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信金融资产(02799)
icon
搜索文档
中信金融资产(02799) - 2025 - 中期财报
2025-09-28 11:18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公司持续经营业务收入总额为人民币311.364亿元,较去年同期的人民币302.57亿元增长2.9%[16]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402.2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1%[28]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61.6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7%[28] - 剔除金租公司出表影响后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7.5%[28] - 持续经营活动收入总额311.364亿元,同比增长2.9%[30] - 不良资产经营分部收入人民币305.978亿元,同比增长58.3%[60] - 2025年上半年公司不良资产经营分部收入总额305.978亿元,同比增长58.3%[102] - 股权业务收入281.536亿元,较去年同期37.839亿元大幅增长[104] - 公司股权业务收入为人民币28,153.6百万元,同比大幅增长[129] - 收购重组业务本期收入为人民币3,464.7百万元,较上年同期的7,628.3百万元下降54.6%[134] - 实业公司房地产开发收入为人民币250.3百万元,同比减少25.1%[137] - 汇通资产不良资产相关收入为人民币28.8百万元,同比增长30.3%[137] - 融德资产收入总额为人民币325.7百万元,同比减少13.9%[137] - 国际公司收入总额为人民币4,908.5百万元,税前利润为人民币1,764.2百万元[138] - 资产管理和投资分部收入为人民币1,803.4百万元[138] - 资产管理和投资分部收入人民币18.034亿元,同比下降85.1%[60]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信用减值损失显著增加至人民币168.567亿元,较去年同期的97.666亿元增长72.6%[16] - 信用减值损失168.567亿元,同比增加72.6%[30] - 公司确认信用减值损失人民币168.567亿元,同比增长72.6%[53] -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债务工具减值损失人民币142.675亿元,同比增长60.6%[53] - 其他资产减值损失人民币18.518亿元,同比增长752.6%[55] - 存货减值损失人民币12.234亿元,新增计提[55] - 利息支出下降12.3%至143.89亿元,借款利息下降12.1%至110.1亿元,应付债券及票据利息下降15%至31.6亿元[48] - 营业支出下降14.6%至19.34亿元,其中其他费用下降21.8%至114.26亿元,房地产开发及销售成本下降31%至25.61亿元[50] - 持续经营活动支出总额为351.21亿元,主要包括利息支出、营业支出、信用减值损失和其他资产减值损失[45] 其他财务数据 - 公司于联营及合营企业之权益投资增长至人民币2602.462亿元,较2024年末的人民币2163.251亿元增长20.3%[17] - 资产总额增长至人民币10109.333亿元,较2024年末的人民币9843.286亿元增长2.7%[17] - 归属于本公司股东的权益增长至人民币602.777亿元,较2024年末的人民币564.956亿元增长6.7%[19] - 借款总额增长至人民币7522.944亿元,较2024年末的人民币7066.275亿元增长6.5%[17] - 公司总资产人民币10,109.33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7%[68] - 公司总资产达人民币1,010,933.3百万元,较上年末增长2.7%[71] - 存放金融机构款项为人民币63,631.2百万元,较上年末减少27.3%[72]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为人民币354,169.6百万元,较上年末增长4.8%[75][76] - 收购处置类不良债权资产达人民币187,359.4百万元,较上年末增长5.8%[75][76] - 非上市权益工具投资达人民币48,524.7百万元,较上年末大幅增长33.6%[75] - 公司债券投资达人民币2,845.8百万元,较上年末大幅增长80.6%[75]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债务工具为人民币5,134.5百万元,较上年末减少39.2%[78]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权益工具为人民币4,816.3百万元,较上年末大幅增长190.1%[82] - 