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哪吒V
icon
搜索文档
威马复产、哪吒重整,新造车竞速“复活赛”
北京商报· 2025-09-28 13:05
"命悬一线"的新造车们正加速自救,欲重回牌桌。合众新能源管理人近日发布的《关于重整投资人公开 招募结果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显示,截至意向重整投资人报名截止日,已有一家意向重整投 资人按要求提交完整报名材料并缴纳报名保证金5000万元。 合众新能源管理人表示,由于仅一家意向重整投资人按要求完成报名工作,后续将不再进入重整投资人 遴选程序,但该意向重整投资人需向管理人提交符合法律规定,和要求且切实可操作的书面重整投资方 案(包括但不限于重整范围、重整投资金额、债权清偿方案、后续经营方案等内容),方可被确认为最 终的重整投资人。 资料显示,2014年合众新能源成立;2018年,哪吒N01正式上市。随后,凭借哪吒V与哪吒U在中低端 市场冲量。但从2024年起,哪吒汽车危机全面爆发,今年6月嘉兴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受理合众新能源 破产重整一案,并指定浙江海浩律师事务所、浙江子城律师事务所、上海市君悦律师事务所担任合众新 能源联合管理人。今年8月,合众新能源管理人发布《关于公开招募重整投资人的公告》,以公开、公 平、公正的方式招募重整投资人。 在哪吒汽车意向重整投资人按要求完成报名工作前,威马汽车已进入复产阶段。今 ...
一位新能源车企高管的泰国往事
36氪· 2025-09-19 09:50
原哪吒汽车泰国分公司副总经理陈尹斌,对哪吒汽车的破产表现出了强烈的失落和不甘。 他在2018年5月14日加入哪吒汽车,是元老级的员工。严格来说,陈尹斌当时入职的是"浙江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一个月后,合众汽车才发布了"哪 吒汽车"这个品牌,所以在沟通过程中,他经常会把"哪吒"和"合众"混着念。 正因如此,陈尹斌对哪吒汽车表现出了一种复杂的情感,他了解哪吒汽车的问题,但同样希望这个品牌能够重新回到市场。 在他看来,起码就产品而言,哪吒汽车并不劣质。 从发展历程看,哪吒汽车的剧本非常经典:"一鸣惊人-业绩增长-销量下滑-亏损扩大-资不抵债-宣告破产",经典得甚至有些俗套。而哪吒汽车泰国分公司 的业务,给这个俗套的剧情增加了一点戏剧性。 2024年,哪吒汽车在中国市场已经出现了严重的销量下滑,但在泰国,哪吒汽车却拥有近50家线下门店,销量位列新能源市场第三,把特斯拉也甩在身 后,还设立了三个电池中心,用来为客户提供电池维护服务。 在总部遭遇危机时,陈尹斌与泰国分公司的同事度过了"负隅顽抗"的8个月。那时他曾梦想稳住泰国分公司的优秀营收表现以帮总部"输血"度过危机,希 望破灭后,也曾决心站岗到哪吒汽车泰国分公司的 ...
哪吒汽车变成“烂尾楼”,40万车主苦不堪言
36氪· 2025-09-12 12:42
哪吒汽车服务中断事件 - 哪吒汽车因欠费导致车联网服务中断 40万车主受影响 车机远程控制 实时导航 App监控等功能失效[1][3] - 服务提供商联想懂的通信称合众汽车长期欠费且协商未果 依法依约实施停机[4] - 哪吒汽车反驳称联想懂的通信单方面终止服务 未提前告知 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5] 公司财务状况与破产重整 - 合众新能源(哪吒汽车母公司)被法院裁定破产重整 超10亿元股权被冻结[12] - 截至8月31日 合众新能源共有1631家债权人申报债权 总金额260多亿元 其中已确认债权约51亿元[16] - 公司货币资金仅1545.91万元(含承兑保证金42万元) 另拖欠5000余名职工工资福利等约4.6亿元[16][17] - 70多名意向投资人参与预招募 身份未披露[17] 行业竞争格局 - 2025年8月新势力交付量排名:银河110666辆 零跑57066辆 小鹏37709辆 蔚来31305辆 小米超30000辆 理想28529辆[22] - 零跑连续六个月居新势力销冠 蔚来凭借乐道新车销量超越理想[22] - 理想汽车遭遇销量三连跌 8月交付量降至2.8万多辆[23] 新能源汽车行业趋势 - 行业加速内卷 优胜劣汰态势显著 部分破产企业如威马 极越尝试重启但面临市场信任危机[23][24] - 第三方服务保障机制可能成为行业解决方案 为车主提供跨品牌兜底服务[20] - 市场竞争激烈 重启企业面临消费者 供应商及资本市场的观望态度[24][25]
从B端之痛到流量陷阱,谁来“救赎”哪吒汽车?
