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战

搜索文档
谁杀死了哪吒?
晚点LatePost· 2025-08-21 13:45
核心观点 - 公司从2022年新势力销量第一迅速滑落至2025年停工停产 核心失败原因包括管理层战略误判、组织内耗严重、关键决策失误及外部环境恶化[5][6][19][24] 销量与市场表现 - 2022年以年销15万辆登顶新势力榜首 但其中超2万辆为"零公里二手车" 实际渠道库存高企[8][9] - 2023年成为唯一销量下滑的新势力车企 2024年持续裁员缩编 2025年陷入停工停产状态[5] - 主力车型哪吒L于2024年4月上市后获3万台订单 但因供应链断裂无法交付[15] 战略决策失误 - 坚持推出小众跑车哪吒GT(起售价17.88万元) 内部普遍反对且周鸿祎公开质疑 仍暂停7座SUV项目为其让路[11][13] - 错失2023年底与大众合作机会 报价仅为小鹏一半但因管理层迟疑未推进 2.0架构开发进度落后[19] - 2022年冲量行为透支渠道信任 经销商因价格体系混乱预计亏损 优质经销商拓展受阻[8][9] 组织管理问题 - CEO张勇个人决策权过大 重大事项如取消哪吒S物理按键(后续改回损失超400万元)均凭个人意志决定[19][20] - 派系林立(奇瑞/北汽/外招三大来源) 工作表现不如派系归属重要 领导亲信常获不合理资源倾斜[21] - 供应链存在关联交易 电池供应商舟之航被指由创始团队控制 采购价较市场高出1万元/台 累计交付40万辆车可能产生数十亿元成本差额[22][23] 资金与融资状况 - 银行贷款从2023年底38亿元骤降至2024年底3亿多元 因威马高合事件后银行集中抽贷[27] - 2025年初E轮融资计划估值从400亿元大幅下调至60亿元 40-45亿元融资最终未能落地[27] - 直营体系成本高昂 单店年成本约650万元(租金400万+人工200万) 2024年底关闭大部分门店[25] 外部环境冲击 - 2023年起行业价格战加剧 比亚迪秦PLUS DM-i降至6.38万元 五菱长安将智能驾驶车型压至10万元内[17] - 融资环境收紧 威马退市高合停工极越交付受阻等事件使资本对中腰部新势力信任耗尽[24] - 2024年智能化团队与合肥政府合作项目因公司半薪延薪引发负面舆论而终止[23]
太突然,朱光玉火锅馆一城集体闭店!曾经是“排队王”
凤凰网财经· 2025-08-21 12:54
公司动态 - 朱光玉火锅馆长沙所有门店暂停营业 湖南片区除郴州外门店均暂停运营 由公司总部接管并处理会员退款事宜 [1][2] - 长沙5家门店均显示暂停营业或尚未开业 联系电话无法拨通 德思勤城市广场门店仅有围挡且从未开业 [2][4] - 公司成立于2020年 以重庆火锅为基础融合高颜值茶饮甜品 创新产品包括虎皮凤爪和暴打柠檬茶 其中9.9元暴打柠檬茶单店日销量超700杯 [4] - 品牌采用互联网运营逻辑 由市场部主导产品创新 三年间接待近600万人次 海外首店于2024年5月登陆吉隆坡 [4] - 全国门店总数超200家 覆盖31个省份 二三线城市占比近50% 曾因排队时间长被称为"重庆火锅排队王" [1][4][7][8] 行业趋势 - 火锅行业标准化程度高但竞争激烈 产品同质化严重 行业存在"创业即负债"现象 [10][12] - 客单价较高的高端火锅 低价低质低线城市的网红小火锅和餐饮小白成为关店重灾区 [12] - 价格战加剧 全国超70%重庆火锅门店集中在50~120元价格带 50元以下 50~70元 70~90元价格带门店占比分别较2023年提升1.7 1.2和1.6个百分点 [13] - 贵州酸汤 云南火锅 鲜牛肉火锅等新兴品类挤压传统川渝火锅市场空间 [13] - 部分品牌通过出海 加盟 挖掘地方特色食材及开设小型社区店等方式开拓新市场 [13]
谁杀死了哪吒?