上市权益投资达人民币4,585.3百万元,较上年末大幅增长219.0%[82] - 借款总额为人民币752,294.4百万元,较上年末增长6.5%[70] - 存货总额为人民币189.351亿元,较上年末减少7.0%[84] - 房地产开发成本为人民币198.895亿元,较上年末增加0.9%[84] - 房地产开发产品为人民币29.981亿元,较上年末减少19.4%[84] -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债务工具账面价值为人民币2297.077亿元,较上年末减少6.2%[87] - 不良债权资产账面价值为人民币858.57亿元,较上年末减少22.1%[87][89] - 其他债权资产账面价值为人民币1438.507亿元,较上年末增加6.7%[87][89] - 于联营及合营企业之权益为人民币2602.462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0.3%[90][91] - 负债总额为人民币9580.019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5%[92] - 借款余额为人民币7522.944亿元,较上年末增加6.5%[93] - 应付债券及票据余额为人民币1529.104亿元,较上年末减少7.0%[94] - 截至2025年6月末不良资产经营分部资产总额8560.56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7%[102] - 2025年6月末归属于公司股东净资产6027.77亿元,与2024年末5649.56亿元相比保持稳定[97] - 公司期末不良债权资产余额为人民币190,633.0百万元,较期初增加2.5%[111] - 公司纾困盘活业务期末余额达人民币151,257.7百万元,较上年末增长19.9%[120] - 公司股权业务资产总额达人民币252,806.3百万元,较上年末增长34.3%[131] - 公司收购重组类项目数量从689个减少至581个,资产余额从人民币161,570.2百万元减少至132,784.9百万元[132] - 公司收购重组资产账面净额从人民币112,651.7百万元减少至86,621.5百万元,下降23.1%[134] - 国际公司资产总额为人民币180,088.7百万元,较上年末的174,754.1百万元增长3.1%[140] 各条业务线表现 - 不良资产经营分部税前利润人民币121.409亿元,同比增长522.4%[64] - 资产管理和投资分部税前亏损人民币66.54亿元,同比下降305.6%[64] - 公司不良资产经营分部税前利润121.409亿元,占集团税前利润总额240.7%[100] - 资产管理及投资分部税前亏损66.54亿元,占集团税前利润-131.9%[100] - 2025年上半年纾困盘活业务新增投放389.245亿元,收入42.273亿元[104] - 收购处置业务新增收购成本235.367亿元,同比增长52.9%[109] - 收购处置业务已实现收益16.907亿元,同比增长180.8%[109] - 公司新增收购不良债权资产成本为人民币23,536.7百万元,同比增长52.9%[111] - 公司收购处置业务已实现收入为人民币1,690.7百万元,同比增长180.8%[111] - 公司新增收购中74.1%来自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金额达人民币17,455.5百万元[113] - 公司纾困盘活业务新增投放成本人民币38,924.5百万元,同比增长43.6%[120] - 公司纾困盘活业务实现收入人民币4,227.3百万元,同比增长65.5%[120] - 公司纾困盘活业务65.7%集中于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余额达人民币99,401.3百万元[122]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年化平均资产回报率为1.1%,略高于去年同期的1.0%[19] - 归属于本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基本每股收益为人民币0.066元,高于去年同期的0.056元[19] - 年化平均股权回报率21.1%,较2024年度提升2.7个百分点[28] - 年化平均资产回报率1.1%,较2024年度提升0.35个百分点[28] - 公司资本充足率从2024年12月31日的15.69%提升至2025年6月30日的15.97%[161] - 公司杠杆比率从2024年12月31日的10.1:1改善至2025年6月30日的8.6:1[162] - 公司持续深化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方案(2023-2025)任务实施[150]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资产质量有效改善并加强全流程信用风险管控[151] - 公司通过资产负债币种匹配和套期保值工具控制外汇风险[153]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流动性整体充足且风险基本可控[154] - 