬核数据的 深度分析研究,让散户也能获得机构级的决策依据。要知道,类似的机构专属报告年付费常高达数十万 元。 聆道·《投研快线》诚邀汇正首席投顾与投研团队成员坐客,分享一手投研成果、投研方法的同时,帮 助用户构建投研体系,提升分析与决策能力,突破"授人以鱼"的局限。 不止于产品:推动市场向"价值驱动"回归"投研真探的初衷,是让散户看到代码背后鲜活的公司,把专 业投研用易懂的方式呈现。"汇正财经研究所负责人虞瑞捷表示,团队累计参与上千次电话会议、近百 次行研活动,这些成果本应普惠更多投资者。 在资本市场向成熟化演进的过程中,"投研真探"的价值远超产品本身:它不仅提升散户生存质量,更推 动资产市场从"情绪驱动"向"价值驱动"回归。 截至2025年6月底,我国境内164家公募基金管理机构管理的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34.39万亿元,再创 历史新高,机构投资者占比持续提升。资本市场在专业化、信息化的浪潮下,散户与专业机构的差距, 早已不只是资金量,更 ...
银行业“反内卷”,究竟是在“反”什么?
金融时报· 2025-08-12 00:57
银行业竞争现状 - 行业陷入高度同质化竞争状态,表现为利率战和规模战,消费贷和经营贷利率跌破3%,触及银行资金成本底线[1] - 规模导向的考核模式导致基层员工高压,出现手工补息、高息买存款等违规行为[1] - 信贷资源错配严重,资金过度集中于大型企业,创新型企业面临融资难问题[1] 行业影响 - 低水平竞争压缩银行利润空间,削弱创新动力和服务质量,形成"规模扩张—价格血拼—风险积聚"的恶性循环[2] - 单一营收结构(依赖存贷利差)加剧内卷,需拓展财富管理、支付结算等非利息收入业务[2] 解决方案 - 银行需明确差异化定位:国有大行发挥主力军作用,地方性银行聚焦区域特色,走"小而美"路线[3] - 优化考核机制,引入业务创新、风险管理等多元化指标,替代单一规模考核[3] - 金融管理部门应分类设置考核指标,推动错位竞争,构建分层有序的行业生态[3] 行业转型方向 - 从"规模驱动"转向"价值驱动",通过制度约束引导可持续发展[2] - 摒弃低价换市场策略,以创新金融产品提升服务体验[4]
汉桑科技登陆创业板 南京上市公司+1
上海证券报· 2025-08-06 15:31
公司上市与募资情况 - 汉桑科技于8月6日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成为南京年内A股首家上市公司,也是全年第四家上市公司 [2] - 公司募集资金总额约9.32亿元 [2] - 募集资金将用于年产高端音频产品150万台套项目、智慧音频物联网产品智能制造项目、智慧音频及AIoT新技术和新产品平台研发项目等 [5] 公司业务与技术优势 - 汉桑科技成立于2003年,是一家深耕智慧音频主业的国际化科技公司,拥有全链路音频技术体系 [4] - 公司构建了覆盖音频信号处理与放大、多协议音频传输及云边端协同智能化系统的核心技术体系 [4] - 2024年公司营收14.54亿元、净利润2.53亿元,同比增长86.37% [4] - 公司与NAD、Bluesound、JBL等国际顶尖音频品牌建立长期合作,通过一体化服务锁定客户增量需求并拓展新客户 [4] 行业与市场展望 - 汉桑科技的上市标志着中国音频企业从"制造红利"迈向"价值驱动"的新阶段 [5] - 依托技术壁垒、产品创新与全球化布局,公司有望在音频产业技术重构与市场需求升级的双重机遇下实现国内外市场拓展 [5] 南京资本市场动态 - 南京年内已有4家企业先后上市,包括汉桑科技、药捷安康、司凯奇汽车科技、维立志博生物科技 [6] - 截至上半年,南京市境内外上市公司总数达166家 [6] - 上半年南京市金融业增加值1167亿元,同比增速7.3%;证券交易额33.16万亿元,同比增速38.3% [6] - 南京将实施企业上市三年行动计划、企业上市服务专员制度,加强拟上市企业培育与服务 [7]
汉桑科技登陆创业板,南京上市公司+1
搜狐财经· 2025-08-06 13:48
