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慧养老
icon
搜索文档
“互联网+护理服务”让更多“银发族”受益
新华社· 2025-07-04 11:25
互联网+护理服务发展现状 - 甘肃省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自2023年开启"互联网+护理服务"后已接到700多个订单 [4] - 该院线上平台已有157名注册护士 平均每位护士年接单量达130多个 [3][4] - 服务项目涵盖换药 康复指导 留置尿管更换等23项护理内容 [4] 服务模式与运营机制 - 采用"线上申请 线下服务"模式 系统智能匹配5年以上临床经验的专科护士 [4] - 护士需通过法律法规 职业道德 技术操作等全方位培训考核才能注册上岗 [3] - 服务对象包括老年患者 慢病患者 行动不便人群及出院患者 [4] 行业推广与政策支持 - 甘肃省已在兰州 嘉峪关等多地推广该服务模式 [4] - 国家卫健委2019年起在6省市开展试点 上海市已将42项服务纳入医保 [4] - 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3 1亿 占总人口22% 催生巨大护理需求 [5] 社会效益与用户反馈 - 有效解决老年人就医不便问题 实现"足不出户享受医院级护理" [1] - 典型案例显示卧床患者自2019年起持续使用该服务 家属表示高度认可 [1] - 医院反馈该模式显著减少患者往返医院的不便 [4]
“青春”守护“银发”,00后涌入养老行业
虎嗅· 2025-07-03 09:31
行业趋势与政策支持 - 2025年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新增29个专业,包括"老年医学与健康"和"健康与医疗保障",南昌大学等三所高校将首批开设相关专业[1] - 国家民政部等12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全面部署养老人才吸引、培养、使用和留存[4] - 2023年全国高校养老服务相关专业点超过770个,中高职布点达3300余个,涵盖养老服务管理、智慧健康养老等方向[4] 市场规模与人口结构 - 2024年末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3.1亿人,正式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10] - 《"十四五"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工程和托育建设实施方案》等政策出台,标志着老龄产业进入"窗口期"和"黄金期"[10] - 银发经济细分领域如智慧养老、健康管理、文娱服务等均呈现强劲发展信号[14] 商业模式与创新实践 - 00后创业者通过AI陪伴机器人、智慧护理床等智能化产品重构养老服务场景[22] - 银发养老新媒体采用互联网短视频推广替代传统传单模式,显著提升养老机构入住率[24] - 创新服务案例包括模仿逝者笔迹的心理干预、代际鸿沟解决方案等情感化服务设计[23][24] 人才发展与职业路径 - 养老专业细分方向明确差异:老年智慧管理侧重信息技术,老年服务管理侧重行政,老年护理侧重生活照护[7] - 从业者需具备"爱心"和"耐心"核心素质,通过志愿服务等实践积累经验[6][7] - 职业发展周期与老龄化进程同步,行业上升期预计持续20-30年[15] 行业挑战与战略定位 - 当前养老服务在质量、效率等方面与老年人真实需求存在差距[19] - 成功要素包括稳健投入、基础夯实、质量提升和风险控制[19] - 长期战略需平衡"乘风破浪的勇气"与"行稳致远的定力"[20]
★两部门:力推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结对攻关与场景应用试点
中国证券报· 2025-07-03 01:56
政策试点规划 - 工业和信息化部与民政部联合开展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结对攻关与场景应用试点 试点期为2025年-2027年 分阶段实施项目[1] - 试点原则为"政府引导 需求牵引 分步实施 持续迭代" 聚焦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 缓解家庭照护压力 弥补养老服务人力缺口[1] - 试点内容包括结对攻关 场景应用验证 完善标准及评价体系三方面[1][2] 技术攻关方向 - 攻关面向居家 社区 机构三类场景 围绕失能照护 情感陪护 健康促进 智慧环境 生活辅助等应用痛点[1] - 重点提升产品安全性 可靠性 易用性和服务能力 需完成不少于200户家庭或20个社区/机构的应用验证[1][2] - 居家场景需部署200台套机器人 社区/机构场景需部署20台套 验证周期不少于6个月[2] 标准化建设 - 鼓励研制单位与应用单位联合制定产品服务标准 覆盖安全性 可靠性 适老化 经济性等维度[2] - 我国牵头制定的IEC 63310国际标准已发布 为养老机器人设计制造测试认证提供全球基准[3] 产业协同机制 - 申报需以联合体形式 成员包括机器人企业 养老辅具企业 高校 科研院所及养老服务机构[2][3] - 申报单位需具备批量化生产和规模化推广能力 产品需通过电气故障 机械缺陷 数据隐私等安全评估[2] - 专家组将遴选试点项目 入围单位需在2年内完成任务 优秀项目将获得政策资源支持[3] 市场前景 - 全球60岁以上人口2050年将达21亿 其中80岁以上占4 26亿 催生巨大养老机器人需求[3] - 养老机器人可减轻社会照料负担 支持老年人独立居家高质量生活[3]