公司上半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级别网络安全事件[155] - 公司持续优化资本结构和质量并提升资本使用效率[160] - 公司开展多层次投后管理包括预警应对和重点领域排查[151] - 公司通过同业借款、债券、拆借等构建多元化融资组合[154] - 公司不宣派2025年度中期股利[195]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公司2025中期报告财务数据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s)编制并以人民币列示[15] - 公司股份于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股份代号为2799[12] - 公司注册地址为中国北京市西城区金融大街8号邮编100033[12] - 公司H股过户登记处为香港中央证券登记有限公司办公地点位于香港湾仔[13] - 公司金融许可证机构编码为J0001H111000001[13] - 公司社会信用代码为911100007109255774[13] - 报告期定义为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10] - 公司法定代表人及授权代表之一为刘正均[12] - 公司董事会秘书及联席公司秘书之一为王永杰[12] - 公司网址为www.famc.citic[12] - 不良债权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大幅下降至人民币3.095亿元,去年同期为人民币23.169亿元,降幅达86.6%[16] - 其他收入及其他净损益大幅增至人民币188.331亿元,去年同期仅为人民币8.375亿元,主要源于投资联营企业收益人民币213.179亿元[16] - 不良债权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入3.095亿元,同比下降86.6%[30] - 所佔联营及合营企业业绩90.84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07.4%[30] - 终止确认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收益17.44亿元,同比激增599.8%[30] - 利息收入同比增长0.4%至人民币444.45亿元,其中以摊余成本计量的债务工具利息收入增长1.7%至355.19亿元[35] - 不良债权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大幅下降86.6%至30.95亿元,其中已实现收益增长101.6%至172.11亿元,未实现损失196.5%至141.16亿元[37][39] - 其他金融资产和负债公允价值变动下降89.9%至140.62亿元,权益工具已实现收益下降39.4%至228.31亿元,未实现损失108.3%至84.73亿元[40] - 不良债权资产利息收入为378.65亿元,公司主动调整资产结构并压降收购重组业务规模[41] - 其他收入及其他净损益大幅增长2,148.7%至188.33亿元,主要因投资联营企业收益激增203,127.6%至213.18亿元[44] - 存放金融机构款项下降35.1%至52.56亿元[35] - 其他债务工具利息收入大幅增长309.7%至32.82亿元[35] - 持续经营业务所得税收益人民币4.614亿元,去年同期为费用人民币1.534亿元[57] - 按中国会计准则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88.893亿元,国际会计准则下调整为61.676亿元[97] - 公司员工总数为4,761人,硕士及以上学历员工占比53%[143] - 公司总股本为80,246,679,047股,其中内资股占比55.93%共44,884,417,767股,H股占比44.07%共35,362,261,280股[167] - 中国中信集团持有内资股21,230,929,783股,占内资股总数47.30%,占总股本26.46%[168][171] - 财政部通过内资股和H股合计持有19,870,039,607股,占总股本24.76%(内资股占比16.70%/H股占比35.00%)[168] - 中保融信私募基金持有内资股14,509,803,921股,占内资股总数32.33%,占总股本18.08%[168] - 中国信达资产管理持有H股3,921,568,627股,占H股总数11.09%,占总股本4.89%[168] -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持有H股2,475,271,109股,占H股总数7.00%,占总股本3.08%[168] - 中国人寿保险集团通过内资股和H股合计持有3,610,784,313股,占总股本4.50%(内资股占比3.68%/H股占比5.54%)[168] - 中央汇金投资通过工银金融资产投资持有H股1,960,784,313股,占H股总数5.54%,占总股本2.44%[168][171] - 工银金融资产投资直接持有H股1,960,784,313股,占H股总数5.54%,占总股本2.44%[168] - 