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装备

搜索文档
六部门印发方案,事关机械行业稳增长
中国证券报· 2025-09-29 08:38
方案提到,2025—2026年,机械行业运行保持平稳向好态势,重点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持续提 升,力争营业收入年均增速达到3.5%左右,营业收入突破10万亿元。 今天(9月2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机械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 (2025—2026年)》。 方案中还提到,培育壮大新需求。包括发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智慧旅游等新经济新业 态,扩大服务和特种机器人、养老康复装备、冰雪装备、文旅装备、教育装备、增材制造装备等应用。 总台央视记者:王世玉罗宏进 记者注意到,在稳增长方案中,将全方位扩大有效需求,不断增强机械行业稳增长牵引力。包括加快推 进能耗高、污染重、安全性低的老旧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以及工业操作系统更新换代;发挥农机购置 与应用补贴、农机报废更新补贴等政策作用,推动补贴机具"优机优补""有进有出",促进先进适用农机 装备应用推广。组织开展"工业母机+"百行万企产需对接活动、"机器人+"应用行动,加快创新成果规模 化应用等内容。 ...
六部门:发展一批智能农机、智能医疗装备、服务和特种机器人等智能民生装备
证券时报网· 2025-09-29 07:28
智能装备发展 - 实施智能装备创新发展工程 加强通用大模型和机械行业大模型研发[1] - 推动人工智能 量子科技 先进材料 北斗导航等新兴技术与装备融合创新[1] - 突破工业母机 智能仪器仪表 智能检测装备 矿山深部安全开采装备 新能源工程机械 工业机器人等智能制造装备[1] 智能民生装备 - 发展智能农机 智能医疗装备 服务和特种机器人 智能物流装备 食品机械 安全应急装备 冰雪装备 养老适老装备[1] - 面向人民美好生活需求提升智能民生装备供给能力[1] - 突破发展智能机器人等高端装备应对全球科技创新趋势和未来产业发展需求[1] 装备智能化升级 - 提升装备产品数据获取 互联互通 人机交互 辅助决策 自主执行等智慧服务功能[1] - 鼓励装备企业联合产业互联服务商共同打造装备互联生态[1] - 分类分级促进行业数据资源开发利用 培育发展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1] 智能制造系统创新 - 完善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揭榜攻关机制[1] - 推动工艺 装备 软件成组连线创新突破[1] - 提高数智化转型服务商专业化 一站式集成服务能力[1]
六部门:发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智慧旅游等新经济新业态
新浪财经· 2025-09-29 07:20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29日联合发布《机械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其中提出,培 育壮大新需求。发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智慧旅游等新经济新业态,扩大服务和特种机器 人、养老康复装备、冰雪装备、文旅装备、教育装备、增材制造装备等应用。落实《有效降低全社会物 流成本行动方案》,加快智慧物流枢纽、智慧物流园区等新型设施建设,发展"人工智能+现代物流", 推广无人车、无人仓以及无人装卸等智能物流装备。鼓励开展无人农业作业试验,培育智慧农场、智慧 牧场、智慧渔场等智慧农业场景,推广应用智能化动力及耕种管收作业装备、设施园艺装备等智能农机 装备。开展高端医疗装备推广应用行动,促进人工智能与医疗装备融合应用,打造医学影像辅助判读、 远程会诊等智慧医疗场景,推动医疗机器人等智能医疗和康养装备应用。围绕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 发展壮大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带动绿色降碳技术装备发展。 ...
