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人工智能
icon
搜索文档
“幸福木渎夜课堂”入选教育部“典型案例” 课程“接地气”主打一个实用
苏州日报· 2025-06-10 00:32
据学校负责人介绍,夜校拥有一支由11位专职管理教师和40位行业"大咖"组成的优秀教学团队。专 职教师中高级职称占比高达73%,而兼职教师则会聚了高等院校的学者、行业专家、社区能人和非物质 文化遗产传承人,多层次、多领域的人才会聚,确保了课程的专业性和前沿性。"我们的目标就是让市 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学到最实用的技能。"该负责人表示。据统计,夜校创办至 今,线下参与培训已达31250人次,线上培训更是高达93155人次,学员满意度调查中,"非常满意"率稳 定在90%以上,不少学员通过在夜校的学习,成功实现了就业或创业。 凭借出色的办学成效与广泛的社会影响,"幸福木渎夜课堂"硕果累累。2024年,它作为全省唯一代 表,入选全国新时代"特别受百姓喜爱的终身学习品牌项目",并先后获评"全国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 育助力乡村振兴品牌项目""江苏省教育厅社区教育特色品牌建设项目"等。 据悉,木渎镇与吴中区教育局对"幸福木渎夜课堂"项目给予了大力支持,近三年累计投入近80万元 专项资金。学校不仅拥有10多个配备了先进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专业教室,更借助"木渎镇市民终身学习 网"这一线上平台,开发整合了涵盖从幼儿 ...
诚邀 200 位终端用户,共享固态电池大未来 | 7.3-5日 浙江·宁波
DT新材料· 2025-06-05 16:13
固态电池与硅基负极技术 - 固态电池与硅基负极构成能源技术迭代的双核引擎,正推动产业升级与商业化加速[2] - 应用领域覆盖汽车、eVTOL、人形机器人、无人机、消费电子、智能穿戴设备等[2][5] - 固态电池优势包括更高能量密度、安全性、寿命、快充性能及宽温域适应性[9] 技术突破与产业链升级 - 技术瓶颈聚焦低成本与高性能化,涉及原料选材、结构调控、界面设计、工程化技术等[11] - 产业链升级方向包括固态电解质、硅基负极新材料及干法电极等新技术[9] - AI技术被应用于电池微观表征、仿真及制造流程优化[17][26] 终端应用行业分布 - **消费电子领域**:智能手机、平板、笔记本、可穿戴设备制造商[5] - **交通运输领域**:新能源汽车、电动两轮车、人形机器人、低空飞行器及储能系统[5] - **智能制造领域**:未具体展开但列为重点方向[3] 2025大会核心议程 - **固态电池专场**:涵盖固态锂电池产业化、钠电池/锂金属电池进展、制造技术与电解质开发[25] - **硅基负极专场**:讨论硅基负极产业化、低成本多孔炭制备及高性能工艺[16][25] - 特色活动包括AI赋能电池制造、产业链闭门对接及新品发布[26][28] 参会与产业合作 - 终端应用企业(如汽车、消费电子厂商)可申请200个免费参会名额(每单位限2人)[2][18] - 普通代表注册费3000元(早鸟价2500元),学生1500元(早鸟价1000元)[18] - 赞助单位涵盖设备制造商(如北京精微高博)、材料供应商(如元力新能源)等[12][13] 学术与产业界参与 - 学术机构如四川大学、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等分享固态电解质、硅基负极材料研究成果[15][16] - 企业代表包括广汽埃安、万向一二三等整车及电池产业链头部公司[12] - 报告主题涉及卤化物电解质、硅碳负极一步法制备、锂合金负极界面设计等[15][16][17]
诚邀 200 位终端用户,共享固态电池大未来 | 7.3-5日 浙江·宁波
DT新材料· 2025-06-04 16:34