中国人寿富兰克林资产管理作为投资经理管理1,960,784,313股H股,占H股总数5.54%[168][171] - 董事会由10名成员组成包括2名执行董事4名非执行董事和4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87] - 独立非执行董事在董事会成员中占比超过三分之一[187] - 报告期内董事会召开5次会议审议通过25项议案听取16项报告[187] - 报告期内监事会召开2次会议审议通过6项议案[189] - 2025年4月23日提名袁欣女士为非执行董事并于5月28日经股东大会批准[181] - 2025年6月20日刘正均先生获连任执行董事并继续担任董事长[181] - 2025年3月28日朱宁先生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183] - 2024年12月6日聘任陈鹏君先生为副总裁并于2025年2月13日履职[184] - 2024年12月6日聘任杨毅先生为副总裁并于2025年3月27日履职[184] - 2025年2月14日徐炯炜先生因工作调动辞去副总裁职务[184] - 公司收到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港币196.967亿元[196] - 公司非公开发行内资股及H股共收到募集资金人民币400亿元和港币24.49亿元[197] - 公司报告期内共召开11次总裁办公会和21次专题会议[191] - 公司研究审议重要经营管理议题62项[191] - 公司于2021年完成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全部用于补充核心一级资本[198] - 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已于2022年全部使用完毕[196]
中信金融资产:助力工业气体龙头企业高质量发展 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经济观察报· 2025-09-26 04:11
公司战略与业务动态 - 公司贯彻中央金融工作部署 将金融服务延伸至科技领域 提供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支持 [1] - 公司江苏分公司投放超5亿元资金 成功实施杭州盈德并购重组项目 [1] - 专门组建党员突击队 进行5次现场尽调 深入分析工业气体行业并制定综合服务方案 [2] 行业背景与项目背景 - 工业气体被称为"工业的血液" 是钢铁化工半导体等行业重要原料 影响国家经济安全和工业竞争力 [2] - 杭州盈德原股东进入投资退出期 企业存量资产效能待挖掘 管理架构需优化 发展面临不确定性 [2] - 项目面临资产规模大 相关主体多 时间紧等多重困难 [2] 交易结构与实施方式 - 收购杭州盈德股权 助力实现产权重组 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3] - 依托中信集团产融并举优势 联动中信证券中信特钢南钢集团全面梳理资产 [3] - 联合地方国资优化管理机制 科学划分权责 形成均衡稳定治理架构 [3] 项目成效与经营表现 - 帮助企业稳定股东结构 保障上下游产业正常生产经营 [4] - 杭州盈德经营状况持续向好 市场份额保持行业前列 收入同比增长约10% [4] - 国资赋能助力企业加大技术创新 聚焦技术研发 填补国内技术空白 [4] 业务模式与战略方向 - 依托"金融+实业"合力 通过"债+股"模式落地科技金融重大项目 [4] - 与恒力盛虹等江苏省内知名民企合作 探索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转型发展新模式 [4] - 持续深化对战略性新兴企业的全周期服务 助力科技成果加速转化 [4]
中国中信金融资产:助力工业气体龙头企业高质量发展 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江南时报· 2025-09-26 03:36
核心观点 - 中国中信金融资产通过提供多元化金融支持助力科技创新 成功实施杭州盈德并购重组项目 为国家工业气体龙头企业技术转化和产能提升提供金融支撑 [1][3][4] 项目概况 - 中信金融资产江苏分公司投放超5亿元资金 成功落地杭州盈德并购重组项目 [1] - 项目旨在支持国家工业气体龙头企业技术转化和产能提升 [1] - 杭州盈德公司原股东进入投资退出期 企业存量资产效能待挖掘 管理架构需优化 发展面临不确定性 [2] 行业背景 - 工业气体被喻为"工业的血液" 是钢铁、化工、半导体等行业不可或缺的重要原料 [2] - 行业关乎工业企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影响国家经济安全和工业国际竞争力 [2] 执行过程 - 面对资产规模大、相关主体多、时间紧等困难 专门组建党员突击队进行5次现场尽调 [2] - 对工业气体行业进行深入分析研判 了解行业特征和发展趋势 [2] - 与相关主体深入沟通 统筹考虑各方诉求 制定综合服务方案 [2] 实施策略 - 收购杭州盈德股权 助力实现产权重组 [3] - 依托中信集团产融并举优势 联动中信证券、中信特钢、南钢集团全面梳理资产 [3] - 盘活低效资产 推动资产质量提升和结构优化 [3] - 