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业绩兑现
icon
搜索文档
看好人形机器人、PCB设备和业绩兑现板块机械设备 | 投研报告
中国能源网· 2025-09-01 01:02
PCB行业市场趋势 - 全球PCB行业产值2023年同比下滑14.9% [1][2] - 2024年产值同比增长5.9%至736亿美元 [1][2] - 2024年全年预计增长6.8% [1][2] - 2024-2029年服务器/存储PCB市场复合增速10.0% [1][2] - 2024-2029年整体PCB全球市场复合增速5.6% [1][2] 需求驱动因素 - 消费电子复苏带动PCB需求增长 [1][2] - AI服务器对高价值PCB产品需求增长 [1][2] - PCB市场呈现加速趋势 [1][2] 建议关注设备厂商 - 大族数控(钻孔设备) [2] - 芯碁微装(曝光设备) [2] - 鼎泰高科(钻针) [2] - 中钨高新(钻针) [2] - 凯格精机(锡膏印刷设备) [2] - 东威科技(电镀设备) [2] 重点公司业绩表现 - 绿田机械2024Q3-2025Q2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24.1%/55.9%/56.3%/70.4% [2] - 宏华数科2025H1营业收入10.4亿元(同比增长27.2%) [3] - 宏华数科2025H1归母净利润2.5亿元(同比增长25.2%) [3] - 宏华数科扣除股份支付影响后净利润同比增长34.52% [3] - 新锐股份上半年收入增长28.97% [5] - 新锐股份归母净利润增长2.88% [5] - 新锐股份剔除收购影响后归母净利润增长13.81% [5] 公司业务布局 - 绿田机械布局储能产品进入量产阶段 [2] - 新锐股份主要产品包括硬质合金和硬质合金工具 [5] - 宏华数科数码喷印设备保持快速增长 [3]
散户并非行情推动者!新旧资金正在接力,关注盈利改善兑现
天天基金网· 2025-08-25 07:46
市场行情驱动因素 - 本轮行情主要由产业趋势和业绩推动,并非散户主导 [2] - 充裕流动性是市场创新高的主要基底,居民存款搬家构成国内流动性改善的积极信号 [3] - 美联储9月可能降息,将改善美元流动性并提振港股市场 [4] - 全球股市上涨源于降息预期和制造业景气回升定价,A股并非独立行情 [7] - 增量资金来自险资、养老金等中长期资金,融资资金和私募交易活跃,外资关注度升温 [12] 市场走势判断 - 市场结算资金占流通市值比例处于合理区间,赚钱效应持续积累 [2] - 市场顶部判断意义有限,调整幅度不会太深,上行趋势共识增强 [3] - 市场处于牛市阶段II,特点为资金驱动、赛道为王 [4] - 市场情绪和资金面未达全面过热,预计延续中期慢牛格局 [5] - 股房性价比指标位于历史35.7%分位,对A股仍处适宜位置 [6] 行业配置主线 - 聚焦资源、创新药、游戏、军工等有真实利润兑现或强产业趋势行业 [2] - AI链、创新药、军工、大金融仍是战略配置重点,内部适度高低切换 [3] - 关注恒生科技、港股创新药、创新药、CXO、国产算力、机器人、AI Agent赛道 [4] - 重点关注通信、计算机、半导体、传媒、新消费、新能源、非银、有色等行业 [5] - 围绕半导体材料、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等高成长行业,布局水电、锂电设备等底仓 [6] 细分领域机会 - 化工板块短期利润兑现度提升,关注反内卷+出海品种,9月消费电子板块值得关注 [2] - 跨境电商、通信网络设备、LED、锂电设备、医疗研发外包、氟化工、游戏、影视动漫、风电零部件等三级行业2025年盈利预测上修 [4] - 食品饮料、电力设备等内需领域机会显现,权重股修复刚开始 [8] - 关注港股互联网、半导体设备材料、软件应用、券商保险、新消费五大方向 [9] - 北证50新中枢预计处于1450-1650点,关注专精特新企业及新股机会 [10] 科技与消费板块 - 投资主线包括科技AI+、消费股估值修复、低估红利崛起 [11] - 消费板块处于低估值,利率下行和政策催化下复苏周期抬头 [11] - 聚焦国产算力、机器人、AI应用等新技术方向,辅以大金融和新消费 [12] - 关注自主可控、军工、低空经济、海洋科技等主题机会 [12]