报告征集 | 2025年中国智慧养老行业研究报告
艾瑞咨询· 2025-07-02 09:51
研究背景 - 截至2024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3.1亿占总人口22%预计2035年将增至4亿占比超30% [1] - 智慧养老作为融合AI、物联网、大数据的新兴产业成为应对老龄化重要解决方案 [1] - 国家政策明确推动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并将其作为银发经济重要抓手 [1] 征集目的 - 艾瑞研究院计划2025年发布报告梳理行业脉络、趋势及成功案例为从业者提供参考 [2] - 开启厂商征集活动旨在共同探讨行业现状与未来趋势 [2] 研究框架 - 定义智慧养老行业概念、发展历程及在中国养老体系中的作用 [3] - 分析解决方案、产业链、参与者、区域特征及市场规模 [3] - 研究典型企业发展模式与业务布局 [3] - 探究未来产品服务方向为决策提供机会参考 [3] 参与价值 - 入选厂商可提升品牌知名度并通过艾瑞官方及合作媒体渠道传播 [5] - 获邀参加医疗、数字化领域活动与甲方、专家及投资机构深度交流 [5] 目标厂商 - 上市或非上市公司业务需涵盖智慧养老领域包括综合方案、垂直技术或传统企业数字化 [6] - 需具备2年以上行业经验及多个实际落地案例 [7][8] 时间规划 - 厂商征集截止2025年9月30日 [9] - 报告将于2025年10月发布企业访谈与市场调研同步进行 [10][11] 联系方式 - 提供电话、邮箱及微信二维码等沟通渠道 [12][13] 其他报告 - 艾瑞同期开展商业养老、数字政府、口腔医疗等多项研究报告征集 [14]
国脉科技: 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
证券之星· 2025-07-01 16:07
业绩预告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为12,500万元-15,600万元,同比增长60.52%-100.33% [1]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预计为6,700万元-8,800万元,同比增长3.58%-36.05% [1] - 基本每股收益预计为0.1260元/股-0.1573元/股,上年同期为0.0781元/股 [1] 业绩增长驱动因素 - 居家养老AI智能体与业务协同生态推动智慧养老服务体系重构,带动业务增长 [1] - 产教融合战略深化,教育培训规模扩大,为养老、身联网及AI技术研发输送人才并提升经营效率 [1] - 费用率显著下降,技术创新与业务发展协同效应显现 [1] 战略规划 - 加速产业投入,积极寻找优质科技产业并购标的 [2] - 培育第二增长曲线以提升收益 [2] 财务数据说明 - 业绩预告数据为初步测算结果,未经审计,具体数据将在2025年半年度报告中披露 [2]
国脉科技半年度净利润预计创新高 公司业绩连续4个报告期增速超50%
证券时报网· 2025-07-01 09:30
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预计归属净利润1.25亿元至1.56亿元,同比增长60.52%至100.33% [2] - 扣非净利润6700万元至8800万元,同比增长3.58%至36.05% [2] - 基本每股收益0.126元/股至0.1573元/股 [2] - 2024年全年总营业收入5.49亿元创6年新高,归属净利润1.69亿元同比增长61.41%创历史新高 [2] - 2025年第二季度单季度净利润同比预增75%至236% [3] - 净利润连续10个报告期增速超35%,连续4个报告期增速超50% [3] 业务发展 - 主营业务包括物联网技术服务、咨询与设计服务、科学园运营与开发服务、教育服务 [2] - 国内首个模拟居家养老的身联网社区"国脉大学养老"开始推广 [3] - 推出国内首款居家养老专用AI智能体,推动养老服务智能化转型 [4] - AI智能体聚焦居家养老和健康管理领域,实现"感知-决策-执行"一体化 [4] - "国脉大学养老"为AI智能体提供真实应用场景和数据反馈 [5] 经营效率 - 2024年费用总额同比下降31.02% [2] - 资产负债率15.63%,有息负债率降至0% [2] - 产教融合战略推动教育培训规模扩大,提升整体经营效率 [3] - 闲置自有资金管理策略实现收益提升 [3] 战略规划 - 深度产教融合协同效应凸显 [2] - 有序加大高增速产业投入,积极寻找优质科技产业并购标的 [3] - 培育第二增长曲线 [3] - 技术与场景深度融合重构智慧养老服务体系 [3]
智慧养老如何更懂老(暖闻热评)
人民日报· 2025-06-30 21:54