固态电池与硅基负极技术发展 - 固态电池与硅基负极构成能源技术迭代的双核引擎,正在引领能源领域变革并加速产业升级[1] - 技术应用覆盖汽车、eVTOL、人形机器人、无人机、消费电子、智能穿戴设备等六大领域[1] - 固态电池具备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长寿命、快充性能和宽温域等核心优势[6] - 技术发展推动固态电解质、硅基负极等新材料及干法电极等新技术快速突破[6] 终端应用市场 - 消费电子领域:智能手机、平板、笔记本制造商及可穿戴设备商为主要参与者[3] - 交通运输领域: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供应商、电动两轮车企业为核心应用方[3] - 智能制造领域:人形机器人、电动工具、低空飞行器及储能系统构成新兴市场[3] 2025第四届产业大会核心内容 - 会议聚焦固态电池与硅基负极两大技术,重点解决低成本与高性能化诉求[7] - 议题涵盖原料选材、结构调控、界面设计、工程化技术、AI赋能等全产业链环节[7] - 设立终端应用企业免费参会通道,面向消费电子、交通运输、智能制造领域开放200个名额[1] - 会议包含固态电池专场(7月4日)与硅基负极专场(7月5日)双论坛[21] 技术研究前沿 - 固态电池方向:卤化物电解质、全固态电池关键材料、柔性纤维电池等12项专题报告[11] - 硅基负极方向:一步法制备硅碳负极、锂合金界面设计、热冲击闪速制备等9项创新技术[12] - 产学研结合:复旦大学、中科院等20余家机构参与技术分享,涵盖材料开发至整车应用[11][12] 产业链生态 - 主办方DT新材料联合广汽埃安、万向一二三等8家支持单位构建产业联盟[8] - 北京精微高博、苏州晶玺茂等16家设备与材料企业提供赞助支持[8][9] - 会议配套产业地图发布、工厂参观、需求对接等6项商业化促进活动[14][15][21]
今天19:00直播| 苏言杰研究员:单壁碳纳米管材料制备技术与应用
DT新材料· 2025-05-28 15:00
固态电池与硅基负极产业大会 - 2025第四届固态电池大会暨硅基负极产业创新大会将于7月3-5日在宁波召开,主题为“聚产业链升级 助商业化加速”,聚焦固态电池和硅基负极两大技术风口 [3][15] - 大会设置35+场主题报告,覆盖固态锂电池产业化、固态钠/锂金属/锂硫电池研究、固态电解质开发、硅基负极工艺等议题,并安排吉利汽车工厂参观等特色活动 [20][22][23][30] - 参会企业包括广汽埃安、万向一二三等产业链龙头,赞助商涵盖设备、材料、检测等领域企业 [17] 单壁碳纳米管技术进展 - 单壁碳纳米管(SWCNT)具备超高导电性(10⁵-10⁶ S/cm)、机械强度(弹性模量1TPa)和化学稳定性,可提升电池能量密度至400-500 Wh/kg,循环寿命超2000次 [4] - 2030年中国碳纳米管导电剂粉体出货量预计达4.1万吨,浆料市场规模68万吨(固体含量6%),2024-2030年复合增长率26.7% [4] - 固态电池领域,碳纳米管市场规模将从2024年12亿元增至2030年18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50%,渗透率有望超60% [5] 技术分享与产学研合作 - 上海交通大学苏言杰研究员将于5月29日线上分享单壁碳纳米管制备技术,涵盖结构表征、制备工艺及上海碳旺科技产品应用 [6][9][12][13] - 大会提供青年科学家论坛、AI技术沙龙等平台,推动材料选型、工艺开发等前沿技术融合创新 [18] - 终端企业(汽车、消费电子等)可免费参会,并设置科技成果展示、需求对接等产业化促进环节 [24][26]
Micro OLED热持续,这家公司拟投建18亿微显示背板项目
WitsView睿智显示· 2025-05-26 05:43
核心观点 - AI人工智能等技术驱动下,AR眼镜市场热度持续回升,带动上游近眼显示项目投资热度上升,国内企业奕瑞科技拟建设大型硅基OLED微显示背板项目以满足下游需求 [1] - 奕瑞科技拟投资18亿元建设硅基OLED微显示背板项目,预计新增产能5,000张/月,建设周期12个月,与视涯科技及特定客户建立合作关系 [2][5] - 多个国产企业如宏禧科技、熙泰科技、睿显科技等推动Micro OLED项目落地建设,扩充国产产能,未来对核心材料与部件需求将加大 [7][8][9] - 2024年Micro OLED在AR装置市场占比预计达54%,中短期内Micro OLED在AR眼镜应用仍占重要地位,未来应用发展值得期待 [10] 奕瑞科技硅基OLED微显示背板项目 - 奕瑞科技拟投资不超过18亿元用于硅基OLED微显示背板生产项目,对全资子公司奕瑞影像科技(合肥)有限公司增资6亿元 [2] - 项目预计新增硅基OLED微显示背板产能5,000张/月,建设周期12个月,在现有厂房内购置设备实现规模化量产 [5] - 奕瑞合肥主营业务为数字化X线探测器CMOS传感器业务,可利用现有CMOS传感器产线生产硅基OLED微显示背板,因原材料、设备、工艺等具有通用性 [6] - 公司与视涯科技及特定客户建立合作,视涯科技向特定客户提供硅基OLED微显示模组产品,公司作为供应商向视涯科技供应核心材料硅基OLED微显示模组背板 [5] 行业动态与产能扩张 - 视涯科技现拥有一条12英寸蒸镀线,可生产晶圆9,000片/月,单品出货量超过1kk,未来将扩产至三条12英寸蒸镀线,生产晶圆27,000片/月 [7][8] - 宏禧科技总投资20亿元多的硅基OLED微型显示模组(一期)项目开工,总投资40亿元人民币的12英寸Micro OLED半导体微显示产业化项目签约落户四川绵阳 [8] - 熙泰科技总投资40亿元人民币的12英寸Micro OLED半导体微显示产业化项目签约落户四川绵阳高新区,南充12英寸Micro OLED产线开工建设,首条Micro OLED全流程检测产线顺利交付 [8][9] - 容显科技总投资30亿元的Micro OLED产线签约落户长沙,通过"8 + 12英寸"双线布局覆盖全系列硅基OLED微型显示产品 [8] - 国兆光电总投资2.2亿元的超高分辨率硅基OLED微显示器件产业化项目进行环评,建成后将具备年产200万片超高分辨率微显示器件的能力 [8] 市场前景与应用 - 2024年Micro OLED在AR装置市场占比预计为54%,中短期内Micro OLED在AR眼镜应用仍占重要地位 [10] - Micro OLED应用范畴还包括安防监控、数码相机取景器、军事瞄准设备、医疗设备、工业检测、车载显示器等领域 [10] - 超过十家中国厂商开始布局12英寸Micro OLED量产产线,未来对Micro OLED核心材料与部件需求将日渐加大 [9] - Micro OLED技术在2025年迎来进一步发展,带动上游核心器件项目投资加大,产业链将扩大发展 [11]
好家庭亮相2025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
人民网· 2025-05-26 00:40
行业展会概况 - 2025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体博会)在南昌绿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展览总面积达16.37万平方米,参展企业数量达1811家,创历史新高 [1] 智能健身解决方案 - 好家庭集团推出融合AI与数字化技术的智能健身解决方案,包括"室外智能健身房"和智能体测亭,可在几分钟内生成包含十多项数据的体测报告并同步个性化运动方案至用户手机端 [1] - 室外智能健身房已在全国120多个城市落地650余套,累计服务超1400万人,使用人次突破1.4亿 [1] 互动娱乐与亲子运动 - 互动娱乐竞赛车结合音乐节奏和实时数据显示功能,用户可通过手机回顾运动数据并与好友在线竞技 [2] - 亲子运动设备如"智能松鼠景观训练设备"通过互动反应灯柱和地面钢琴设计,促进家庭共同参与运动 [2] 专业运动测评系统 - KUAI运动能力测评与提升智能系统融合AI与大数据技术,为高水平运动员及青少年运动员提供运动表现训练与选材科技服务 [2] 数字化健康管理 - 好家庭室内智能健身房通过体质监测建立个人健康档案,智能设备可精准调节训练参数并实时同步数据,形成"测-评-导-练"闭环管理 [2] - 数字化解决方案已延伸至社区、医疗机构及企业园区,有望构建覆盖全场景的健康管理网络 [2]
“三网融合”筑牢合规防线
江南时报· 2025-05-25 13:19