港股科技板块热度持续攀升 恒生港股通科技指数配置价值凸显
中证网· 2025-08-25 03:58
港股科技板块资金流入 - 南向资金单日净买入港股达358.76亿港元 刷新2014年互联互通机制启动以来单日净流入纪录 [1] - 当日沪深两市港股通净买入前五个股均为科技板块核心成分股 反映内地资金对港股科技标的强劲配置需求 [1] 板块投资逻辑 - 板块迎来估值修复与业绩兑现双重机遇 龙头企业凭借技术壁垒与生态优势构筑竞争护城河 [1] - 板块拥挤度较年初大幅下降 估值处于相对底部 ROE呈现企稳回升态势 [1] - 成分股盈利改善趋势明确 下半年进入业绩兑现周期 形成成长与回报兼备的配置组合 [1] - 当前板块市盈率处于合理偏低区间 估值修复空间可观 [1] 恒生港股通科技指数特性 - 指数专注覆盖TMT与互联网领域 囊括港股AI产业链各环节领军者 [2] - 前十大成分股权重合计超75% 龙头企业市场表现直接决定指数走势 [2] - 指数高效捕捉产业红利 龙头企业抗风险能力增强防御属性 兼顾弹性与稳健 [2] - 中长期与短期维度均展现高弹性优势 [2] 板块利好因素 - 板块处于政策支持加码 产业突破加速 资金持续涌入 估值盈利双修复的多重利好周期 [2] - 南向资金创纪录净流入反映市场对板块价值的共识强化 [2] - 恒生港股通科技指数成为把握科技红利的优选配置工具 [2]
南向资金刷新纪录!科技股包揽港股通前五,恒生港股通科技指数配置价值凸显
搜狐财经· 2025-08-25 02:57
南向资金流入与港股科技板块热度 - 南向资金单日净买入港股达358.76亿港元,刷新互联互通机制启动以来的单日净流入纪录,成为2025年第四次单日净流入破纪录事件 [1] - 沪深两市港股通净买入前五的个股均为科技板块核心成分股,反映内地资金对港股科技标的强烈配置需求 [1] - 港股通恒生科技ETF(520840)跟踪恒生港股通科技主题指数(HSSCITI),深度覆盖与AI高度相关的港股核心标的 [1] 政策与产业驱动因素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聚焦科技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研究制定科技保险政策以强化风险补偿 [2] - 上海推出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等前沿领域的定制化保险服务,推动产业链保险模式突破 [2] - 湖北以武汉科技金融中心为支点重塑政策体系并开展改革试点,央行和科技部从金融科技发展规划及粤港澳大湾区科创协同维度发力 [2] - "十四五"规划将科技创新置于核心地位,研发投入强度已超欧盟平均水平,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与《数字中国建设2025年行动方案》明确创新驱动方向 [2] 港股科技板块估值与盈利表现 - 板块拥挤度较年初大幅下降,估值处于历史相对底部,盈利能力(ROE)呈现企稳回升态势 [3] - 成分股盈利改善趋势明确,下半年进入业绩兑现周期,形成"成长 + 回报"兼备的稀缺配置组合 [3] - 板块市盈率处于合理偏低区间,对比历史估值中枢有可观修复空间 [3] 恒生港股通科技主题指数优势 - 指数专注覆盖TMT与互联网领域,囊括港股AI产业链各环节领军者,精准锚定科技产业核心方向 [3] - 前十大成分股权重合计超75%,龙头企业市场表现直接决定指数走势,高效捕捉产业红利且增强防御属性 [3] - 过去一年涨幅达57.26%,显著跑赢恒生指数及恒生科技指数,短期反弹行情中趋势捕捉能力突出 [4] 板块综合利好因素 - 港股科技板块处于政策支持加码、产业突破加速、资金持续涌入及估值盈利双修复的多重利好周期 [5] - 南向资金创纪录净流入反映市场对板块价值的共识强化,恒生港股通科技主题指数成为把握科技红利的优选配置工具 [5] - 当前板块估值仍处低位,业绩兑现窗口临近,布局价值逐步清晰 [5]