36氪· 2025-08-15 12:21
公司发展历程 - 2017年合众新能源(哪吒汽车母公司)经历资金链断裂后被华夏幸福董事长王文学控股,随后张勇出任总裁并于2018年推出哪吒汽车品牌,初期战略聚焦B端网约车市场,通过关联企业获得2万辆订单但存在"左手倒右手"嫌疑 [4][6] - 2018年末王文学突然撤资导致公司战略重建,遗留低端车型N01和远程管理总部等历史包袱,错失市场先机 [6] - 2019年江西宜春国资领投30亿元救急,随后2018-2022年间完成11轮融资,股东包括多地国资及宁德时代、360等机构,但股权分散(最大股东持股仅13.16%)导致重大决策效率低下 [7][8] 战略失误与运营问题 - 产品策略反复:2022年销量冠军车型哪吒V(占总量70%)遭遇竞品挤压后,仓促推出19.98-33.88万元的哪吒S轿跑和双门跑车哪吒GT冲击高端,两款车型年销量合计仅3.3万辆,严重偏离7万元起家的用户基盘 [12][15] - 产能布局失控:年销量峰值15万辆时已建成三地四厂合计30万辆产能,远超同期小米汽车(13.5万辆销量/单厂),其中宜春工厂按工业4.0标准投入50亿元,泰国工厂前期投入11亿元,导致资金链承压 [9][10][11] - 管理体系混乱:6款车型采用6家不兼容的智驾供应商方案,智能研究院自研体系与外部采购重叠,管理层频繁更换导致产品规划反复推翻 [16] 营销与流量尝试 - 2024年张勇集权改革后押注流量营销,借助股东周鸿祎制造"股东怒斥CEO"等事件获得热搜,哪吒L联名款72小时订单破万但因产能和轮胎供应不足导致退订潮 [17][19][20] - 流量策略使单车型营销费用下降300%至4000万元,但公司体系无法承接短期订单暴增,最终未能扭转颓势 [21] 财务与现状 - 累计融资228亿元后仍陷入债务危机,2024年末张勇卸任CEO,创始人方运舟重新掌舵并启动重整,招募投资人需缴纳5000万元保证金,已有66家意向方 [21][22] - 招股书显示公司单车亏损超4万元,2024年销量12.7万辆仅达年度目标50%,较2022年冠军销量下滑明显 [1][12]
从B端之痛到流量陷阱 谁来“救赎”哪吒汽车?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5 09:08
公司发展历程 - 2017年合众新能源资金链断裂 被华夏幸福董事长王文学通过知合出行出资控股 法人代表和董事长变更为王文学 [3] - 2018年末王文学撤资离场 留下需要全盘重建战略的新造车企业 低端廉价创始车型 擅长ToB业务的总裁 以及远程遥控的公司总部 [4] - 2019年江西宜春政府产业基金领投30亿元 为哪吒汽车注入强心针 2018-2022年完成11轮融资 股东包括多地国资和知名资本 [6] - 2022年以12.7万辆问鼎国内新势力车企年度销量冠军 风头一度盖过蔚小理 [1] - 2024年销量定格在12.7万辆 仅为2023年年初目标的一半 随后出现销量滑坡 员工年终奖打7折 高管职务调整 [1] - 2024年末张勇卸任CEO 方运舟回到台前 公司十年累计烧光228亿元 [18] 股权结构与资本运作 - 股权结构高度分散 最大股东南宁民生新能源产业投资合伙企业持股比例仅为13.162% 另有数十位持股2%以下的小股东 [7] - 2021年计划登陆科创板因部分股东担心股权被稀释而搁浅 2022年赴港上市计划又因担心上市破发而搁置 [7] - 采用"资金短缺—地方投资—承诺建厂—再次资金短缺"的融资模式 国资股东合计持股占比接近50% [9] - 获得宜春国资30亿元投资后 反手投资50亿元在宜春新建全生态智慧工厂 [9] - 2023年在泰国投入50亿泰铢(约11亿元人民币)建设生产基地 泰国方面提供20亿泰铢担保金 [9] - 截至2025年8月 有66位意向投资人缴纳5000万元保证金报名参与重整 [18] 产能布局与资金压力 - 国内坐拥三地四厂 合计年产能超过30万辆 但历史最高年销量仅约15万辆 [8] - 威马汽车两个生产基地累计投入超过260亿元 相比之下哪吒汽车资金压力更为被动 [9] - 2023年销量持续下降背景下 