合规管理系统建设 - 公司全面上线运行省版合规管理系统 通过智能预警和动态监测功能实现合规风险的精准识别、及时处置和有效防控 提升合规管理的精细化和智能化水平 [1] - 系统赋予合规管理部门多系统访问权限 通过资金流向追踪、业务操作影像回溯、原始凭证调阅核验等方式构建立体化核查网络 引入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异常交易进行智能关联分析 [5] - 系统将预警模型指标细化为重要、一般、关注三个等级 每季度动态调整分类标准 2025年以来已优化调整预警模型等级6次 [8] 组织架构优化 - 构建"基层初核—条线复核—合规复检—高管督导"四级核查责任体系 分管领导统筹部署预警数据核查工作 协管领导动态跟踪核查情况 [3] - 从信贷、运营、审计、风险等条线精选4名业务骨干组建专职合规管理团队 团队成员平均从业年限8年以上 兼具基层实操经验和中台风控专长 [5] - 组建由合规牵头 审计、纪检、信贷、运营、科技等8个部门22名业务骨干组成的"1+8"跨部门预警核查专班 累计召开研判会议15次 攻克高风险预警12个 [6] 风险防控措施 - 对重要预警实行"三个优先":优先分配核查资源、优先报送管理层、优先跟踪整改 对贷款资金流向、对外担保、贷款清收等相关模型进行全面核查 [8] - 根据员工异常行为排查情况对预警涉及的员工进行分层管控 建立专项管理档案 对重点人员疑点数据建立预警台账并定期跟踪复查 [9] - 计划以数字化转型为契机 利用AI人工智能探索核查新模式新方法 减少人工干预 提高核查工作效率 [9] 业务协同机制 - 发挥条线部门专业优势对疑点数据开展深度分析 针对共性问题由条线部门牵头制定整改方案 形成"核查—整改—提升"良性循环 [3] - 建立案例研讨、经验分享等机制 累计形成多类风险核查指引 将个人经验转化为团队能力 [5] - 建立"定期会商+专项攻坚"工作机制 对重大疑难复杂风险事项开展联合"会诊" 形成风险防控建议28条 推动完善制度流程5项 [6]
每周股票复盘:瀛通通讯(002861)2024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17.02%
搜狐财经· 2025-05-23 21:52
股价表现与市值 - 截至2025年5月23日收盘,瀛通通讯报收于14.9元,较上周的14.05元上涨6.05% [1] - 5月23日盘中最高价报14.99元,5月19日盘中最低价报13.75元 [1] - 当前最新总市值27.76亿元,在消费电子板块市值排名81/87,在两市A股市值排名4293/5148 [1] 财务业绩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8.15亿元,较上年同期上升8.08% [1] - 2024年实现净利润1,345.45万元,较上年同期上升117.02% [1] - 利润增长主要得益于集中优势资源服务全球科技和消费电子行业的头部客户,以及出让全资子公司东莞瀛通100%股权形成投资收益6,844.37万元 [1] 市场拓展与收入 - 2024年外销收入为4.40亿元,同比增长10.68% [2] - 通过设立多个生产基地、加强与国际知名品牌的合作、优化供应链管理等措施提升全球市场份额和品牌影响力 [2] 分红政策 - 2024年度利润分配方案为每10股派现金红利1元(含税),合计派发现金股利18,628,396.20元 [2][3][4] - 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为2025年5月29日,除权除息日为2025年5月30日 [4] 业务发展 - 医疗健康产品涵盖智能助听、科学助眠、智能监测、智能呼吸、智慧养护等五大系列 [2][3] - 稳步推进医疗健康业务的开拓与产品研发 [2][3] - 积极推进声学技术在智能汽车、智能音箱、医疗助听、智能机器人等领域的应用 [2][3] - 关注5G-A和6G通信技术领域,把握新产品、新技术发展机遇 [3] 研发能力 - 掌握全套设计技术、工艺制作技术、检测测试技术、精密制造技术等核心技术 [2] - 具有独立开发新款产品的能力 [2] 战略规划 - 继续推进全面预算考核、大客户服务提升等常态化工作 [1][2] - 通过业务模式的创新及增量市场的驱动,实现二次增长 [3] - 计划通过内外并重策略拓宽第二增长曲线 [3]
捷成股份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问答实录
