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能源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尊界S800配置全公开,内饰成谜,1.5T增程器是最大争议?
36氪· 2025-04-27 23:38
尊界S800产品发布 - 尊界S800作为鸿蒙智行"四界"首款百万行政级轿车,于去年广州车展首发,今年上海车展首次向公众展示实车[1] - 内饰设计延续鸿蒙智行豪华理念,采用三联屏设计比问界M9更柔和丝滑,但此前多次发布会均未公开细节[4][7] - 车内配置包括流媒体内后视镜、HUAWEI XHUD抬头显示、电子外后视镜、中控水晶旋钮等科技元素[15] 内饰设计与配置 - 采用大量真皮、实木、水晶材质及双拼色内饰,配备43扬声器的华为ULTIMATE非凡系列音响系统,最大功率2920W[30][47] - 后排配置双零重力座椅、小桌板、冷暖箱、星空顶、香槟杯架,幕布屏采用滑轨设计提升私密性[38][39] - 中岛台集成无线充电、压缩机冰箱、指纹密码箱等,座椅配备独立灯光系统和4温区智能空调[46] 市场定位与竞争 - 内饰豪华感被认为符合60-80万元价位,但通过强化后排私密性和舒适性对标百万级竞品[48] - 预售48小时获2108辆小订量,超过劳斯莱斯去年在中国大陆总销量[56] - 与奔驰S级、宝马7系相比,配置相似但价格更低,主打"科技平权"概念[51][52] 动力系统争议 - 提供增程版(1.5T增程器+双/三电机)和纯电版,三电机版综合功率635kW超奥迪A8L 4.0T V8[63][65] - 1.5T增程器引发市场质疑,公司需通过新能源技术和智能化优势改变用户认知[57][65] 品牌发展挑战 - 缺乏传统豪华品牌历史底蕴,需逐步积累市场认可度[57] - 余承东称产品"远超迈巴赫、劳斯莱斯",实际以奔驰S级价格提供部分劳斯莱斯配置[56]
亿纬锂能携多项创新技术亮相上海车展 展示大圆柱电池研发进展
环球网· 2025-04-27 09:43
核心技术产品展示 - 公司在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上展示OMNI全能电池、开源电池、飞行器电池、机器人电池及汽车电子电池等核心技术产品 [1] - 重点展示大圆柱电池技术,通过高精度成组、超薄焊接及全域发泡等工艺突破,强调标准化、零膨胀及本验安全等技术特性 [1] 大圆柱电池技术特点 - 标准化设计提升制造效率,系统零部件标准化率较方形电池提高10倍 [3] - "固定尺寸+多元化学体系"技术路线兼容磷酸铁锂、磷酸锰铁锂及三元锂等多种体系,支持电量、续航等参数的灵活调整,缩短电池系统研发周期至3-6个月 [3] - 圆形结构设计实现全生命周期"零膨胀",减少电池系统应力管理需求 [3] 工艺突破与专利布局 - 突破四项关键技术:实现-30℃环境下25分钟快充的低温解决方案;系统成组精度达垂直方向200μm、水平方向250μm;焊接熔深精度控制在80μm;全域发泡技术使电池包扭转刚度超15000NM [5] - 在大圆柱电池领域累计申请专利超2300项,覆盖15个国家 [5] 低空飞行器与回收网络 - 针对低空飞行器领域推出分层能源方案,涵盖320Wh/kg以下的高成组效率产品及更高能量密度的软包电池技术 [6] - 发布全球化锂电回收网络"摇篮计划",在四大洲30余国布局回收网点,构建从电池回收到材料再生的闭环体系,累计装车超3.2万台 [6] 未来发展方向 - 持续推进大圆柱电池技术研发,并与全球车企深化合作,进一步拓展新能源技术应用场景 [6]
汇创达2024年财报:营收微增但净利润增速放缓,新能源业务成亮点
搜狐财经· 2025-04-24 11:38
核心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总收入14.74亿元 同比增长8.67% [1] - 归属净利润1.01亿元 同比增长7.44% [1] - 扣非净利润9656.99万元 同比增长24.77% [1] - 第四季度营收和净利润环比均出现下滑 [1] 业务板块表现 - 信号传输元器件及组件业务销售收入6.40亿元 同比增长22.79% [4] - 增长主要受益于智能手机需求复苏和收购信为兴后的协同效应 [4] - 导光结构件及组件业务销售收入3.67亿元 同比下降9.08% [4] - 新能源结构组件业务销售收入5368.20万元 同比增长239.00% [4] - 代工业务收入2.76亿元 同比下降13.61% [5] 运营与战略调整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49亿元 同比增长120.96% [6] - 通过降本增效和流程优化保持核心业务毛利率稳定 [6] - 持续投入研发特别是智能制造和自动化设备领域 [6] - 裁撤非核心业务聚焦战略性业务以优化整体业务结构 [5] 市场环境与挑战 - 导光结构件业务面临产品降价和需求复苏不明显的影响 [4] - 代工业务受智能家居需求承压、同质化竞争和去库存周期影响 [5] - 面临全球经济环境不确定性、行业竞争加剧和国际政策变化压力 [6] - 新能源业务CCS产品在储能领域订单增加且生产交付顺利 [4]
一季度锂电池出口再创新高!