联合地方国资优化管理机制 科学划分权责 形成均衡稳定治理架构 [3] 项目成果 - 杭州盈德顺利完成并购重组 经营状况持续向好 [4] - 市场份额保持行业前列 收入同比增长约10% [4] - 为企业稳定股东结构 保障上下游产业正常生产经营 [4] - 国资赋能助力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力度 聚焦技术研发 填补国内技术空白 [4] 业务模式 - 通过"债+股"模式落地科技金融领域重大项目 [4] - 与恒力、盛虹等江苏省内知名民企合作 [4] - 探索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转型发展新模式 走差异化竞争路线 [4] 战略方向 - 金融服务链条向科技领域延伸 以金融活水精准灌溉科技发展前沿 [1] - 将持续深化对战略性新兴企业的全周期服务 [4] - 以专业化、精准化金融解决方案助力科技成果加速转化落地 [4]
西部证券:首予中信金融资产“增持”评级 看好整体划转至中信后长期股权投资战略有效性
智通财经· 2025-09-25 06:49
公司业务转型 - 公司前身为中国华融 成立于1999年 是我国四大AMC之一 2024年更名为中信金融资产[1] - 公司聚焦不良资产主业发展 已完成旗下大部分金融子公司的处置 实现轻装上阵[1] - 不良资产经营是公司主营业务 2024年该分部收入占比达84.46%[1] 不良资产经营策略 - 不良资产经营通过专业化手段对企业持有的不良债权进行收购、管理和处置[1] - 业务按处置方法分为收购处置类、收购重组类、纾困类和债转股业务等[1] - 公司对存量债权充分计提减值损失 新增收购债权审慎 债权质量不断提升[1] 长期股权投资战略 - 公司自2023年加大长期股权投资力度 投资优质上市公司以平滑经济周期波动[2] - 目前持有中国银行、中信股份、光大银行、大秦铁路等优质上市公司[2] - 长期股权投资在初始确认股权账面价值时为公司贡献大量收入[2] 股权投资财务贡献 - 通过长期股权投资 2023年确认其他收入及其他净损益414.76亿元[2] - 2024年确认其他收入及其他净损益756.62亿元[2] - 2023年贡献股利和所占业绩14.73亿元 2024年增至94.95亿元[2] 近期股权增持动态 - 2025年继续增持优质上市公司股权[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 增持中国银行股权比例至4.71%[2] - 截至2025年7月23日 增持光大银行股权比例至8%[2] 未来发展前景 - 随着经济逐步企稳 不良资产经营业务有望实现收益率的触底反弹[1] - 优质联营企业的分红和业绩表现将为公司贡献稳定利润垫[2] - 长期股权投资战略将为公司提供稳定回报 平滑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1][2]
中信金融资产北京分公司成功举办2025年北京区域投资与服务合作联盟大会
财富在线· 2025-09-23 05:32
会议概况 - 公司于9月22日举办2025年北京区域投资与服务合作联盟大会暨不良资产收购处置交流研讨会 主题为聚力焕新 共赢发展 聚焦《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业务管理办法》政策机遇 [1] - 会议聚集80余名嘉宾 来自国有商业银行 股份制银行 信托公司 证券公司 金融租赁公司及阿里资产等在京金融机构 [1] - 会议围绕不良资产市场现状 政策解读 业务实践与创新展开交流 并展望行业发展方向 [4] 公司战略与业绩 - 2025年是公司一三五战略中三年质效显著提升收官之年 北京分公司立足首都资源禀赋 深耕大不良资产经营主业 发挥金融救助和逆周期调节功能 [3] - 2025年成功竞得不良资产债权总额超过110亿元 近年累计实施央国企低效资产盘活 非主业资产剥离 服务民生助企纾困等项目超过280亿元 [3]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收购处置 纾困盘活 股权业务等主业收入明显增长 ROE和ROA再创加入中信集团后新高 [6] 业务实践与创新 - 北京分公司坚持收购开源 管理提质 处置增效和生态赋能相结合 创新结构化 反委托 信托收益权等收购手段 [6] - 公司不断丰富资产货架 包括商办 住宅类不动产 上市公司股票 能源电站 并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整合产业资源挖掘不良资产价值 [6] - 成功参与某电力央企抽水蓄能板块市场化债转股 四川九寨华美胜地度假区低效文旅资产项目入选国家发改委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典型案例 [3] 行业合作与发展 - 会议搭建在京金融机构特资条线深层次对话平台 为北京区域不良资产行业发展注入新思路和动力 [4] - 阿里资产执行总裁陈慧明以大数据视角分析当前不良资产市场现状及交易情况 [4] - 公司未来将加强与区域联盟机构深度合作 共同构建开放 共享 共赢的不良资产生态圈 [6]