一口气铺设三家海外生产基地 [9] 产品战略与市场表现 - 成立初期围绕网约车、分时租赁等B端市场展开 2018年5月获得巴歌出行等出行公司累计两万辆订单 [4] - 2022年哪吒V起售价不到7万元 占据整体销量七成以上 但单车亏损超过4万元 [11] - 2022年7月推出哪吒S 定价19.98万至33.88万元 2023年销量仅2.4万辆 未达月销1万辆目标 [12] - 2023年4月推出哪吒GT双门四座纯电跑车 年销量仅9000辆 [12] - 2024年哪吒L上市后72小时内订单破万 35天内累计订单突破3万辆 其中95%为周鸿祎联名"红衣版" [17] 管理体系与决策机制 - 6款车型采用6家智驾辅助供应商方案 彼此无法兼容 提高采购和管理成本 [13] - 管理层频繁更换 每任领导都推翻前任产品计划 导致内耗严重 [13] - 2024年张勇兼任营销总经理 后将产品规划部转至麾下 进入超级集权时代 [14] 营销策略与流量运营 - 周鸿祎作为第二大股东曾投资29亿元 通过直播、拍卖迈巴赫等话题为哪吒汽车站台 [2] - 哪吒L营销费用缩减至约4000万元 相较哪吒S、哪吒GT单款车营销费用下降300% [17] - 因产能准备不足 "红衣版"车型米其林轮胎采购量不足导致大面积延期交付 用户退订率居高不下 [17]
暴风眼中的哪吒汽车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7-21 00:50
公司现状 - 母公司合众新能源已发布投资人预招募公告,正式开启破产重整程序 [2] - 2024年销量骤降63%,资产负债率突破85%红线 [3] - 拖欠宁德时代等核心供应商款项,采用"债转股"方案(70%债务转股权,30%分期无息偿还) [4] - 全国三大工厂总规划产能35万辆,实际利用率不足30%,浙江桐乡总部工厂停工 [4] - 员工数量从高峰期3000余人缩减至不足800人,管理层集体降薪超50% [4] 销量表现 - 2022年销量15.2万辆,2023年下滑至12万辆,2024年仅交付6.5万辆 [3] - 高端车型哪吒S、哪吒GT市场认可度低,走量车型哪吒V和哪吒U遭遇竞品挤压 [3] - 年销10万辆成为"生死线",若复工后无法重回该规模将面临二次暴雷风险 [6] 技术研发 - 研发投入长期不足营收5%,远低于行业15%平均水平 [7] - 2+级辅助驾驶系统OTA更新停滞半年,新一代电子电气架构研发因资金问题搁浅 [7] - 2026年前需推出技术代际产品否则将边缘化 [7] 行业背景 - 新能源汽车行业进入寡头竞争阶段,二线品牌面临"上有豪华、下有性价比"夹击 [6] - 年销20万辆正成为新能源车企"生死线" [9] - 2025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有望达55%,市场增长红利将向头部企业集中 [10] - 未来3年新能源车企数量将减少至20家左右,90%新势力会被淘汰 [10] 自救措施 - 必须在7月30日前锁定战略投资人,四季度前恢复生产 [6] - 潜在投资方要求先降低负债才考虑注资 [6] - 拥有完整生产资质、15万辆年产能基础和东南亚市场布局 [10] 渠道与用户 - 经销商体系缩减40%,约300家经销商联合维权 [9] - 40万车主面临"修车无门"风险,140余位车主组建维权群 [9] - 延保服务购买率激增300% [9]
哪吒汽车危在旦夕,股东:可以出手救,条件是罢免创始人方运舟
36氪· 2025-05-30 12:48