公司上市与募资 - 汉桑科技于8月6日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 成为南京年内第四家上市公司 [1] - 公司募集资金总额9.32亿元 [1] - 募集资金将投向年产高端音频产品150万台套项目、智慧音频物联网产品智能制造项目及智慧音频及AIoT新技术研发项目 [5] 公司业务与技术 - 公司成立于2003年 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4] - 构建覆盖音频信号处理与放大、多协议音频传输及云边端协同智能化系统的全链路核心技术体系 [3][4] - 2024年营收14.54亿元 净利润2.53亿元 同比增长86.37% [4] - 与NAD、Bluesound、JBL等国际顶尖音频品牌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4] 行业地位与发展前景 - 公司是"平台型创新技术+品牌力+产品力+制造"全链路一体化企业 [4] - 上市标志着中国音频企业从"制造红利"迈向"价值驱动"新阶段 [5] - 依托技术壁垒与全球化布局 有望实现国内国际市场同步发展 [5] 区域资本市场动态 - 南京年内已有4家企业相继上市(药捷安康、司凯奇汽车科技、维立志博生物科技、汉桑科技) [7] - 全市境内外上市公司总数达166家 [7] - 上半年南京市金融业增加值1167亿元 同比增长7.3% [7] - 证券交易额33.16万亿元 同比增长38.3% [7] - 南京实施企业上市三年行动计划 建立上市服务专员制度 加强境内外交易所协调 [7]
浮动费率机制促使银行理财 从“躺赚”到“拼收益”
金融时报· 2025-07-16 01:41
浮动管理费率理财产品推出 - 招银理财推出首款浮动管理费率理财产品"招智睿远平衡(安盈优选)68期",产品10分钟内售罄[1] - 产品采用分档计提模式,管理费率与业绩挂钩,固定管理费率为0.25%/年,低于同系列产品0.4%-0.6%的常规费率[2] - 费率分三档:年化收益率≤1.5%时仅收0.25%/年;1.5%-4%时总费率≤0.4%/年;>4%时总费率≤0.5%/年[2] - 浮动费率机制强化"收益共享、风险共担",为理财市场注入新活力[1] 行业费率变化趋势 - 多家理财公司开展"降费揽客",主流产品管理费率降至0.05%-0.15%区间[4] - 中银理财某产品费率从0.3%/年降至0.05%/年,交银理财某产品从0.2%/年降至0.05%/年[4] - 部分产品费率低至0.01%/年,1万元投资年管理费仅1元[4] - 2025年一季度行业管理费率同比下降8%,固收类降7.82%,混合类降11.65%[4] 浮动费率模式影响 - 浮动费率促使理财公司从规模扩张转向关注产品业绩表现[6] - 该模式尤其适合含权类理财产品,未来类似产品可能增多[6] - 倒逼理财公司提升投研实力和风控水平,推动行业向"重质量"转型[6] - 需建立专业股票/衍生品研究团队和科学投资决策体系[7] 行业转型方向 - 简单降费难以持续支撑产品竞争力,需从"规模驱动"转向"价值驱动"[4] - 理财公司需加速提升投研能力,增强主动管理能力[7] - 需科学设定业绩比较基准、费率计提门槛等核心条款[7] - 浮动费率是深化净值化转型的重要探索,蕴含行业生态重塑逻辑[3]
汽车行业“增量不增利”困境亟待破局
广州日报· 2025-07-13 23:12
行业现状与挑战 - 2025年上半年中国汽车产销量首次双双突破1500万辆 [2] - 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同比增长均超过40% [2] - 汽车出口实现两位数增长 [2] - 汽车行业利润率近8年持续下降 [3] - 行业盈利能力已降至极低水平 [3] 竞争格局与治理 - 汽车产业治理"内卷式"竞争的工作已取得积极进展并深入推进 [1] - 行业需进一步完善长效工作机制 汇聚正能量 营造健康和谐生态 [2] - 呼吁市场从价格驱动转向价值驱动 [3] 破局方向与建议 - 持续推动创新 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3] - 强化新能源 智能网联等技术储备与应用 [3] - 智能网联汽车兴起导致用户需求根本性转变 [3] - 满足用户情感需求 提供情绪价值成为核心竞争力 [3] - 行业需更多关注品牌 创新 管理变革 质量和服务升级 [3] - 推动构建新型竞合关系 携手打造新技术 新产品 新模式 [3]