晚点Auto· 2025-08-21 10:54
核心观点 - 公司从2022年新势力销量第一迅速滑落至2025年停工停产 体现行业竞争加剧背景下 管理层战略误判、组织失能和资源错配的共同作用结果 [2][3] 市场表现与战略失误 - 2022年凭借低价策略登顶新势力销量榜首 年销量超15万辆 但其中2万多辆为"零公里二手车" 实际存在渠道压货行为 [4] - 2023年成为唯一销量下滑的新势力 因价格战加剧和产品优势被追平 比亚迪等主流品牌将带辅助驾驶车型价格压至10万元内 [13] - 2024年主力车型哪吒L上市72小时订单破万台 35天订单超3万台 但供应链脆弱导致缺件停产 [11] - 2025年6月公司仅剩不足千人 进入重整阶段 [24] 产品定位问题 - 2023年推出哪吒S(售价19.98万-33.88万元)和哪吒GT(起售价17.88万元)冲击高端 但月销仅千台左右 被内部质疑小众车型难以规模化和品牌支撑不足 [7][9] - 暂停大型7座SUV项目为GT让路 资源倾斜导致机会成本 [11] - 哪吒L起售价13.99万元 比同级零跑C16便宜近3万元 但因资金链断裂无法保障供应 [11] 组织管理缺陷 - 决策高度集中 前CEO张勇个人意志主导关键决策 如取消哪吒S物理按键导致上市后重新开模损失超400万元 [16] - 派系林立 主要来自奇瑞、北汽和外招副总裁体系 工作表现不如派系归属重要 [17] - 直营体系存在利益输送 部分管理层将客户资料导向经销渠道 [17] - 2024年底多位高管离职 包括助理总裁刘业鹏、CTO戴大力等 [23] 供应链与资金问题 - 三电系统长期由关联公司舟之航供应 价格高于市场 如某版本电池总部报价9.5万元比门店自采高1万元 累计40万辆车中一半使用该电池则成本差额达数十亿元 [18][19] - 2024年底银行贷款余额从2023年底38亿元骤降至3亿多元 因银行抽贷 [23] - E轮融资估值从400多亿元大幅下调至60亿元 计划融资40-45亿元未能落地 [23] - 直营门店成本过高 一线城市单店年成本约650万元(租金400万+人工200万) [21] 错失关键机会 - 2023年错失与大众合作2.0架构机会 报价不到小鹏一半但因决策迟疑被搁置 [15] - 2024年底智能化团队与合肥市政府合作成立新公司计划因半薪延薪引发负面舆论而终止 [19]
民生证券:快递板块仍处于低估区间 看好行业需求增长韧性
智通财经· 2025-08-21 08:00
行业运行表现 - 2025年7月快递业务收入1206.4亿元同比增长8.9%,业务量164.0亿件同比增长15.1% [1] - 2025年1-7月快递业务收入累计8394.2亿元同比增长9.9%,业务量累计1120.5亿件同比增长18.7% [1] - 顺丰控股2025年7月快递业务收入186.57亿元,业务量13.77亿件,2025年1-7月市场份额同比提升0.5个百分点,收入1278.12亿元,业务量91.90亿件,单票收入13.91元 [1] 需求端特征 - 行业件量增速显著高于社零增速4.8%和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速6.3% [2] - 需求增长动力来自轻小件化、逆向件增加和下沉市场红利 [2] - 电商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叠加新需求落地支撑行业需求韧性 [1] 价格竞争态势 - 轻小件化趋势和价格战对行业单票收入产生负面影响 [2] - 头部企业重新强调份额诉求导致价格竞争加剧趋势 [2] - 国家邮政局2025年7月8日会议强调反内卷,推动价格战转为有序良性竞争 [3] 行业前景与机遇 - 物流无人车技术应用打开快递降本空间 [1] - 顺周期预期改善带动中高端快递市场需求回暖机会 [1] - 各地快递涨价逐步落地改善企业单票利润,恶性价格战重现可能性较低 [3]
快递行业加速从“价格战”走向“价值战”
证券日报· 2025-08-20 16:44
行业整体表现 - 7月份快递行业呈现"量增价跌"局面,申通快递业务收入同比增长9 95%,单票收入同比下降1 50%,圆通速递快递产品收入同比增长12 08%,单票收入同比下降7 20%,韵达控股快递服务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 75%,单票收入同比下降3 54%,顺丰控股速运物流及供应链业务总收入同比增长9 95%,单票收入同比下降14 02% [1] - 行业正全面迈入既要规模又要利润的新阶段,需从"以价换量"转向"以质取胜" [1] - 国家邮政局近期采取多项举措打击"低于成本价"竞争行为,企业纷纷响应上调单票价格 [1] 企业战略转型 - 申通快递将彻底摒弃"以价换量"模式,推动从规模扩张向品质升级转型 [2] - 中通快递认为行业需从"价格战"走向"价值战",用服务品质赢得市场 [2] - 头部企业将加快转向服务与效率竞争,预计1-2年内带动行业毛利率回升 [2] 技术驱动发展 - 智能化数字化应用显著提升运营效率,如自动化分拣减少人工误差、大数据优化配送路线降低物流成本 [3] - 数字化管理增强供应链透明度,提升客户体验 [3] - 技术驱动将加速行业整合,具备技术实力的头部企业将主导市场 [3] 行业生态建设 - 行业面临构建可持续、可平衡产业生态的挑战,需实现商家、企业和消费者三方利益合理分配 [2]