债务危机与债转股失败 - 哪吒汽车"债转股"方案失败,原计划化解30亿元债务,实际仅完成20亿元,剩余债务无法解决[1][2] - 公司欠供应商总款项约60亿元,134家核心供应商曾签署超20亿元债转股协议,包括宁德时代、国轩高科等头部企业[2][3] - 债转股失败导致融资受阻,复产复工及出海计划受挫[2] 管理层动荡与经营危机 - 创始人方运舟被要求罢免作为新资金注入条件[4] - 2023年12月方运舟接任CEO启动自救,但2024年3月CTO戴大力与智驾负责人王俊平离职[6] - 2024年4月300家经销商集体讨债,要求赔偿运营损失、返还拖欠返利及恢复售后服务[6][8] - 方运舟承诺4月30日前解决配件供应及车主维修问题,但5月其个人股权被冻结2000万元[10] 法律与财务风险加剧 - 母公司合众新能源涉及司法案件400余条,被执行95次,总金额达1.45亿元[10][13] - 关联公司被申请破产审查,债权人称哪吒资产不足偿还530万元债务[14] - 上海总部LOGO被拆除,公司解释为办公场地搬迁[15] 销量与战略失误分析 - 2022年销量15.2万辆(同比+118%),2023年下滑至12.75万辆(-16.16%),2024年暴跌至6.45万辆(-49.37%),2025年1-2月仅售487辆[20][23] - 高管频繁更替(10年内法定代表人变更3次),营销体系6次调整,项目因资源挤占流产[25] - 战略失误:2022年低价车型哪吒V成功,2023年转向中高端市场导致品牌混乱,哪吒S及哪吒GT销量惨淡[25][27] 历史融资与高光时刻 - 累计融资超200亿元,关键投资方包括360、宁德时代、中国中车等[20] - 2022年凭借低价策略成为新势力销冠,但未能持续[20][23]
LOGO被拆,CEO面临罢免,哪吒汽车屋漏偏逢连夜雨!
搜狐财经· 2025-05-30 05:36
公司经营危机 - 上海总部外墙LOGO被连夜拆除,体验中心门头标牌被移除,母公司国有投资方股东计划罢免创始人方运舟的董事长兼CEO职务 [1] - 公司经历海外负责人离职、被合作伙伴申请破产、官网及App断网、售后配件断供、20亿元债转股协议、E轮融资等一系列风波 [3] - 创始人方运舟股权冻结且面临被罢免,公司运营困难重重 [3] - 国资股东已启动罢免方运舟的董事会动议,并推动合众汽车破产重组,方运舟持有11.8%股权及32.1%表决权,但国资联合其他股东持股超20% [5] 销量与财务恶化 - 2024年累计销量64,549辆,同比2023年127,496辆骤降49.37%,2022年曾以152,100辆登顶新势力销量榜首 [7] - 2025年1月国内零售量仅110辆,较2024年12月的237辆继续下滑 [7] - 2021-2023年母公司合众新能源累计亏损183.73亿元,2023年单年亏损68.67亿元,截至2023年末账面现金仅余28.36亿元,短期债务高达154亿元 [7] 运营与服务问题 - 哪吒汽车App出现大面积断网,车主无法使用远程控车等功能,官网无法访问显示"系统维护中" [7] - 全国多地4S店反馈厂家自2024年底起停止供应原厂配件,质保期内车辆需车主自费维修 [7] - 广州、西安等地经销商陆续关店,剩余门店转向第三方采购配件,维修质量无法保障 [7] - 厂家承诺的"终身质保"沦为空谈,部分车主被迫低价抛售车辆,残值率腰斩,部分险企将哪吒车型列入高风险名单,保费暴涨40% [9] 供应链与债务危机 - 全国20余家经销商代表集体讨债,涉及金额从数百万至上千万元不等 [9] - 哪吒汽车母公司合众新能源被上海禹形广告有限公司申请破产审查,拖欠531万元广告服务款项 [9] 战略失误与管理问题 - 战略失误是危机的根源,强行推进高端化的哪吒S/GT系列遭遇滑铁卢,终端售价从19.98万元下探至15万元区间,月销量长期不足千辆 [10] - 原有的基本盘丧失殆尽,高端品牌未立起来,错失2024年家用SUV市场爆发期,主力车型哪吒L因迭代滞后丧失竞争优势 [10] - 首任CEO张勇承认新产品定价失误、营销模式陈旧及供应链管理失当三大问题导致市场崩盘 [12] - 方运舟提出的"双市场战略"(2025年海外销量占比50%)面临质疑,2024年3.4万辆的出口量仅占总销量26%,当地新能源渗透率不足5% [12] 高管离职与海外困境 - 海外事业部总裁周江离职,团队多名高管同步出走,印尼公司总经理张攀鹏离职 [12] - 海外经销商备件供应和售后中断,影响哪吒汽车在泰国、印尼等地的本地化生产计划 [12] 未来展望 - 公司破产重组或引入新战略投资者(如宁德时代、地方国资)的可能性增加 [14] - E轮融资(原计划40-45亿元)的主要投资方据说是来自一家金砖国家的基金,实力雄厚 [14] - 任何投资者接盘首先需解决40万车主的售后问题 [14] 行业警示 - 罢免事件凸显新势力车企过度依赖资本输血和低价策略的脆弱性 [15] - 新能源车市的生存挑战正在加剧,任何致命疏漏都会影响未来竞争的成败 [15]
