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机结合
icon
搜索文档
蚂蚁集团CEO韩歆毅外滩分享:AI医疗唯一的出路是人机结合
央广网· 2025-09-11 08:56
蚂蚁集团AI医疗战略定位 - 公司专注于AI医疗健康领域 强调专业垂类模型的核心竞争力 通用模型短期难以替代 [1] - 选择该领域基于"刚需+中高频"双重特性 医疗属低频行为但健康管理是高频需求 [2] - 终极目标是提供个性化、精准且可信的建议 包括身体状况了解、用药推荐和健康管理 [2] 技术发展路径与挑战 - 面临三大核心难题:高质量数据投入远超想象 单条数据成本可达上百美元 需要副主任/主任医师级别专家参与 [3] - 抑制幻觉挑战在于"抑幻而不降能" 需在减少错误同时保持模型服务能力 [3] - 医疗伦理问题最为复杂 公司已成立医疗伦理顾问委员会邀请顶级专家共同探索规范 [3] 商业化策略与用户规模 - 未来几年不急于推进商业化 优先聚焦专业数据积累、幻觉抑制和伦理建设 [3] - AI健康管家AQ全端服务用户已突破1.4亿 连接全国超5000家医院和近100万真实医生 [5] - 已帮助超300个名医打造AI分身 通过人机结合让名医专注科研和疑难杂症治疗 [2][5] 应用场景与行业价值 - AI定位为医生助手而非替代者 帮助专科医生向全科医生拓展能力边界 [2] - 成立医疗健康实验室进行AI赋能MDT多学科会诊等前沿探索 [2] - 服务足够专业可信时用户留存率自然提升 形成深度认知护城河 [2][3]
2025年国内投资者如何投资现货黃金?现货黄金投资必看秘籍!
搜狐财经· 2025-07-07 03:35
市场概况 - 2025年现货黄金价格维持在3308美元/盎司高位,日均波动率攀升至3.2%,波动空间超过50美元,创近十年新高[1] - 黄金市场杠杆机制与双向交易成为主流,主流平台提供最高1:100杠杆,新手建议控制在1:50以内[3] - 24小时连续交易覆盖全球市场,北美时段最为活跃,占全日交易量60%以上[3] 驱动因素 - 美联储货币政策动向、美国非农就业数据、地缘冲突及全球通胀数据是驱动金价波动的核心变量[3] - 美联储议息会议前后24小时,金价异常波动概率高达91%[3] - 2025年黄金价格波动率同比上升23%,未采取风控措施的投资者平均损失达本金35-50%[7] 交易策略 - 趋势判断采用均线系统(5日、20日、60日组合),短期均线上穿长期均线形成"金叉"预示上涨趋势[5] - 高低点法则在1800-2100美元区间准确率达78%[5] - 多周期共振分析法采用月线图(1-3年)、周线图(3-6个月)、日线图(1-4周)、4小时图(精确入场点)[8] - 突破交易在欧美重叠时段(15:00-18:00)捕捉关键位突破机会[8] - 反转交易在美盘尾段(21:00-24:00)利用技术回调进场[8] 平台选择 - 合规平台需具备香港黄金交易所(HKGX)AA类行员资质,资金隔离存管于汇丰、恒生等顶级银行[4][5] - 金荣中国作为AA类084号行员,提供0元开户、0佣金服务,黄金点差低至0.1美元/盎司[4] 新手建议 - 小额起步,首次入金控制在500美元以内,使用0.01手迷你合约降低风险[8] - 模拟训练使用20万美元模拟账户,首月实盘存活率达78%[7] - 跟单学习关注每日市场分析报告与黄金策略直播,获取精准入场点位建议[8] 技术工具 - APP内置"趋势反转预警"功能可提前10-15分钟捕捉市场转向信号,2025年第二季度将用户胜率提升至68%[6] - 量价配合法则显示价格上涨需成交量配合,若量能萎缩则警惕回调[6] 资产配置 - 黄金投资比例建议控制在总资产15-25%,搭配实物黄金、黄金ETF、期货期权等多元化配置[8] - 优秀选手通过实盘争霸赛可实现年化28.7%收益[7] 风险控制 - 单笔交易风险不超过本金1-2%,使用止损的交易者平均亏损减少47%[8] - 买入看跌期权防范突发下跌,权利金约为金价的2-3%[8] - 选择低点差平台长期可节省数千美元交易成本[8]
马斯克脑机接口新计划:让盲人复明
环球时报· 2025-06-29 22:49
Neuralink最新成果展示 - 目前已有7名失去活动能力的受试者接受脑机接口植入手术 [1][3] - 植入N1芯片通过微电极收集脑信号 解码后通过蓝牙连接计算机 实现完全依靠神经信号控制光标、输入文字、浏览网页和玩游戏 [3] - 演示视频显示受试者能轻松完成思维控制操作 N1芯片显示出持续的神经活性、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 [3] 视觉恢复技术进展 - 计划最快2026年实现盲人复明 2024年尝试植入"盲视"装置 [1][3] - 研发直接植入视觉皮层的微型芯片 绕过眼睛和视神经直接刺激大脑视觉处理区域 [3] - 已成功让实验猴子感知虚拟影像 技术成熟后有望应用于人类 [3] 长期发展规划 - 当前重点在医疗应用 长期目标实现完全人机结合 [4] - 预计2028年植入电极数量超过2.5万个 触及更深层脑区 [4] - 未来应用方向包括治疗精神疾病、神经性疼痛 探索与AI深度融合 实现人类控制人形机器人 [4] 技术验证情况 - 脑机接口技术已展示初步功能实现 包括思维控制电子设备 [3] - 生物相容性测试显示芯片可长期稳定工作 [3] - 视觉皮层刺激技术已在动物实验取得验证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