起点锂电· 2025-04-16 10:41
2025年Q1进出口情况 - 2025年Q1锂电池出口同比增长18.8% [2] - 风力发电机组出口同比增长43.2%,电动汽车出口增长8.2% [2] - 民营企业出口额增长5.8%,占总体出口过半 [2] - 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额2.99万亿元,增长0.4% [2] 中国新能源产业优势 - 中国新能源技术被远景集团董事长张雷称为"第五大发明",推动生态繁荣 [4] - 中国锂电池产业链发展壮大,应用领域从消费电子扩展到汽车和储能 [4] - 磷酸铁锂电池技术突破,具有安全性高、成本低、能量密度优势,主导储能领域 [4] - 宝马、雷诺、福特、特斯拉等国际车企大量采购磷酸铁锂电池 [4] - 三星SDI、LG新能源等国际电池厂也在开拓磷酸铁锂电池产线 [4] - 欧洲和北美自建电池产业链困难,Northvolt申请破产为例证 [4] 关税战对锂电池出口影响 - 美国将锂离子电池关税提高至173%,但实际影响有限 [7] - 2024年中国新能源车对美出口量不足3万辆,占总出口比例约1.4% [7] - 动力电池出口美国收入占比普遍低于10%,材料公司供应占比低于3% [7] - 美国动力电池市场主要由松下和LG主导,二者份额过半 [7] - 宁德时代2023年在美装机量约14GWh,市场占比12% [7] - 储能电池受影响较大,因美国储能企业依赖中国磷酸铁锂电芯 [7] - 应对策略包括加快固态电池和钠电池产业化、推进本土化战略、发展电池回收业务 [7]
全球产业新繁荣的密码?奔驰、宝马、远景、施耐德同台破解
高工锂电· 2025-03-26 10:23
摘要 中国新能源技术驱动全球产业新繁荣。 3月24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在北京闭幕。本届论坛受到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务院总理李强出席开幕式 并发表主旨演讲。这也是"两会"后举办的首个国家级大型国际论坛,今年首次参会的跨国企业数量创下新高。 在"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专题研讨会"上,远景科技集团董事长张雷的一句话,引发了广泛关注: "中国新能源技术可以助力人类在未来数十年,将全球能源增加10倍、单位成本下降90%,催生新的产业繁荣,为人类发展打开新空间。以人工智能 为例,人工智能的本质是能源,超级算力产生了对能源的不可计量的需求。" 肉眼可见的是,大型AI模型在训练时需要消耗巨大的能量,越来越多科技公 司开始扩建更大规模的数据中心,全球AI算力需求正以惊人的速度增 长。 张雷的这一深刻洞察,点明了AI时代能源需求的关键,也反映出全球能源格局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 张雷的观点得到了多位与会嘉宾的呼应。 施耐德电气集团董事长赵国华认为,AI和数据中心的能源需求将在2030年翻倍;中国移动总经理何飚则将算力视为一种新的基础能源,进一步强调了 能源在数字时代的重要性 。 无论 ...
合肥铂兰特隆重举行龙子3.0新品发布会暨经销商大会
工程机械杂志· 2025-02-23 12:44
公司动态 - 合肥铂兰特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于2025年2月21日举行龙子3.0新产品发布会暨经销商大会,主题为"高品质、高价值、高回报",现场有行业协会领导、研究院专家及300余名客户、经销商参与 [1][3] - 公司定位为新能源高科技企业,采用"一主两翼"产品战略:以储能系列为核心,工程机械电动化及PACK系列为两翼协同发展 [3] - 组织架构已组建130人精英团队,覆盖研发、生产、营销全链条 [3] - 技术研发实现全栈自研PACK/BMS/EMS模块,储能柜电芯能量转换效率超90%,并推出全球首创半程快充锂电装载机方案 [3] - 制造能力方面建成风冷/液冷半自动产线,年产能1-1.5GWh(产值约10亿元),产品良率99.9%以上 [3] - 市场布局已建立6大省区营销中心+电动化专业团队,签约60余家经销商,采用"互联网+大数据"营销模式 [3] 产品与技术 - 发布多款储能新品:包括128KWh风冷光储一体机、261KWh/418KWh液冷储能柜、20-40KWh户储系统、0.836-1.672MWh移动供电站等 [9] - 工程机械电动化方案覆盖挖掘机/装载机拖电改装、2C快充锂电改装,解决终端客户痛点 [10] - 261KWh液冷储能柜具备高能量转换率、长循环寿命、高安全防护等技术亮点 [10] 市场合作 - 现场与10家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11] - 完成11家客户产品销售签约,总容量25MWh(金额2200万元) [13] - 新增11家经销商,覆盖工程机械、电力安装等细分领域,完善渠道网络 [16] 行业趋势 - 工程机械电动化因全生命周期成本优势及"三电"技术成熟,成为行业绿色转型刚需 [4] - 电化学技术被强调为新能源核心,产业应用与基础研究需深度融合助力"双碳"目标 [5] - 行业数据显示工程机械内销连续13个月下滑但出口增长超70%,2月开工率改善释放回暖信号 [22][24]