多家公司“降费揽客” 理财规模继续扩张
金融时报· 2025-06-24 01:41
银行理财行业动态 - 多家理财公司开展阶段性费率优惠 主流理财产品管理费率降至0 05%至0 15%区间 [1] - 中银理财将旗下产品固定管理费率由0 3%/年下调至0 05%/年 优惠期结束后恢复 [2] - 民生理财将一款纯固收类产品年化固定管理费率由0 5%降至0 05% [2] 现金管理类产品竞争 - 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成为银行理财机构揽客发力点 招银理财成立两款新产品并对4款产品实施费率优惠 [3] - 部分现金管理类产品年化费率降至0 01% 光大理财推出"0"费率产品 [3] - 现金管理类产品费率优惠直接关系到客户体验和市场份额争夺 [3] 市场规模与结构变化 - 截至2025年5月末银行理财存续规模达31 5万亿元 较4月末增加0 19万亿元 较上年末增加1 58万亿元 [1] - 固收类产品占全市场92 5% 现金管理类产品加速扩容达2054款 环比增加97款 [4] - 低利率环境下投资者偏好稳健收益 存款主要分流至现金管理类和短债理财产品 [4] 行业发展趋势 - 业内预测银行理财等低风险资管产品将迎来增量资金 年内规模可能突破33万亿元 [7] - 债市波动可能影响理财规模扩张进程 [7] - 银行理财需从"规模驱动"转向"价值驱动" 通过优化资产配置和提升风险管理实现可持续收益 [6] 竞争策略建议 - 专家建议从投研能力、产品创新、渠道拓展、客户服务四个维度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 [6] - 产品创新方面建议在低风险端推出短久期产品 高风险端探索混合类和权益型产品 [6] - 建议依托互联网平台扩大客户触达 通过数字化转型和智能投顾提升服务能力 [6]
对话爱旭股份董事长陈刚:光伏行业已进入价值驱动阶段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9 06:09
新能源行业现状 - 新能源行业已步入成熟阶段 2024年后将保持平稳增长 [2] - 太阳能行业从2024年开始进入价值驱动型市场阶段 未来几十年将持续 [2] - 光伏产业过去一年多处于深度调整期 电池组件企业面临业绩恶化和现金流压力 [2] 爱旭股份经营情况 - 签订约2GW BC组件新订单 覆盖集中式和分布式应用场景 [2] - BC组件2024年第三季度起量 产线从2023年三季度至2024年一季度保持满产状态 [2] - 2024年四五月份毛利率明显提升 [2] - 订单履约率维持在80%至90% 优先选择有利润订单 [2] - 目标将库存周转率控制在30天以内(含海运时间) 目前不含海运时间已达标 [4] - 计划2024年将负债率降至75%以下 [5] - 预计2025年ABC产能达50GW左右 [5] BC技术发展动态 - BC技术获得行业认可 隆基绿能/爱旭股份/TCL中环/晶澳科技/中来股份/通威股份等厂商推出BC组件新品 [3] - BC组件被视为光伏同质化背景下的差异化产品 [3] - BC产业生态中企业普遍拒绝亏本销售 [4] - 行业对N型技术路线(TOPCon/BC/HJT)争议渐消 认为不同技术在不同场景各有优势 [3] 行业经营策略转变 - 光伏组件企业2024年普遍转向"保利润"策略 [2] - 公司经营策略转向高价值市场/产品 专注产品结构调整而非产能扩张 [4] - 行业呼吁构建健康商业生态 避免同质化低价竞争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