全景网· 2025-05-22 02:00
业绩说明会概况 - 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于2025年5月21日举行 董事长徐子泉、董秘马林等高管出席 答复投资者提问51个 答复率94.44% [1] 业务布局与战略 - 核心战略为"一体两翼":以版权运营为主体 AIGC和版权创新业务为两翼 拓展数字营销、内容出海、微短剧等创新业务 [9][20][31] - 2025年计划播出《风起大漠》《兵自风中来》等剧集 继续聚焦精品内容制作 [7][38] - 已采购《哪吒2之魔童闹海》《唐探1900》等票房过亿影片版权 强化版权集成能力 [20] - 微短剧业务实现全产业链布局 加入"中国微短剧产业合作联盟" 抖音/快手平台小程序已落地 [25][31][43] AI技术应用 - 推出AI智能创作引擎ChatPV 具备自动成片、智能翻译等功能 应用于影视制作和短视频创作 [5][13] - ChatPV完成与DeepSeek模型对接 提升视频内容理解、剧本生成等环节效率 [32] - 与华为云签署《视频大模型合作协议》 开发AI文本生成、虚拟主持人等B端应用 [29][39] - 参股公司世优科技提供虚拟数字人技术 应用于VR/AR及元宇宙内容制作 [28] 财务与运营 - 2024年Q4业绩下滑主因:电影《维和防暴队》亏损、版权摊销集中、加大版权采购 [14][15] - 2025年Q1业绩同比增长 因前期业务储备较多 [31][42] - 对腾讯影视9亿应收款正在积极沟通回款 [6] - 2024年权益分派方案将于股东大会通过后2个月内实施 [7] 版权运营 - 存量版权数量市场领先 采用"分账内容运营"模式与版权方共享收益 [30] - 核心竞争优势:海量版权库(超5万小时内容)、完善分销体系、头部平台客户资源 [37] - 与华为视频、字节跳动等保持长期合作 为重要内容供应商 [29][50] 公司治理 - 2024年两次股东大会决议:变更注册地址、修订章程、回购注销限制性股票 [4] - 控股股东通过股票质押解决个人债务 3400万股质押给个人投资者 [12] - 正在优化组织结构 提升子公司管理效率 [11] 行业前景 - 国家政策支持文化传媒产业发展 版权运营模式多元化 微短剧等新兴形态崛起 [17] - 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推动版权价值提升 AI+版权创造新业务场景 [9][20]
瀛通通讯(002861) - 2025年5月20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20 10:10
经营业绩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15亿元,较上年同期上升8.08%;实现净利润1345.45万元,较上年同期上升117.02% [1] - 2024年公司外销收入为4.40亿元,同比增长10.68% [3] 发展规划 - 2025年以“六个年”为行动指南,推进全面预算考核等常态化工作,落实重点工作计划,提升核心竞争力 [2] - 持续深化在多地设生产基地、加强与国际品牌合作等措施,拓展国内外市场 [4] - 秉持均衡发展策略,探寻新领域,强化核心竞争力,拓宽第二增长曲线 [7] 利润增长因素 - 聚焦服务头部客户,完善大客户管理机制,细化服务,夯实合作关系 [2] - 出让全资子东莞瀛通100%股权,形成投资收益6844.37万元 [2] 分红政策 - 2024年度拟以总股本186,283,962股为基数,每10股派现金红利1元(含税),合计派发现金红利18,628,396.20元,不送红股,不转增股本 [4] 业务领域 - 医疗健康业务涵盖智能助听等五大系列,虽收入规模小,但正有序开展业务开拓与产品研发 [5] - 聚焦大声学、大传输、大健康业务,推进声学技术在多领域应用 [7] - 产品主要应用于消费电子领域,推动在更多细分领域突破 [8] 研发能力 - 掌握产品相关全套核心技术,有独立开发新款产品能力,在耳机声学设计多方面取得成果 [6][8] 其他问题 - 本次活动不涉及未公开披露的重大信息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