曝哪吒汽车海外事业部总裁周江已离职,内部地位仅次于前CEO张勇
搜狐财经· 2025-05-16 12:41
高管变动 - 哪吒汽车海外事业部总裁周江近期离职 拥有25年汽车行业经验 曾任职长安汽车和长安PSA总经理 2019年加入合众汽车负责品牌建设和营销工作 [1] - 哪吒汽车印尼公司总经理张攀鹏也已离职 现加入捷途汽车负责海外项目 [1] - 周江在哪吒汽车期间担任副总裁兼海外事业部总裁 内部地位仅次于已离职的前CEO张勇 [1] 海外业务状况 - 近期多名海外业务高管离职 部分海外经销商已无法获得厂家备件与售后支援 [2] - 海外经销商正在清库存 前期采购了大量哪吒V与哪吒X车型 [2] 公司运营情况 - 飞书系统显示哪吒汽车目前有1000余名员工 但许多账号被暂停使用 实际在职员工数量大幅减少 [2] - 营销公司预计仅保留几十名员工 [2] 破产审查案件 - 合众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被上海禹形广告有限公司申请破产重整 案件已获浙江省嘉兴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 [5][7] - 哪吒汽车回应称这是广告公司单方面申请 公司内部未申请破产 [5] - 上海禹形广告表示哪吒汽车拖欠530多万元广告费 原欠款900多万元 已偿还部分但剩余款项未支付 [7] 债务处理方案 - 哪吒汽车曾提出债转股方案 70%欠款转为股份 30%分15个月偿还 但上海禹形广告未同意该方案 [7]
哪吒汽车轰然倒塌,下一个是谁?
新浪财经· 2025-05-16 10:57
哪吒汽车的战略失误 - 公司初期以低价策略切入网约车市场,2021年销量达6.9万辆,同比增长360%,但后续因战略定位混乱导致增长停滞 [1] - 产品矩阵缺乏逻辑性,从哪吒V到S系列再到GT,盲目扩张高端市场却未能摆脱低价标签,品牌天花板受限 [2] - 哪吒S开发仓促,智能驾驶系统未完成即上市,月销量目标5000辆但实际表现远低于预期,供应商合作低效 [2] 零跑汽车的对比优势 - 零跑聚焦10-20万元价格带,通过T03、C01、C11形成清晰产品阶梯,2024年销量达29.3万辆并实现单季度盈利 [3][4] - 采用全域自研策略降低成本,研发效率显著高于哪吒 [4] 成本控制与研发问题 - 哪吒2021-2022年研发投入60亿元但未形成核心技术壁垒,三电系统和智能驾驶水平仅达行业平均 [4] - 智能驾驶硬件配置过高(单车成本超万元),但软件优化不足,供应商合作低效导致资源浪费 [5][6] - 供应链分散导致零部件采购成本接近理想汽车的两倍,缺乏规模效应 [7] 融资与资金压力 - 哪吒融资总额仅百亿级别,远低于小鹏等竞争对手,资金不足限制战略容错空间 [7] - 蔚来虽亏损超千亿,但通过中东和安徽国资融资66亿美元,资金储备更充足 [8] 产品力与市场竞争 - 哪吒2022年推出的GT系列未能打开高端市场,原有V系列因技术落后失去竞争力 [8] - 蔚来ET5和乐道因产能问题错失销量,多品牌策略未提振销量,资源分配不合理 [9] 蔚来的战略缺陷 - 换电站因电池规格不通用(蔚来/乐道/萤火虫需独立体系)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9] - 主品牌放弃20-30万元黄金价格带,ET5定价接近30万导致市场覆盖不足 [10] - 产品规划浪费明显,如双电机、4颗Orin芯片等过度配置未优化,零部件复用率低 [11][12] 行业对比与教训 - 理想通过平台化设计(L7/L8/L9零部件复用率70%)实现成本优化,与蔚来形成鲜明对比 [12] - 小米汽车以百亿级投入实现销量超越蔚来,凸显效率差异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