冰雪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期
江海证券· 2025-09-22 10:49
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增持(维持)[2] 核心观点 - 冰雪经济已成为万亿级赛道 2024年中国冰雪产业规模达到9800亿元 同比增长10.8% 预计2025年将突破1万亿元[6][14] - 冰雪运动从小众消费迈向大众化消费 旅行+滑雪结合成为新的休闲娱乐方式[6][14] - 政策扶持、赛事推动和优质供给是主要驱动因素 国家提出到2027年冰雪经济总规模达1.2万亿元目标[35] - 哈尔滨案例显示冰雪旅游经济潜力巨大 2024年接待游客1.79亿人次 旅游总花费2314.2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32.2%和36.7%[51] - 产业链涵盖上游装备制造、中游运营服务和下游消费平台 国产品牌逐步实现外资替代[6][65][66] 冰雪经济规模与增长 - 2024年冰雪产业规模9800亿元 同比增长10.8% 预计2025年突破1万亿元[6][14] - 2023-2024冰雪季冰雪休闲旅游人数达4.3亿人次 收入5247亿元[18] - 2024-2025冰雪季各类冰雪运动消费规模超1875亿元 相比上一冰雪季增长超25%[19] - 冰雪运动参与率:民俗冰雪活动12.87% 冰雪观赏体验10.02% 冰雪运动项目7.28% 陆地冰雪运动3.62%[19] 消费特征分析 - 消费占比:民俗冰雪活动38% 冰雪运动项目27% 冰雪观赏体验26% 陆地冰雪运动9%[22] - 年龄结构:30-44岁客群占比55.81% 18-29岁客群占比14.65%但同比增长31.80%[23][25] - 消费金额:86.01%受访居民有消费 52.55%预计总花费在500元以上[26] - 主要花费项目:门票62.88% 交通51.87% 餐饮45.22% 住宿40.54% 娱乐休闲36.89% 运动装备36.83%[31] 驱动因素分析 - 政策支持:国务院提出2027年冰雪经济总规模1.2万亿元目标 各地推出消费券等优惠举措[35][37] - 赛事推动:北京冬奥会和哈尔滨亚冬会等国际赛事带动产业发展 2025年哈尔滨春节假期接待游客1215.1万人次 旅游总花费191.5亿元[40][43] - 基础设施:截至2024年底全国冰雪运动场地2678个 其中滑冰场地1764个 滑雪场地914个[6][45] - 场地升级:超过80%雪场进行更新升级 包括雪道扩建、酒店新建和服务优化[6][47] 产业链相关公司 - 上游装备制造:雪人集团2024年收入22.8亿元 冰轮环境66.34亿元 冰山冷热45.31亿元[67] - 中游运营服务:大连圣亚2024年收入5.05亿元 西域旅游3.04亿元 长白山7.43亿元[70] - 下游消费平台:携程旅行2024年收入533亿元 同程旅行173亿元[70] 投资建议 - 上游关注冰山冷热、冰轮环境和雪人集团等国产替代标的[6][71] - 中游关注长白山、大连圣亚等北方景区运营商[6][71] - 下游关注携程旅行等旅游平台[6][71]
第十五届中国—东北亚博览会观展人数达12万人次
中国经济网· 2025-09-01 11:27
展会规模与参与情况 - 总展览面积达7.3万平方米 设置国际标准展位3620个 国内外参展企业1029户 [5] - 45个国家和地区20733名嘉宾参会 包括44家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中国民营500强企业高管 [1][3] - 累计观展人数达12万人次 参展企业涵盖东北亚 欧美及一带一路国家275户 兄弟省市375户 省内379户 [1][5] 展览结构与特色 - 创新采用"4+2"展览框架 包含4个主题展馆和2个特色展区 [5] - 国际及港澳台特色商品馆汇聚43个国家地区264户企业 展示优势产业与文化旅游 [9] - 设置人参梅花鹿专区和吉菜文化体验区 展示吉林省特色产业新标准与新技术 [9] 行业技术展示重点 - 现代化产业馆集中呈现汽车零部件 石化 轨道交通 卫星 碳纤维 生物制药 氢能等领域最新产品 [7] - 开放合作馆展示东北亚国家经贸合作成果 东北地区产业协同创新 重点区域产业链承接成效 [7] - 新消费馆展出智能穿戴 智能家居 冰雪装备 首店首秀 养老装备及G331沿边旅游特色产品 [7] 展会成果与亮点 - 举办34场主体/主题/系列活动 构建多层级宽领域交流机制 [3] - 采用"展示+体验"融合模式 7万余种国内外品牌商品线上线下集中展示 [5] - 前沿科技展示密集 包含人工智能全生态链 智能机器人 航空材料 低空经济等最新技术 [1][7]
2025年吉林市新质生产力发展研判:推动一二三产联动发展,壮大“四个基地”和优势产业集群[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5-30 01:36