55倍PE吓退董承非?芯朋微被砍仓,资金火速转向两大新标的
华夏时报· 2025-08-22 13:17
董承非调仓动向 - 二季度持仓调整涉及扬杰科技、兔宝宝、芯朋微、鼎龙股份四家公司 [1] - 调仓主线包括新进建仓、增持消费板块及减持部分半导体标的 [1] - 持仓调整反映策略从"估值修复"转向"业绩兑现",并布局顺周期板块 [1] 新进持仓详情 - 新进扬杰科技255.33万股,占流通股0.47%,期末市值1.33亿元 [4] - 新进兔宝宝606.80万股,占流通股0.82%,期末市值5946.64万元 [3] 减持操作 - 减持芯朋微42万股至241.58万股,期末市值1.35亿元 [7] - 退出鼎龙股份前十大股东,一季度持股974.90万股(占流通股1.34%) [8] 公司财务表现 - 扬杰科技上半年营收34.55亿元(同比+20.58%),净利润6.01亿元(同比+41.55%),毛利率升至33.79% [4] - 兔宝宝上半年营收36.34亿元(同比-7.01%),净利润2.68亿元(同比+9.71%) [3] - 芯朋微上半年营收6.36亿元(同比+40.32%),净利润9049.35万元(同比+106.02%) [7] 股价表现 - 扬杰科技二季度以来涨幅33.6%,年内区间涨幅45.96% [2][5] - 芯朋微年内涨幅超55%,市盈率55.25倍 [8] - 兔宝宝二季度以来涨幅1.47% [3] 行业与业务背景 - 扬杰科技主营功率半导体,覆盖汽车电子、AI服务器等高增长领域 [4] - 兔宝宝聚焦装饰板材与定制家居,渠道下沉支撑盈利 [3] - 芯朋微提供功率半导体解决方案,产品线覆盖AC/DC、DC/DC等六大领域 [7] 机构观点 - 东海证券给予扬杰科技"买入"评级,华创证券上调目标价至72.9元 [4] - 东吴证券对兔宝宝给予"增持"评级,肯定其毛利率改善与高分红策略 [3] 私募背景信息 - 睿郡资产管理规模超100亿元,核心团队平均从业年限超20年 [10][11] - 董承非现任公司副总经理兼首席研究官,曾任兴证全球基金副总经理 [13]
对于A股游戏行业现状的一些看法
36氪· 2025-08-20 11:04
行业复苏驱动因素 - 2024年游戏行业强劲复苏源于基本面与市场情绪共振 多数公司股价从谷底反弹超50% [1] - 行业供给驱动特性显著 老产品流水下滑进程快但长尾效应持久 例如《原神》国内流水大幅下滑仍维持千万DAU [1] - 产品周期成为核心逻辑 优质新品推动行业增长 2024年互联网大厂密集推出新产品形成行业"压舱石" [2][4] 产品与市场表现 - 2024年重点新品包括腾讯《地下城与勇士》《三角洲行动》 网易《永劫无间手游》《蛋仔派对》 米哈游《绝区零》 哔哩哔哩《三国:谋定天下》 [4] - A股公司新品包括巨人网络《超自然行动组》(畅销榜前20) 吉比特《问剑长生》《杖剑传说》(买量力度大) 三七互娱《斗罗大陆:猎魂世界》 完美世界《诛仙2》(30名左右) [4] - 2025年新品量级不及2024年 难以比拟《DNF手游》等超级头部产品 下半年重点关注腾讯《无畏契约手游》(预约量超6000万) [6] 买量策略与财务影响 - 买量成为行业标配 覆盖字节系及微信视频号等全流量平台 完美世界、吉比特等原"精品/长线"公司转向大规模买量 [2] - 买量短期激发需求但增强行业波动性 新品上市后收入增长与利润增长存在季度级滞后 因早期利润被买量成本侵蚀 [3] - 机构投资者预期利润释放出现在新品上线后第二季度 买量投入下降可能形成"利润剪刀差" [7] 资金与机构持仓 - 公募基金大幅增持游戏公司 2025年第二季度传媒行业持仓占比达1.55% 环比提升0.45个百分点 增幅位列全行业第五 [7] - 公募增持幅度最大的五家传媒公司中四家为游戏公司 总体增持幅度超三分之一 [7] - 缺乏新趋势性风口(如移动电竞、生成式AI) 资金聚焦业绩验证主线 [8] 行业特性与趋势 - 游戏行业具经济韧性 源于非周期属性及监管环境宽松 [7] - 2025年下半年市场关注点转向业绩兑现 对增长要求相对宽松 [7][8] - A股游戏公司从边缘化状态反转 产品周期推动业绩超预期可能性 [6][7]