智慧养老行业发展现状 - 湖南长沙推广"AI+养老"模式,社区提供场地、社会企业提供服务,通过AI终端设备实现居家老人便捷呼叫送菜、上门护理等服务 [1] - 天津养老机构配备陪护机器人,上海老年福利院组织AI软件培训,杭州社区引入陪伴机器狗,显示智慧养老在全国城乡加速落地 [1] - 当前智慧养老不仅涵盖健康监测、用药提醒等基础功能,更注重通过聊天、娱乐等互动强化情感陪伴,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 [1] 政策与市场需求驱动 - 2023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快养老科技和信息化应用 [2] - 中国3.1亿老年人群体需求呈现多样化、差异化特征,智慧养老成为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新供给方式 [1][2] - 行业强调"科技+人工"协同模式,智能化设备处理基础服务,专业人员提供精细化照护,形成服务效能与情感温度的平衡 [2] 行业发展挑战与方向 - 智能设备存在价格高昂、适老化设计不足、标准缺失等问题,实际应用效果仍需验证 [2] - 需以老年人实际生活场景为核心优化产品功能,提升操作便利性,才能增强市场接受度并打开产业空间 [2] - 政策引导与产业投入双轮驱动下,智慧养老将提升服务精准度与可及性,推动"养老"向"享老"转型 [3]
志晟信息:与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河北分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快讯· 2025-06-30 11:45
战略合作协议 - 公司与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河北分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达成战略合作关系 [1] - 双方将在廊坊市打造智慧养老、智慧医疗、智慧医保等方面的试点 [1] - 合作目标为推动保险系统平台建设的便捷优化、功能扩展及数据赋能 [1] 合作领域 - 共同探索居家养老和护理、社区机构养老和护理、医养结合和健康慢病管理、护理人员培训服务等方面的合作 [1] - 为全省提供智慧养老、智慧医疗、智慧医保等方面的经验及借鉴 [1]
国脉科技进军养老产业:AI与身联网结合解决养老痛点
证券时报网· 2025-06-29 12:41
公司战略与产品布局 - 国脉科技发布国内首个基于居家养老的AI智能体,将AI与身联网技术融合,解决养老现实问题[1] - 公司构建模拟居家养老的大型身联网实验社区"国脉大学养老",深化养老领域布局[1] - 推出三大智能体:初期适应支持智能体、生活社交娱乐智能体、健康安全保障智能体,可独立运行或协同作业[4] 技术融合与创新 - 通过身联网技术构建多维度感知能力,实时捕捉用户生理指标和行为变化[2] - 结合AI技术实现深度认知与智能决策,通过数据分析预警健康风险并提供个性化服务方案[2] - 自主研发TDMS动态模型调度机制,智能匹配最优模型,提升服务响应速度和交互准确性[2] 产品功能与用户体验 - 采用非接触式监测技术检测呼吸、心率等数据,避免穿戴设备带来的操作困扰[5] - 跌倒场景下实现多智能体协同:健康管家询问确认情况并联动生活管家解锁房门,同步调整日程安排[5] - 系统允许子女在长者授权下实时观测父母身体数据,促进代际交流[7] 大学养老模式创新 - "大学养老"模式让长者参与课程、活动和研究项目,实现终身学习和社会参与感[9] - 项目融合AI与身联网技术,注重精神需求,强调代际交流和终身学习理念[11] - 福州理工学院累计培养1500名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形成产教双向赋能循环[13] 行业背景与市场机遇 - 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3.1亿(占总人口22%),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12] - 养老需求从基础生活照料向多元化演变,心理健康和社会参与成为重要关注点[9] - 养老行业存在需求碎片化、供给标准不统一等问题,技术赋能需深入行业实践[12]
懂医学、会管理 今年开始招生的养老新专业特别在哪?
央视网· 2025-06-28 17:11
老龄化社会健康需求 - 中国60岁以上老龄人口占比达总人口五分之一,健康需求呈现多样化趋势,涵盖慢性病管理、康复护理及心理健康等[1] - 传统医疗模式难以满足老年人全方位健康需求,催生"老年医学与健康"新专业[1][3] - 养老机构膳食管理需兼具医疗与营养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如南昌长天营养中心每月召开膳食委员会收集老人需求[1] 老年医学与健康专业特点 - 专业定位为医学与管理学交叉学科,授予管理学学位,培养既懂医学又掌握管理技巧的复合人才[3] - 课程设置包含医学基础(生理学、病理学)、健康管理(临床营养学、康复医学)及智慧养老技术(人工智能导论、穿戴式医疗装备)三大模块[3] - 实践教学采用VR模拟突发疾病场景,训练学生院前处置、快速评估及救护协同能力[5] 养老专业教育发展现状 - 教育部等7部门2019年联合发文鼓励高校开设老年医学相关专业[6] - 养老服务管理专业自2020年由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等率先开设,目前全国超40所高校设立[6] - 2023年广州体育学院首创体育康养专业,2024年新增南昌大学等三所高校开设老年医学与健康专业[6] 养老行业职业发展路径 - 老年医学科医生需具备多学科知识(内科、神经、康复、营养等),通过多学科协作制定综合治疗方案[7][9] - 介护师需提供生活照料、心理支持及康复指导,目前面临人才稀缺与专业技能提升需求,如珠海养老中心介护师需补充营养学、心理学等知识[11] - 行业存在巨大人才缺口,老年科医生与介护师均强调持续学习与跨学科能力的重要性[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