吉林市宏观经济分析 - 2024年吉林市地区生产总值为1633.23亿元,同比增长5.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0.06亿元(增长5.1%),第二产业增加值590.67亿元(增长5.3%),第三产业增加值842.50亿元(增长4.7%)[2] - 2024年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4.2%,增速全省第一,38个工业大类行业中27个行业实现增长,累计盘活55户"双停"企业,新增产值40亿元[4] - 2024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5%,开复工5000万元以上项目407个(总投资1845亿元),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投资分别增长83.3%和98.5%,产业投资占比达70%(提高23.3个百分点)[6] 吉林市产业结构与政策 - 实施"一个中心,四个基地"战略,推动化工、碳纤维、冰雪、清洁能源四大产业集群发展,目标包括:化工产业产值增长20%(千亿级规模)、碳纤维全产业链产值破百亿元(复材制品占比超25%)、冰雪产业打造世界超级滑雪大区(两大雪场接待游客均超百万人次)[8][9] - 2021年《吉林市工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2025年规模工业总产值目标3500亿元,增加值800亿元,工业企业户数700户以上,五年工业投资累计1500亿元,民营经济占比超60%[11] - 2024年出台《支持碳纤维产业发展若干举措》,涵盖财政支持、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绿色化发展等8大领域,强化产业链协同[13] 化工产业 - 化工为吉林市第一大支柱产业,2023年石化行业营收下降4.8%,原油加工量925.3万吨(增长2.7%)[15] - 吉林化工园区2023年规上工业产值783亿元(占全市40%),其中化工产值770亿元(占全省50%以上),招商引资资金同比增长27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8%[17] - 2025年规划重点包括:吉化转型升级项目投产(乙烯、丙烯腈产能达国内先进水平,ABS产能全国第一),精细化工比重提升至45%,实施20个延链补链项目[9] 碳纤维产业 - 吉林市碳纤维原丝产能全球第一、碳纤维产能全国第一,2023年产量11.1万吨(增长38.3%),形成原丝—碳丝—复材—制品完整产业链[19][21] - 吉林化纤集团为全国唯一国家级碳纤维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原丝覆盖1K-50K系列,T300-T700级产品稳定量产,2022年12000吨碳纤维项目投产[19][21] - 2025年计划推动碳谷3万吨原丝二期、吉化万吨级碳纤维项目,建设"零碳"制品产业园,拓展航空航天、汽车轻量化等应用领域,自用原丝比例提升至80%[9] 新质生产力发展 - 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同时布局低空经济、医药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1][24] - 强化创新引领,通过技术攻关、科技招商、成果转化等手段推动产业链提质,支持企业牵头重大科技项目[24] - 区域差异化发展案例:龙潭区聚焦数字化/低碳化转型(依托吉石化项目),舒兰市打造"大米城""钼城"等特色产业集群[13]
50余家龙江优质企业参展第五届消博会
搜狐财经· 2025-04-14 02:47
参展规模与主题 - 黑龙江省组织50余家优质企业参展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1] - 展区以"绿色龙江·魅力冰雪·共享未来"为主题打造200平方米特色展位[1] 展区内容构成 - 龙江好物板块展销"黑土优品""九珍十八品""龙江老字号"等优质产品包括红肠蜂蜜大米山珍并设试吃品鉴活动[3] - 非遗文化板块展示鱼皮画牡丹画艺术雕刻等手工艺精品且靺鞨秀非遗传承人现场演示刺绣技艺[3] - 双买双卖板块精选俄罗斯巧克力蜂蜜等特色商品搭建中俄贸易桥梁[3] - 冰雪经济板块展示冰雪服装冰雪装备等产品推介龙江冰雪产业发展优势[3] 配套活动安排 - 举办"龙江好物全球行(海口站)产销对接"活动深化国内外产业合作[1] - 举办黑龙江省"双买双卖"招商推介会邀请国内外客商采购商共谋农业旅游数字经济等领域合作[6] 展会行业影响力 - 消博会为亚太地区规模最大消费精品展吸引全球71个国家和地区4100余个品牌参展[6] - 65家世界500强和龙头企业参展数量超过上届[6] - 展会成为展示龙江产业升级成果和扩大对外合作的重要窗口[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