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与中国中信金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市分公司债权转让暨债务催收联合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9-22 18:48
债权转让安排 - 渣打银行将其享有的贷款合同项下全部贷款债权转让给中国中信金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市分公司 贷款合同内容不变[1] - 债权转让的标的债权为附表所列对借款人在贷款合同项下的全部贷款债权[1] - 转让方为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 受让方为中国中信金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市分公司[1][2] 公告要求 - 要求公告清单中所列标的债权的借款人 担保人和其他义务人从公告之日起立即向受让方履行主债权合同及担保合同约定的还本付息义务或担保责任[1] - 公告对象包括借款人 担保人和其他义务人以及其权利义务承继人[1] - 交易基准日为2025年5月25日 债务金额为渣打银行截至该日的内部数据[2] 联系方式 - 转让人联系人:黄女士 曾女士 联系电话:13632912803 18344294548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201号渣打银行大厦17楼[2] - 受让人联系人:古老师 联系电话:19123457710 地址:重庆市江北区海尔路178号美全22世纪A1座[2] - 公告日期为2025年9月23日[2]
中信金融资产成功发行云帆2期实体赋能ABS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9-18 11:32
核心观点 - 中信金融资产成功发行50.1亿元资产支持专项计划 票面利率创低位且认购倍数超3倍 体现市场高度认可 [1] - 公司2025年上半年业绩显著提升 总收入402亿元同比增长21% 归母净利润61.68亿元同比增长15.7% 年化ROE达21.1% [2] - 公司通过资产证券化项目拓展融资渠道 降低融资成本并优化债务结构 同时主业新增投放879亿元达去年同期1.4倍 [1][2] 融资活动 - 发行"云帆2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规模50.1亿元 半年期票面利率1.73% 一年期1.78% 全场认购倍数超3倍 [1] - 基础资产涵盖应收账款债权 信托受益权及财产份额 加权平均信用等级AA/AA+ [1] - 云帆1期ABS规模100.1亿元 创年内同类产品规模最大 成本最低 利差最窄纪录 [2] - 新增平均融资利率同比下降50个基点 利息支出同比下降12.3% [2]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402亿元 同比增长21% [2] - 归母净利润61.68亿元 同比增长15.7% 剔除金租出表影响后同比增长27.5% [2] - 年化ROE达21.1% [2] - 主业新增投放879亿元 为上年同期1.4倍 [2] 战略与运营 - 项目依托中信集团协同支持及自身资产池创新能力 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导向 [1] - 按照"夯实基础 稳中求进 提质增效"总体思路运营 积极把握行业政策机遇 [2] - 落地一批具有市场影响力的项目 [2]
无锡融苏律企业管理中心(有限合伙)成立
证券日报网· 2025-09-18 08:45
公司动态 - 无锡融苏律企业管理中心成立 执行事务合伙人为北京融凯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出资额约40亿元[1] - 经营范围涵盖企业管理及以自有资金从事投资活动[1] - 企业由中信金融资产(02799 HK) 无锡太湖新城城市发展有限公司及北京融凯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出资[1]
中信金融资产等在无锡成立企业管理中心,出资额约40亿元
新浪财经· 2025-09-18 02:35
公司成立与出资结构 - 无锡融苏律企业管理中心(有限合伙)于9月17日成立 执行事务合伙人为北京融凯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1] - 公司出资额约40亿人民币 经营范围包括企业管理及以自有资金从事投资活动 [1] - 企业由中信金融资产(02799 HK) 无锡太湖新城城市发展有限公司 北京融凯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出资 [1]
中信金融资产等新设企管中心 出资额40亿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9-18 01:04
公司投资动态 - 无锡融苏律企业管理中心(有限合伙)新成立 出资额约40亿元人民币[1] - 公司经营范围包含企业管理以及以自有资金从事投资活动[1] - 企业由中信金融资产(02799 HK)等共同出资成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