杰瑞股份(002353):2025年中报点评:Q2扣非净利同比+37%超预期,业绩进入集中兑现期
东吴证券· 2025-08-07 03:48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4]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Q2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37%至7.7亿元,超预期 [2]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69.0亿元(同比+39%),归母净利润12.4亿元(同比+14%) [2] - 分产品收入:高端装备制造42.2亿元(同比+22.4%),油气工程及技术服务20.7亿元(同比+88.1%) [2] - 2025H1销售毛利率32.2%(同比-3.6pct),海外毛利率37.8%(同比+0.6pct) [3] - 经营性净现金流31.4亿元(同比+196%),费控优化(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合计下降1.5pct) [3] 盈利预测与估值 - 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30.3/34.9/39.9亿元,对应PE 14/12/10倍 [4] - 2025E营业总收入155.64亿元(同比+16.54%),EPS 2.96元/股 [1] - 2027E营业总收入201.95亿元,归母净利润39.9亿元(CAGR 14.25%) [1] 业务亮点 - 海外市场突破:中东EPC订单高增(2023年KOC项目树立标杆),北美电驱压裂设备替换需求广阔 [4] - 区域景气度:中东/中亚/北非油气开采旺盛,天然气设备需求持续扩张 [4] - 订单兑现:在手订单进入集中释放期,2025年为业绩拐点 [2][4] 市场数据 - 当前股价40.27元,总市值412.31亿元,市净率1.89倍 [7] - 2025H1海外收入占比提升驱动利润率改善(海外毛利率高于国内10.7pct) [3]
这次1.2万亿会引爆牛市吗?
集思录· 2025-07-21 14:19
水电行业分析 - 西藏水电发电量巨大,可满足一亿人口使用,但本地无法消化,需超远距离输电至用电地区,输电成本过高,是赔钱的买卖 [1] - 从内蒙山西发电输送到东南沿海的经济性不成立,远距离输电成本高于运输煤炭成本 [1] - 用煤发电成本仅两毛钱,而几千公里高压输电成本已接近两毛 [4] 电力供需现状 - 国家目前不缺电,今年电费已大幅下调,许多风电和光伏发电被弃用 [2] - 三峡电站年发电量1000亿千瓦时,但如今单座大城市如苏州上海年用电量达1800亿千瓦时,重庆1500亿千瓦时,武汉南京各800亿千瓦时,用电需求增长迅速 [8] 跨境输电挑战 - 向印度、缅甸输电成本高且存在地缘政治风险 [3] 战略考量 - 从军事角度考虑可不计成本建设 [5] - 类似青藏铁路、川藏铁路虽无法收回成本但仍需建设,属于千年大计 [7] - 墨脱水电站移民成本为零(三峡2/3成本为移民),战略上可加强藏南实控 [7] 新能源车电力需求 - 若新能源车全面铺开采用快充,山西全省用电功率仅能支撑5万辆汽车同时充电 [7] 水资源管理 - 水电站具备水资源管理功能,雅鲁藏布江水利工程关乎水资源利用,可降低全国用电成本 [10] 投资机会分析 第一阶段概念股 - 主要建设单位:中国电建、能建 [6] - 建材类:高争民爆、易普力、西藏天路、华新水泥、苏博特 [6] - 设备企业:东方电气、哈尔滨电气 [6] 第二阶段热点扩散 - 配套工程:公路、铁路、西电东输 [6] - 高原冻土解决方案:新材料、新设备 [6] - 环保及生态修复行业 [6] - 特殊地质技术公司:如中岩大地 [6] 第三阶段业绩兑现 - 当地企业及参与民生、城市建设公司 [6] 转债市场表现 - 西藏天路转债开盘直接封板,正股连板概率大但价格已高 [7] - 博22转债溢价高但正股成交量小,连板可能性大,短期或冲击140价位(当前121.5) [7] - 垒知转债概念纯粹性较差,连板可能性较低 [7] 替代解决方案 - 可在当地直接建设数据中心以规避高输电成本 [9] 宏观经济影响 - 大型工程可拉动经济、创造就业、救活企业,效益属次要考虑 [12] - 1.2万亿投资可能成为引爆牛市的深水炸弹 [6][8]