银行代销基金抢夺战
北京商报· 2025-08-20 14:45
市场背景与行情表现 - A股牛市行情持续升温 沪指站上3700点创10年新高 A股市值首次突破100万亿元 [1] - 截至8月19日 年内已有19只基金涨幅超100% 赚钱效应显著 [1] - 低利率环境与资产荒加剧推动居民存款流动 截至2025年7月住户存款达161万亿元 较6月末下降1.11万亿元 [2] 银行基金代销费率竞争态势 - 中小银行采取激进降价策略 深圳农商行对9只指定基金提供0.1折申购及定投费率优惠 活动持续至9月30日 [2] - 深圳农商行年内三次加码降费 1月起对387只基金施行1折费率 6月针对2只债券基金推出0.1折优惠 [3] - 北京农商行推出全量代销公募基金买入费率1折起活动 常熟农商行对120余只基金实行0.1折优惠 [3] - 国有大行与股份制银行同步参与 邮储银行覆盖超90%产品实行1折优惠 民生银行提供1或5折费率优惠 交通银行对指定基金提供1折申购优惠 [3] 降价动因与行业格局 - 费率下调核心原因包括市场竞争加剧下的获客压力以及银行盈利模式转型需求 [3] - 中小银行通过价格让利突破客户基础薄弱和品牌影响力有限的瓶颈 [3] - 行业存在存量竞争过度问题 互联网平台加剧竞争态势 [4] - 截至2024年末 权益基金代销保持银行、券商、独立销售机构三足鼎立格局 但银行保有规模和占比有所下滑 [6] 中小银行战略转型方向 - 需从价格竞争转向价值竞争 强化产品筛选能力与客户综合服务 [5] - 突破五大瓶颈:提升人员专业素养 加强数字化建设 强化财富管理服务能力 优化产品结构 深耕细分市场 [7] - 应深度挖掘客户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 发挥本地化优势打造区域特色 [6] - 避免与大型银行及互联网平台直接竞争 聚焦中小城市和县域市场 [7]
手机承压、空调激战、汽车交付爬坡!小米Q2财报上演攻坚战,创新业务盈利尚需时间
华夏时报· 2025-08-20 14:28
新出炉的财报是观察小米这家聚光灯下的明星公司时下进程的一个窗口。 8月19日晚间,小米发布今年Q2财报,当期小米营收1160亿元,同比增长30.5%,经调整净利润108亿 元,同比增长75.4%。但这份财报也透露出,无论是手机、大家电还是汽车,小米在高调跨界进入新战 场的同时,也在全线面临激烈的行业竞争。 8月20日,截至《华夏时报》记者发稿,小米港股盘中报价52.8港元,涨0.76%,总市值1.37万亿港元。 手机毛利承压 相较去年同期,小米的营收结构已经有所变化:今年Q2,手机依然是小米收入的最大来源,455亿元的 收入接近小米总收入的40%。但去年同期,它的收入占比达到小米总营收的52.3%。 更值得关注的是,作为看家业务,小米手机的增长在今年Q2有所放慢。 出货规模上,今年Q2小米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4240万台,同比增长0.6%,而今年Q1它的出货量同比 增速是3%。小米手机当期455亿元的收入,也同比减少2.1%,环比则降低约10%。而从毛利率这个衡量 盈利能力的关键指标来看,今年Q2小米手机毛利率为11.5%,环比下降0.9个百分点,同比下降0.6个百 分点。 小米在财报中表示,手机收入下降,主 ...
美东汽车发盈警 预计中期股东应占亏损不少于8亿元
智通财经· 2025-08-20 08:42
业绩预期 - 预期2025年中期公司权益股东应占亏损不少于人民币8亿元 对比2024年中期亏损约人民币0.3亿元 [1] - 亏损主要归因于非现金商誉及经销商权减值合计不少于人民币8亿元 较2024年同期约人民币1.5亿元显著增加 [1] 减值评估 - 减值评估在外部估值师协助下进行 针对若干表现欠佳的现金产生单位 [1] - 减值主要由于超豪华小汽车消费税增加影响未来业绩 以及预期按揭返佣比率下降导致按揭申请服务收入减少 [1] 行业环境 - 2025年上半年受宏观经济因素影响 国内消费力持续减弱 [1] - 乘用车供需格局失衡 价格战愈演愈烈 对豪华车影响加剧 [1] 财务状况 - 公司认为整体财务状况稳健良好 经营活动现金流健康 [1] - 集团将继续保持审慎稳健的财务策略 [1]
美东汽车(01268)发盈警 预计中期股东应占亏损不少于8亿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8-20 08:39
业绩预期 - 预期2025年中期公司权益股东应占亏损不少于人民币8亿元 对比2024年中期亏损约人民币0.3亿元[1] - 亏损主要归因于2025年上半年宏观经济因素及国内消费力持续减弱[1] - 乘用车供需格局失衡及价格战加剧 尤其对豪华车影响显著[1] 减值评估 - 确认非现金商誉及经销商权减值合计不少于人民币8亿元 较2024年中期约人民币1.5亿元大幅增加[1] - 减值评估在外部估值师协助下进行 针对表现欠佳的现金产生单位[1] - 超豪华小汽车消费税增加导致对未来业绩产生影响[1] - 预期按揭返佣比率下降导致未来按揭申请服务收入减少[1] 财务状况 - 集团整体财务状况稳健良好[1] - 经营活动现金流保持健康状态[1] - 集团将继续保持审慎稳健的财务策略[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