湘财基金张泉: 锚定可兑现业绩的成长阶段 践行医药行业基本面投资
中国证券报· 2025-06-29 20:22
投资风格与策略 - 投资风格偏向稳健和强调业绩兑现,注重回撤控制 [1] - 倾向于基本面投资范式,寻找能够兑现利润且利润支撑股价上涨的公司 [2] - 关注公司处于第一增长曲线结束、第二增长曲线未兑现的蛰伏期,此时估值和业绩可能处于底部 [2] - 在适度分散的基础上重仓配置深度研究过的标的,市场给出合理定价时会果断卖出 [3] 重点关注的医药细分领域 - 聚焦原料药、器械耗材、CDMO等医药先进制造企业,认为这些领域具备存量市场整合和新兴需求崛起的机会 [1] - 国内医药制造企业中的细分赛道龙头已初步具备全球竞争优势,未来几年有望迎来成长期 [4] - 原料药行业因药品生命周期和新产品迭代持续催生新机会,合规成本和注册壁垒形成护城河 [4] - 原料药企业有能力切入新品种供应,包括仿制争夺、CMO/CDMO业务及制剂一体化开拓市场 [5] 行业现状与未来展望 - 原料药、器械耗材和CDMO等领域的产能投建周期已基本结束,新订单和新客户将拉动经营效率和利润爆发式增长 [5] - 医药制造行业的毛利率和净利率水平长期优于普通制造业,得益于新品和合规壁垒 [4] - 创新药产业利润兑现尚需时日,目前估值较高且不确定性较大,但行业基本面出现积极变化 [6] - 创新药企业已获得海外大药企首付款,未来随着临床推进可能持续兑现里程碑付款 [6] 研究方法与机会挖掘 - 通过跟踪行业周期、细分赛道景气度、公司发展阶段等多维度研究挖掘处于蛰伏期但后续能兑现业绩成长的公司 [3] - 当公司经营周期向上、行业景气度向上、资本市场周期向上且流动性支持时,可能出现难得的投资机会 [3]
沪指半日反弹0.48%!新消费+创新药成资金新宠 帮主郑重带你看透市场暗线
搜狐财经· 2025-06-03 09:01
市场整体表现 - 三大指数集体反弹,沪指半日涨0.48%,创业板指回暖,但成交额缩量77亿,显示资金试探性做多但未完全放开 [1] - 板块分化明显:贵金属、银行、创新药表现强势,汽车、钢铁板块弱势 [1] 反弹驱动因素 - 政策面利好推动金融科技板块,恒宝股份、翠微股份涨停 [3] - 资金避险情绪升温,黄金概念领涨,西部黄金、曼卡龙涨停 [3] 创新药行业 - 创新药板块表现突出,万邦德、千红制药、海南海药涨停,舒泰神涨超15% [4] - 国家药监局批准11款国产创新药上市,ASCO大会临床数据利好推动情绪 [4] - 信达生物、荣昌生物等头部企业临床数据亮眼,出海和业绩兑现成为主线 [4] 新消费行业 - 黄金股因避险属性和美联储降息预期走强 [5] - 黄酒行业竞争格局优化,金枫酒业、古越龙山异动,龙头高端化提速 [5] - 游戏板块受益政策边际宽松,三七互娱、完美世界走强 [5] 银行行业 - 银行股表现亮眼,沪农商行涨停,兴业银行涨超5% [5] - 经济复苏预期改善银行资产质量,估值低(PB不到0.7倍)提供安全边际 [5] - LPR下调预期缓解负债端成本压力,业绩确定性受资金青睐 [5] 汽车与钢铁行业 - 汽车板块弱势,江淮汽车、上汽集团跌超5%,因前期涨幅大且新能源车销量增速放缓 [6] - 钢铁板块疲软,鞍钢股份、华菱钢铁跟跌,地产链需求疲软和铁矿石成本压力是主因 [6] 市场观点总结 - 创新药和新消费为政策重点扶持方向,创新药出海和医保谈判是下半年催化剂 [7] - 黄金、银行股走强反映资金对经济复苏的谨慎态度,防御性板块可逢低布局 [8] - 汽车、钢铁等高位板块退潮,需等待企稳信号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